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桃花的课件(汇集10篇)
  • 桃花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04

    桃花的课件(汇集10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桃花的课件(汇集10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桃花的课件 篇1

    一、教师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主体如何发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是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二、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四、设计说明

    1、学习目标的自主性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什么有作主的权力,教师不能包办。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

    片断1:

    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有能按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

    片断2:

    师: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段?

    生:我最喜欢种树人语重心长的那段话。

    生:我最喜欢种树人种树的那一段。

    [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阅读教学中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并没有放弃指导,只是指导开放性的。]

    3、体验感悟的自主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手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斯夺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片断3:

    师: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谁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广泛地自由谈。

    [学生的感受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感受是教参上没有的,所以这迷人的个性色彩,非常珍贵的。]

    4、问题情景的自主性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尽量克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应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激活创新的火花,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片断4:

    师:大家读懂的内容可真多,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眼前树木仅及膝盖,急需管理和照顾,种树人为什么还那么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呢?

    [你想知道什么?这里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并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

    问题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高质量的。]

    五、教案设计

    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

    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桃花心木

    一、导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的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

    (一)师:谁愿意朗读课文。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师:同学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实物投影相继打出: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四)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师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桃花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点:

    1.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2.归纳概括宴会之乐。

    师:假如人生只有一分钟,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宴饮来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板书课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把这篇序文集体朗读一遍,然后再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要注意句读的停顿和语气的抑扬顿挫。另外,这篇序文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以散句为主,但是散中有整,音韵和谐,韵律优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继续诵读,前四排读第一句,后四排读第二句。读完之后再调过来,后四排读第一句,前四排读第二句,然后这样试着自己背诵一下。(学生读完)

    师:在同学们初读课文、感悟文章之后,我们就用幻灯片检查大家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样。哪位同学先来说一下实词的翻译。(幻灯片)

    生:良有以也(名词,原因) 阳春召我以烟景(介词,用) 开琼筵以坐花(连词,而)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很准确,预习的时候很细心。很好,请坐下。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翻译两个句子。

    1.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炫丽的景色赐予我。

    师:很好,“大块”在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文章”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翻译为“色彩绚丽的景色”,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地方打上着重符号。

    生:“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意思是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师:很好,你把这句话的意境翻译得很美。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的参考翻译。

    师:请大家放声速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标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生: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桃花园,事件是宴请,人物是李白和他的堂弟们。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宴请”,我们在作文里也经常写到宴请,比如中秋佳节、国庆佳节、端午节等等。我们写宴请会怎么写?会像李白那样写吗?那李白又是怎样写的呢?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后,说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我读出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应该说是“欢乐”的感情基调吧。

    师:同学们有没有其它看法?没有学生回答。(板书“欢乐”)如果没有,那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下面这个问题。

    探讨一: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欢乐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到底写了哪些乐事?(请用“……之乐”的格式来概括)(幻灯片)

    师: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由“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这两句可以归纳概括出“共叙天伦之乐”。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相会于桃李芬芳的花园,叙谈兄弟间的天伦之乐,与前面的为欢几何的“欢”相照应。这种欢不是别的,正是天伦之乐的欢。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畅所欲言。(小组讨论)

    生:由“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概括出“群季俊秀之乐”。“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说的是众兄弟人才荟萃,都是谢惠连一样的人物。在古代,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间的排行,因此以季指代弟,谢惠连是南朝著明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族弟,十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作者以谢惠连比他的兄弟,同时以谢灵运来比自己。(掌 声)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发言相当精彩,“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这一句自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其实李白是很自信和自负的,他曾在给大臣韩朝宗的自荐信中说自己有“倚马可待”之才,说自己三十岁就诗文有成。由此可见,他自视甚高。请大家继续探讨发言。

    生:“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和他的从弟们赏的是“阳春烟景”,谈的是天伦乐事,所以我们小组概括为“高谈幽赏之乐”。

