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将相和教案六篇
  • 将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15

    将相和教案六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相和教案六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将相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将相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果茶】

    一、解题

    1、介绍时代背景

    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要求:

    (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给文章分段;

    (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

    (2)组词:秦璧击协渑

    泰璧缶胁淹

    (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将相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1、读课题

    学习3个多音字

    2、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文中的将是指谁?相是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通过预设,使学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以及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预设: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3)师追问:他们因什么事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听录音朗读,扫除障碍。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

    三、设疑激趣、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预设:“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四、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秦王凭借什么来骗璧?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赵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应?此时大臣们是怎么想的?

    4、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他们想到了谁?(蔺相如)为什么说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勇敢机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机智?

    5、讨论、交流、整理:

    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语言: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勇敢)从两个如果说明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对秦王的几套方案,从中可看出蔺相如还是位深谋远虑、智慧过人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导朗读:读得理直气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

    行动:

    (1)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让步后,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为什么不杀蔺相如呢?

    7、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六、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起因:(1-2)秦王企图骗璧

    完璧归赵 经过:(3-9)蔺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10)蔺相如完璧归赵

    语言:深谋远虑 智慧过人

    蔺相如

    行动:勇敢无畏 不畏强暴

    将相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生齐声回答)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谁?“和”是什么意思?(生作答:“将”指蔺相如,“相”指廉颇,“和”是和好的意思)板书:蔺相如廉颇

    谁还记得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哪几个?

    (生作答:三个,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很好!那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这个人物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生作答)当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收拾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1、全班齐读第二、三部分

    读了课文,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的方法呢?(理清小故事内的脉络;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

    那今天我们就按照学习“完璧归赵”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小故事。

    2、合作讨论

    针对课文中的“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来学习,在文中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相关语句来体会。

    (学生针对有效问题的提出,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细细体会。目的就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悟人物的品质。)

    汇报交流情况

    1、同学们一定已经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又被封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他的职位比廉颇还高。

    2、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抽生读书)

    3、指导朗读:

    数一数,廉颇说了几句话。来,先看第一句。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你现在就是廉颇,来说说这句话,(抽生读书)说这话的廉将军有什么样的自我感觉?(预设: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气十足,居功自傲,很神气……)齐读

    再来看第二句:“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先自己试读。(抽生读书)听出廉将军对蔺相如什么态度了吗?(预设:看不起,不屑一顾,觉得蔺相如有没有真本事?)齐读

    所以他的决定就是:“我碰见他,非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一起读

    有一个词叫“言为心声”,意思是通过听一个人说的话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个怎样的人。听了廉将军这短短的几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脾气的廉将军站在你的面前?(预设交流:耿直畅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板书:率性爽直

    4、作为一员武将,廉颇之所以这样率直地表达不满,是因为他一直站在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再次读书,找到三句话中的同一个人称:我。

    小结:廉颇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难以全面,带有很大的片面性。题目是将相和,此时的将相之间是和还是不和?

    谁能用刚才学习到的本领,来说说将相不和的原因?

    1、那么蔺相如究竟是不是真的就像廉颇所说的仅仅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不是)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划出重点语句。

    交流: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说?(维护国家尊严)该怎么读好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这话其实是在告诉秦王什么?(同归于尽、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综上所述,在和秦王的较量中,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张嘴,他靠的是什么?(预设交流: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过人的谋略和勇气,靠的是聪明才智、他用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真是个(板书:智勇双全)的人呀!

    2、可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那些不全面评价时却做了怎样的事,说出了怎样的话?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从蔺相如对待廉颇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他是个怎样的人?

    (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爱国)板书:顾全大局

    3、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廉颇除了是个率性直爽的人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为人坦率)板书:勇于改过。那么谁能来说说将相之间由不和到言和,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廉颇蔺相如身上共有的品质是什么?)

    小结: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好了,同学们,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这段故事,能够流传千古,除了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还因为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意义,我读完以后最大的感触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将相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在“完璧归赵”中体会蔺相如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板书:18、将相和)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了,那么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课件显示课题练习:

    (1)“将”的读音有(),这里读(),本文中指()。(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将”。

    (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本文中指()。(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相”。

    (3)“和”的读音有()()()()(),这里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

    请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学生填教师板书)

    1、将相和不“和”的原因是( )。

    2、后来“和”的原因是(?)。

    三、教师总结:由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升了官职,

    因此,武将廉颇不服气,导致将相不和,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躲避廉颇,廉颇知道原因后,又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那么,请问同学们,这三个小故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不可以)

    四、再次的默读课文,在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按照三个小故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人物,为什么?

    (1)蔺相如机智勇敢,不为强,足智多谋。(板书)

    (2)廉颇知错就改(板书)

    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故事中去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习他们的美好品质。

    五、学习完璧归赵

    (1)默读1—10自然段,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为强的人?课件出示阅读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动词:捧着 退了几步 靠着 举起,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体会人物个性。

    (电子教材功能标批注、局部放大、圈画等)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3)想一想:蔺相如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六、教师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色,由被动到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因此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后来人们常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的归还本人。同学们回家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己学其他两个小故事明天上课进行汇报。

    七、拓展练习:

    (1)学习了《将相和》一课你都会想到那些成语或成语故事。( )

    (2)提到蔺相如,你都会想到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 )

    (3)提到廉颇你会想到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 )

    将相和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权,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

    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历史故事吗?为什么喜欢?你知道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板书:将相和

    2.请同学们读课题。看到课题时,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呢?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呢?

    二、深入探究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

    1.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结合,练习表演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忆

    1.说自己弄明白的问题。

    2.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故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二、深入探究

    1.继续读书,讨论这些问题。继续讨论。

    2.交流。

    三、表演

    小组表演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大家认真看,看后做评论:哪里演得好,哪里不好,为什么?

    四、总结

    1.通过学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获得了什么启发?

    2.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如何修改?

    3.还有哪些问题?我们课下讨论,查找资料解决好吗?

    五、作业

    小组合作,编写课本剧。

    【将相和教案六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