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汇总九篇)
  • {year}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发表时间:2024-09-14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问:金属是否带电? 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思考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交流讨论: 原子的结构结论: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2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l 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l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l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

    l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建议

    1、本课题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2、关于图4-11化学式H2O的教学,最好是从实物水以及水分子模型出发,来认识水的化学式H2O的宏观和微观意义。看整体还是看局部?突出数字还是强调符号?并引申出符号前面加数字的含义。然后来一个节目表演:超级模仿秀,我行你行他也行!完成课本P79 讨论题。最后由学生概括总结出符号周围数学的.含义。

    3、记忆化合价或编写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在第一节课上布置,第二节课前5分钟交流,检查,选取其中琅琅上口的“作品”予以“推广应用”。课后将所有交上来的口诀都张贴在教室里,以肯定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讲练结合。对于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其活动与探究应在课堂上完成,最好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启导学生自学讨论互纠概括小结应用实践形式组织教学。

    5、创设问题情景,创新迁移应用。可以改编或自编联系实际的题,培养学生的临场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猜想假设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6、关于药品标签的教学说明。收集一些化学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课后布置学生探究:按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分别收集食品包装、饮料标签、洗涤用品标签、涂改液标签等,从中你了解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将学生们的作品予以展示。此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赛一赛,看谁填得快。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

    含几个原子

    水银

    氢气

    二氧化硫

    初中化学化合价与化学式

    硝酸铵

    NH4N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初中化学化合价与化学式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3

    教学目标:

    1.记住化合价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教学重点:

    化合价原则。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胶片。

    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写出Nacl Hcl Mgcl2 H2O几个化学式,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教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师巡堂辅导)

    ⒈x是元素化合价。

    ⒉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等于x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等于x。

    3.化合物中通常氧显x价,氢显x价,金属一般显x价,非金属一般显x价。

    4.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x。

    5.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6.单项化合价为x。

    四、师生共学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2、4课。

    2.下列化学式是否正确,错的改正

    A.氧化铜CuO2 B.氧化锌Zn2O C.氢氧化钙CaOH

    D.氧化钠E.碳酸钠NaCO3

    3.重铬酸钠(Na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求元素Cr化合价。

    4.含碘盐中常含有碘酸钠(NaIO3)求碘元素化合价。

    5.下列各组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一组是()。

    A.H2S、SO3 B.S、Na2S

    C.SO2、Na2SO3 D.SO2、H2SO4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㈠化合价概念:

    ㈡口诀: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为正一氧负二。

    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价不同价不同。

    ㈢顺口溜:正一氢钠钾银,二钙镁钡锌

    三铝四碳硅,五价氮和磷。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价硫齐全通常氧是负二价。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合作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仪器

    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

    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

    配套练习:填空题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5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5、教学设计框架

    教学设计流程

    一、物质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教师列举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由学生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分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举出类似的例子。并总结归纳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列举两个性质,由学生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为什么?学生思考判断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熔点、沸点、密度)认真听讲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

    并讨论

    培养学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后反思:

    1、教学环节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2、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3、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部分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课上,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新课改要求一种真正的探究模式,学生从实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

    我国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

    2.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第2页的两幅图。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3)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实验安全: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导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6)用铁锤锤一下(验证金属的延展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思考、讨论、总结:

    (1)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纯净的铁和铝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

    (2)金属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3)金属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有轻金属和重金属之分,如铝为轻金属,而铜为重金属。

    (4)金属具有导热性。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不尽相同。

    师:金属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生: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师: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5)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尽相同。

    (6)金属具有延展性。

    讨论:什么是延展性?(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

    (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师: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生:延展性。

    师:对!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制造。

    [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3)制造飞机或机械底座对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什么要求?

    (4)炊具加热时有没有熔化?说明炊具的熔点怎样?

    (5)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说明钨的熔点如何?钨可能还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讨论并总结:

    (1)常温下,汞即水银是液态。

    (2)说明有些金属在打磨后可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而使表面的'金属光泽失去。

    (3)制造飞机的金属密度小,机械底座的金属密度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4)制造炊具的金属熔点一般较高。

    (5)钨的熔点很高,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师: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生讨论回答:(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用的时候刀刃容易卷起来;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①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②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②不易生锈;③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镀金虽然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师: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生:不一定,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投影]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师: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板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二、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讨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7

    一、引入:

    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哪些分类概念呢?

    二、课堂教学:

    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

    讨论①:

    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你是怎样区分的?请你各举2个例子。

    2、找出下列物质中的纯净物与混合物,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①空气

    ②氯化钠

    ③液氧

    ④氢氧化钠

    ⑤铁

    ⑥赤铁矿

    ⑦干冰

    ⑧铝合金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四)教师小结:以表格形式归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系。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

    讨论②:

    1、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氧化物?

    2、你能快速找出下列物质中的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吗?

    ①Fe

    ② Na2CO3

    ③H2

    ④CaO

    ⑤SO2

    ⑥KNO3

    ⑦ KCI

    ⑧CaCO3

    (1)属于单质的有,化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

    (2)怎样区分一种纯净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单质是由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组成的。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有质疑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补充解答(充当小老师)

    (四)教师小结:以表格、填空形式归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关系。

    氧化物

    1、概念: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2、分类:氧化物

    酸、碱、盐

    (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

    讨论③:给下列纯净物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①盐酸

    ②氯化钠

    ③熟石灰

    ④氢氧化钠

    ⑤硫酸铜

    ⑥硫酸

    ⑦氯化钾

    ⑧碳酸

    属于酸的有:;属于碱的有:;属于盐的有:

    你的判断依据:酸是由组成,碱则是由组成,盐是由组成。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有质疑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补充解答(充当小老师)。

    (四)教师小结:以表格形式归纳酸、碱、盐的关系。

    三、小结:

    物质分类知识网络图。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结小结物质分类知识网络图。

    能力检测:(PPT出示相关练习)

    中考怎样考?(PPT出示相关题型)

    结束。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8

    一、本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认识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让实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使实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课题的设计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实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应。

    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情况:

    1、无反应,因为无现象。

    2、已经反应,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一定反应)。

    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应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办法证明确实已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应是否完成。

    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继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学生讨论:讨论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习:

    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第二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 pH 酸 pH 碱 pH 盐和水 pH

    较稀

    硫酸 较稀

    盐酸 较稀氢氧化钠 水

    较浓

    硫酸 较浓

    盐酸 较浓氢氧化钠 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分明显。)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讨论:

    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实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习: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 )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 D.测试的意义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

    好学教育:

    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

    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

    好学教育:

    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2024初中化学教案大全(汇总九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