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发表时间:2024-09-13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教学准备]

    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

    3、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2、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

    3、“学而不思则惘”,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教学的思维轨道上来。)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

    2、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有条件的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获得有关材料进行学习,这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B: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以便帮助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演示)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夜航看社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略写1、2、4、7

    (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理清脉络,分清主次,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一个基本前提。探究、对话、交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来点拨,既非灌输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一种指导。)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认真阅读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读时可先概括这部分内容;其次看看它在整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想想这一部分美在哪里,语言表述上有何特点,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阅读前的指导十分重要,充分体现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教书重在“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此环节,学生从“粗读”到“细读”再到“精读”,由粗到细,从浅到深,完全合乎阅读的规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x自然美。

    [左右都是碧绿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远山,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楼阁”般的戏台,“大白鱼”似的航船,无不给人以生命的鲜活,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背景音乐:舒缓、抒情的《田野的风》

    A: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月下归航”的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其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B:听后想想,这段写景从哪几个方面,结合着哪些事物来写的,起到了怎样的表达的效果。讨论后齐读,加深体会,再放音乐。

    (优美的乡村景色,在音乐的陪衬下,通过个人、集体的多种朗读,拉动想象,来体会自然美,能悟出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x人性美。

    [小伙伴们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举动,对付六一公公的幼稚方法,将船划得飞快的英姿,无不体现了孩子们毫不雕饰的纯净之美,体现着人的率真、自由与活力。]

    A:请男生齐读第10节少年朋友们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B:分角色朗读偷豆时人物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x情感美。

    [小朋友得到特许来伴“我”钓虾、游戏,母亲再三嘱咐与深夜候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桂生为“我”找豆浆、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无不洋溢着爱的温情。]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社戏》学习要点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关于社戏:

    演社戏是我国浙东一带农村集镇过去的一种民俗。旧时乡村里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个社有社庙。社庙大多临河而筑,前面留一大片空地,对面临河筑一个永久性的戏台。台柱用石头做的。戏台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上。演戏目的是祭天地、敬鬼社。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演戏时间一般在丰收后的农闲季节,各社出钱请戏班演戏,一连演好几天,非常热闹。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生字、生词,并逐一查字典注音、解释。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说明、分析: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4)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

    三、程序设计说明: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问题1:我所认识的鲁迅。(幻灯展示)

    问题2:什么是小说?小说鉴赏应注意些什么?(幻灯展示)

    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不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复: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对比: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4、找出《故乡》中运用反复与对比的地方。(看前四个自然段)

    问题3: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问题4:"我初到故乡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师示范分析图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复、对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5:试根据刚才的分析方法自己从文中选取材料分析"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指导)(旨在让学生独立体会、理解重复、对比手法。)

    4、检查、实际操作:问题7:请根据自己的

    体会,自选内容,运用"重复"、"对比"手法写几句话(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综合运用)。(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小结:通过上面的讲解分析和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复和对比手法的正确运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达效果,关键是在运用时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立意和主题内涵,选择好要运用的材料对象的本质和主题内涵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相对。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仔细揣摩、体会。

    6、作业布置:(旨在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下面这一幅对联中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3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分析:

    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

    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2.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材料安排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阅读、鉴赏、质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思维表达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思路及课时安排: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整体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题,品味本文语言。

    教具:多媒体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关于鲁迅这一大师你了解多少?(学生说一说)

    2.教师小结: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无味的冬日里难得的情趣;严肃勤奋的学习生活,偶尔淘气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这位大家的童年,体味其丰富的情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引导学生约度注释并记忆,教师适当讲授。(课件)

    2.写作背景:

    教师下发相关材料:《朝花夕拾》介绍及作者小引。学生阅读增强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老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了解文意并画出自己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处理字词。教师明确(课件)。

    3.学生竞读,师生点评。

    4.引导学生谈谈读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师抓住题目提示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明确空间变化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大意。(课件)

    5.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过渡段,初步谈谈此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小结明确本文的结构(课件)

    四、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说:百草园是一个荒园,可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课件)

    4.进一步研读:

    听读第二段作者是怎样写百草园景物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听读)?小组探究教师提示写作顺序、描写的角度、情感等。(课件)

    师生小结,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着高低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将高兴愉快自由无忧无虑的心情寓于其中,写出了童真,写出了情趣,体现了一个乐字,做到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课件)

    访写句子: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课件)

    5.作者写景中,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吗?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明确插叙及作用。(课件)

    五、应用:说一说你儿时的乐园,注意要做到层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读第一部分,体会鲁迅在百草园中的乐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师总结:百草园是荒园但在我却儿时乐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爱眷恋怀念之情。

    八、听读第一部分,结束本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百草园,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把我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二、研读过渡段

    1.学生听读体味作者的情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蕴含的眷恋、惆怅、无奈、担忧、猜测之情。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3.学生自荐朗读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三、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代表发言

    3.师生求同存异,教师明确,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相比很单调、严肃、受约束但是不乏乐趣,仍然充满了欢乐与天真,体现了童真童趣,三味书屋的生活仍让作者留恋,难以忘怀。

    四、理解本文主题

    1.教师出示几种观点,让学生探讨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教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课件)

