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汇编十四篇)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06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汇编十四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汇编十四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课 时:7课时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毫米呢?1

    2、填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

    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课 时:9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日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 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3、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4、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98+25=123 98 +25 —— 123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巩固发展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

    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 473()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3、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4、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

    2 3 1 2 9 7 3 9 2 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5、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200-183=17(元)

    0 02 8 25 7 8 + 5 7 1 5 5 2 8 3 0 8 4 5 3 1 8 2 9 1 8 0 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837330 1081937230 10911037267

    4、教科书第30页,6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5、教科书第31页,8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7、作业:

    ①第29页,3、4 第30页,5、7 ②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32页、33页。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流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a: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b: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c: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d: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e: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

    2 3 5 0 0 5 0 1 3 0 1 + 3 4 98 4

    6 2 1 5 7 8 8 0 2 2 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板书: 1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3 8 9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 时: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什么图叫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

    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5.巩固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2、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

    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 时:5课时

    第一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使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 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习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第六单元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教学内容: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时分配:观察鸟巢2课时;欣赏壁画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课时2信息窗2--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一: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7人。由于三年级是新分的班,但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的,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插转来的和以前是其他班的,对这些学生我还不太熟悉,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新来的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尤其是同级两位教师,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范文二: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今年本人担任三(3)班、三(4)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3)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三(4)班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

    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略)

    【范文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三年级二个班的数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特别是一班的同学基础差的较多。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理解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

    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范文四: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三年级三班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共有36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7人。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

    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其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测量,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

    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和千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

    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 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 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 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 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 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8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

    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0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2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巩固发展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3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些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呢请看大屏幕

    (板书: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3:00晚上8:00)

    2.同学们学的很好!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新年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美好的时刻.

    2.新年钟声敲响时钟面上是几时

    3.其实夜里12时,有人把它说成是24时,也有人说成是0时,这一刻是一天的结束,同时这一时刻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就是从0时到24时。

    三.认识24时记时法

    (一)认识一天有24小时

    1.感知一天的时间经过

    那么,一天是怎样经过的呢

    解说:夜深了,万籁俱寂,夜空中群星在闪烁,辛苦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夜色褪去,旭日东升万道霞光照射大地,人们在朝阳下晨练,神清气爽,中午时分,艳阳高照,人们都在辛勤的忙碌着,夕阳西下,夜幕初垂,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夕阳下漫步,悠闲自得,黑夜渐渐来临,结束了一天的喧闹,大地一片寂静,只有夜空中的星星还在说着悄悄话.

    2.利用钟面认识一天是24小时

    刚才我们已经感受了一天的经过,那么一天究竟有多长时间呢

    (1).现在是一天的开始0时,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几时(中12时)经过了多少个小时?

    (2).一天结束了吗继续转动,时针又走了一圈一天结束了吗

    (3).刚才第一圈从0时到12时,经过了12个小时(贴时间条)

    (4).从12时开始,再走一大格这一天一共经过了多少个小时再走一大格呢

    (5).继续走下去.从12开始,刚才又经过了12个小时(贴时间条).

    (6).你看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师总结: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24时记时法来记时.(板书课题)

    (二).用24时记时法记时

    1.你能在时间条上指出下面四幅图对应的时刻吗

    师示范:上午8:00对应8,写作8:00中午12:00

    2.下面谁想来画箭头

    15:00你是怎样想的20:00你是怎样想的

    象这样的记时方法我们称它为普通记时法,象这样的记时方法我们称它为24时记时法.(及时板书: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3.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吗

    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早晨5:00

    上午9:00

    中午12:00

    下午1:00

    下午6:30

    晚上11:00

    4.指着板书,刚才我们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

    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5.(指着板书小结)

    (1).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要去掉时间词,

    (2).12时之前的时间去掉时间词就可以了,

    (3).12时之后的时间去掉时间词后还需加上12.

    四.练习

    1.刚才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现在是上午几时?钟面上的时刻你能用普通记时法说一说吗钟面上的时刻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一说吗

    2.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时刻。

    你会用24时记时法播报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刻吗

    在答题卡上改写后,先在小组内播报。谁来当播音员

    3.同学们24时记时法你在哪见过

    图上的时间你能用普通记时法说一说吗20:00是晚上8:00你是怎样想的?

    4.老师这有一张电视节目预报表,两种记时法都有,在空白处填出合适的时刻.

    5.今天是星期四,再过两天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看看钟面说一说,国庆节这一天你此时可能在做什么

    五.全课总结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在国庆节这天此时的安排,在七天长假中同学们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最后祝大家国庆节愉快!

    教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紧扣实际,又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大家都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引入新课,用体现一天经过的一组照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诵,使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进过,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选择生活中的例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肯德基商店等,既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了播报国家大事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特别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总结,重视板书,有效突破重难点.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是: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要注意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自己派代表向全班发言.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各小组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规范的简洁的总结,并通过课件将总结的重点加以圈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设计: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①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小组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组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187726940708

    +59+598-762-38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生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生: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1:我提醒大家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

    生2: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

    生3:我觉得计算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细。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生:能!

    ②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

    4423500501301

    +349-453+389-84

    76215788022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汇编十四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