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集锦7篇)
  •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发表时间:2024-09-06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①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口语表达。

    ③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二、故事大王比赛

    ①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三、自由辩论会

    ①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四、给未来人画像

    ①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

    (1)外形设计理念;

    (2)服饰搭配理念;

    (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五、成果展览

    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谈话法,讨论法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父亲》,营造气氛,感悟父亲的艰辛。"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2.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3.朗读训练

    1、看散文《背影》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4.赏析课文

    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3、文中共写了几次流泪?分析其感情!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教学活动5

    总结主旨及布置作业

    1、总结主旨

    2、布置作业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3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

    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

    伛( )身 攥( )着 惶( )恐 塌( )败 愧怍( )

    取缔( ) 滞( )笨 眼翳( ) 骷髅(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 的人,从 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

    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

    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语言:

    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习小结:

    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9、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10、文中有一个词语“ ”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1、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习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习目标。

    1、谈话明确学习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习的需要自拟学习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习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习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习。)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习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强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近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习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2、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3、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1、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2、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3、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4、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学生答案: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⑶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⑶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三)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XXXXXXXXX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XXXXXXXXX(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板书设计

    《台阶》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刘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hān)

    咀嚼(jǔjué)情愫(sù)滞涩(zhì)惆怅(chóuchà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一失)

    (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斑斓多味)

    (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念之差)

    (4)、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失之交臂)

    (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力挽狂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1).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3)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并在第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那么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的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

    2、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哪几种“错过”?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对待“错过”?

    两种:一种是暂时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次相遇;一种是永远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再来。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即对待错过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懊悔和失望,要能从错过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经验。

    六、明辨是非: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3、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如何对待错过。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2)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七、合作探究:

    文中说“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乎过错”句中的“错过”与“过错”是逆序词,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请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过错”或“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八、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生活。

    “抓住”“溜走”两两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与“错过”的常见性。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2)、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九、各抒己见:

    小东在上初二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二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小东听说初二学习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小东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十、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错过,曾使我们深深的懊悔;错过,曾带给我们沮丧。可是人生怎会万无一失,错过也是人生的常态。错过,让我们在懊悔中醒悟;错过,让我们在沮丧中奋起。错过之后我们不再错过,我们珍惜现在,我们创造未来,作家刘心武说过:“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的格外明艳”。

    【初中语文教案简案范文(集锦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