    五、揣摩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传神,除描写景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外,再写儿时游戏时更是用词准确

    1.课件:学生填入适当动词

    2.对照课文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3.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儿时做过的一种游戏

    4.除此外,你还觉得哪些词句用的好,说一说理由。

    六、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童年的鲁迅离我们遥远吗?(课件)

    七、结束语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

    八、听读,结束(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一、语文作为社会学科其人文性无与伦比,因此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取听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争取引起学生共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其基础性更不容忽视,本课设计重基础,注意培养学生读、听、写、说的基本能力比较成功。

    1)令作课人困惑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分配与操作问题,怎样做到照顾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探究学习中难以收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4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开放”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魅力之所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借助课外阅读、社会调查、观察体验、专题交流会等形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跟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引入活动课程理念,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了真正使语文课堂“活动”起来,我们广大的教师应敢于打破“唯语倾向”,树立“大语文”观念,不仅指导学生抓好文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知识面,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活动课程是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活动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统一完美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情感态度。

    三、自主设计活动,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自己确定活动专题,制订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按制定好的计划具体实施。主要采用查阅资料、观察、考察、访谈、讨论或社会调查的形式,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然后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最后成果,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参与活动的评价。从学生的这些活动看,学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动实践者、活动体验者、成果展示者和评价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活动主角,把学生看成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四、对话——生成: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教师在活动中担任倾听者的角色,慎于发言,适度参与。活动课的目标则在于使学生获得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因此,活动课程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设计学习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与课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创设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质疑。“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质疑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生成知识。

    五、突破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和谐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其评价目标和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点,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实施的书面考试或测验,其性质是静态和终结性的。与之相比,在活动课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课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和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价采用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性方式进行。通过这样多元性的评价机制,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完善,对学生激励性更大,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的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以开放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重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和目标的达成,重视方法的掌握,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个人,考试是状元,官做到节度使,大将军,他说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是一个老翁,一个偶遇。这位老人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卖油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同学分享(放幻灯片)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一遍课文,不会读的或者音拿不准的字词请在书上标出来。

    2、同桌帮忙解决字音,然后互读一遍。

    3、找学生读,(3—5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他的字音或节奏。

    4、再分角色读两遍课文,把握一下情感(找两组同学),然后全班齐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就要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了啊!

    5、先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文章,把不会的和不懂的划起来,最后同桌解决,同桌也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共同解决。

    6、找学生翻译全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然后齐读,思考问题(幻灯片)

    实词有:尝、去、尔、颔、杓、射

    句子有: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吾射不亦精乎

    5、以我杓油知之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看注释1,康肃是谥号,(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站在旁观者陈述事实的角度来说,是直接说其名字,他们是(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

    2、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与卖油翁倒油的辨别。

    工整的对联,这节我们就试试,看能不能把本文的内容总结成一幅对联。

    (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

    3、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4、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态度。

    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

    5、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我们还有哪个方面没有分析呢?(精彩的地方是他们的交锋)(幻灯片)

    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

    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板书:卖油翁,陈尧咨)(自评过了,该他评了,所以换位置)

    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写起。(小组讨论)

    “睨之”,“睨”什么意思吗?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神态描写

    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吗?动作描写

    “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亦无他”。(板书“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无他”)

    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小组讨论)

    “疑之”,问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能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承接?并列?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遣”。“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笑”是修饰“遣”的。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

    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生齐读)

    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遣之。

    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

    6、对联也写好了,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学生讨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说。卖油翁和陈尧咨,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

    从这件事情上,他能得到了什么教训或给他启示?他懂得了什么?

    懂得谦虚(为对称同义词,心怀若谷),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板书)所以,陈尧咨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刻苦训练,最后射箭技艺更进一步,真正做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曾用一铜钱为靶,十发十中穿钱而过。

    这就不难理解文中最后一句“笑”的含义了,这个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尴尬、难看、羞愧、苦笑、不屑?

    (或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四、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 孱(càn) 嵬(wéi) 懊丧(ào) 执着(zhuó) 矜持(jīn) 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_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_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整体感悟

    1、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课文是按这个顺序叙述的吗?谁能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叙述?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看看,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3、“学贵有疑”,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是你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和小桃树密切相关,那我们先来弄明白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从这个问题入手,再来逐步解决其他几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

    1、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答:课文中作者6次提到自己的梦,较明确的有两处:一是孩提时代埋桃核,“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二是到城里上学前夕,桃树两尺来高的时候,那“梦是绿色的”。通读全文之后不难看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表达自己所寄寓的深刻含意。

    早在孩提时代,作者便对美好的未来有了朦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冀“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进城上学以后,作者更是“血气方刚,常要以济于下的人物”(贾平凹《夜籁》)。这个梦自然是绿色的,因为绿色象征希望和生机,简言之便是“奋斗”,并且“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这便是作者的梦。

    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那“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贾平凹《游了一回龙门》),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的梦是顽强的,恰如作者的性格。

    2、文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五、总结全文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小桃树是坚强的,在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吗?梦想不管多么深邃在内心,不管多么遥远在将来,只要有一朵花苞,就有开放的时候。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 篇8

    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

    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五、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

    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

    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

    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梳理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

    (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

    【语文初中教案设计方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