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2024行道树教案5篇
  • 行道树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4

    2024行道树教案5篇。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编写好的教案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您是否想了解更多有关“行道树教案”的知识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您品尝这篇文章的美味!

    行道树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1、导入  :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或者舒适的坐在小轿车上,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引我们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端的大厦,只能是那来来往往的名牌车辆,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2、正音:课件展示。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姊妹,冉冉,雏形。

    3、朗读:

    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无私奉献的人。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中心句写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几个点非常值得我们来深深的思考。

    4、默读:

    思考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5、讨论这三个问题:(10’)

    注意几个问题:(1)、每个人都要记笔记。(2)、联系上下文。

    6、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关键是要找出文中行道树感到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树们还感到忧愁,因为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

    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

    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

    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7、过渡:

    就像作者张晓风,他的深沉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这篇课文里,一般人在行道树面前视而不见,而他却能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为人们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行道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深沉,它能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面。同样的,张晓风不仅在《行道树》这篇文章中体现他的深沉,在《梧桐》中,也有他深沉的影子,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段深沉的影子。(见附案)

    (如果没有时间则让学生读一遍即可。)

    8、《梧桐》欣赏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散文的方法。即通过线索感受文章的思想。

    9、作业 :

    (1)、按照课堂上所学方法学习《梧桐》及《第一次真好》。

    (2)、写第九课生字词。

    (3)、完成《新学案》第七课。

    行道树教案 篇2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

    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见教学目标2。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的理解。

    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二、明确课题及简介作者。略

    三、认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四、倾听行道树的心理话,走进行道树的内心深处

    (一)、学生朗读课文。(自荐读课文)然后其他学生点评。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二)、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品味语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五、诉说我们的心理话,反思我们的言行

    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成下面练习

    (一)、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二)、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先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同桌位之间交流,准备在班上发言)

    六、拓展联想。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说说你对他们的印象。

    七、作业。结合课本P35的两则资料,写一篇读后随笔。

    行道树教案 篇3

    一、教材来源

    《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类的无知行为对比,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教法设计

    ①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②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③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学法指导

    ①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②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对照导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运用文中优美词语,写一段表意完整的话,课堂交流。

    2、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

    [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

    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朗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式等)表达出对朗读内容个性化的反应。叶圣陶曾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本文文质优美,篇幅短小,适于朗读。学生朗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中间可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理解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思索)

    2、找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①“堕落”一词应如何理解?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③、“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为什么?④、“神圣”、“痛苦”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⑤文章运用了几处对比?有何作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

    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交给老师,再在全班集体讨论。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的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有了困惑而没法解决它,到讨论时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叶圣陶语)]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学生扮演“行道树”、“记者”和“主持人”,由“记者”采访“行道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由树到人你觉得本文只是在写树吗?你是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例子来说明?(播放徐本禹、雷锋资料,帮助理解)

    3、设计广告词和标语设计一到两句广告词和标语,来表现行道树的内存形象和崇高精神。(学生设计时播放音乐《好大一棵树》)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引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六)、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行小结,可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结束本文的教学: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大放异彩。

    [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整理小结的习惯,通过充满激情的语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让学生做一名行动者,自觉投入到无私奉献者的行列中去。]

    (七)附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

    1、时间安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赏读课文,感悟情感(10分钟)———————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4分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10分钟)—————————归纳小结,升华情感(3分钟)

    2、板书设计

    行道树教案 篇4

    《行道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之一)是张晓风一篇短小而精美的散文。如何实现“短文厚教”、“小文富教”呢?从笔者教学实践看,要紧扣“短”的特点,组织反复整体诵读,移步换景,“读”径通幽。

    一、初读,整体感知,填写“我们是一列 的树”

    学生自由诵读,勾画圈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提取信息,组织语言,完成思考和填空。教师组织交流。师生在尊重个性化认识、开放性认识的原则下,共同补充完善。

