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分享8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分享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 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学生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重点:

    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做自我介绍。(生自由介绍)

    你们学校五年级有几个班啊?咱班被选中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难得!

    这次讲课活动啊,共有55位数学老师参加,那老师被抽到给你们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五十五分之一)是啊,在可能性这么小的情况下,老师有幸为你们上课,这个机会更难得!所以老师觉得,我和你们真的很有缘分,你们觉得呢?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这份缘分,好好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啊,你知道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了吗?(生:圣诞节)圣诞节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礼物)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想要吗?只可惜,老师准备的礼物不够,那我们不如玩个幸运摸奖游戏,试试你的运气,怎么样?摸到红球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哦,谁愿意来试一下?(生摸球)

    老师这个盒子里放入了1个红球、两个白球、三个红球,通过游戏想一想,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怎么想的?

    师: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这样好玩又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三、探究新知

    设计活动一

    (1)刚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礼物,可是老师很想把这些礼物都送给大家,那么怎样往盒子里放球,会使你们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陆续举手)看样子,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与小伙伴们交流,看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开始吧!

    (2)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生分组汇报。

    设计活动二

    (1)为我班学生设计节目表演活动方案。师出示要求,生读题。

    (2)学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师汇总。

    (4)观察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活动三

    (1)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凡是参加活动的30名同学都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我准备了食品、学习用品和小型玩具三种纪念品,要使同学们得到学习用品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该如何设计呢?你能帮我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吗?

    (2)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汇总,那对于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发现?

    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这些方案进行总结一下?

    四、巩固应用

    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在节日期间,都想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促销活动。

    1、下面是老师的调查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读题。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3、汇报想法,实物投影总结活动情况。

    4、看看另外一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吧!(课件)学生读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牲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4人或6人小组,一个风车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等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旋转变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牲与性质。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谁能说一说是怎样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绕○顺时针旋转到30度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师:想一想,为什么指针从12指向1就旋转了30度?指针走1个字旋转了多少度?2个字呢?你觉得怎样的旋转是顺时针?怎样的旋转是逆时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从“1”绕○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③如果指针从“3”继续绕○顺时针旋转9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示钟表,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④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钟晴,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2)小结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牲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①师:这是什么图形?风车的旋转你见过吗?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风车旋转起来了)

    ②师: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

    师:从图1到图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③师: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到图2呢?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旋转90度到图2。(板书)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2)继续观察风车的旋转。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逆时针旋转到图3,风车旋转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位置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图,与学生一起明确画图要求;

    2、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4、小结画法。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可以首先确定对应线段,然后连线。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1、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请欣赏第5页第1题,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2、利用旋转画一条小花。

    学生自主画,然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布置作业:第9页第4、5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对称物体

    1、出示物体:今天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获得的奖杯。这时一架轰炸战斗机。这是海狮顶球。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想一想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可能的回答:对称)

    (但部分学生这时并不真正理解何为对称)

    追问: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可能的回答:两边是一样的)

    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谁来说说看?

    (可能正确的回答:蝴蝶、蜻蜓……)

    (可能错误的回答:剪刀)

    若有错误答案则如此处理。追问:剪刀是不是对称的?学生产生分歧,有说是,有说不是。剪刀两边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不对称。但是沿着轮廓把它画在纸上,是一个对称的。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是对称的)

    同学们真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那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生齐说:对称图形)

    (师在“对称”后接着板书:图形)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你们看——

    (师在黑板上贴出图形)

    边贴边说:汽车图形、钥匙图形、桃子图形、蝴蝶图形、青蛙图形、竖琴图形、香港区徽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吗?(不是)

    3、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能)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你准备怎么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是对称图形,一类是不对称图形)

    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对折)

    好,我们用这个办法试一下。谁愿意上来折给大家看的?自己上来,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折给大家看。

    4、图形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谁先说?(可能的回答:对折后两边一样或对折后两边重叠)

    你们所说的两边一样、两边重叠,也就是说对折后两边重合了。

    (师板书:重合)(若有说出完全重合则板书:完全重合)

    请将对折后的对称图形贴到黑板上,谢谢。

    师指不对称图形。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把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两边重合了,现在再请几位同学上来折一折不对称图形,看看这次又有什么发现?还是自己上来。

    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可能的回答:没有重合、对折后两边不一样)它们有没有重合?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吗?

    (有一点重合)

    拿一个对称图形和同学折过的不对称图形比较。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

    (可能的回答:这个全部重合了,这个没有)

    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

    (师在“重合”前板书:完全)而不对称图形只是部分重合。

    好,谢谢你们,请将图形放这(不对称图形下黑板)

    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奖励一下我们自己,来拍拍手吧!

    “一——二——停!”我们的两只手掌现在是——

    (生齐说:完全重合)

    三、认识对称轴,对称轴的画法

    同学们都很聪明,课前你们都准备了彩纸、剪刀,如果请你用这些材料创作一个对称图形,行吗?

    1、请将你创作的对称图形,慢慢打开,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中间有一条折痕)

    大家把手中的对称图形举起来,看看是不是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些折痕的左右两边——(生齐说:完全重合)。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有它独有的名称叫做“对称轴”。

    (在“对称图形”前板书:轴)

    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师手指板书,边说边把“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连起来)

    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呢?这个呢?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请你看着自己创作的图形说说。

    谁来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可以上来拿一个轴对称图形说。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2、师拿一张轴对称图形,随便折两下。

    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是的。师随便折两下。

    谁来说说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那条?

    (一条都不是。)为什么?

    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

    请你来折出它的对称轴。通常我们用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师示范。请你在所创作的轴对称图形上用点划线表示出对称轴。

    四、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1、对于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中应该就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先回忆一下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可能的回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等等)(教师板书,适当布局)

    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如果它是轴对称图形,那它有几条对称轴呢?

    好,那我们就拿出课前准备的平面图形,用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注意如果它有对称轴请你折出来。

    结论出来了吗?现在你的判断和刚才还是一样的吗?

    3、问:你想汇报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机动回答,回答语可有:

    这位同学既能给出判断结果,又能说出判断的理由,非常好。

    看来,仅靠经验、观察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准确,还需要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能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错!

    也许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有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却是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类推……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讨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时,我们既要考虑一般的图形,又要考虑特殊的图形。但是关于圆形,我们却无需考虑这么多,正如你所说的,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情况。看来,数学学习中,具体的问题还得具体对待。

    (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1条),正五边形(5条),圆(无数条)

    4、用测量的方法找对称轴。

    刚才,大家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了他们的对称轴,但是如果老师请你在黑板面上找出对称轴呢?

    大家都有一张长方形纸,假设它就是不能对折的黑板面,怎么画出它的对称轴?(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找出对边的中点,连结中点。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另一条对称轴。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画出书上长方形的对称轴。(小组内交流检查)

    五、练习

    1、学习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现在请在你身边的物体上找出三个轴对称图形。(瓷砖面、电视机柜、衣服、国旗?、凳面、桌面)

    问: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产生冲突。说明:不但要观察外形,还要观察里面的图案。

    2、判断国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找阿拉伯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

    4、领略窗花的美丽,再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创作轴对称图形。教师可出示一些指导性图片。

    选择一些贴到黑板上,最后出示“美”字。

    总结: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商标等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的知识,把我们的教室、把你的家以后把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漂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

    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

    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

    生:3x+4=4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据此,可列出方程。

    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2.教学例5。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

    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

    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解方程得x=20。

    师:你的解法正确吗?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的形式、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这两道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提醒学生解一题,代入检验一题,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

    四、课堂小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6、8、9.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分享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