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精选
  •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7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精选。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篇1】

    摘 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铺就一条创新道路。但是, 对目前而言, 尽管信息新技术在不断革新发展, 它在实际的教育应用中展示的效果却一点都不理想, 往往都是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如果想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应用中起到明显的效果, 那么就一定要在智慧教学模型上进行改革, 以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本文从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然后再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开展理论分析, 在核心因素和模型上进行全面探讨, 最终利用模型的研究应用对智慧教学模型开展效果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智慧教学; 智慧教学模型;

    1、 智慧教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探讨

    智慧教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力, 而教育模式创新与掌握时代定位这俩个方向是设计者在实施智慧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 尽管课程实施具备智慧与创造、虚拟与真实等等的特征, 但是, 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 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足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 教师都以应用教学为主, 一般将问题抛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去分析解决该问题。但是, 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精神相比, 后者的学生素养更加可贵。将问题直接进行分析解决是从已条件和问题出发的, 而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是在未知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寻找与提炼, 它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教师知道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性,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提供的情景教学案例仍然缺少吸引力, 有时候是夸大其词的“假情景”,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没有起到帮助性。

    缺乏“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的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曾提出, 学生经历并通过义务教育数学学习阶段, 能提前适应社会在发展中所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如今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俩基, 即“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各个版本的数学教课书都能查看到数学思想, 但是, 在这多年来, 小学数学只存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和思想经验相比较, 前者更容易去进行实行与评价。教师喜欢实行数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 往往都把概念公式等等知识先一股脑传授给学生, 然后以考试要求做为对比, 进行大量地考试训练, 尽管这种做法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 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的实质性作用, 同时, 教材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老师教学时间的限定、老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等因素, 让数学思想教学显得势单力薄。而数学的.活动经验是老师没办法传授给学生的, 只能让学生在“做”中进行积累。尽管当前有许多教师也强调注重教学活动设计, 但是往往内容都比较单调乏味, 不够灵活, 导致学生并没有积极且合理高效的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

    缺少“策略生成”和“活动归纳”的总结

    尽管课程标准已经提出课程教学要进行“四基”, 但是在一些一线城市教学依然存在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 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缺乏活动经验的累积。积极响应演绎活动, 却不够重视活动的归纳。俗话说, 教育过程的内在是生成性, 它是对教育产生一种不确定性。而学习的生成心理过程会有四个阶段, 即转换、社会化、外显化和内化吸收;加上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基础都不一样, 在对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社会认知过程中, 会形成不一样的个人需求, 所以, 一刀切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而当前的课堂教学策略也不能适应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

    2、 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设计

    从智慧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活动依然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 有些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课, 不能吸收学习内容自我学习意识不足等等。我将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 展开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设计。

    模型的建构依据

    数学来自生活, 又可以作用生活。可以说, 数学已经和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标准曾说过数学教学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质, 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开始, 亲自去体验数学由生活现象转换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当中来, 进一步地再去指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从而让学生不仅能收获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 还能获得数学思维并使用相应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课程标准液倡导老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模式去建设学习数学的体验环境, 帮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思考与探究的活动, 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

    智慧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智慧不仅仅能展现在教育过程中, 还能展现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实践考察过程。智慧教育教学不仅要启迪学生思考, 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思考, 去积累思维发展的经验。教师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波且有知识的教学背景, 让学生自行感悟。而不是老师强行教出来。在智慧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构想问题、抉择问题、评价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在发现问题, 让学生能针对这些问题, 自己有独立培养问题的意识能力, 对待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在构想问题的过程当中, 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感知规律。在抉择问题时, 学生要能够综合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问题。在评价问题时, 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在归纳问题时, 学生要从感性的认识转换为理性的认识, 从而培养自己的演绎逻辑能力。

    3、 总结

    全文对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进行了深度探析, 并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提出几点建议, 以便为以后的智慧教学呈现更清晰的学习目标、更加的合理化和多样灵活化。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积累打下良好基础,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琳, 陈耀华, 李康康, 赵苗苗.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 (1) :33-40.

    [2]黄平, 李太平.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J].教育研究, 2013 (7) :18-27.

    [3]杨承军.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 2014 (4) :117-119.

    [4]钟绍春等.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2) :106-110.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篇2】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修改后的课标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篇3】

    T:孩子们,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平时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喜欢)

    T:谁能说说你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呀?

    T: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现在学校决定为你们购买一些课外书,快说说你们想要什么类型的书?

    T:你们说了这么多,我都记不住了,这可怎么办呀?

    T:这个办法不错,下面我们把刚才那些同学说的一起记录下来。

    T: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小卷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同学们的答案。(全班动手记录20名左右学生的情况)

    T: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同学想要的书籍,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记录的结果如何,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记录的结果。(或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方法)

    T:刚才我们展示了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记录过程,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都是每个人记录一次,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图形记录。

    S:画“正”的方法,因为那种方法比较好数结果。

    T:我们已经收集了同学们的数据,下面我们把这个结果制成统计图来方便我们观察。请大家把小卷子翻过来,看着大屏幕的统计结果来制作统计图。(每一个小格代表一个人,提要求)

    T:刚才我们经历了收集数据和根据结果制作统计图的过程,看着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T: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谁能看着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呀!

    1、刚才我们经历了统计的整个过程,并且体会到了统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P111,读题,明确要求。

    2、看来统计还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最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统计组员最爱吃的一种蔬菜。提要求。

    Jk251.coM编辑推荐

    [课件借鉴]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课件借鉴]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初中数学教学课件教案集锦(3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同样重要。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了“初中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相关的一些比较有用的信息,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此文!

    初中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勾股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及其简单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探索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五、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的图案向学生提问

    (1) 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 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实验操作获取新知归纳验证完善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活动:猜想实验合作交流画图测量拼图验证

    设计意图: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赵爽弦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通过拼图活动,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和练习

    学生活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顺利解决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环节4 教学内容:课堂小结巩固新知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

    八、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 a2+b2=c2。

    九、习题拓展

    如图,将长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6米。

    (1)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

    (2)若梯子下部C向后移动2米到C1点,那么梯子上部A向下移动了多少米?

    十、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下节课展示、交流。

    2。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树(选做)

    初中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2

    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

    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的过渡。例如在创设了大象过生日的情景后,从过生日的场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一步步的去实现教学目标。

    领会教材意图,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

    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首先弄清学生的实际,懂得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希望老师为他们做些什么;必须弄清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座谈、提问、检测、问卷调查等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法现状,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教学;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起他们热爱学习、酷爱学习的品格;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更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光荣义务;要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建立融洽、亲密、和谐、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调查表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老师的因素是其它诸多因素之首。[2]一些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是因为老师曾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他,他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因而疏远了数学老师也疏远了数学课程。而对于哪些备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们带着惟恐不能取得好成绩而有负于老师培养的心理,会自觉学好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用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习情感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后进生多半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靠别人,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探讨、善于观察、善于小结等方面的好习惯。如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只是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给后进生设计较简单的题目,使后进生经过思考能独立完成,养成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还要求后进生每周末将本周学习的内容总结一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渴望学习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辅导、检测等方面分层设计,实施差异教学;对后进生降低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缓步上升,课堂上把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回答;当后进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数学题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于肯定和鼓励,使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喜乐,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为素质教育开启一条广阔的大道。

    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和总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从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尤其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包括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3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我们为您整理了以下有关“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的范文,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你在工作中更好的表现!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1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直角三角形中,,将三角形分别绕边,三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哪一种简单的几何体?或由哪几种简单的几何体构成?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

    3、用平行与圆柱底面的平面截圆柱,截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圆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圆心时,形成的空间几何体、

    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圆锥,则底面和截面间的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_。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8、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方法,能将一些大数写成科学记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寻找科学记数法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总结,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三、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学:

    1、展示学生收集的非常大的数,与同学交流,你觉得记录这些数据方便吗?

