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 {year}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发表时间:2024-09-11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板书)

    1.的定义(板书)

    根据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时,数列既是等差又是,当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的首项不为0;

    (2)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定义.

    是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是?为什么不能?

    式子给出了数列第项与第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不能)确定一个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和表示第项.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这个式子相乘得,所以.

    (板书)(1)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3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

    ( 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

    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

    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设定:3分钟)

    [利用投影展示]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②无穷区间;

    ③区间的数轴表示.

    (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ax+b(a≠0)

    y=ax2+bx+c(a≠0)

    y=(k≠0)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师:归纳总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1:已知函数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例2、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分析:由题意知,另一边长为x,且边长x为正数,所以0<x<40.

    所以s==(40-x)x(0<x<40)

    引导学生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

    巩固练习:课本P19第1

    2、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例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分析: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解:

    课本P18例2

    (四)归纳小结

    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②初步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出了区间的概念.

    (五)设置问题,留下悬念

    1、课本P24习题1.2(A组)第1—7题(B组)第1题

    2、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课堂小结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5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sin600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sin(—3000),Sin150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sin600,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0)的值。学生自主探究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

    [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

    [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问题6】例1的讲解。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

    【问题7】例2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问题8】请同学们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有什么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学习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布置作业。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

    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9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xx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谢谢你们!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 篇10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用具: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一)、问题引入 揭示题

    例1 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提问:用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二)、观察类比 理解题

    1、 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符号 符号名称 功能说明

    终端框 算法开始与结束

    处理框 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

    判断框 算法的各种转移

    输入输出框 输入输出操作

    指向线 指向另一操作

    2、讲授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

    (1)顺序结构

    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

    (2)选择结构

    对条进行判断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

    流程图: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 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

    算法(自然语言)

    ①把10赋与r

    ②用公式 求s

    ③输出s

    流程图

    (2) 已知函数 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算法:(语言表示)

    ① 输入X值

    ②判断X的范围,若 ,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③输出Y的值

    流程图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 经历题

    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流程图:

    (四)归纳小结 巩固题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五)练习P99 2

    (六)作业P99 1

    【2024高中数学教案模板式】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