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精选6篇)
  •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发表时间:2024-09-08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1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遇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计算:(1)[++(+)]·;

    (2)(x-y-)(x+y-)÷[3(x+y)-]。

    分析: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及括号的关系。

    解:(1)原式=[++]·=[++]·=·==。

    (2)原式=·÷=··=y-x。

    【例2】计算:(1)(-+)·(a3-b3);

    (2)(-)÷。

    解:(1)原式=-+=-+ab

    =a2+ab+b2-(a2-b2)-ab

    =a2+ab+b2-a2+b2-ab=2b2。

    (2)原式=[-]·=-=-====。

    说明: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法则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

    (2)要随时注意分子、分母可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以备约分或通分时备用,可避免运算烦琐。

    (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变大”与“变小”。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求分式的值

    【例】已知x+=3,求下列各式的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2.P5[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

    3.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P12[拓广探索]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体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这一类题目的解。

    四、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3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和灵活运用法则。

    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为:±=。

    2.分式通分时,要注意几点:

    (1)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分,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2)若分母的系数不是整数时,先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其化为整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3)分母的系数若是负数时,应利用符号法则,把负号提取到分式前面;

    (4)若分母是多项式时,先按某一字母顺序排列,然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计算:(1)++;

    (2)-x-1;

    (3)--。

    分析:(1)把分母的各多项式按x的降幂排列,能先分解因式的将其分解因式,找最简公分母,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2)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相加减,应把这个整式看作一个分母是1的式子来进行通分,注意-x-1=,要注意负号问题。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例2】计算:。+++。

    分析:此题若将4个分式同时通分,分子将是很复杂的,计算也是比较复杂的。各式的分母适用于平方差公式,所以采取分步通分的方法进行加减。

    解:原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例】计算:-+。

    分析:此题如果直接通分,运算势必十分复杂。当各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可利用多项式的除法,将其分离为整式部分与分式部分的和,再加减会使运算简便。

    解:原式=[x+2-]-[x+3+]

    +[+1]

    =x+2--x-3-++1

    =--+=====。

    五、基础知识检测

    1.填空题: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5

    一、教材分析

    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安排一个课时讲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

    课前充分准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展开教学。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控制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

    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讨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知识点。

    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顾“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

    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用提问方式,注意及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概念。

    (2)提示学生“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3~5分钟)以城市公路网为例,基于求两个点间最短距离的实际需要,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求最短路径问题”。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1)先讲实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

    (2)此处使用案例教学法,不在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存在,所以这里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三)讲授新课(25~30分钟)

    求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重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出旅游景点选择的例子,解决如何选择代价小、景点多的路线。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图中求任一结点到其他结点最短路径问题。(3~5分钟)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主要采用讲授法,将实际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语言描述转换的方法(用圆圈加标号表示某一景点,用箭头表示从某景点到其他景点是否存在旅游线路,并且将旅途费用写在箭头的旁边。)一边用语言描述,一边在黑上画图。

    ②注意示范画图只进行一部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余下部分的转化。

    ③及时总结,原型抽象(景点作为图的结点,景点间的线路作为图的边,旅途费用作为边的权值),将案例求解问题抽象成求图中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④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张带权有向图,并略作解释,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启发式教学,如何实现按路径长度递增产生最短路径?

    ②结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径过程中(重点)注意此处借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骤。同样,也是只示范一部分,余下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小结(3~5分钟)

    1、明确本节课重点

    2、提示学生,这种方式形成的图又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呢?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复习本次课内容,准备一道备用习题,灵活把握时间安排。

    六、教学特色

    以旅游路线选择为主线,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理论讲解生动起来。在顺利开展教学的同时,体现所讲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下册(精选6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