    2、展示课本第63页图片,现实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

    大的数,如世界人口数、地球的半径、光速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

    师:(展示刚才演示过的3个大数)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记数方法使下列各数更加便于读、写?请同学们六个人一组,分组进行讨论。

    (1) 1 370 000 000 (2) 6 400 000 (3) 300 000 000

    生1:答:13.7亿,640万,3亿。

    师:回答正确。这是数字加上单位的记数方法,在小学已经学过,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可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在3亿后面再加上好多个0,那么这种记数方法还好用吗? 生:不好用。(让学生意识到以前所学的方法不够用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新的记数方法。

    分析:在读写大数时使学生感觉到不方便,从实际生活的需要,自然引入课题,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记数,为新课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尝试探索,讲授新课:

    1、探索10n的特征

    计算一下102、103、104、105、1010你发现什么规律? 102=100103 =1 00010 4 =10 000105=100 0001010 =10 000 000 000

    (观察并思考,小组讨论)

    (1)结果中“0”的个数与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2)结果的位数与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2、练习:将下列个数写成只有一位整数乘以10n的形式。

    (1)500(2)3000(4)40000

    师:(学生完成之后)可见这种表示方法不仅书写简短,同时还便于读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分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功地找到表示大数的简便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

    4、科学记数法: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1≤a<10,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思考,小组讨论)

    10的指数与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分析: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10的幂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特殊数据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符合“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繁为简”、“分析归纳”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新知,知识运用:

    1、将下列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形式。

    (1)23 000 000(2)453 000 000(3)13 400 000 000 000 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多少米? 分析: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在分析讨论10的指数与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时,会与前面曾经讨论过的10n联系起来,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回顾。再加上学生好奇心都特别强,很想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加以应用,针对以上学生特点,给出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并思考,小组讨论)

    5、如何将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a×10n将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原数

    分析:这是本节课另一个重点,也是知识的逆向巩固,学生通过寻找写出原数的方法,更加明白在写科学记数法时,如何确定10的指数,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写出原数。

    练习:人体内约有2.5×10 5个细胞,其原数为多少个?

    五、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

    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3

    1.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3.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探索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意义和性质,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甲乙两辆车从城站火车站同时开出,甲车向东行驶5千米到达一候车亭,乙车向西行驶5千米到达另一候车亭。问:

    (2)这两个有理数有什么关系?

    (3)在数轴上把这两个有理数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复习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有关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1.引入:

    (1)若每辆车行驶每千米耗油0.2升,则甲乙两辆车各耗多少升油?

    (2)计算汽车耗油量的过程中,只与什么有关?而与什么无关?

    耗油量的计算只与汽车行驶的路程有关,而与方向无关,在实际生活中不注重方向的量还有很多,本节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不注重方向的量——绝对值。

    2.引导学生从数轴上认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师:+6和-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表示+6和-6两点,虽然分居在原点的两旁,符号不同,但与原点之间都是相隔6个单位长度。

    指出:

    在数轴上表示+6和-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我们就说+6的绝对值是6,-6的绝对值也是6。

    归纳: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师: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0的绝对值是什么?负数呢??

    生: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论。

    师:同学们说的对,但这只是绝对值意义的文字叙述,事实上,这意义还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大家知道怎样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吗?

    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思考,得到三个相应的表达式。?

    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3)如果a

    归纳: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归纳:由此可知,不论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为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而言,总有:a≧0?。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即绝对值的“非负性”。

    补充:

    (1)绝对值等于0的数只有一个,就是0;

    (2)绝对值等于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例1.?-5的相反数是______;|-5|=______,不小于-2的负整数是______。

    例2.若x>0,y

    例3.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有______个。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要注意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而是非负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就是零。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体会小组合作及分析思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4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经历对日常生活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 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1、观察、实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用透明纸覆盖在图上,描出其中的一部分,用大头针固定在O处。旋转180°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 旋转 ,如果他们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那么就说这 个图形 或 ,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中的 叫做关于中心的 .

    在图5中,我们通过实验知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对称。

    (1)你知道它的对称中心、对称点吗?

    (2)连接A A'、 B B' 、C C' 、D D'你有什么发现?

    (3)线段AB、BC、CD、DA的对应线段是什么?AB与A'B'的关系是怎样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自我尝试:

    (1)、已知点A和点O,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

    (2)、已知如图△ABC和点O,画出与△ABC关于点O的对称图形A'B'C'。

    1、 中心对称与图形旋转的关系?

    1、已知下列命题:①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不全等;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③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中心对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3、已知,△ABC与△DEF成中心对称,请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

    4、如图,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CEFG成中心对称,则它们的对称中心是______,点A的对称点是______,E的对称点是______.BD∥______且BD=______.连结A,F的线段经过______,且被C点______,△ABD≌______.

    5、如图,点A'是A关于点O的对称点,请作出线段AB关于点O对称的线段A'B'

    1、如图,在△ABC中,B=90°,C=30°,AB=1 ,将△ABC绕定点A旋转180°,点C落在C'处,求CC'的长为多少?

    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

    1)画出与△ACD关于D点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2)找出与AC相等的线段;

    3)探索:三角形中AB与AC的和与中线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AB=5、AC=3,则线段AD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必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

    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活动二 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

    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

    “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请大家试试看!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直线,将手中的硬纸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移动,并把每一次移动后的图形画下来!

    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完成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并告诉学生:“我们刚才做的就是将图形进行平移”.

    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创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

    “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

    1.平移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应点的定义: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容易得出平移的第一条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接着,我要求学生观察课本P28图中A、B、C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线段大小的比较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通过度量线段、画截线和比较角的大小等方法,探究出平移的第二条性质:

    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B

    A .平行不相等 B. 相等不平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例题2.下列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 练习:

    (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平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

    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

    用同样的基本图形绘制的图案,其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通过对图形欣赏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基本图形,如果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通过观察多媒体绘制这幅图片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个基本图形通过不同的平移可以构造出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兴趣.

    2.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⑴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2.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⑴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

    第一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二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三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四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学生活动一:画图—剪图—叠合—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剪图—叠合—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⑵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⑶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⑴(抢答)课本P21 练一练1、2及习题5.31、3.

    ⑵(讨论解答)课本P22 习题5.32、4、5.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

    ⑵教师补充总结:

    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

    ③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

    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

    6 .作业。学习与评价: P 2 3 6 ( 选择);P247、12(拓展与延伸)。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⑴(3+22)×6 ⑵(827-53)6 ⑶(6-3+1)×23

    ⑷(3-22)(33-2) ⑸(22-3)(3+2) ⑹(5-6)(3+2)

    ⑴(5+1)(5-1) ⑵(7+5)(5-7) ⑶(25-32)(25+32) ⑷(a+b)(a-b)

    ⑸(3-2)2 ⑹(32-45)2 ⑺(3-22)(22-3) ⑻(a-b)2

    ⑼(1-23)(1+23)-(1+3)2 ⑽(3+2-5)(3?2?5)

    1. 计算:(22-3)( 22+3). 2. 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

    3. 若x=11+72, 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1. 计算12(2-3)= .

    2. 计算⑴(2+3)(2-3)= ; ⑵(5-2)( 5+2)2011= .

    3. 计算:

    ⑴12(75+313-48) ⑵(1327-24-323)12 ⑶(23-5)(2+3)

    ⑷(5-3+2)(5+3-2) ⑸(312-213+48)÷23

    4. 已知a=3+2 ,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5. 若x=3+1,求代数式x2-2x-3的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

    2.进一步熟悉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问题: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论是什么?

    2、如何用几何语言描述?

    (1)如果 ,那么 等于多少?为什么?

    (2)如果 ,是否也有 呢?为什么?

    (3)如果把条件改为 那么 是否还与 相等?为什么?

    教师进行简单说明。

    2、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如何描述?

