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认识千克教案范文十一篇
  • 认识千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9

    认识千克教案范文十一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编写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体现,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小编为您准备的“认识千克教案”能够给您带来收获,欢迎你的到来愿这篇文章能够开拓你的视野并请与你的粉丝分享!

    认识千克教案 篇1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认识千克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质量单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茫然。根据这一特点,本设计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这两个质量的实际“大小”,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布置学生分别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让学生深入生活,到超市进行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学生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测量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质量实际有多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的轻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充分享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悦。同时通过对天平和秤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币 一支笔 一块橡皮 两袋重500克的盐、一袋重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学生准备 一枚2分硬币 分别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到市场、超市等场所调查、采集信息。

    2.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创设情境、关注质量

    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物品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举较重物品的同学很吃力……)

    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克、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2.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秤。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学习中。

    ⊙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克。

    (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

    (学生自由猜测,师用天平称量验证)

    ①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

    得出: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认识千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

    教学准备:台秤、红枣、膨化食品、大米、鸡蛋、水果、课件,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红枣和膨化食品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为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是谁重呢?红枣和膨化食品都在你们桌上,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办法。

    教师相机板书:掂一掂称一称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这个1,到底是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

    知道的学生进行解释,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和提问。(如:秤面上的指针指着2表示什么意思?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等。)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谈话:认识了秤,也知道用千克作重量的单位,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再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大米。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每次数出的个数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除了刚才的那些物品,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表示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题。

    生观察后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超载的危害。

    3、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

    4、认识形形色色的秤。(课件出示)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5、做想想做做第3、4题。

    观察并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根据信息你问题。

    读出水果大约有几千克?

    比较3和4,有什么不同?(突出大约,主要是指针的指向)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列式,全班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完成想想做做第6、7题。

    将课前收集的包装袋拿出来,找出1千克的物品。

    回忆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板书设计:认识千克

    重量千克kg又叫公斤

    □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课前思考:

    课前准备好一些实物,本课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步,可以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比较,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知道体重的轻重。第二步,可以学生在此前提到的用秤称一称的想法出发,追问:你见过哪些秤?第三步,学生用盘秤称物体的轻重,初步认识1千克和几千克。

    课后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在练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使知识更丰富、形象,深化对千克的认识。但是,本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活动环节比较多,再加上这种活动型的课形,学生比较兴奋,因此,学生的活动有点失控。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认识千克,千克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但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堂课中,教师力求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课后反思:

    课前我们准备了很多教学用具和实物。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学生对1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基本学会看台称。但是,本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因活动环节比较多,再加上学生好奇心较强,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备学生不但能够认知千克,而且能感知千克。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给我们带来乐趣。所以本节课在学生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利用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体,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比较兴奋,东西又比较多,都想来称一称,课堂上就显得比较乱,而且称的刻度比较小,看不清楚,所以好多同学都跑上前来看了,所以更显得课堂有些失控了。今后在上类似课的时候应该课前先跟同学们规范一下课堂纪律。

    认识千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重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商店买来的标有重量的食品、汽水、一桶10千克重的水、小豆子(黄豆、豌豆、胡豆等)、1克重的小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汽水吗?

    生:喜欢。

    生:敢!

    师:看来这汽水,糖果太诱人了。显然大家还不知道10千克有多少,那老师告诉你们吧,10千克的.汽水就相当于我讲桌上放的这一桶水这么多,你们还敢试吗?(出示一满桶水)。

    生:不敢了!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量单位。

    二、授新。

    1、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生:一瓶胶水大约2两一包夹心饼干大约半斤。

    一支牙膏大约1两多一袋盐1斤重。

    一个果冻重150克、、、、、、

    (当有人说出克或千克时,教师应给予表扬,他真聪明,已经知道了克(千克)这个单位。)。

    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们真聪明。我想你们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吧!现在大家再观察包装袋,袋上标有了这个物体的重量,大家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啊?(学生观察后汇报结果)。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可是为了方便,我们国际上就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板书:克)。

    2、认识“克”与“千克”

    师:同学们,现在观察你们课桌上的小石子,用手捻一捻,猜一猜有多重?

    生:大约1克重。

    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吧,它就是1克重。现在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有多重!(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到各小组去指导)。

    刚才你们已经感知了1克的重量,现在看看你们桌子上的小豆子,大约几个有1克?