    师:你的心思很细腻。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了高潮。(学生举手更积极)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组织得相当精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羽觞”又称“爵”,是酒器的名称。在古代,“爵”与“雀”相通,酒器的形状活像一只飞雀,有头、有尾、有羽翼。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众人频频举杯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由“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总结出“赋诗罚酒之乐”。“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写的是李白和他的从弟们狂欢痛饮,但是光痛饮还不够,还要写诗作赋来宣泄自己欢乐的情感,表达自己高雅的情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总结一下,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共叙天伦之乐、群季俊秀之乐、高谈幽赏之乐、坐花醉月之乐、赋诗罚酒之乐。

    探讨二:文章极力叙述夜宴之乐事,但文中还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与夜宴之乐事矛盾吗?(小组讨论)

    生:因为李白所说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并不是体现思想的消极颓废,而是认为人生短暂,自己应该珍惜时间及时为欢,所以与夜宴之事不矛盾。

    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师:“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是什么意思?

    师:逆者,迎也;旅者,客也。迎客的地方就是旅馆。后面这一句,请注意,“光阴”是从哪个角度讲的?

    师:时间,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上下四方叫“宇”,宇宙。请大家注意一下,他说天地是万物的旅馆,写出了天地的什么特点?

    师:那么光阴是百代的匆匆过客,写出了时间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一下,文章刚开始,李白就把天地写得这么广大,把时间写得这么迅速,有什么目的?

    师:极力地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一般来讲,一个宇宙意识很强的人,他的生命意识是超强的。李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他感到天地这么广大,时间这么迅速时,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问了一句什么话?

    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浮生若梦”好像跟哪句话似曾相识呢?

    师:注意,李白用的是“浮生”,凭大家的艺术直觉,你觉得“浮生”好还是“人生”好?

    师:大家的语感很好。“人生”太直白,太普通,而“浮生”有什么感觉?

    师:还有一种形象感。人生好像浮在水上的东西一样,漂浮不定,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可以把人生的悲凉感写出来,表达效果要比“人生”好。李白在长安的时候,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豪情壮志,但在政治上多次碰壁,因此这句话有一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迷惘感、漂泊感。正因为人生短暂、虚幻莫测,所以作者提出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用文章的话叫及时为欢,就像古人秉烛夜游一样,“秉烛”其实就是抢占时间,“夜游”就是拓展空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超越这一点。所以夜宴和“浮生若梦”并不矛盾。

    师:大家来读一下这句。(生读“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生: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这两句在形式上很对称,使用的字,又非常有意境,情绪就被表达出来了。(掌声)

    师:讲得太好了。这位同学首先感觉到句子很对称。另外他还想到了高考考点,分析了字词,他的分析思路非常好。这两句是李白的千古名句,“烟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

    师:还有梦幻感。大家想象一下,景色像被一层轻纱笼罩一样,是不是非常有意境。这个烟字还可以跟别的字词组合吗?

    师:但是这里李白用了一个烟字,后面跟了一个景字,写得很妙,写得很美。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烟景?

    师:如果我们把这句改为“春天召我以烟景”好不好?

    生:阳春体现出它是早上的春天,早上的春天是烟雾弥漫的,能制造一种朦胧的感觉。

    师:很好,“阳”除了温暖以外,还有光。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文,“阳春”总能让我们想到阳光普照大地的温暖画面,凡是让我们能想象到一个画面的都叫做形象,比如炎夏、金秋、寒冬等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召唤“我”,这里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师:这样就把春天写得很有感情。我有一个翻译,你们看怎样?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勾引“我”。(生大笑)

    师:你给我做一个“召”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勾”。“召”体现了阳春端庄、美丽、大气,“勾”则是一种轻佻。李白创造了“阳春烟景”,后来这个词千古流传。

    师:其实,古代还有很多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它的思想感情是由乐转悲,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则是抒发逸兴遄飞的欢乐之情。为什么同是宴集序,文章的情感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因为李白是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人,他身上洋溢着浓郁的盛唐浪漫主义气息。(掌声)

    师: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色彩,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在于诗意地生活”,李白饮酒为欢并非用来麻痹自己,而是用来抒发情怀,讴歌生命,追求人生的诗意。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光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增加生命的宽度,学会在流逝的时光中充实地行走。于是乎,滔滔历史长河:屈原上下求索,曹操积极建功,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为欢……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最后,让我们带着李白给予的启示,用勤奋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用彩笔绘出人生美丽的画卷,用行动去践行诗意的人生!

