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优质十二篇)
  •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发表时间:2024-09-12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优质十二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 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 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 与 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 ,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 ,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 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 列举从4个元素 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 计算:(1) ;(2) .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 已知 ,求 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 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解得 ②

    综合①、②,得 ,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 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 ,求 .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 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 的 边上除顶点 外有 5个点,在 边上有 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 )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证明方法,会简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观察、归纳、猜想的基础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问题1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下图就是大会会徽的图案。你见过这个图案吗?它由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组成?这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理解会徽图案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视引言教学,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起,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2、探究勾股定理

    观看洋葱数学中关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问题2相传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转铺成的地面图案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观察下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一分钟后,小组交流合作分析图形中两个蓝色正方形与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数量关系,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追问:由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学生观察得到结论

    问题3:数学研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既然我们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图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中,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也同样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难点是如何证明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可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通过割、补两种方法,求出其面积。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4、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手段:

    教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学具: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教学过程:

    一、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昨天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C、哪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谁来指一指。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角。

    (√) (×) (√) (×) (√)

    为何第二幅和第四幅图形不是角?(学生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angle)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B

    0 A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5、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 ∠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5)注:区别 “∠”和“

    6、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二、 角的度量

    1、学习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 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习。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习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习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小结:同一个角无论是用内刻度量角,还是用外刻度量角,结果都一样。

    6、独立练习测量角的度数(书做一做中第一题1,3与第二题)

    (1) 独立测量,师注意查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2) 课件演示纠正问题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57.32″=57°19′12″.

    例2 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 )°×6.6=0.11°.

    所以 10°6′36″=10.11°.

    四、巩固练习

    课本P122练习

    五、总结: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课本P123 3、4.(1)(3)、5.(2)(4)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2.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型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或学习建议学习重点: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教师

    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这是1955年希腊为纪念一位数学家曾经发行的邮票。

    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探索

    问题: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三角形外

    作正方形,小方格的面积看做1,求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

    发现:

    2、实验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任意画几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做正方形并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请完成下表: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的关系

    112

    145

    41620

    91625

    发现:

    如何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来表示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

    如图: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所以勾股定理可表示为:弦股还可以表示为:或勾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练习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练习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

    (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中,∠,∠,,求.

    检测:

    1、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_。

    2、在Rt△ABC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5、4、3、;B、13、12、5;C、10、8、6;D、26、24、10

    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A.12cmB.10cmC.8cmD.6cm

    4、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画出示意图)

    5、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千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什么叫勾股定理;

    2、什么样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3、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7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1、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

    (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

    (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

    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8

    ①结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说一说你对一次函数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样的`数?

    ③你怎样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个常数b的和即 Y=kx+b 定义:一般地,形

    Y=kx+b( k,b 是常数,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

    b=0时,

    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学生独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

    解释与应用

    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时)之间的关系式;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他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y(厘米)之间的关系式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划找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3、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出文章中心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理解书后第4题的词语大意,划出不懂的地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班级中数学尖子对语文学习不重视造成的问题导入揭题。

    2、自学课文。

    (1)生字词学习

    (2)通读课文,划出问题。

    3、初知大意,试划中心句。

    初步青写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学生试划有可能不统一,出现好多句,可安排延时反馈。)

    复习回顾:

    什么叫中心句?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第一单元三课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点?

    (1)出现在开头,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2)出现在文章中间,如《一夜的工作》。

    (3)出现在文章结尾,如《养花》。

    (4)中心句反复出现,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4、自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业练习。

    (1)做书后第4题

    (2)摘录书上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2、会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2、细读讨论。

    (1)灯片出示课后第3题句子。

    这句讲什么?什么叫“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怎样认识才算充分认识了?如果不充分认识有什么害处?

    (2)第2、3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证明没有“充分认识”学习语文和数学关系的害处?苏老是数学家,为什么却讲“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关系的?苏老在第4自然段是怎么讲这个关系的?

