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发表时间:2024-09-08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3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一场景时间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间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同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

    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刻度线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2、判断

    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6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

    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

    4、6、7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