    这个比例关系还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

    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DE∥BC,AD=4,DB=3,AC=10,求AE、EC的长。

    小结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8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3.进一步训练利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培养其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通过上两节课的研究,我们会用配方法来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复习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出示投影片2.2.3 A)

    (2)x2-8x+15=0;

    (3)x2-3x-7=0;

    (4)3x2-8x+4=0;

    (5)6x2-11x-10=0;

    (6)2x2+21x-11=0.

    我们分组来做,第一、三、五组的同学做方程(1)、(3)、(5),第二、四、六组的同学做方程(2)、

    (4)、(6).

    各组做完了没有?

    做完了.

    好,我们来交叉改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批改得仔细,哪位同学的方程解得全对.

    我改的是××同学的,他做的是方程(1)、(3)、(5),方程(1)解对了,答案是x1=-2,x2=-4.解方程(3)时,在配方的时候,他配错了,即

    x-3x=7,

    2)2.

    很好,这里一次项-3x的系数-3是奇数,所以应在方程两边各加上(-3)的一半的平方,那方程(3)的正确答案是多少呢?

    方程(3)的解为x1=

    好,继续. 3?237,x2?3?237.

    方程(5)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所以首先应把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然后再应用配方进行求解.××同学解的对,其解为x1=52,x2=-32.

    ××同学做的是方程(2)、(4)、(6).他解的完全正确,即

    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

    ①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首先应把它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这是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前提.

    ②配方法中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

    另外,大家在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需要大家不仅要多练,而且还要动脑.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2.2.3B)在一块长16 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

    大家仔细看题,弄清题意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具体方案,并说说你的想法.

    宽度都相等.

    这样设计既美观又大方,通过列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小路的宽度为2 m或12 m.

    噢,同学们来想一想,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如果符合,请说明是如何列方程,又如何求解方程的;如果不符合,请说明理由.

    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

    我们可以假设小路的宽度为x m,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6-2x)(12-2x)= 1

    2×16×12,

    也就是x2-14x-24=0.

    x-14x=-24,

    x2-14x+72=-24+72,

    (x-7)=25,

    x-7=±5,

    即x-7=5,x-7=-5.

    ∴x1=12.x2=2.

    因此,小路的宽度为2 m或12 m.

    不对,因为荒地的宽度是12 m,所以小路的宽度绝对不能为12 m.因此甲组设计的方案不太准确,应更正为:花园四周的小路的宽度只能是2 m.

    大家来作判断,谁说的合乎实际?

    丙同学说得有理.

    好,一般地来说: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只要题目、方程及解法正确,那么得出的根便是所列方程的根,一般也就是所解应用题的解,而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解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按题意来检验这些根是不是实际问题的解.这一点,丙同学做得很好,大家要学习他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其他组设计的方案.

    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约5.5 m长为半径画了四个相同的扇形,则矩形除四个相同的扇形以外的地方就可作为花园的场地.

    因为四个相同的扇形拼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圆,即四个相同扇形的面积之和恰为一个圆的面积,假设其半径为x m,根据题意,可得

    ?≈±5.5.

    因为半径为正数,所以x=-5.5应舍去.因此,由以上所述可知,我们组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

    设计了一个方案,

    线的交点为圆心,以5.5 m长为半径在矩形中间画一个圆,这个圆也可作为花园的场地.

    老师,我也设计了一个方案,图形与戊同学的一样,他是把圆作为花园的场地,而我是把圆以外的荒地作为花园的场地,圆内以备盖房子.

    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并能触类旁通,真棒.其他组怎么样?

    地.

    因为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 m2(即1

    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96 m2,则剩下的面积也正好是96 m2,即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因此这个设计方案也符合要求.

    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图.

    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作为建花园的场所.

    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6 m,正好是矩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设计也符合要求.

    场地.

    经计算,它符合要求.

    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作为建花园的场地.

    噢,同学们能帮癸组求出图中的x吗?

    2×16×12, 即x-28x+96=0,

    x2-28x=-96,

    x2-28x+142=-96+142,

    (x-14)2=100,

    x-14=±10.

    ∴x1=24,x2=4.

    因为矩形的长为16 m,所以x1=24不符合题意.因此图中的x只能为4 m.

    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设计了这么多在矩形荒地上建花园的方案.

    212×16×12, 即x-28x+96=0.

    x1=4,x2=24(舍去).

    所以x=4.

    (二)看课本P53~P54,然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千米/时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米,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米,但小于12米,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S甲(米)与车速x(千米/时)之间有下列关系:S甲=0.1x+0.01x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乙(米)与车速x(千米/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9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篇10

    设计思想:

    这堂课为章节复习课,教师可以先从总体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所学的知识,要知道本章主要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利用二次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即二次函数的应用。

    初步认识二次函数;

    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会用数表、图像和表达式三种表示方法来表示二次函数,并会相互转化;

    会画二次函数,能利用二次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灵活应用二次函数。

    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认识二次函数。

    体会从特殊函数到一般函数的过渡,注意找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树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尝试、猜想和发现的精神;

    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改变过去只利用数式,而忽略图形的思想。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y= 的图像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

    师:这堂课是这章的总结课,下面我们来看这章整体知识框架图:(幻灯片)

    观看这章的知识整体框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2.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样子?

    3.你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吗?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同学们,想想你们学习本章的收获是__________。

    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上面的问题。

    例1: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张平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图2-1,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

    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1)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2)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5)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6月与8月、5月与9与、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相同。

    (注:此题答案不唯一,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是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并且叙述正确即可)

    师:要重点看一下横轴与纵轴分别是哪一个变量,然后再看一下它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例2:(北京石景山)已知:等边 中, 是关于 的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若 分别是 上的点,且 ,设 求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的最小值。

    当 ,即 为 的重点时, 有最小值6。

    师:本题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例3:某校初三年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如图2-2,队员甲正在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 ,与篮球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m,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m时到达最大高度4m,设篮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篮圈距地面3m。

    (1)建立如图2-3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问此球能否准确投中?

    (2)此时,若对方队员乙在甲前面1m处跳起盖帽拦截,已知乙的最大摸高为3.1m,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

    将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左=右;所以一定能投中。

    生:此球能否准确投中,与二次函数的知识有何联系,我不大清楚。

    师:篮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蓝圈可以看成一个点,所以此球能否准确投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看一下该点在不在抛物线上即可。

    例4:如图2-4,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球沿抛物线 运行,然后准确落入篮框内,已知篮框的中心离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球在空中运行的最大高度为多少米?

    (2)如果该运动员跳投时,球出手离地面的高度为2.25米,请问他距离篮框中心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解:(1) 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0,3.5)。

    ∴球在空中运行的最大高度为3.5米。

    (2)在 中,当 时,

    故运动员距离篮框中心水平距离为 米。

    师:运动员距离篮框中心水平距离,就是过蓝框向地面做垂线,垂足与人的站立点的距离。

    (1)证明抛物线顶点一定在直线 上。

    (2)若抛物线与 轴交于 两点,当 ,且 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2)中所求抛物线顶点为 ,与 轴交点在原点上方,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轴脚于点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点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过点 作 ⊥ ,垂足 在线段 上,试问:是否存在点 ,使 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抛物线与 轴交于 两点,∴ 。

    即 ,解得 。

    ∵ 或 当 时, (与 矛盾,舍去), 。

    当 时, 或 。

    (3)∵抛物线与 轴交点在原点的上方,∴

    解得 。

    师: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如果适合直线的解析式,则点在直线 上;否则,点不在直线 上。

    我们这堂课主要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利用二次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即二次函数的应用。

    课件精选: 幼儿园数学主题教学设计之四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精选: 幼儿园数学主题教学设计之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设计意图

