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台阶教案推荐五篇
  • 台阶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5

    台阶教案推荐五篇。

    精心为您整理的“台阶教案”。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详细的教学课件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相信本页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让你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台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教学重点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课时安排

    1课时新课导入

    一、整体感知回忆性的记人文章,总会有一根线索贯穿始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开头第一句话告诉我,这篇文章的是围绕什么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二、那么课文围绕“台阶”写了哪些事?(从小说情节展开的四要素来分析)课件三、问题研讨(结合上表)

    1、课文围绕“台阶”所写的这些事,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对,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而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文章不就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挑水时闪了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当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造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台阶之低。

    3、父亲是怎样造起新屋的?(准备造屋)细节刻画。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是个细节描写,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数量来说明父亲冬天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时,作者对父亲作了怎样的描写?(课件)造台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亲个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的印证。

    5、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不自在——放鞭炮时的描写;(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身体垮了——抬石板时“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挑水时“腰闪了”(28段)“若有所失”——劳动人民的本色。

    三、拓展延伸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谈一谈,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从几个方面把握: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诶汀⑼缜浚?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四、总结。

    台阶教案(篇2)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台阶教案(篇3)

    《阶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父亲的品格中感受到勤奋和毅力的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和含义。

    2.理解和积累“尴尬、烦躁、琐碎、公开”等词语。 3、把握文本的叙事角度,在作品中体会到崇敬与慈悲的双重情感色彩。 4. 学会把握关键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了解课文围绕“步骤”组织材料,安排详细的写作。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父亲形象的内涵和组织资料的详细编排。教学过程:

    I.简介

    通过朱自清先生对奋斗在前行的父亲们的反思,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深沉而坚定的爱;今天研究李森祥的《阶梯》,将从一部小说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父辈们的真实生活图景和深刻的精神世界。黑板主题。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风合着的《万王之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李森祥是央视热播的《天下面包》的策划人。作为浙江卫视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和策划,具有很强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查看预览:

    1.为什么我父亲要盖高台阶的新房子?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羡慕地看着别人的高台阶。志向是要盖高台阶的新房子。当然,盖房子的目的是新房子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人性。所以,我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是对地位的要求。

    这里补充一下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他一生的目标。)

    2.为了盖高台阶的新房子,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父亲捡砖头,捡瓦片,砍柴,存角票,编织草鞋,踩黄泥等等。每天。)

    < p> 3.新房子建好了,我爸怎么样了?(终于盖了九步新房,实现了一生的心愿,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言喻。父亲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房落成,人在老化,身体坏了。)

    4.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搭建起来了,为什么父亲处处感觉“不对劲”? (台阶最下面代表经济地位低,父亲形成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长期存在,很难一下子消除,所以楼梯是高,但处处感觉不习惯。,有问题。)

    三、仔细阅读文字,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最能表达你父亲形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这些句子时,你表现出你父亲的哪些特质?

    设定盖房子的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的努力——勤奋坚韧

    盖新房子后的喜悦、局促、难受——简单、善良、卑微

    盖新房累累,不服旧——固执 2.“我爸坐在绿荫里,能看到别人家的高台阶,哪里有一个几棵柳树,柳枝总是在摇曳,但我没有失去父亲专注的目光。此时,一片干烟飘在父亲的头上。”父亲在这里描述了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他很羡慕这些台阶。他渴望它。他正在筹划如何加快筹备工作,争取早日建成高台阶的新房。就像其他人的风格一样,这也是令人羡慕的。) 3.为什么“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看起来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 ?如何理解这种心态?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就是创造,劳动就是回报,劳动体现了他自己的价值。所以我觉得我失去了一些东西。) 4.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个很坚强的农民,有野心,不愿跟随别人,希望被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远大人生目标的人,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

    他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农民。他以诚实的劳动建立家庭和事业,不怕困难。

    他是一个谦逊的人,具有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逊特点。九级台阶建成的时候,他坐在上面都不好意思。

    4.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写作:

    1.为什么作者在老房子的三年级石板上用了这么多墨水? (这本小说叫《楼梯》,写一篇老房子的台阶有很多作用。

    首先,在写三块青石板的由来时,你可以写当年父亲的实力。有多大,后来写新房子的时候,石板闪烁,正反对比。

    二,书写石板的粗糙度可以暗示那几年经济条件更差。

    前3.写父亲的脚板,写父亲一年四季辛勤工作的形象,也说明了家庭的贫困.)

    2.为什么新房的主体工程写的很简单,步骤却写得很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文章细节由中心决定,标题为“步骤”,所以主要项目可以简写,步骤一定要写详细。父亲的表情很有特色。他一直在挣扎大半辈子,高高在上,新房即将落成,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他不知所措,努力挺直胸膛,尴尬地笑着。这种喜悦的表情非常个人化。)

    讨论总结:个性化的描述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题。

    注意细节。

    要突出显示关键点,请选择中心周围的材料。

    五、回头看台阶,懂你爹。

    过渡语: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坚强、勤劳、谦逊的父亲。 像我们的许多父亲一样,他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 顽强顽强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 他怎么能不让我们想起我们在家里的父亲? 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我们自己的父亲吧! 1. 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当我父亲在他的时候。 面对父亲,我不得不说:“________________。” (6) 2.组织全班交流。 (5)

    台阶教案(篇4)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台阶教案(篇5)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重点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并感悟文章的主旨。

    2,心灵体验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的深远意蕴,解读父辈为提高社会地位而执着、艰辛地奋斗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把握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李健的《父亲》〕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透过歌声,我们分明看到了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这篇《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2)背景介绍: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凹凼(dàng) 涎水(xián) 揩汗(kāi)

    筹划(chóu)黏性(nián)撬开(qiào)

    尴尬(ɡān)过瘾(yǐn)憋住(biē)

    头颅(lú)门槛(kǎn)晌午(shǎ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

    低眉顺眼:低着头,用顺从的眼光望。形容对人害怕或驯服的样子。

    筹划:筹措,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台阶。

    2,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因而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父亲下定决心,开始大半辈子的准备。他捡砖拾瓦,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砍柴卖钱,攒角票往瓦罐里塞等。

    5,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新屋落成了,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步骤二:理解人物

    小说通过造台阶的过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以“父亲是一个 的人, ”为话题仿例填空。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父亲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在大半生的劳作中,他不断自我鞭策,却从不诉苦。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步骤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一)细节探究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当年的父亲身强力壮,后面写父亲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自家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二)主旨探究

    1,“台阶”有什么深刻内涵?

    明确: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2,从写作背景来看,文章还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明确:小说还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应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三)质疑探究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

    1,第5段详写父亲洗脚,有什么效果?

    明确:表现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2,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3段的内容?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的衰老,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逐渐老去的悲伤之情,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深沉、忧伤之情。

    步骤四:探讨写作方法

    1,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明确:详写旧屋的台阶和新屋的台阶,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2,本文中,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甚至点到为止。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明确:文章要详略结合,与中心有关的,能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详写,而与中心无关的,若是出于情节的需要必须要交代的,则可一笔带过,这样一来文章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四、课堂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是父亲鼓励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同学们为父亲要强、勤劳、朴实的性格所感染,为父亲对理想的渴望、不甘人后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为父亲热切渴盼受人尊重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感染。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实厚道、不怕吃苦、谦卑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鉴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应用在习作训练中。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不够,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实用性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台阶教案推荐五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