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收藏8篇)
  •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发表时间:2024-09-11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收藏8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数学教案-你今年几岁了搜集整理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44x+64=328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3

    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容积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分数的乘除法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后总结概括:

    (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完成例题。

    P11的例1,在例题分析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应多次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使学生耳熟能详。P11例2是分子、分母为多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则的运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的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培养能力

    P13练习第2题的(1)、(3)、(4)与第3题的.(2)。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让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和结果。

    (五)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1、2(必做)练习册P(选做),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5

    ①结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说一说你对一次函数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样的`数?

    ③你怎样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个常数b的和即 Y=kx+b 定义:一般地,形

    Y=kx+b( k,b 是常数,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

    b=0时,

    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学生独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

    解释与应用

    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时)之间的关系式;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他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y(厘米)之间的关系式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

    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0<x<10)…………(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四、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六、作业:略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 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边形纸模

    五、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整理和复习有关这些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七、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九

    板书设计

    S=ah÷2

    S=abS=ah

    S=(a+b)h÷2

    【初中数学教案全套模板(收藏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