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4-09-13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1

    教材说明

    《哨子》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中第二课《杂感两篇》里的第二篇。本单元是深入阅读议论文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初步学会阅读议论文或听人发表议论时,能分辨议论的观点、材料及两者的关系;并在自己发表议论时能提出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

    2、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1、重点:对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2、难点:①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关系。

    ②“哨子”的不同含义。

    3、学法指导: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方法。

    4、整体设计:三大板块:材料—观点—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已从“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学习文化要渐渐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可能那富翁和他儿子的故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材料的.分析

    (一)具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讲述富兰克林七岁时关于“哨子”的故事。

    2、请6位学生分别朗读第4、5、6、7、8、9自然段,其余思考:

    ⑴这六种人的“哨子”和付出“过高的代价”各指什么?

    ⑵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故事,可采用“××人做××事”的句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肯定与鼓励。

    (二)理性分析

    1、关于“哨子”的这些故事,你认为真实可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如果去掉其中任何的一两个,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小结:议论文的材料应当确切、充分。(板书)

    三、关于观点的分析

    1、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⑴长大后,“我”为何对七岁时的“哨子”一事记忆犹新?

    ⑵“我”关于“哨子”的故事和其余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议论的角度来说,前六个故事都是议论的材料。请找出文中议论的观点,并指出观点所在的位置。

    3、齐读观点,思考: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⑵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

    ⑶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来表述?

    4、教师小结: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板书)

    四、关于观点和材料统一关系的分析

    1、“观点能统帅材料”这一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

    2、“材料能证明观点”设计如下问题:

    ⑴议论的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将第5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醉心于名望,全身心投身于政事,也时刻关注自身的家庭、健康等等”,可不可以?为什么?

    ⑵如果将第8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辛勤劳动,收入丰厚,但他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可不可以?为什么?

    3、教师小结并板书:统率,证明。

    五、比较本文写法与《谈骨气》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杂感写作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板书)

    2、本文材料较为概括,而《谈骨气》材料较为详细。

    六、总结

    1、材料和观点的要求。

    2、两者的统一关系。

    七、作业

    参照《哨子》的写法,以《哨子》为题,写自己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一件事。

    总评:

    教案紧扣目标,按材料、观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大板块设计,条分缕析,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既重视学法指导,又重视思维训练,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教案。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春》重点难点指导

    1、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2、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一)读中导

    1、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2、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读中讲

    1、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2、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两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三)读中练

    1、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练字、词、句。

    (1)正音:涨藏散酿巢晕蓑

    (2)辨词:朗润赶趟儿酝酿呼朋引伴卖弄宛转应和黄晕舒适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3、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四)读后比较综合

    1、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2、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五)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重点提示: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使作品语言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

    描绘的细:“春草”图中,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它的色彩──“绿”,写它的质感──“嫩”、“软绵绵”,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亲身所历之感。

    描绘的立体:“春花图”中,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昆虫是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极强的图景。

    描绘的方法多样: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像火”、“像眼睛”……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朗润”,准确描绘出春天山景的明朗、润泽的样子。“蜜蜂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争先恐后,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大量的使用叠音词,既没让读者感到词藻的华丽和人工的雕饰,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春草图”中的“偷偷”表现了小草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生长的动态;“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人;“绿绿”则为小草着上了一层鲜亮悦目的色彩。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

    难点提示:

    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一个“新”字;

    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①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口语表达。

    ③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二、故事大王比赛

    ①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三、自由辩论会

    ①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四、给未来人画像

    ①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

    (1)外形设计理念;

    (2)服饰搭配理念;

    (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五、成果展览

    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领略故事

    的旨趣。感知两个人物的性格。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资料助读: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通过掌握运用自然规律达到长生,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漠视物质利益,不为世间的虚名微利而操劳,这就是所谓“清静无为”。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其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要求:①阅读《资料助读》,摘录重点文学常识并旁批在文中。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试译课文,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力求每个文言实词都能找到相应的现代汉语。③完成预习题,小组互助交流,准备在班上展示。

    1、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是(朝代)人,名,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

    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二人为“”。《庄子》是所著。其中名篇有《》、《》等,庄子主张“”和“”。

    2、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

    惠子相()梁鹓鶵()()醴()泉鸱()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搜于国中()

    子知之乎()发于南海()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鸱()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翻译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1)(省略句)惠子相梁{惠子相(于)梁}:

    (2)(倒装句)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一 、学习研讨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思考:

    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感知庄子与惠子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二、拓展阅读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探讨:庄子说话技巧给了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积累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大相径庭昭然若揭似是而非学富五车栉风沐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涸辙之鲋沉鱼落雁相濡以沫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识记重点字词。

    b、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c、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方法目标

    a、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

    b、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由居里夫人轶事说引: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 居里)。玛丽居里(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学生质疑,教师补充,生成学习目标

    1、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3、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4、文中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那梦想家呢?

    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为什么这么说?

    6、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上述问题。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学习知识,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钱,获得很多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这种人就是“讲究现实的人”。 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这种人就称为“梦想家”。

    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为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著( ) 盛名( ) 报酬( ) 渲染( ) shē( )望 mèi( )力 róu lìn( )( )

    2、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爱因斯坦如是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结合本文和你所了解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五、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1、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

    2、 找一找,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你认为是美的言与行?

    六、课堂总结

    读了本文,我们与一位高尚的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居里夫人的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一块丰碑,指引我们前行,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迪。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奉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作业布置

    课后研讨与练习

    《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分钟)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分钟)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分钟)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初中语文完整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