    李白这篇美文意境崇高、格调明朗。诵读全文,不但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反而能够激发起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怀。在李白之前,同类作品也大都是低沉伤感的,同样写夜宴,李白这篇文章却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别开生面,的确称得上是“锦心绣口之文”。在教学的时候,重在培养学生语感,诵读体会文章的感情,着重分析文章词句,突出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这个考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热爱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桃花的课件 篇3

    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美妙春景的,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提问: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3.小组自学,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桃花的课件 篇4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了宴游桃花园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

    旅舍是供人临时住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除了上述原因,李白“夜宴”还有什么原因?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不辜负大好春光。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又何作用?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

    赋予“欢”特定的具体的内容。

    7、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8、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大家猜想一下,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和“桃花芳园”。

    “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他们高兴地观赏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9、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的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这两句哪个词用得精准?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E、文章最后,大家举杯痛饮,并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三、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请简要分析这些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这几句是李白赞颂堂弟们聪慧。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四、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 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桃花的课件 篇5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桃花的课件 篇6

    幼儿教育:________

    教师学校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散文中浓浓的春意,感受桃花瓣与小动物友好和谐的氛围。

    2了解散文中桃花瓣洒的不同神奇效果,并尝试模仿。

    活动准备:一套课件,背景**;幼儿观察过桃花.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来,回忆春天的美景。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美吗?你发现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2.咦,一阵春风吹过,谁飘落下来?桃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请个别幼儿用动作模仿)

    2、 一段一段地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和桃花瓣倒映的不同神奇效果。

    1.欣赏散文第一段。(教师边**课件边朗诵)

    桃树妈妈开了花,真美丽。风轻轻吹来,桃花妈妈让粉红色的花瓣,飘浮,飘浮,飘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桃花瓣儿飘落的样子吧!(孩子们用动作模仿桃花落下的动作)

    2.欣赏散文第二段。(教师边**课件边朗诵)

    (1) 蚂蚁摘了一片花瓣,在洞口盖了一座房子。粉红色的房子真美丽!

    (2) 小蚂蚁摘了桃花瓣后做了什么?你觉得桃花瓣做的房子怎么样?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3.欣赏散文第三段。(教师**课件不朗诵)

    (1) 小甲虫在采桃花瓣时会做什么?你从**看出来的?

    (2)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甲虫把花瓣儿当小船,摇呀摇!

    4.欣赏散文第四段。(教师**课件不朗诵)

    (1) 这次是谁把桃花瓣捡起来的?它们做了什么?做了几个花环?用来干什么?

    (2)首先,请个别孩子讲,然后带领孩子集体朗诵。

    5.猜测结果。

    (1)桃树妈妈没有了花瓣怎么办?我们一起来问问它。老师扮演桃树妈妈回答。

    (2)桃树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边**课件边朗诵,幼儿欣赏散文最后一段。

    3、 全面欣赏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幼儿轻轻跟随着朗诵)

    刚刚我们把散文《桃花瓣儿》欣赏了一遍,你们觉得好听吗?想不想再来听一听?

    四、尝试仿编。

    1.桃树妈妈把桃花瓣儿给了小蚂蚁、小甲虫、小兔,当成了房子、小船、花环,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拣到了桃花瓣,它们会把它变成什么呢?

    2孩子们想得太多了。我们回到教室再和你的好朋友谈谈,好吗?

    附:散文:桃花瓣儿

    桃树妈妈开了花,真美丽。风轻轻吹来,桃花妈妈让粉红色的花瓣,飘浮,飘浮,飘落。

    蚂蚁摘了一片花瓣,在洞口盖了一座房子。粉红色的房子真美丽!