    按照皮亚杰学派的观点,对数的认识属于儿童逻辑—数理经验,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本身,具体来说幼儿对于书概念的认识来源于计数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在平时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他们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儿歌,但会唱数并不等于他们已经理解数量,如数到“5”,报出的总数常常会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的活动。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的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更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一”或“少一”,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开展。这也是此活动中的一个创新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知道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

    2、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感知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并能在游戏中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难点:对于孩子来说,第二个游戏是有难度的,因为要把默数的结果记在心里然后再去站板板是有一个过程的,老师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孩子错了,如果遇到有错误可以当场验证,帮助孩子理解站板板的意思。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经验准备:

    在此次活动前孩子们要知道什么是默数,并有过练习作为基础。

    四、活动过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我们要比比看哪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的是几颗糖,并要及时验证)

    五、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

    【此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习默数,并在游戏中通过检验,反复感知和理解最后一个数词是代表一个集合的总数】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板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

    (老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孩子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默数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数数方法,但因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听完数字后不能马上报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后才能去踩相应数字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玩法三: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扔了几颗糖,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道比这个数字多一的板板上,站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她哦。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第一则玩法让孩子熟悉了规则和玩法,第二则玩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种玩法中让孩子尝试体验“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个活动贯穿着“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孩子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我们为您推荐一篇网络上最棒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文章,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让您感受到我的真诚与热情。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编写需要灵活性和适应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狮子妈妈、懒狮子、勤狮子、小树的头饰。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能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的欲望。接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录像,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也想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

    2、寓教于乐,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头饰辅助教学,老师、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进入角色进行体验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另外,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演示)

    你了解狮子吗?愿意介绍一下狮子吗?(自由交流)

    想知道小狮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轻声齐读)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再听读一遍。(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3、指名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互相评价)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两只小狮子都想成为林中,可他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请认真看图专心听。(课件演示)

    2、学生介绍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3、指名读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后评价。

    4、懒狮子对小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画面(课件演示)

    5、同桌合作朗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分角色读)

    6、师生,男女生合作朗读。

    7、懒狮子真会生活得很好吗?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四、情景再现,激活思维

    1、(师戴懒狮子头饰)我就是懒狮子,我认为我会生活的很好,你们为什么说不能呢?

    2、听狮子妈妈的话。(课件出示:狮子妈妈)

    3、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谁能帮帮我?

    4、请你想一想妈妈平时讲道理时耐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个人读,同桌读,齐读)

    5、我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给大家)

    五、小组合作,创新实践

    1、同学们,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祝愿它们长大后都能成为林中,带领林中的百兽幸福的生活。

    2、请大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合作表演)

    六、应用提高,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应该学习哪只小狮子,怎样做呢?

    2、我们都应该向勤快的小狮子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勤学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课件出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方格数来表示面积,用面积公式来算面积。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先出示长方形图,再出示正方形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结

    你们真聪明,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格子,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利用平移,半个格子凑整及轴对称图形特点求图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平移成为长方形,2个半格凑成一格。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个图形面积。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变成

    为正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把2个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计算出面积。

    二、新授

    1.激发学习兴趣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多大》教案

    这2个不规则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究竟是哪个图形面积大呢?

    今天这节课就具体来研究它们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课题)不规则图形面积

    2.图形A 我们先观察图形A,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

    A、小组讨论

    B、汇报各种计算的方法

    5×4-4

    2×5+3+3

    4×3+2+2

    4×4……

    C、电脑演示并且总结出割、补、移三种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割的方法:4×4=16 补的方法:5×4-4,这两个方法!

    师总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3.图形B

    图形B也是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面。

    交流:(利用补的方法将它转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

    4×4=16

    电脑演示生介绍的方法,并板书算式。

    师:现在可以知道图形B和图形A谁大谁小吗?

    要准确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在计算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三、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一画,说一说,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交流)

    说说:求凸出来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进去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小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 2.说明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认识新的图形吗?

    二、导学案

    教学例1。1.观察图案。

    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罩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如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类似的门窗图案让学生看一看)2.分类认识。(1)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2)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

    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指着四边彤)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七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3.回顾反思。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

    三、巩固案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2.搭一搭、围一围。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

    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

    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4.出示机器人图案。

    请仔细观察机器人,看看有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按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学生交流,指一指图里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5.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指出: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剪法,都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

    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小结:我们从传统的窗格图案上发现了边数相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的图形,经过观察、比较、分类,知道了按边数看,除了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五边形??这样我们认识了多边形,知道了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我们还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边形,看图形找图形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

    l.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

    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2.学习例题。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3)抽象出图形。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追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练习三第1~6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若干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宽对应相等),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板书:平行四边形)内容主要是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完成课题板书)通过练习,要能比较快地说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能根据要求自己做出平行圆边形。

    二、组织练习 1.图形分类。

    (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

    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2)方格纸上画图。

    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2.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用长方形纸依次照样子折出图形,同桌互相说说每次折成的是什么图形,感受图形的变化和联系。

    要求学生看课本上折的图形填一填,互相说说各是几边形。

    交流填写结果,并提问:第一行五边形折过之后为什么还是五边形?第二行六边形折过后为什么还是六边形?

    引导:还能继续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桌互相折一折,每次说说你又折成了几边形。

    学生操作,互相交流。3.做练习三第2题。

    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如果分成三角形,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再自己试着画直线分分看。(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每个图形你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分法)

    现在再比比谁分成三角形个数最步。

    观察: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比较多,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现在仔细比一比,你发现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的都是怎样分的? 4.做练习三第3题。

    请小朋友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每人除了刚才的拼法,还想到不同拼法吗?自己拼拼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交流:找到了几种拼法?谁来把三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看? 5.做练习三第4题。

    (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相对边的方向都相同了,或者相对边的边长都相等了)

    (2)课本上第4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6.做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

    请小朋友照样子操作,分别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拼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刚才是照课本的样子剪和拼的,现在你能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同桌共同商量,想想办法,动手试一试。

    学生合作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想到办法了吗?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展示沿图形中间剪斜线的拼法)

    归纳:现在看看有凡种剪、拼方法呢?(用长方形折一折,演示给学生看几种方法)从这些剪法、拼法中可以看出,只要在长方形中像上面这样斜着沿一条线剪开,把剪下的一部分移到另一边,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明白了吗? 5.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引导: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拼拼试试,看看拼出的图形有哪些你认识过的。交流:指名一些学生拼一拼,看看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

    三、练习总结

    提问:今天练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回顾一下练习活动,你觉得今天的练习有没有趣?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 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教学重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具准备:七巧板、铅画纸、轻音乐(控制学生的活动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边听故事《乌鸦和狐狸》,边看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辅以七巧板拼图:

    2、师:这些图案象吗?漂亮吗?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案都是用几块图形拼出来的?(七块)这七个图形就叫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的图形,也称“七巧图”。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被称作“唐图”。(录音)

    4、揭题板题:有趣的七巧板(今天就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七巧板。)

    二、实践活动

    (一)认识七巧板

    1、在你们桌上就有这样的七巧板,请你倒出来,按形状分一分(学生拿出七巧板)

    问:你分成了哪几种?(生说一种,老师贴一个,板书。)2.师:你能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块吗?

    生:三角形有5块,正方形有1块,平行四边形也有一块。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你是怎么比的?(说说比的方法,老师动作演示,)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二)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美丽的图案呢?要想拼这么美丽的图案,得先从简单的拼。接下来咱们举行个“七巧板,我来拼!”比赛吧,看谁拼的又快又好,就有机会拿到老师的拼图和这些作品哦,想不想参加。(想)那可得好好表现啊。

    2、第一轮比赛(用两块拼)

    师:任意从七巧板里拿出两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让两人说说你想选那两块来拼什么图形)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教师引导下交流,如能说出完全一样,要重点表扬)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师: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行。生:我是用一块三角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拼出一个梯形。

    师:原来要拼出一个梯形只要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啊,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巡视时让先拼好的学生站上来,然后挨个介绍老师把它拼在黑板上板书)

    师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用2块七巧板拼出来的。我们来看这三幅图形,它们都是用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的,通过不同的摆法,却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呢,看来相同的七巧板是可以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的,恩,七巧板真巧!

