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摘录九篇)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发表时间:2024-09-08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摘录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3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 学 乐 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宫: 计算园:

    请你把 - 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 - +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3、探究算理

    (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解法一:4+1=5

    解法二:3054=24(千克) 30 4/4+1 =24(千克)

    3051=6(千克) 30 1/4+1=6(千克)

    (2)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4、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一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

    5、同学们都很棒,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2、课后延伸

    判断: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4、5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5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

    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自学例1

    1、通过查资料了解“℃”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

    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4、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

    二、自学例2

    1、了解海拔的意义。

    2、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

    (1)交流“℃”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5)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

    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

    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

    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数分类。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

    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

    (4)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卡片上分别写有+11℃、﹣11℃、19℃、+19℃、﹣7℃、+7℃)

    二:教学例2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

    三: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⑵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四:练习

    做“练一练”1,2题

    2.做练习一第1题。

    3.做练习一第2题。

    4、练习一4、5、6题。

    五: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交流认识新知。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课后反思

    得: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失: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摘录九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