    小甲虫拣起一片花瓣当小船。那是一艘漂亮的粉红色小船!

    兔子摘下许多花瓣做了三个花环。粉红色的那个真漂亮!小兔送了一个花环给刺猬,送一个花环给小松鼠。

    ”桃树妈妈,你没花瓣了怎么办呢?”桃树妈妈说:”不要紧,不要紧。”

    嗯,桃树妈妈没有花瓣,她有很多桃子。红红的桃子咬一口,真甜呀!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梨子小提琴》

    幼儿园中班语文教学计划:梨小提琴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感受作品中的温暖和友谊。

    2、能与同伴两两讲述。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准备:

    1、教学**

    2、**磁带

    3、多**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老师展示水果屋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展示**,分段观察和理解故事,感受友谊和温暖。

    (1)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2)松鼠捡起梨会怎样?

    (3) 为什么松鼠要做小提琴?

    (4) 森林里的小提琴怎么了?

    (5)动物们听了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6)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7) 树上有许多梨。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小提琴?

    3、幼儿看图两两讲述故事。鼓励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来参与叙述。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5、给故事起名字。

    6、跟录音集体讲述。

    7转移经验,扩展想象力和交谈。如果你有小提琴,你想做什么?

    8、师生共同表演《快乐舞》。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修改即可使用

    桃花的课件 篇7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欣赏并归类积累字词。如,“绮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应和、低语、谈心”

    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从读中感悟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1.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

    (1)师引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

    (2)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春景图,加上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镇生机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爱可贵。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1)师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2)发现词语排列特点。

    ②示例:第一组词语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组词语是形容说话、声音的。

    (3)生认读第三组词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齐读。

    2.过渡谈话。

    师: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出它们的色彩,读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同样,用心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感受。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

    4.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

    (1)师引导:当你静静地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字或某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譬如,当老师读到“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时,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

    (2)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批注,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5.师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引导: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6.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课件出示: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7.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轻柔的弦。因此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春天的竖琴)

    8.引导生交流朗读感受。

    (1)生再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师引导: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的是清亮的桃花水,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第三次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桃花水的勃勃生机。相信你们的感觉也跟我一样,这次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指名读后交流。

    示例:像春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温柔的母亲,滋润着万物……

    9.师课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图片,并做小结。

    三月桃花水犹如美妙的精灵,犹如鲜活的生命。它流过树林,树叶更绿了;它流过田野,花儿更艳了;它流过高山,山林更茂密了……

    10.师生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应和、低语、谈心、叮当”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

    1.引导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1)师引导:现在让我们循着三月桃花水的声音,一起去桃花水边看看吧!(出示课件)

    (2)师配乐范读第5、6自然段。生边听边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师相机提问:你刚才描述的画面,课文中描写出来了吗?(生交流)(板书:春天的明镜)

    (4)师引导: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生再次朗读第5、6自然段)

    (5)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省略号藏着的美。

    2.小练笔。

    (1)师引导:大家读出了省略号藏着的美,这省略号里还藏着许多美,现在请大家将省略号里藏着的美写出来,写一写桃花水的宁静的画面……

    (2)生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

    1.师过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春天的乐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师生合作朗读,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歌唱,在这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听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我们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色彩(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我们还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歌,看到了一幅灵动的画……这有声、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使我们深深地陶醉。让我们听着轻柔的乐声,欣赏着色彩斑斓的画面,让这清净明洁的三月桃花水再次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桃花的课件 篇8

    1.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等重点文言词 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把握文章主旨,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抒写的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自学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 意。

    一、导入新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都记得这首诗吧,这是一首几乎与我们记忆的起点并存的诗歌,难怪人们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我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便与一位伟大的诗人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白?(学生可畅所欲言,包括李白的自然情况、生平、作品、性格等均可。)

    同学们也许更多地了解写诗的李白,其实李白的文章也绝不逊色,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李白的一篇名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疏通文义,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幻灯提示重点字音。如“夫、惭、琼、筵、觞”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齐读两遍。

    3.对照注释,借助字典,小组成员间合作,尝试疏通文义。

    4.按小组顺序,每人一句,疏通文义,有疑义之处互相补充修正,教师适时引导,强调重点实词,师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

    5.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联系本文题目,你认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李 白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于桃花园内,宴请从弟们的情景。

    点拨: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2.课文交代了此次宴会的哪些方面?