    师:不过七巧板还很有趣呢,你看,这两块一样的小三角形拼出的正方形跟哪一块一样大啊,这个平行四边形跟哪一块一样大啊,那这个三角形又跟哪一个三角形一样大啊?(中三角形)那用这样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什么图形啊?(三角形)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啊?好,咱们先不说出来,待会拼拼不就知道了吗?

    3、第二轮比赛(用三块拼)

    师: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轮比赛,如果任意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谁来说说你想拼什么图形呢?(请2个人说说)

    拼好一种后,重新再选3块拼一下,看谁的拼法最多?(学生拼在白纸上)(学生拼时,老师用ipad拍下来,也可以适当指导,交流时,随意挑学生来说说)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只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拼出好多的图形呢。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还有这个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但是用的七巧板一样吗?(不一样)看来不同的七巧板,也是可以拼出相同的图形来呢,再看这个正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它们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用的七巧板却相同,恩,七巧板的确很巧!刚才我们用2块、3块七巧板拼都拼过了,你们有没有发现用3块七巧板的拼法比用2块七巧板的拼法好像还要多啊?

    小结:看来,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越多(板书)

    4、第三轮比赛

    (1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更多的块数拼拼看,不就知道了吗?接下俩进入第三轮比赛。说明: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你想试一试吗?拼之前你先跟同桌说说你想用几块拼什么图形(提示:如果拼不出你要的图形,可以改变一下拼法,或者也可以求助老师哦)(2)学生试拼(用音乐调控学生的活动)拼完和同桌说说,你是用几块拼成的什么图形?

    (3)展示、交流、反馈。说说分别用哪几块七巧板拼成了什么图形。(4)、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他拼的时候很有方法,我们来看看,如果在拼的时候能有方法的拼,那就更好了。

    师小结:拼了那么多我们不难发现,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七巧板巧吧?

    5、用七块拼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其实七巧板还能拼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老师就拼了两幅副图,给大家欣赏一下吧。

    瞧,这些图案象什么呀?你能说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吗?老师还给图配上解说词呢? 师:对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这样也才会棒棒的。师:看了这些图,是不是心痒痒,也想自己来拼一拼啊。

    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轮的决战:你能自己动脑用7块七巧板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拼好后给图案取个名字,或者配上一句优美的话。当然如果你喜欢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模仿老师的拼。

    把贴的又快又好的贴在纸板上展示,并让孩子说说拼的是什么,取了什么名字?

    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6、刚才小朋友们拼的都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问:要拼出正方形可以用哪几块来拼?最少用几块?最多用几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也一起拼了七巧板,那你觉得七巧板巧在哪里呢?那么在拼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吧。

    2、七巧板千变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思考,就会拼摆出更多更美的图案,都能和七巧板成为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小学数学比大小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如何运用flash软件制作小学数学课件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flash课件特点、优秀课件的五大特点,接着以《时分――我们赢了》课件的制作为例阐述了如何运用flash软件制作小学数学课件:(一)选题;(二)设计;(三)搜集、制作;(四)生成、测试、发布、使用、共享。

    关键词:flash软件;小学数学;课件;制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校通”,“班班通”已成为一种现实,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教学变的丰富多彩。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实效。一般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几乎从网上搜索下载而来。但是有些课件未必适合自身的需要。对现代教师而言,除了会运用、修改课件,还要会制作课件,来满足自身的教学需求,也能为充实数学课件资源库贡献点滴力量。

    一、flash课件的特点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很多,其中Flash是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具备完善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实现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交互功能。在制作小学数学课件上,flash具有几大优势。

    第一、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图形是矢量,不论把它放大或缩小多少倍,都不会失真,保证了画面的亮丽、清晰。特别是在制作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类课件时,flash能轻轻松松绘制出简洁又精确的几何图案。

    第二、Flash的绘画工具齐全,功能美妙至极,方便至极。绘制基本的图形,可以使用线条、矩形和椭圆工具;绘制自由曲线或图形,可使用铅笔工具;绘制精确的直线或曲线,可以使用钢笔工具;绘制色彩图形可用刷子工具等。

    第三、利用Flash生成的文件可以有载入保护功能设置,可防范他人任意修改作品,保护作品的“版权”。

    第四、用Flash开发的课件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在网络上播放和交流。

    第五、用Flash软件能支持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体,使课件内容丰富。

    第六、强大的交互功能。使用ActionScript语句,增强对交互事件的动作控制,使制作者更容易、更精确控制动画的播放。[1]

    Flash软件在许多方面有着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我制作课件的首选软件。那

    么,怎样的课件算是一个优秀课件呢?

    二、优秀课件的五大特点

    7月,曾在松阳师范学校聆听了杭州下城区教育中心研训部主任蒋先华的讲座,他指出优秀课件必须具备的五大特点。

    第一:界面,整体效果要美观,简洁明了。美使人赏心悦目,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内容。但美要美得得体,美得简约。要避免或减少课件制做中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

    第二:素材,精致,能引起学生注意,但不花哨。在引用他人素材时,要精挑细选如选择图片时,要选择清晰度高、不混杂的图片。当只需图片的部分内容时,则要通过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再如要制作动画效果时,尽量运用flash自身的绘图工具自创素材,既保证画面清晰,又体现原创性。

    第三:内容,将最重要的内容用最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课件制作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课件制作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更要突破教学难点。而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在课件制作上采用最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比如小学数学中关于《圆柱的体积》一课,圆柱体积推导就是一难点,可以利用动画形式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以及两者的联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从而推导出体积公式。

    第四:导航,导向明确,易于理解,实用灵活。导航的形式可以是纯文本形式导航,这种导航设计简单,一目了然。也可以是图标形式,增强页面色彩和风格,节约空间,但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向使用者阐明其功能。例如用按纽形式当导航时,可以在鼠标经过时以文本形式显示作用,鼠标移开时,说明性文字消失。当导向内容多,则可用分级式的下拉菜单,清楚显示当前操作内容。

    第五:交互,方式多样,操作灵活,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课件不仅是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还要做到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维反应通过鼠标、键盘方式做出响应,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有效教学。

    三、Flash软件在小学数学课件上的应用

    (一)选题

    Flash动画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我们日常教学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需要制作Flash动画课件的。制作课件前一定要注意选题、审题。一个课件用得好,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则只会流于形式,出现

    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现象。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就要多加思考、灵活运用。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多挖掘,教学中的疑惑、失败也许就能启发我们找到主题。例如,我曾经做过一个课件,课题是《时分――我们赢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为什么制作这个课件呢,是基于我教学时的困惑。首先,由于二年级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或仔细观察过钟表,对钟表的运行规则模棱两可。比如时针、分针往哪个方向走,速度如何,有什么关系等。再次,对于读分钟数,因为受实物刻度观察模糊的限制,教师很难说明、学生很难读准是几分钟。最后,为了巩固时间的读法,老师常常要出示不同的钟面考考学生,画一些精确度高的钟面对上课者来说工作量大且效果不佳。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这些内容比较适合做课件:1、有不易理解的生活情境图的或通过多媒体能创造丰富、真实、吸引学生注意的情景图的。2、空间图形类的。如一、二年级的图形与位置,二、三年级的观察物体,高年级的平移、旋转和复杂的方位知识等(如距离加方向),三年级的面积,五、六年级的表面积、体积等。3、整理与复习涉及内容多,需要画知识网络图,教学用书安排的时间根本不够的。4、代数中抽象思维要求高的,如四年级上《大数的认识》、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等。

    总之,要选择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课题,选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易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2]

    (二)设计

    设计是整个课件制作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脚本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

    一个优秀的flash课件制作应能够全面表达教学内容,应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制作课件时,首先要根据所选课题认真分析知识的结构,依据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选择最佳教学过程设计。例如,《时分――我们赢了》这一课,我针对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困惑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我国申奥成功、振奋人心的视频。7月13日,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成功夺得奥运会举办权。举国人们沸腾了,沉浸在欢乐、自豪的海洋中……你能读出我们赢了这一刻的时间么?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感受钟面的运行

    2、认识大格

    钟面一圈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

    3、认识小格

    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2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3个呢?一圈呢?