    (学生动手操作,用手掂一掂)。

    师:现在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猜一猜,我左手的小石头重还是你们捻的这1克小豆子重?(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要强调:1克的小石子和1克的小豆子一样重,只是体积不一样。

    师:(出示糖果)现在老师手上有包糖果,里面有9颗糖果,共重18克,那你们告诉老师,每一个糖果有多重?(复习前面的除法)。

    现在看看你们桌上的盐,观察一下,一袋有多重?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生:是。

    师:那今天老师就在告诉你们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

    1000个1克就是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并齐读1000克=1千克)。

    现在大家分别用手再掂一掂,这两袋盐,也就是1千克,看看1千克有多重?

    比一比:1克和1千克谁重?

    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用克比较好,什么时候用千克比较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

    师:一般说来,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轻的物体用克。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用克?那些用千克?

    (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在学生说了后,可补充并举例说明,为课后作业打基础)。

    3、游戏。

    左边一位小朋友手拿“克”,右边小朋友手拿“千克”,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听老师说题,学生自己选择该站在哪一边。例如:

    师:一个苹果重150学生马上选择该站在哪一边。

    教师也可出示实物。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小明体重30克。()。

    (3)、一袋面粉重35千克。()。

    (4)、一头大象重500克。()。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学生由于没有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1、与生活相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抛弃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课堂实践的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内容引入时,我选择了“喝汽水”这个引子,学生不知道10千克的汽水有多少,表示愿意尝试,可当知道了讲桌上放的一桶水就相当于10千克水时,才明白原来10千克这么多啊!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这样学起来就很轻松了。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捻一捻、掂一掂,等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想这样可以活跃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改变一下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教具直观、形象。

    在课堂上我选择了农村孩子最常见的东西作为教具。例如:小豆子、小石头及一些零食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认识千克教案 篇5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1.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160-70=   504×=     7×4-5=    5×700=

    52+48=    7×500=    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102-54=    76+67=   7×400=

    80×5=    600×7=   300×8=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3)全班交流: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1)出示情景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篮球大约有多重?乒乓球大约有多重?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1)提问: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认识千克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千克教案 篇7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体会1千克是多重。

    体会1千克是多重。

    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一、口算训练: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认识千克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沉重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同时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课件、人体秤(1台)、台秤(若干)

    学具准备:

    每小组1袋物品(1千克棉花、1千克钉子、1千克苹果);每小组1袋学具袋,袋内有1号包(3千克沙子,2千克洗衣服,约1千克黄豆、图钉等)、2号包(2袋500克的砂糖)。

    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学教育已经从原来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省去,使学生不仅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课件演示,说一说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超市里小朋友购物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

    2、游戏,背一背请3位同学(体重不一)上台,互相背一背,然后把他们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背一背后,汇报感受。

    3、联系生活实际,掂一掂。请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找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互相说一说。

    4、设疑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觉到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实践活动,探求新知

    1、认识秤

    ①师:要想知道某个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用秤称)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了生活中常用的秤,汇报一下你们组见过什么样的秤?

    ②学生汇报:磅秤、盘秤、台秤、人体秤、天平、电子秤等(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2、认识千克。

    ①猜一猜。出示3包物品(1千克棉花、1千克钉子、1千克苹果),问:你认为哪包会重些?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

    ②称一称。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到底谁猜得对呢?分组称一称每袋物品有多重。教师示范用盘秤称物品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用盘秤称。

    ③感受1千克师:这3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外形的大小是不能判断出它的质量的,需要用秤称一称。请学生看一看,拎一拎,掂一掂这3袋物品,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④感受几千克小组长取出准备的1号包,让组内同学先猜一猜沙子和洗衣粉有几千克,再用秤称一称,最后拎一拎感受2千克和3千克的实际重量。

    ⑤称体重请刚才游戏中的3位同学上台称一称体重,请其他同学读出千克数。

    ⑥联系实际,说一说。请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出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

    3、认识克

    ①称一称

    让学生用盘秤称1枚2分硬币,观察盘秤指针的变化,然后汇报:称不出来。

    师:有一个质量单位比千克小,那就是克。教师用课件演示天平称1枚2分硬币的过程,演示观察后得出:1枚2分硬币重1克。

    ②掂一掂,感受1克。

    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小组内互相交流。

    ③找一找

    学生在物品袋中找一找,哪样物品约重1克。

    ④说一说。

    请一以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

    4、单位换算。

    ①猜一猜。

    请各小组取出2号包,组内同学掂一掂、猜一猜1袋砂糖有多重,学生汇报后,再看一看袋上的标签进行验证(1袋500克)。

    ②算一算

    请学生算一算2袋砂糖共重多少克。

    学生计算:500+500=1000克(师板书:1000克)

    ③称一称

    每小组用盘秤称出2袋砂糖的重量,学生回答:1千克(师板书:1千克)

    ④想一想

    师:通过刚才称的活动,你们发现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相等(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填空:

    4千克=()克

    7000克=()千克

    2000克=()千克

    8千克=()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千克和克)

    一只梨重150()

    一只南瓜重4()

    一个苹果重200()

    一袋面粉重25()

    3、小动物们运西瓜过河,小羊重30千克,小狗重5千克,3个西瓜分别重4千克、3千克和500克,大船载重34千克,小船载重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动西瓜过河?

