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14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 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 1. 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 ),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 ),兔有( )

    新课探究

    看一看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 )和( ),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3、学会开放性地寻求设计方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元和()元。

    2.在一堆球中,篮球与排球之比为赞助单位又送来篮球队10个排球10个,这时篮球与排球的数量之比为27:40,则原有篮球()个,排球()个。

    3.现在长为18米的钢材,要据成10段,每段长只能为1米或2米,则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1米的段数+()=10(2)1米的钢材总长+()=18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消元思想”和“化未知数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 是 “消元思想”和“化二元为一元”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1.问题1: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38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胜场数是x则负的场数是20-x 列方程为:2x+(20-x)=38.解得x=18,则负的场数为

    20-x=20-18=2

    2.问题2: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若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则

    x+y=20

    2x+y=38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同一问题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引导学生对两者关联认识,为后续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作铺垫。

    二、学生探索,尝试解决

    交流问题2: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x+y=20可的到y=20-x,将第2个方程2x+y=38中y换为20-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20-x)=38.

    归纳: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方法,叫做消元思想.

    归纳小结: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问题2,引导学生将心中所想显现出来,代入消元法的步骤和功效逐步显现出来。

    三、典例交流,揭示规律

    例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3(1)

    3x-8y=14(2)

    解:把①代入②,得3(y+3)-8y=14,解得y=-1.把y=-1代人①,解得x=2,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2,

    y=-1

    思考下列问题

    (1)选择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目的达到了吗?

    (3)只求出 y=-1 ,方程组解完了吗? 把y=-1 代入哪个方程求x的值较简单?

    (4)怎样知道你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反思:需检验,将 x=2,y=-1分别代入方程①②,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以口算,也可以在 草稿纸上验算.【例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3(1)

    3x-8y=14(2)

    思考:

    (1)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例1是用①直接代入②的,而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2)如何变形?(把其中一个方程变形为例1中①的形式.)

    (3)选择哪个方程变形较简单?(方程①中的x的系数为1,故可以将方程①变形得x=3+y.)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变)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代)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求)

    (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利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逐步抽象出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用代入法解下面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练展示,帮助学生巩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五、师生共进,反思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主要的解题思想方法是消元思想。

    3、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常选用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变形,这有利于正确、简捷地消元.

    (2)由一个方程变形得到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去,否则会出现一个恒等式.

    (3)方程组解的表示方法,应该用大括号把一对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表示同时成立,不要写成x=?y=?

    六、布置作业:

    习题8.2 1,2题

    七、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法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渗透转化思想。

    3.增强克服困难的勇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方程组变形后用加减法消元。

    教学难点

    根据方程组特点对方程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二、新课。

    1.思考如何解方程组(用加减法)。

    先观察方程组中每个方程x的系数,y的系数,是否有一个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能否通过变形化成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怎样变形。

    学生解方程组。

    2.例1.解方程组

    思考:能否使两个方程中x(或y)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解方程组。

    提问: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哪些基本步骤?

    三、练习。

    1.P40练习题(3)、(5)、(6)。

    2.分别用加减法,代入法解方程组。

    四、小结。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法,代入法有何异同?

    五、作业。

    P33.习题2.2A组第2题(3)~(6)。

    B组第1题。

    选作:阅读信息时代小窗口,高斯消去法。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新课: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

    (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7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教学是比较难的章节,我们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很浅的看法:首先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

    一、注重类比教学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可称为类比教学.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学会到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例如:

    《正比例函数》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问题的处理用函数y=200x来反映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引入新课。学生自觉思考教师提问,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函数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函数关系式的特点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描述定义及解析式特点。

    (二)环节二:函数图象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学生先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画函数y=2x和y=-2x的图象,相互交流比较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函数图象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三)环节三:探究函数性质

    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从左往右的升降情况,经过的象限及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这几个方面来归纳,最终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环节四:概念的归纳

