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发表时间:2024-09-10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立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清明》,感受其古诗内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故事内描写的画面。

    2、激发幼儿对本次清明节活动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对吟诵古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古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清明节的日期等。

    二、活动准备

    1、古诗《清明》

    2、清明节PPT

    3、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PPT,出示第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一下在图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师问: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现在老师再请大家看下面一张图,请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而此时的天怎么了?

    (3)幼儿答: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家,他们在问路在说话,此时天上这下这雨。

    2、教师播放古诗《清明》的相关图片,引发幼儿联想季节,引出本次的主题,清明节。

    (1)春天到了,四处一篇绿色生机,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歌,而在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干什么吗?

    3、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取扫墓、踏青,在古时候诗人杜甫还写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播放古诗《清明》,幼儿安静观看。

    (2)老师边播放古诗,一边讲解古诗中的人物和景象,引发幼儿的回忆。

    (3)教师朗诵故事并给幼儿讲解其中的内容和理解。

    4、教师带幼儿一起学习古诗,从故事中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1)教师有表情的,生动的有节奏的给幼儿朗诵一遍故事。

    (2)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可以小声跟读。

    (3)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四、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回家之后将今天学习的故事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五、资料参考

    古诗: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及其在天气变化上的意义。

    掌握处暑节气的“三候”特征及其背后的自然规律。

    学习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活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时节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处暑节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二、教学内容

    1.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意义

    介绍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22-24日之间。

    解释“处暑”的含义,即“出暑”,表示炎热天气即将结束,暑气逐渐消退。

    强调处暑在天气变化上的重要性,标志着气温由高到低、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

    2. 处暑节气的“三候”

    讲解处暑节气的“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分析每一候的具体含义及其背后的自然规律,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等。

    3.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介绍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如祭祖、放河灯、吃鸭子、开渔节等。

    讲述这些习俗的由来和寓意,如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放河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祈福;吃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开渔节则是渔民庆祝渔业丰收的节日。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处暑节气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准备相关教具,如PPT、挂图等。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节日氛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处暑节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知

    利用PPT或挂图展示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意义及“三候”特征。

    详细讲解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活动。

    3. 互动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及自己家乡的处暑习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气温变化、植物生长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制作处暑节气的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归纳

    总结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时节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关注其他节气的知识和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中的节气庆祝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立秋节气的特点、习俗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2、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传统习俗。

    引导学生理解立秋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关系。

    2、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立秋节气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感受立秋的氛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秋天的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什么吗?”从而引出立秋节气。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立秋节气的时间、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顺序。

    2、讲解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早晚温差变大、天气逐渐凉爽、降雨减少等。

    3、介绍立秋的传统习俗,如“贴秋膘”“啃秋”“晒秋”等,解释这些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立秋后,我们的生活和饮食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2、立秋习俗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四)实践活动(15分钟)

    1、组织学生制作立秋主题的手抄报或书签,可以是描绘立秋的景色,也可以是书写立秋的诗词。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

    (五)总结(5分钟)

    1、回顾立秋节气的知识要点,包括气候特点、习俗等。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变化,感受节气的魅力。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品尝立秋的特色食物,如西瓜、红烧肉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立秋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立秋的感受。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立秋节气的时间、含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知晓立秋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3、培养学生对自然节气的观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立秋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点。

    立秋的主要习俗及其相关活动。

    2、难点

    理解立秋习俗与农耕文化、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秋天的'风景图片或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画面中,你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吗?猜猜即将到来的是什么节气?”

    (二)知识讲解(12分钟)

    1、介绍立秋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2、解释立秋的含义,即秋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的结束。

    3、讲述立秋的气候特点,如早晚温差逐渐加大,降雨逐渐减少,空气湿度降低等。

    4、提及立秋的物候现象,如“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三)习俗介绍(15分钟)

    1、“贴秋膘”:讲解过去人们在夏季因为食欲不佳体重减轻,到了立秋会吃一些美味佳肴增加营养的习俗。

    2、“啃秋”:介绍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咬住秋天、迎接丰收的习俗。

    3、“晒秋”:展示一些“晒秋”的美丽图片,解释在山区等地,由于地势复杂,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的独特农俗现象。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认为立秋的习俗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2、随着气候变化,立秋的特点是否有所不同?举例说明。

    (五)实践活动(10分钟)

    1、让学生制作一张立秋节气的明信片,可以画上自己心目中的立秋景色,或者写上关于立秋的诗词、祝福语。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分享创作思路。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立秋节气的重点知识,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立秋的习俗,或者观察一周内身边自然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立秋节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习俗与文化内涵的理解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生活体验和深入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地观察、邀请长辈分享等环节,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节气文化。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立秋的定义及其天文意义。

    2、掌握立秋的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立秋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准备:

    1、立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如秋季景色、传统习俗等)。

    2、立秋相关的诗词、古文资料。

    3、学生准备秋季相关的食物(如坚果、应季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知道立秋是什么时候吗?它代表着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对立秋的认识。

    二、讲解(15分钟)

    1、立秋的定义:

    介绍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是夏季向秋季过渡的标志。

    2、天文意义:

    简单解释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秋分”与“立秋”的关系。

    3、传统习俗:

    “贴秋膘”:人们在立秋这天吃肥肉,寓意增强体力和抵御寒冬。

    “称体重”:在立秋这天称重,以检测身体状况,反映一年的收获。

    “倒秋”(放风筝、吃水果等)。

    4、相关文化:

    诵读与立秋相关的古诗词(例如《秋夕》)。

    三、互动活动(15分钟)

    1、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和家人如何庆祝立秋,分享各自的习俗和故事。

    2、立秋美食分享:

    学生带来应季的食物,分享各自的美食故事,鼓励学生品尝。

    四、总结(5分钟)

    1、理清课程要点,强调立秋的文化意义及对节气的尊重。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变化,培养节气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立秋”家庭活动,观察并记录家里的节气习俗。

    六、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季的书籍或观看相关视频,增加他们对季节变换的理解。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及其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

    掌握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学习与处暑相关的诗句、谚语,提升文化素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处暑节气带来的自然变化,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体会处暑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防暑降温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处暑节气的特点。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处暑相关的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时间

    由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

    时间:处暑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

    2.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气温逐渐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较热,出现“秋老虎”现象。

    昼夜温差加大,早晚渐凉。

    雨水减少,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3. 处暑节气的物候现象

    “三候”分别为: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4.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祭祖: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吃鸭子: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

    开渔节:沿海渔民在处暑后举行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捕鱼。

    5. 处暑节气的健康养生

    注意调整饮食,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处暑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处暑是什么节气吗?它有什么特点?

    2. 讲授新知

    讲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句、谚语,感受处暑节气的文化氛围。

    3. 互动讨论

    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你家有哪些与处暑相关的习俗?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实践活动

    制作处暑节气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

    尝试制作一道与处暑相关的.菜肴(如鸭子菜肴),并分享给家人品尝。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处暑节气的重要性和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更多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8

    一 、教学背景: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之后,夏季的酷热逐渐消退,秋意渐浓,小朋友们可以跟随本节课的进程,一起欣赏秋日美景。

    二、教学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处暑的基本地理知识与物候;

    (二)认识“处暑”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学习与处暑相关的故事和古诗词;

    (四)参与“处暑”这一节气的各种活动。

    三、教学内容:

    (一)地理知识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而但并未真正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秋老虎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回归,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高温暑热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虽然是秋天,但天气很闷热。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但是,处暑期间,南北方天气各不同,长江以北地区逐渐进入到一年之中最舒适的天气状态——秋高气爽。不过秋高气爽是北方人民的专属特权,在南方,“立秋处暑正当暑”想要体会凉爽天气,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上海等地处暑后大概再过两星期,酷暑会慢慢过去。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气候特点是中午特别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下一场雨后,更觉凉气逼人。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凉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凉,以免伤阳。

    (二)物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处暑三候时间段:处暑三候是这样说的,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处暑时间在阳历每年08月22~24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处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三)处暑传统

    1.祭祖: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七月半”已经成为我国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2.放河灯:河灯也叫作“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在中国民间放河灯这一习俗主要是为了普度亡灵。

    3.吃鸭子:民间处暑还有吃鸭子的习俗,认为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做法也花样繁多,盐水鸭、酱鸭、白切鸭等等,有没有想吃鸭子的小朋友吗。南方等地的居民呢会做鸭子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所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4.开渔节: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沿海地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期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四)处暑小故事

    相传祝融是炎帝的儿子,精卫的长兄,以“光照万方”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最初,精卫因贪玩,东海溺亡,炎帝悲伤过度,无心政务,逐渐把部族权力交给了祝融。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为火神,又称火正,主理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黄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赞赏下,祝融威信日渐昌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为什么人们亲近祝融,而无视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开向祝融挑战。两人各使神通,杀得天昏地暗,共工战败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横遍野。

    水神和火神的这一场战争,让大地上的人们一下子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了。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领死难的亡灵,以赎罪孽,黄帝应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节,所以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处暑”。处暑当日,人们到河边燃放“河灯”,恭请祝融魂魄于莲花之上,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五)处暑的古诗词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一向处暑之日到来之时,老鹰就会开始祭鸟。渐渐觉得白露收藏,秋意渐浓。树叶下面空惊一阵秋风发出的声音,秋天高远看不见悲悯之心,万物肃杀。

    秋气收敛,农作物成熟,秋风安静,虫儿吟唱。慢慢浅酌杯中的美酒,从容调理膝盖上的琴弦。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作者: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立秋这一节气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时间、气候特点以及农业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立秋的传统习俗,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内容

    1.立秋的基本知识

    时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

    含义: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的意思,也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但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即“秋老虎”现象。

    农业意义:立秋是农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和收获季节的关键时期,象征着庄稼成熟,喜庆丰收。

    2.立秋的气候特点

    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刮偏北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逐步降低南方各地的气温。

    白露降:早晚温差大,夜间的湿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形成白雾或露水。

    寒蝉鸣:寒蝉开始鸣叫,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3.立秋的传统习俗

    啃秋:在南方又被称为“立秋啃秋瓜”,人们通过吃西瓜等方式来预防秋燥,庆祝丰收。

    晒秋: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的`农村或山区,人们将成熟的果蔬进行架晒、挂晒,以延长食物的存储期。

    贴秋膘:在立秋这天称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减轻者需进补,以补偿夏天的损失,为过冬储备能量。

    秋忙会:为秋收做准备的农贸集市,设有各种市场,并常伴有戏曲演出等娱乐活动。

    三、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立秋节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立秋的学习情境。

    2.讲授新知

    立秋的基本知识:教师讲解立秋的时间、含义和农业意义。

    立秋的气候特点: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等气候特点。

    立秋的传统习俗: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介绍啃秋、晒秋、贴秋膘、秋忙会等传统习俗。

    3.实践活动

    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观察立秋后的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手工制作:利用粘土等材料制作秋天的农作物模型,如玉米、南瓜等。

    角色扮演:模拟秋忙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易和娱乐活动。

    4.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立秋节气的特点和传统习俗,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强调立秋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评估

    1.通过观察记录、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立秋节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环节,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 篇10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同时播放毛主席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毛主席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4、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5、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6、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7、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8、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9、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0、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1、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反思】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