    四、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本领?

    认识千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千克教案 篇10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天平,秤,两个同样重的鸡蛋,一个鸭蛋,一枚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袋1000克精盐,案秤图。

    学具:以组为单位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支粉笔,一瓶钢笔水,1把小刀.1袋1000克精盐。

    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左边一本语文书,右边一本数学书,问:语文书重还是数学书重?同学们争执不下,有人说语文书重,有人说数学书重。这时,请同学们左手放一本语文书,右手放一本数学书,掂一掂哪一本书重,同学很快掂出语文书比数学书重。老师接着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呢?学生说不出来,师说:比较东西的轻重,光靠眼睛不行,要用手掂一掂。但要想准确地说出物品的重量,用什么方法呢?它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师说:用天平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盘里放置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另一种要称的物品,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说这时天平两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针偏离标尺中间的位置,则天平左右两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针向哪边偏,哪边的物品就重。

    师问: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数学书和语文书谁轻谁重?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用天平称一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两本书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马上看到指针向语文书那边偏离)

    师问:教师这儿有两个鸡蛋,哪个重?教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问:指针动没动?说明什么?学生得出两个鸡蛋同样多的结论。

    师说:如果把一个鸡蛋换成鸭蛋,看看指针动不动?说明哪个蛋重?(通过天平的指针向鸭蛋一边偏离,说明鸭蛋比鸡蛋重)

    师说:天平除了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称物品重量时,一般在天平左边盘里放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砝码,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标尺的中间位置,表示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砝码上标有它的实际重量,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师问:在天平上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分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天平左边盘里放2分硬币,右边盘里放上标有“1克”字样的砝码,天平的指针正好指在标尺的中间位置,天平平衡,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是1克)

    师说:这枚2分硬币约重1克。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1克到底有多重?请每个同学拿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亲自体会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师说:请同学们将左盘里的2分硬币取出,放入黄豆,直到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间,使天平平衡,然后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将2分硬币取出,把黄豆一粒一粒轻轻地放入左盘,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这时数出黄豆的粒数。由于黄豆粒大小不同,1克黄豆的粒数可能不同)用同样的方法,称一称1克绿豆有几粒,能得出什么结论?

    称一称:用天平称一称15个图钉有多重。(学生在右边盘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一直放到10克,这时发现天平平衡了,所以,要肯定地告诉学生,15个图钉共重10克。老师在学生放砝码时,提示学生选择砝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下10克物品的重量,全组同学传递着掂一掂15个图钉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再称一称1支粉笔、1本数学书、1瓶墨水、1把小刀的重量,填在数学书上。

    师说:像一粒豆、一个图钉、一把小刀等物品,重量比较轻,就可以用克做单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盐、一袋洗衣粉、一箱苹果等,用克做单位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常常用千克做单位。(板书:千克)

    师说:1千克=1000克(教师同时板书)。要想称一称一袋精盐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这种秤,教师出示案秤。请同学们看一看这袋精盐有多重。(教师将一袋精盐放到秤盘里,告诉大家一袋精盐重500克)师说:500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斤,以后买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说买500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统一实行的法定计量单位。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师问:再放入秤盘一袋精盐是多少克?(1000克)师说:2袋精盐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案秤的指针指在1。1千克又叫1公斤。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精盐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问:看案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说:一般称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要用“千克”做单位。看看下列物品应用什么做单位:一个梨约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足球重450(  )、一颗手榴弹重250(  )。

    1个2分硬币重1克,100个2分硬币重(  )克。1000个2分硬币重(  )克。

    (1)1个桔子重80(  )。

    (2)1个鹌鹑蛋重5(  )。

    (3)1只小狗重2500(  )。

    500克+600克=(  )克  670克-70克=(  )克

    4.在○内填上“>、<或=”

    (1)一支粉笔重3克,3支粉笔重多少克?

    (2)一个苹果重170克,一个桔子比它轻20克,一个桔子重多少克?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认识千克教案 篇11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

    总结。

    :展示课件中的秤。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认识千克教案范文十一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