    (3)哪些证明苏老是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的?

    (4)苏老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没学好语文的反面例子讲,讲来讲去目的是什么?

    3、重划中心句。

    再划中心句,讨论第1课时试划时的分歧,说清为什么应将“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有好处的。”划出中心句。

    在说理中加深对中心句特征的认识,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师生总结。

    这课的中心句和哪一课的相类似?在划中心句的两次变化中,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用两句连用)说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5、延时作业。

    任选一题作业(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1)我吃过语文水平不高的苦头。

    (2)苏爷爷,您放心吧!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11

    教学目标:

    1、走近庄子,初步了解庄子及其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明确庄子所举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人物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

    教学难点:

    浅析文章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本课

    有这样样一个人总是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世人,比如一棵树高大挺拔,是栋梁之才,他却认为树越高大越容易遭砍伐;比如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敲盆而歌。他在我们看来十分另类,然而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就是庄子。今天我们通过《惠子相梁》一文来初步认识一下庄子。(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一学生朗读,其余从字音和节奏上进行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

    三、赏读课文

    探究:围绕“宰相”写到了哪些人他们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是怎样的

    1、“或”——有的人,通过分析朗读“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得出“奉承攀附”;

    2、惠子,通过分析朗读“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得出“薄情寡义”;引入刘向《说苑》之“梁相死……”得出“视相如命”;

    3、庄子,通过分析朗读“庄子往见之”得出“坦荡”;通过阅读探讨“鹓鶵”和“鸱”各是怎样的鸟明确庄子所举故事的用意;通过对不阅读分析“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得出“视相如腐鼠”。

    四、拓读课文

    探究:庄子为何“视相如腐鼠”并初步解读庄子的思想——精神自由

    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返回初中教案>>>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后滚翻成跪立—跪跳起动作要点,动作协调连贯具有美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练习等多种练习方法,发展协调性、柔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运动兴趣,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前滚翻两腿交叉后成蹲立,向后腿“扭开”转体180°。

    【难点】

    交叉腿的时机和转换方向腿的确认,动作的协调、连贯。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在街头跑酷的视频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跑酷运动员在一条简单的小路上能借助地面做出各种各样的滚翻动作,无论多么难的动作都能做的无比流畅,让整个视频显得非常有趣、引人入胜,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已经能猜到我们要学什么了,没错就是滚翻组合动作。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慢跑热身

    方法:学生成一路纵队在体操馆慢跑3圈,慢跑过程中注意呼吸节奏和队形。

    2、配乐徒手操:扩胸运动,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示范

    方法:完整常速动作示范。

    提问:谁来说一说前滚翻和后滚翻之间是如何流畅衔接的以及跪跳起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组织教学:全班成扇形围绕在体操垫前。

    2、讲解

    动作要点:前滚翻两腿交叉后成蹲立,向后腿“扭开”转体180°;动作要协调、连贯;跪跳起摆臂制动,脚面、小腿压垫,提腰、收腿要快。

    3、练习

    (1)复习前、后滚翻。前滚翻要求:滚动圆滑、速度均匀;后滚翻要求:后倒迅速,肩后插手位置准确,在此基础上练习成蹲立或成跪立。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2)学习交叉转体180°:

    ①原地交叉腿练习,向后腿“扭开”转体180°;

    ②在站立转体的基础上练习蹲立转体,强调以前脚掌为轴。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3)学习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

    纠错:练习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转体方向不对的现象,组织两人一组强调先辨别转体方向再以两前脚掌为轴转动。

    (4)练习跪跳起。

    教师强调“摆臂制动与脚面、小腿压垫、提腰动作要同时,整个动作连贯、协调,收腿要快。”

    (5)整体动作完整练习。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4、检验—优生展示。

    (1)自荐: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组自由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2)评价:表扬做得好的,鼓励有不足之处的,帮助其改正。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体操垫20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六、课后反思

    返回高中教案>>>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优质十二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