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0篇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10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0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一起来看看我们为您准备的精彩“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作参考资料!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

    3、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三组探究实验来攻破,教师演示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接着让学生合作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演示敞口情况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对比分析探究实验一与三,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忽略气体的参加与生成,然后深入分析白磷与氧气反应天平平衡的原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基础上,我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的问题,分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理论联系实际,用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水到渠成。微观实质:主要采用学生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拆分模型,分析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不变量与变量,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二、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本课题的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分组探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分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模型拆分的活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引发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变化?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意图: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实例引入、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自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二)《实验探究新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是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攻破: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制定方案并实验--分析实验获得结论--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定律

    为了然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设计了三组实验:

    实验探究一: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提出疑惑: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

    2、实验探究二: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

    实验探究三:在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教师再演示敞口情况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体会质量总和守恒。

    设计意图:

    ①老师演示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②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③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④对学生容易忽视气体质量的这个难点,采用了两个演示实验,从正反两个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得到“质量总和相等”之后,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深入分析表面的质量相等。特别分析了过量的白磷与氧气反应,白磷只有一部分参加化学反应,给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化学反应”提供了很好的事实依据。在分析中先除去直观因素:锥形瓶、细砂、橡皮塞、玻璃棒、玻璃管、气球、氮气、稀有气体等;然后再除去隐含因素:没有参加反应的白磷;引导学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设计意图:分析实验时,层层剥离,步步推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自主发现表面的总质量不变内因是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解读质量守恒定律时,设置小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什么变化?100克水加热变成100克水蒸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②10克氢气和10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克水?③铜丝加热后质量为什么增加了?④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是200毫升?

    设计意图:解读质量守恒定律时,合理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做到“引而不灌”。

    三、《探究微观实质》

    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分组活动:2、组内交流讨论:3、动画演示:4、归纳小结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拆分模型,然后组内分析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不变量与变量,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设计意图:分子模型、动画摸拟形象、直观,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知识运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的问题,分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小结评价》

    根据板书要点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知识的内化。

    六、设计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有效而及时的组织。

    采用演示与引导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竞赛的方式探究试验结果。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以一则诱人的邮寄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从而留下问题和悬念,让学生写出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 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实验探究。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反应;

    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角度过渡的第一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情分析:

    现在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1)知识状况:学生已经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能力状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探究实验学习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在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好奇和兴奋的状态,往往渴望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作为辅助方法进行教学,整个的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原则,通过“激疑—探究—形成”这条教学思路,最终让学生自主形成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到底这个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学生头脑中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的课堂!

    四、教学过程:

    该过程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堂之初,我会给我的学生举两个生活小例子: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向学生介绍课本上未曾涉及的,对化学反应定量研究作出贡献一位科学家—波义尔,他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质量不相等了,而另一位科学家是拉瓦锡,他用较精确的实验法在密闭的条件下测得反应后总质量相等。这样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将学生的思维冲突推向一个新高度。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

    接着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我准备的演示实验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在做实验之前,我会强调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现象及天平的'平衡状态,最终得出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本环节的目的是使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

    接着乘胜追击,第三部分学生的探究实验。我为学生准备的探究实验共有两组,探究实验一“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在反应容器是敞口和密闭的两种方案下进行,结果相同;实验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这个实验反应在两种方案下前后质量不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反应在密闭条件下总质量相等。到此质量守恒思想形成。接下来我会给学生重点讲一下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点,完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带领学生继续探究质量相等的原因。我以电解水微观动画过程为例,学生会观察到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按一下ppt)。学生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讨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

    (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对本节课做了归纳小结。读

    (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准备几道小题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学反思

    总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贯穿“激疑—探究—形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体现了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正如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但是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具有初步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这些技能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另外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充足的发展,思维主要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过渡。

    结合以上的教材分析,立足于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受探究学习所带来的的乐趣

    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说教法

    化学学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本篇课题也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因此本篇课题会采用实验探究法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现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学生在合作中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本篇课题中国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记录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由来。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在课堂之初引导学生回忆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应,并提问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与反应物磷和氧气的质量有什么时候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想,提升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环节二:探究活动

    结合本篇课题中呈现的四个实验方案,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盐酸跟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方案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请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注意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四组实验,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质量。

    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之后向学生讲解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描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探究的过程,积累丰富的实验活动经验,同时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名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M前M后分析

    白磷燃烧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盐酸跟碳酸钠反应

    镁条燃烧

    环节三:微观解释

    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并帮助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析)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体会化学的实验探究方法,积累实验活动经验。】

    环节五:作业布置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物质增加啦?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建立化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加深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A、大于铁丝质量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八、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6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设置

    故事引入

    听故事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

    鼓励同学们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思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三、猜想与假设

    回答三种可能:

    1、增大。

    2、减小。

    3、相等。

    调动了学生大胆质疑并阐明自己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四、制定方案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参考实验: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

    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总结

    点燃白磷,观察到剧烈燃烧,放热并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天平平衡,质量守恒

    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取适量硫酸铜溶液于小试管中,并置于小烧杯中;

    2、取三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3、将1、2中所有物品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注意:铁钉置于烧杯外)

    4、取下小烧杯,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5、一段时间后,再将其放回天平上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及结论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完成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

    结论

    使学生将个人探究所得与他人的经验互相借鉴和补充,实验学习过程的合作、动手、思维创新,使学习成果不断地丰富和提升。

    五、总结结论

    设问:你们这组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组织与适时点拨,进一步归纳定律的内容,突出重点。

    板书:课题及质量守恒定律。

    详细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注意事项

    跟随老师节奏,学习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六、深入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实验5—1教师演示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原因

    提问学生,再归纳总结

    学生观看实验,讨论、归纳实验现象及原因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原因:反应产生了气体

    再次激发学生对定律的思索,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知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七、直击重点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教师先演示“水电解”等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有三个关键词“化学变化”、“参加与生成”、“质量总和”等易被学生忽视,教师要用着重号标明,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归纳定律中心“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观看动画,讨论、归纳、小结。

    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八、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补充、点拨。

    争先恐后地谈论收获,畅所欲言展示自我。

    使学生树立了信心与勇气,使每位学生各有所得。

    九、知识融汇、学以致用

    投影:准备好了吗?开始检测了:

    ……

    十、布置作业

    课本P98页练习与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7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如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都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从初一时的学习习惯是接受式,而且很多学生在英语科等失去兴趣后,对继续学习的受阻,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低,有重重的慵懒感,由于每次考试排名影响,使很多学生没有了自信,所以难形成解决问题的持续思路。这节课包含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学生因为数学功底的影响,只求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应用计算方面产生很大障碍。所以,我从有趣的引入开始,先用前两个实验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后再用学生熟悉的实验现象来补充说明学生的疑点。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人数太多,超过60个,实验条件不允许,加上时间有限,我两个让学生课前做过一次,后在课堂上演示。后两个实验用录像播放,以让全体同学看清楚,便于分析,对于计算,我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8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探究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9

    初中学习网

    初中学习网 → 氯化钾 + 氧气

    氢气 + 氧气 → 水

    氢气 + 氧化铜 → 铜 + 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习信息网(

    初中学习网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学习信息网(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10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他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过渡到“量”;并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构建理论铺垫。本课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应用。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立足实际操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体验并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

    ①学生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②学生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③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根据以上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能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以及交流、讨论、分析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变化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观点;

    ②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0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