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精品八篇)
  •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9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精品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教学措施

    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

    3~41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

    5~6周第三单元童趣

    7~8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

    9~10周第五单元兽王

    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

    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

    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

    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

    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

    16周总复习、考试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之歌》。《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乐曲为A大调、2/4拍、用三部曲式写成。从A段这一清新、流畅的旋律中,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旷神怡的感情:B部分是从A段主题发展而来。乐曲进入第三段后,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下行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课通过欣赏《春之歌》,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以感知情绪为先导,通过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律,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和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

    重点难点

    体验《春之歌》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春之歌》)

    2.资料补充:

    (1)作曲家介绍:

    (2)无词歌:"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3)作品介绍: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2/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片段1),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感受春天变化

    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你们过得愉快吗?

    生:很愉快;

    师:春天来了,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

    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二、欣赏无词歌《春之歌》

    (一)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

    1.认识无词歌和它的音乐地位。

    (二)初听《春之歌》

    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春之歌》《春之声》《春天的乐曲》《春天的旋律》。

    师:很好,看你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总体描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等。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

    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

    播放乐曲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曲演奏的吗?

    学生回答。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段主题:

    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演奏第一主题旋律片段。

    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

    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情绪与节奏的变化。

    用“la”哼唱主题

    (3) 听赏第三段

    找出与前面两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诗如画的意境,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

    视频资料只是作者对这首乐曲的个人感受,所以放在最后让学生体验,而不是放在初听时用,目的在于不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放在教学阶段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人们眼中的《春之歌》,开拓视野。

    三、拓展

    1.请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选自〈汤普森钢琴基础教程〉》)

    2.欣赏门德尔松的另一首无词歌《快乐的农夫》

    3.展示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下,合理运用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拓展视野。在本课中用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知道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

    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理解,所以从情绪感知出发,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课堂乐器演奏技巧,与校本教材相结合,鉴赏音乐作品,学生能很容易地记住主题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悦。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 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例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第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 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作用,主题音乐有统一影片风格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下,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鼓励。)

    2、场景音乐起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1)聆听《穿越竹林》,想象是怎样一个画面?

    (2)这个场景音乐由人声吟唱、箫、弦乐器多层次交织所产生的意境,你是否听到了人声?(一听到人声就说出来。)

    (3)考虑:场景音乐起什么作用?(烘托气氛、增强故事表现了的作用。)

    3、总结影视音乐的功能(作用)。(学生总结,师补充。)

    (1)突出主题,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

    (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描绘作用,烘托画面情绪和气氛,加强视觉形象的情绪和节奏。

    (4)背景气氛,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

    (5)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6)概括剧情。

    (7)结构统一作用。

    4、欣赏电影《卧虎藏龙》主题音乐电影片段,并谈感受。

    5、再次聆听歌曲《穿越竹林》,结束本课。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师改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并作出相应;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乐器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音乐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规律,突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五、教学进程安排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6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日,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学期我将遵循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精选教法这条途径进行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景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年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并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我,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团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本事。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本事。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必须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仅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到达的教学效果。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经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资料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进取、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一课时,先用幻灯片放出祖国的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如身临其境,感觉到了祖国的山河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既是以形象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到了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活力,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的教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本事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所以,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资料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根据教材特点,我在上“颠倒歌”一课中制作了很多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来吸引孩子,有小老鼠、大狮子、小鸟、公鸡、大象等等。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一向很高,大家都争着说,抢着回答,进取学唱。教具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具中发展思维,提高了想象本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6.拓展作业

    a. 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 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 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跟着老师模唱歌谱,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背唱这首歌曲。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可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的'故事内容。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进行对比。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在童话故事中,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设计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由“童话”这个主题入手。始终抓住“音乐”与“童话”这两条主线展开。使学生在音乐中品味童话,在童话中学习音乐。

    【初二人教音乐下册教案(精品八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