    时间、地点、参加宴会的人、宴会上的活动(赏美景、高兴地畅谈、美好的筵席、饮酒、赋诗以及罚酒的规 则等)。

    3.在这次宴会上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无比的畅快!阳春、烟景、乐事、俊秀、幽赏、琼筵、醉月、雅怀。

    追问:在这些词语中,最能揭示作者畅快原因的词是哪个?

    雅怀。此宴 之乐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兴之雅,情之幽。“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赴宴之人雅;“阳春”“夜宴”,情致之雅;“桃花之芳园”,环境之雅。

    4.“怀”是指思想感情,李白本文之情仅在于乐吗?齐读开篇三句,说一说,本文为什么没有直接以描写宴会开篇,起笔这三句与此次宴会有什么关系?

    开篇三句从大处落笔,强调的是时间 流逝之快,生命极其短暂。古人尚知秉烛夜游,何况我们呢?于是有了此次夜晚设宴,之所以夜宴,恰是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开篇三句是此次夜宴的原因。

    四、体会文章主旨。

    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 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

    可以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穿插自己的理解,供学生参 考。

    本文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社会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社会大环境大体上应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的李白大概33岁左右,仕途上虽然并不顺意,但是对自己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 意抱 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 照。另外,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 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因此,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是世俗的及时行乐,这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也许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渺小生命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 与人生的珍惜,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也应是全文的主旨。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五、小结,交代文体知识。

    本文语言精练,以骈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表面似乎是在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而实际上是由记叙此次夜宴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看似叙事,实则传情,这便形成了“序”。这是一种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如《送东阳马生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本文就是一篇宴集序的佳作。

    六、作业。

    1.默写课文。

    2.摘抄3-5则古人关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或语段。

    桃花的课件 篇9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树的成长

    不确定(人的成长)

    懂规律独立自主

    懂真爱经受考验

    桃花的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讲述的是沈括读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产生疑问,动脑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沈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告诉学生要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运用拼音、笔画、笔顺和字典等识字工具自主识记生字。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轻声读文了解主要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见教学设计)。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此课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调动各种感官接受知识,在图、声、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产生共鸣,同时,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读自悟法:阅读教学读是关键。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实现语感积淀。

    (三)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感悟、体验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六、说实施。

    (一)欣赏古诗,引入新课

    课伊始,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配以浓浓的古韵声将学生带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这首古诗。然后出示重点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学习生字“芳寺”,帮助他们理解句意。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凸现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出沈括,告诉小朋友沈括读了诗句,对“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那么究竟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让我们一起自学课文”顺理成章地揭示了课题,进入课文学习。其间还插入了简短的课外阅读材料,目的是让小朋友对沈括先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让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自学为主的读文识字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同时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运用“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动口、动脑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记,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多读是悟的基本方法。围绕“沈括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通过读,以点带面展开学习。

    一读,概括出沈括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引出两句沈括动脑思考的句子: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然后进行听写训练,朗读指导。听写训练时,学生可以选择其一,目的是降低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朗读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读出认真思考的感觉。

    二读,联系上下文知道沈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这里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通过文中两处语句:“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所叙述的是客观事实,“山里的桃花的确开得迟”,这其实也是两句诗在文中的译文,“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这一教学难点由此被击破。

    三读,通过接读,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到了“为什么开得迟”上,下面就请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在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培养他们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读,让学生感受到沈括不仅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是一个遇到问题能够自己想法解决的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知道沈括是通过问、看、细心观察,最后找到答案的,使学生懂得遇事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四)说话训练

    根据课后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在鼓励学生运用语言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桃花的课件(汇集10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