    4、认识时针和分针

    复习回顾:时针短,分针长。

    (1)认识分针

    思考:分针怎样计时的?学生体会: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分针走1圈,就是60分。

    (2)认识时针

    思考:时针怎样计时的?课件演示,学生体会: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时针走1圈,就是12时。

    4、时与分的关系

    思考: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演示时分同时走,同时停。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刚好走1圈。

    (二)认读时间

    1、试着认读两个时间:10时08分和9时55分,学生读后课件演示读的方法。

    2、认读时间的顺口溜,巩固读时间的方法。

    三、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

    2、转一转,说一说

    3、想一想,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脚本设计

    有了教学设计后,紧接着就是把教学设计改编成课件脚本。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我将该课内容为分6个模块:封面、导入、认识钟面、认读时间、巩固练习、说明。对每个模块进行设计说明如下:

    “封面”模块:以动画形式生成一个简易的钟表,附上课题、制作者等相关信息。“导入”模块:以一段我国申奥成功、振奋人心的视频导入。视频放映结束后,自动显示申奥成功的时刻:10时08分。

    “认识钟面”模块:主要区域显示一个正在运行的钟表,显示的时间刚好是本地系统时间。旁边放置几个小按纽。功能分别是:显示12大格、显示60小格、动画描述时针走1大格、动画展示分针走动直至1圈(一米范文☆)的时间、展示1时与60分的关系。

    “认读时间”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一是读两个时间,动画显示读法,二是文本显示顺口溜――认识时间的好帮手。

    “巩固练习”模块:包括三个题目。第一,想一想,填一填。巩固对钟面的认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点击相应区域出现答案。第二,转一转。能使钟表随意转动起来,又随意停止,以此随机出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想一想。稍微增加难度,为下一课做铺垫。“说明”模块:将自己做本个课件的目的呈现出来,供广大教师朋友借鉴、参考。以上六个模块,在操作课件时可以在任意模块中跳转,操作简单,让对电脑操作并不熟悉的使用者也能够轻松上手。

    3、界面设计

    包括整体框架设计、导航设计、风格设计。要确定每个版面的具体内容,如图像、文本、动画及声音等素材的演示顺序、位置及大小等。精致、美观的界面使所展示的内容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能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在《时分――我们赢了》这个课中,我采用了横排式按纽导航,层次清晰,操作简单。我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课件突出活泼、清新的特点,在颜色选择上,主要用了黄、绿、黑三种颜色,以浅黄色为主的画面做背景色。按纽主要以深绿色为主,而文字则大都才用黑色。为了画面的协调统一,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6

    1.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

    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a>。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2、认识。

    其它。

    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

    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7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十几减9教案。

    (一)热身赛。

    8+9=15-9=17-9=6+7=13-9=。

    7+9=18-9=9+5=14-9=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16-9=14-9=18-9=。

    17-9=11-9=16-9=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129+()=189+()=159+()=11。

    12-9=()18-9=()15-9=()11-9=()。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

    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

    (六)。

    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篇一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学习新大纲,把握教改动向。

    我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和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明确小学美术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我征订了《美术导刊》、《少儿美术》、《中小学美术教育》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

    3、我的理论与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这学期中,我们班的同学美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画画水平得到我很大的提高。得到我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抓好学科教学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我在本学期初便定好学期工作计划,排出教具、学具及使用日期,平时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学生带好学具。

    2、这学期二年级使用的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

    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感悟美的渠道。

    3、课后,我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兴趣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的课程理念

    1、新的课程理念推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摈弃那种无视学生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做法。

    我在教学中把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新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2、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

    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原材料制作作品,并通过探究与发展,逐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性能,再综合各种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我在教学中认识到,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审美观、艺术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篇二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4)班、(5)班共有117名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学生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纸片插接》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插接成一个立体小屋,进行展览。

    2、在《故事画》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设计出与之相配的形象,小组成员一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五味瓶》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 次内 容

    第一周《纸片插接》

    第二周《点、线、面》

    第三周《重叠的形状》

    第四周《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五味瓶》

    第六周《得奖了》 《孔雀翩翩》

    第七周《叶子上的小血管》 《漂亮的花边》

    第八周《奇妙的脚印》

    第九周《蔬果变变》

    第十周《小鸟的家》

    第十一周《故事画》

    第十二周 机动

    第十三周《我们班级的标志》 《变了样》

    第十四周 《我心中的老师》

    第十五周《会爬的玩具》

    第十六周《电脑美术》 《娃娃家》

    第十七周《娃娃家》

    第十八周《认识图形标志》 期末测评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五个班,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全册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的主要措施:

    1、教师方面: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2、学生方面: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 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把低年级数学分成了几大块,现把二年级数学的这些单元与这几大块的关系列表如下: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表内乘法(一)

                         6、表内乘法(二)

               常见的量:7、认识时间

               探索规律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测量:  1、长度单位

                         3、角的初步认识

                            量一量 比一比

                 图形与位置:5、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8、数学广角——搭配(一)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

    二、针对教材特点,依据课标,制定了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册内容。

    (二)、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三)、学会做人、做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教学实践、教学思维的训练。

    四、班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刚从一年级升上来,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小孩子都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被夸奖。我会针对小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对孩子们多鼓励、少批评。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嘛。

    五、具体措施

    (一)打牢基础

    (二)向课堂要质量

    (三)严把作业关,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必须面批。当面指出错误,让学生及时纠错。

    (四)练习要讲质量,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课外作业也要精心设计。

    (五)与家长沟通好,家校共同努力,合力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大周:练习一——练习三

    第二大周:练习四——练习七

    第三大周:练习八——练习十

    第四大周:练习十一——练习十五

    第五大周:练习十六——练习十八

    第六大周:练习十九——练习二十二

    第七大周:练习二十三

    第八大周:练习二十四——练习二十五

    第九大周:总复习

    总之,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二、新授教学。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希望他摸到什么球?我们一起来“黄球、黄球??”

    师:哎呀!可惜!

    师:女生,xxx做得真端正,你来!“黄球、黄球??”

    师:我宣布第一次女生赢了。

    师:第二次,想来吗?男生,加油哟!哎!

    师:女生,“黄球、黄球??”女生又赢了。

    师:还想比吗?

    师:啊!男生的运气太不好了!

    师:女,想再赢吗?

    师:还是女生赢!

    师:我宣布(女生获胜)。

    师:男生,有什么想要说的?你认为呢?女生,有什么要说的?

    师:你们都对袋子里的球都产生了质疑,想看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这个袋子里的球怎样?(全这个字用得好,都是用得不错,全部也不错哟)。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会怎样?你说?你来?

    你?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板书:黄球)。

    师:刚才男生从这个袋子,摸到黄球了吗?一次也没有,要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他们怎么没有摸到黄球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说得不错)你来?(老师就喜欢你这样发言,完整)。

    师:那么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一定摸到黄球吗?会怎样?想一想,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谁会说?你来?你认为呢?

    师:为什么是可能?这个袋子里有?也有?所以摸到的可能是?也可能是?