    将观察、探究出的函数图象的特征、函数的性质等做出系统的归纳。

    二、注重数形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首先,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打好基础。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为发现函数图象间的规律,探索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首先,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其次,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函数是一个整体,各个具体函数是函数的特例,研究方法应是相同的,通过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比性质的差异性,将具体函数逐步纳入到整个函数学习中去,这也符合教材设计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这样自然使二次函数变得难着不难,水到渠成。

    关于待定系数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感受到待定系数法的本质: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引进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这种结果,通过已知条件建立起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的恒等式,得到以待定系数为元的方程或方程组,解之即得待定的系数。待定系数法在确定各种函数解析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正、反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时都离不开待定系数法。因此我们要重视简单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要在简单的函数中讲出待定系数法的本质来,等到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及综合情况,学生已能形成能力,自如使用此方法,这时就是技巧的点拨。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8

    【摘要】初三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实录本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 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投影)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2y=1 xy+x=1 3x-=5 x2-2=3x

    xy=1 2x(y+1)=c 2x-y=1 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的x含义相同吗?

    师:

    x-y=2

    x+1=2(y-1)

    2x+3y=3 5x+3y=8

    x-3y=0 x+y=8

    1、 x=6,y=22、 X=5,y=3 x=6 x=5

    y=2 y=3

    x=5 y=3

    1、 2、 3、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此外,通过把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

    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思。

    [引导性材料]

    我们身边经常看到"一模一样"的图形,比如同一版面的记念邮票,同一版面的人民币、用两张纸叠在一起剪出的两张窗花等,请大家举出这类图形的例子。

    说明:让学生在举出实际例子以及对所举例子的辨析中获得对全等图形尽可能多的精确的感知。

    [教学设计]

    问题1:几何中,我们把上述所例举的"一模一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形",以下是描述全等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是恰当的?(l)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大小相等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解形的表示方法。)操作和观察(学生用两块透明塑料片叠合在一起,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教师制作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复合投影片演示。)(1)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塑料片中的一个沿着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这两个三角形有哪几种不同位置?画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不同位置的组合图形。

    (2)图是上述移动过程中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将重合的两块三角形塑料片,以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翻折180,请你画出翻折后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的图形。

    (4)将两块全等的三角形塑料片拼合成如图中的图形,并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小结]

    1.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它们的对应顶点。

    2.用全等三变换的方法观察图形,有助于正确、迅速的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出全等三角形。

    [作业]课本组第2、3、4题。

    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设计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

    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o,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o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o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o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o。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

    (1)七边形内角和xx

    (2)九边形内角和xx

    (3)十边形内角和xx

    2、抢答: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o,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o,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xx。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o,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四)概括存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

    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2x3y=16①

    X-y=3②3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

    教师:肯定、鼓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

    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

    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

    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

    5x6y=42②

    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

    (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4、试一试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

    (三)反馈矫正

    解方程组: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

    选做题:

    (2)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五、板书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

    找“朋友”——变“陌生人”为“朋友”——同减异加

    例题分析习题分析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概念之后的学习内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完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院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还学会判断一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吗?追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既然有解那么它们的解又怎么求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追问其他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此过程通过播放洋葱视频中的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播放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后点击暂停,先让学生考虑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有何异同?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渗透消元的思想,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整的解题过程,并在每一步做出相应的解释,怎么变化而来。

    播放视频完后先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教师引导总结。接着完成配套的3个习题,强化训练。

    (3)例题讲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对比,引出如何选择变化有利于计算的问题。

    预想大部分学生例2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方程变形,当学生做出例1,犹豫例2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中变形的过程我们应当如何变形?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或含y的式子表示x)

    (2)选择哪个方程变形比较简便呢?

    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洋葱视频继续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

    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在变形的过程选择那一个方程,选择那一个未知数变形能简便的进行运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分享?

    六、课后作业布置:

    xxx

    七、课后反思

    通过洋葱视频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容易体会到“消元”思想的渗透,学生能够学会规范解题。通过视频的讲解能够准确的选择要变形的方程,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出现很多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但通过洋葱数学短小精辟的视频讲解一下子让学生理解透!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