    生1:是一列立在城市飞尘里的树。

    生2:是一列离开了原始森林大家庭,不能吸露玩云的树。

    生3:是一列自己选择了自己命运的树。

    生4:是一列春天勤生绿叶、夏日显出浓阴的树。

    生5:是一列给城市迎来光明的树。

    生6:是一列给人类制造清新的树;还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二、细读,独自默诵,感受形象,填写“行道树是一群 的形象”

    这个空的填写,需要找准文本相关语段,扣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还得下一番概括、归纳、联想、抽象之功,进而才会有所得,有所表达。

    同学们交流了以下感受:

    生1:行道树是一群生活在艰苦环境里,默默地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生2:是一群寂寞孤独者形象。

    生3:是一群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者形象。

    生4:是一群主动放弃安逸生活,承受痛苦的牺牲者形象。

    生5:是一群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劳动者形象。

    生6:是一群创造者的形象。

    生7:是一群自豪的幸福者形象。

    三、赏读,深思品悟,填写“这群形象具备 的品质”

    这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学生在前两次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解“形象”的本质特点。当然,要完成这一步,依然离不了对文本语言的推敲。作者用语言能够巧妙的表达这样的信息,我们自然也可以从字里行间得以领悟。学生结合前面的形象把握,从语句中不难读出“行道树”的品质。教师也可适当点拨,促成学生认识升华。

    生1:“苦熬,牙龈咬得酸痛”——具有坚持的品质。

    生2:“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具有负责任的精神。

    生3:“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对工作、事业的执着。

    生4:“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舍己为人,任劳任怨的品质;

    生5:也体现了只讲给予,不求回报的品质。

    生6:“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具有豁达乐观的品质。

    生7:为人类习惯污浊而忧愁,为自己从事高尚的工作(事业)而自豪——深沉的`品质。

    生8:这是一群具有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品质。

    生9:这群形象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

    四、美读,陶醉地读,领会情意。填写“抒发作者 的感情”

    学生在陶醉的诵读中,结合前面所获得的“形象”及“形象的品质”,自然而然领悟作者所发现的行道树的“独特美”和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态度。在学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中,可以形成一些共识:

    生1:抒发对行道树精神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生2:抒发对行道树品质的崇尚之情。

    生3:抒发对具有行道树品质的人的崇尚之情。

    生4:抒发自身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自豪感。

    师:能够感受到这一层,真了不起。我们在读出了文章意蕴的同时,对表达手法有认识吗?有无同学愿意交流?

    生5:由“树”到“人物形象”——以物喻人;由“树”、“形象”到“品质”、“感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师:一语中的,精练、简洁。

    五、比读,类文比较。填写“两文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

    老师提供《一棵树的悲悯》,同学们阅读比较。学生读的虽然是另一篇文章,要完成比较,心中依然要对课文进行一次“默念”。

    一棵树的悲悯

    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树。那是一棵参天大树,气宇轩昂地屹立在众树之间。使臣前来禀报国王,说他们找到了一棵大树,只是那树年代久远,砍了会不会太可惜。

    国王才不管那么多,当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树来,修建宫殿。然而,那毕竟是一棵千年老树,它已经吸纳了天地之灵气,化作一个树中精灵。当天夜里,趁国王熟睡之际,老树走进了他的梦里,恳求国王手下留情,别让它千年修行,毁于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来修建宫殿了,要知道,再怎么样你不过是一棵树!”国王傲慢地说。老树一声叹息,说:“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罢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时候,别从根部下斧,您让人从我头上往下砍吧。”

    国王大为不解:“从上往下伐你,岂不使你肢体寸断,更为痛苦?哪有从根部砍了你干脆?”