    师:我们来试一试。(师摸三次)现在谁还能再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是什么情况?因为?(板书:可能)。

    活动二:选择。

    师:请选择。几号?为什么?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眼,选对的举手,有错的起立。

    师:接着,哪个袋子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请选择。几号?原因?选对的坐正,有错的起立。

    师:最后,哪个摸到的可能是红球?写序号,同桌交流一下原因。几号?理由?对吗?同桌检查,有错的起立。

    活动三:装球比赛。

    师:真棒!迅速收拾好本子,下面我们八小组进行比赛,想夺冠吗?那就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游戏的名子叫“装球比赛”,小组根据题目先讨论,然后把球装好,装好后坐正向老师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又轻又快!先请组长拿出球和袋子放在中间。

    师:第一个要求:装一袋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先讨论,再装!开始!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师:组长起立,把袋子高高举起来,其他人抬头看一下,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只装白球?组长请坐,把球放好。第一次比赛这三个小组表现得特别棒,其它小组要努力。

    师:第二个要求,一起读一下。看明白了吗?开始!组长起立,举起来?为什么这样装?

    师:第三个要求,开始!组长!怎么都是黄球?

    活动四:说话小结。

    师: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小组表现得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用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看!

    电脑出示:1、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这件事是一定。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2、下个星期一()会下雨。

    师: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对吗?能填一定吗?

    师: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3、在扬州春天过后()是冬天。

    师:想一想,会填得举手?

    师:为什么?能把它改成“在扬州春于过后一定是??”一起说。

    4、将来,人类()会登上火星。

    师: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谈一谈。

    三、巩固练习。

    大转盘。

    师:下面我们接着玩一个游戏“大转盘”,(出示:转盘)。转盘上有什么?转盘转动时,猜一猜指针会指向哪?可惜,猜错了!(转动)。

    师:谁还想试一试。谁坐得最正呢?恭喜你,猜对了!

    师:转动转盘,指针会指向哪?谁能准确得说一说。(说得真好)为什么?还有谁更加肯定的说一说。(语气更肯定了)。

    师:我们换一个转盘来转一转。指针会指向哪?猜一猜?肯定吗?

    师:猜一猜?

    师:咦!三次全停在红色,怎么会这样?

    师:红色区域大,蓝色和黄色区域小,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这可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四、总结:

    [精选课件]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随着幼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幼儿园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希望《[精选课件]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推荐一篇)》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目标:

    1、学习玩接龙游戏,能将相同的水果团头尾相接。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

    学习玩接龙游戏,能将相同的'水果团头尾相接。

    难点: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

    1、自制白板《水果接龙》

    2、幼儿操作材料:水果接龙

    过程:

    1、猜谜游戏,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水果?一根滕儿弯又弯,挂着珍珠一串串,有绿有紫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

    对了,这就是好吃的葡萄。

    今天我们青青草原的喜羊羊和他的朋友们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他们举办的“水果节”,你们愿意吗?

    2、观察图片,请小朋友说出相应的水果,熟悉水果名称。

    师:喜羊羊为我们准备的水果可真丰盛啊,看看他们都为我们准备了哪些水果?

    3、操作白板,学习游戏“水果接龙”

    (1)出示第一幅白板(四组)

    师:这张卡片有几个水果,前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的桃子应该喊谁来拉手接龙啊?

    为什么喊桃子和它拉手呢?

    哪位小朋友来试试?

    (2)出示第二幅白板(五组)

    师:我们的水果已经排好一组了,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接龙。

    怎么还有一组水果没有地方站啊?怎么办?

    对了应该把这一组接到前面去,让香蕉和香蕉手拉手。

    (3)出示第三幅白板(六组),让小朋友巩固练习接龙方法。

    4、幼儿操作活动。

    (1)小朋友用操作卡片进行水果接龙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需要适时予以指导。

    (2)一组小朋友合作接龙,可请自己的家长共同进行接龙游戏活动。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反思: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孩子们在认识了水果的同时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以及满足家长对每位孩子都要参与活动需求,我选择了这节数学课《水果接龙》,目的是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猜谜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形式导入。

    在第二环节以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邀请孩子参加“水果节”形式出示各种水果图片时,孩子们能很快并踊跃地说出水果的名称,而且能形容出这些水果的颜色形状。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让幼儿熟悉了常见水果的名称以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第三环节中我以三幅白板教学进行水果接龙活动,由易到难,以闯关的形式,让孩子们逐步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自主地进行接龙活动。白板的教学活动既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同时激发了其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第四环节孩子的操作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己接龙,接着再扩大范围,进行小组接龙,同时设计了家长参与接龙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又体验了与同伴合作乐趣,还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总体来说,这个数学活动具有游戏性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游戏过程也很简单,孩子操作方便;同时水果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孩子情绪高涨,动手动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最重要的是这是一节对家长开放的活动,家长喜欢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突出,能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就注意到了问题的分配方式,照顾到每位孩子,让他们都能回答到问题,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同时满足孩子家长的需要。

    小班的数学课件精选八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好坏可以在教案和课件里看出来。以下内容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小班的数学课件”,希望这份报告对你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孩子。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幼儿看着自己的纸条口中念念有词——这个长,这个短。

    师:把纸条放回篮子,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

    教师边带幼儿活动手指边说:我们的手指也有长短,捏捏最长的……

    二、操作活动

    (一)两根吸管比。

    师:请你们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看谁最快!

    师:看看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呢?

    幼:有个长、有个短。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它们一个长一个短的呀?

    幼儿茫然。

    师:是用……(暗示幼儿说用眼睛看的)

    一幼儿: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是啊,我们的小眼睛真能干。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幼:我这样比的。(他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介绍一端对齐法。

    师:你们也试试。

    幼儿操作。师提示幼儿说说长吸管、短吸管。

    师:现在请你们帮忙把送吸管回家。将长吸管送进1号袋,短吸管送进2号袋。

    师:送得很快啊,表扬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师拿1号袋检查。

    师:谁来检查2号袋?

    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三根彩带比

    师:篮子里还有什么呀?

    幼:是彩带。

    师:选出一条你喜欢的。

    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幼儿操作。

    师:每个人手上只有一条,把其它两个放进篮子。

    师:把长的举起来。

    幼儿都举对了。

    师:很棒。长的放下,举最短的。

    几个幼儿看到别人举起黄的,也跟着举了起来。

    师:想想哦。最短的放下,举——短的。

    师:接下来请长的站到红圈里。短的站到绿圈里。最短的站到黄圈里。

    三、彩带舞

    音乐:红绸舞。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彩带舞吧!

    师带幼儿随乐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小班幼儿在表达方位时,通常用手指示的方式,或者用“这里”、“那里”来表达,而数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小班下学期的幼儿能够理解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里面、外面的不同含义,但是,枯燥的空间方位知识灌输与机械的表达,并不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我充分尊重幼儿爱玩的天性,以“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为宗旨,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创设的“找小鸭”这个有趣情景,使幼儿积极地“边找、边玩、边学”,在玩中习得空间方位知识,真正做到“寓教育于快乐之中”。

    基于对教学内容、幼儿需要及实际发展水平的思考,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纬度出发,定位目标如下:

    1、感受前面、后面、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空间方位,并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述。

    2、能在游戏、观察、表述等过程中区别小鸭子所在的不同空间方位。3、积极参与“找小鸭”的活动,感受和小鸭子玩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其中,“感受空间方位”是我此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则为对小班孩子挑战较大的“区别小鸭子所在的不同空间方位”,活动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主要有多媒体课件、小鸭指偶、“找小鸭”图片、歌曲录音等。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好生动的动画及针对讨论点设计的PPT,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孩子生动地理解、区别方位,教法上我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次教学的实际需要,主要采用了将多媒体演示法以及游戏法两者结合的方式,这也是本活动最大的亮点。整个活动以多媒体为媒介,以游戏“小鸭捉迷藏”为线索,幼儿始终兴致盎然。

    学法上我主要运用了多通道参与法和动静结合法,整个活动我鼓励幼儿动手做一做、用手指一指、用眼找一找,用脑想一想,用嘴说一说,多通道去感受多种方位,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我还结合小班幼儿的需要,充分做到了动静的交替。除此之外,我还辅以引导法、提问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五个大环节,分别是:

    1、歌曲表演进入情景

    2、手偶游戏感知方位

    3、课件引入巩固方位

    4、自主寻找运用方位

    5、结束活动快乐延伸

    第一大环节:歌曲表演进入情景:

    教师以“今天天气真好,小鸭子出来玩游戏了,我们也一起去玩一玩吧!”调动幼儿情绪,师幼歌表演“母鸭带小鸭”,既调动起了幼儿的积极情绪,又自然地创设了“小鸭玩游戏”的生动情景。这一环节只是一个导入部分,所以用时约2分钟左右。

    然后是第二大环节:手偶游戏感知方位。用时约为4分钟。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教师利用指偶与幼儿玩手指游戏,感知前后方位。

    首先,教师一手戴好小鸭手偶,说:“小鸭子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看,老师的手变变变,变成一棵大树!”同时,将手偶放在大树的后面,引导幼儿说出小鸭子在大树的什么方位,因为目标中的六个方位,前面和后面相对难区分,因此我选择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让幼儿理解。

    2、幼儿戴上指偶与幼儿玩捉迷藏游戏,体验多个方位。

    先请幼儿将椅子下面的手偶请出来,这里我随机渗透了下面的方位,充分做到活动的整合。然后幼儿戴上指偶,一手变大树,按照教师的提示将手偶放在前面或后面,切身体验前后方位。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掌握前后方位。如:教师发出小鸭藏到后面的指令后,就可以巡视一圈并随机加以引导“我还能看到你的小鸭呢,赶快藏到后面”。接着引导幼儿一手变石头(握拳),让小鸭躲到石头的上面或下面。最后引导幼儿一手变山洞(半握拳),让小鸭躲到山洞的里面或外面。在这大环节中,巧妙设计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手指游戏,既便利又有效,用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幼儿生动感知并实际体验空间方位,同时始终保持积极快乐的游戏状态。

    接着是第三大环节:课件引入巩固方位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说:“捉迷藏真有趣,鸭妈妈也想带着自己的鸭宝宝们到森林里去玩!”此时课件上出现六只形象生动的小鸭子,“小鸭们藏好了,我们一起来帮鸭妈妈找找,小鸭子会躲在哪里呢?”接着出示这幅图画,让幼儿进行猜测和表述,然后带领幼儿拿着望远镜来找一找,望远镜定格在大树上面的小鸭子、大树后面的小鸭子以及房子前面的小鸭子,鼓励幼儿分别说出方位,实现从自身到客体的转变。多媒体课件设计形象生动的望远镜,并与幼儿模仿望远镜动作,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选择性地聚焦三只小鸭,鼓励幼儿用完整句准确表达方位,有效整合语言的元素。

    然后是第四环节:自主寻找运用方位

    教师请幼儿拿出椅子后面的小图片,这里又渗透了“后面”方位知识的运用,找出图片。接着幼儿自主观察寻找小鸭,在一边找、一边指、一边说的过程中运

    用方位。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幼儿使用完整句“小鸭子躲在… … ”来回答,灵活运用方位知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利用课件中的注释功能,选择对比强烈的红色将该小鸭圈出来,既能做到与幼儿的灵活互动,又能清晰地呈现小鸭的方位。全部找出以后,再从上至下有序显示并逐一圈出小鸭的同时,教师与幼儿手口一致点数1 、2 、3隐性提示点数的方法。本环节仍旧贯穿了游戏情景,在教师引导、集体寻找的基础上,幼儿自主尝试运用空间方位,同时渗透数数技巧,更是体验到帮助鸭妈妈找到小鸭后的成功感。以上两个环节充分运用突破难点,用时在8分钟左右。

    最后一个大环节是:结束活动快乐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小鸭子走路出活动室,到户外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实现方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总之,此次活动就是这样巧妙的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方位,解决活动难点,但又不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恰到好处的将活动与多媒体有效整合,既丰富、生动,又贴近教学。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认识田字格,并知道田字格的用处和用法。

    2、让幼儿知道怎样的在田字格里,正确的书写。

    3、让幼儿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怎样的在田字格里,正确的书写。教学难点;让幼儿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田字格,并知道它的用处。

    2、物质准备;田字格本、黑板、小贴画。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候;老师;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老师好。

    引课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本----田字格本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又什么用途啊。

    入课;

    1、在学习田字格之前,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手指数字游戏。小樻1敲敲敲,剪刀2剪剪剪,叉子3叉叉叉,菜刀4切切切,小手5拍拍拍,电话6喂喂喂,镊子7镊镊镊,小抢8肶噼噼噼,钩子9钩钩钩,锤子10梆梆梆。小朋友你们说这个游戏好玩吗?-------

    2、在黑板上画一个田字格,小朋友知道这田字格是怎没组成的嘛?它是由四个小个子组成的。

    3、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怎样正确使用田字格,并正确的在田字格中书写数字1。

    4、老师跟踪训练,幼儿书写数字1,并做到一对一教学,逐个幼儿指导并检查。

    5、让幼儿比一比谁写的最好,使幼儿对数学写字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给予鼓励。

    四:结束下课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5

    一、 说幼儿

    《4的点数》是幼儿园小班的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的点数,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

    《纲要》中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并指出“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初步学习对数量的认识。

    三、说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操作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口令,完成操作任务。

    知识目标: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出4个物体,并报出总数。 活动重点为: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出4个物体,并报出总数。 活动难点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口令,完成操作任务。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一)谈话引入法:

    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来引出活动主题,从而引出小白兔爱吃什么,吃了几根,并出示PPT,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观察法:

    我为幼儿提供了课件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小白兔的数量和胡萝卜的数量,并能用画圈的形式说出总数量。

    (三)动手操作法:我准备了幼儿学具(操作卡、小白兔、胡萝卜)。让幼儿拿操作卡进行操作。

    五、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使用了谈话法、观察法、操作法进行学习,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以及难点。

    六、说过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小白兔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见吗?让我们来数一数今天来了几只小白兔?”

    (一)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进行点数(指导幼儿用右手的食指从左向右进行点数)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一共有4只小白兔。

    (二)教师:“我今天为它们准备了它们最爱吃的`胡萝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一共有4根胡萝卜)

    二、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练习4的点数,鼓励幼儿大胆点数,并报出总数。

    (一)请几名小朋友到台前进行点数,教师观察幼儿幼儿的点数方法是否正确。

    (二)教师:“今天这四只小白兔来我们班见到你们太开心了,它们回去又叫来了它们的小伙伴,老师同样也想给它们送去胡萝卜,可是老师一个人太忙了,你们愿意帮我吗?”

    三、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提出要求。

    (一)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二)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四、教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是老师的好帮手,给老师帮了一个大忙。小白兔也非常感谢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回教室里找找看还有哪些物品是4个呢!”

    整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使活动不再枯燥,将操作活动作为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感受数字的有用。

    六、说延伸

    教师可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幼儿常见的物品,如,杯子、小勺、碗,让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2、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小班的数学课件 篇7

    一.说教材:《小手比一比》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1.2.3这几个数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游戏操作是幼儿初步感知:1.2.3.

    2.能力目标:是幼儿大胆、勇敢的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与爱互助带来的乐趣。

    三.学重点,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1.2.3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数学活动准本了:

    1.卡通数字1.2.3

    2.1.2.3的大数字以及相应的图片

    3.魔术口袋极小水果.

    4.小数子卡片1.2.3

    五.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3个环节:

    1.唱歌曲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说出1.2.3分别像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幼儿对之就有了兴趣。

    2.观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像什么,然后说出是几

    3.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老师和幼儿互动的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我来说你来比》,《看实物出手指》,自己动动手,根据实物说出1.2.3的数量。

    这节课,我通过3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