    “陛下,从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这般高大,若从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时,势必压死压伤无数小树……请陛下成全我吧。”

    国王一觉醒来,顿感羞愧难当。他收回了砍伐大树的命令,并放弃了修筑宫殿。打那以后,那国王善待于民……

    这个故事渗透着佛学中一种叫禅宗的境界:即使身处险境,仍悲悯于苍生的冷暖与苦弱。其实,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我们很难做到荣辱不惊,大义凛然,但至少可以分一点温暖给你的家人,多一点关怀善待朋友,接纳一份承担给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诸多忧愁,多半来源于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便是与他人共享的快乐了。 ——许永礼 《文苑》20xx. 1

    因为是刚跨入初中的学子,要求不必过高,能够有一点发现、一点认识,都应予以肯定。

    师:先说说相同点吧。

    生1:两文都以“树”作为写作对象,歌颂“树”的品质。

    生2:都写了树给人的启示,阐述生活哲理。

    生3:都在文章中借“树”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主张和追求,寄托自己的理想。

    师:不同的方面呢?

    生4:课文刻画“群体”;此文突出“个体”。

    生5:课文主要写实;此文重视虚构。

    生6:课文侧重写“奉献精神”;此文主要写“悲悯情怀”。

    生7:课文是写景散文,侧重于描写抒情;此文是记叙文,侧重于叙事说理。

    师:大家抓得很准确,水平很高。鼓掌祝贺。

    六、悟读,融会贯通,模仿创作,进入新境界。

    学生自由读,将各种思绪、体会汇聚文本,使各方面信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积累。然后,迁移运用,模仿创作,再一次走高,进入新的境界。至此,明确文章是作者有情而发、因情而发的结果,不是空洞地无病呻吟。作者有表达的原因、表达的冲动、表达的欲望,这样自然成文。

    从读文到表达、运用的提升,把阅读与写作(表达)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要求联系生活,联想想象,拓展延伸,创造创新。用下列形式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我准备描写 (物)。

    “这种(物),在我心中是一种 形象。

    “这种形象具有 品质。

    “描写它抒发我 的感情。

    个人完成以后,先小组交流,在广泛的分享借鉴中,强化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领悟。最后布置为课外练笔活动。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激活思维,体现梯度,启迪悟性。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出入文本,入有“深度”,出有“高度”,移步换景,“读”径通幽,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学生的读诵境界有了,教学的境界也就有了。

    行道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学时】

    1课时。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

    投影显示两幅画:

    建筑工作人昼夜劳作,才有广厦千万家,他是无私的奉献者。

    叶欣为抢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职,他也是一位无私奉献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奉献者,(投影显示第三幅画)导入课题,板书:行道树。

    二、作者简介(先学生发言收集来的资料,后投影补充)

    张晓风,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那么,张晓风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行道树的呢?听录音:

    思考:(投影显示)

    1、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行道树是一列的树。

    2、用忧愁与快乐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

    1、行道树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

    2、不矛盾。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三、学生配乐朗读,后小组讨论

    选择最有阶值的总是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问,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

    2、行道树受了哪些痛苦?

    3、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

    明确:

    1、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行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附烟尘,献出绿色和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所以说其事业是神圣的。

    2、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晚上处于寂静黑暗,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3、因为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为了追求神圣的事业甘愿自我牺牲。

    教师跟踪提问:

    4、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怎样理解堕落?

    明确: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5、文章前后两次运用对比,请学生找出哪两个?

    明确:

    行道树和原始森林里的同伴对比。

    行道树和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

    四、悟

    找出文中最具哲理性的话。

    明确: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教师跟踪追问: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的幸福。

    五、联

    学完这篇文章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放法,点到即认可。)

    明确: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我们敬佩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放眼社会,同学们能否列举相关事例来印证本文作者所歌颂的奉献精神。

    1、自然界的例子。

    (开放性,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2、人的例子。

    六、小结

    以上能举例子都是值得歌颂的,其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定会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中歌颂它们吧。

    七、布置作业

    以我是一棵树为题写一段话,下节课交流。

    【2024行道树教案5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