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内容十二篇
  •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3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内容十二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形成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谈到“自由落体运动教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是值得一读的,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希望为您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本节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基于教材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人为本”,突出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体现物理教育在个性品质、好奇求知、质疑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导向。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寻找论据,经历交流实验结果和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体会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通过“牛顿管”实验,打点计时器实验研究规律,在科学过程展示中推出学科知识,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探究及教师解说,着力于撼动青年学生崇尚科学的情感,弘扬浓厚的物理课程文化。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2

    一、预习目标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对于落体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本节课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要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二、学习过程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二)、逻辑的力量

    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

    (三)、猜想与假说

    (四)、实验验证

    阅读: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

    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

    设计实验: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三、反思总结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①问题的提出。

    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③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然后实验验证。

    ④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四.当堂检测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5,20,15

    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2/(n+1)2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 +1):1

    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20m/s,2s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7.0s,66m/s

    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2.75m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探究,从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的关系开始,接着探究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直到最后利用自由落体规律探究生活中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小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质量不同的重物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内容

    1、知识概要

    2、师生活动

    3、设计意图

    4、教学反思

    七、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2、4-1要求,提供打点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于课前先行探究重物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探究重物做自由落体时的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记录相关实验实据,以便课上进行交流。

    提示学生:

    1、若重物做的是匀变速运动,请测出重物的加速度;

    2、请思考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减少误差?

    这节课要求学生探究的实验较多,如果都在课上完成,只花1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把这个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学生很难亲身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利。

    学生在课前完成该实验,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研究该实验所用的方法,在前几课中已很好地学过。所以,为了突出“探究”,课前让学生做一做,非常必要。

    八、新课内容

    1、小实验引入新课:观察硬币和纸片的下落快慢。

    2、回顾历史,进一步引发学生猜想。录像短片:比萨斜塔实验。

    3、“牛顿管”实验。

    4、月球上的实验。

    用这个小实验激励学生猜想: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借助实验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做出初步的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

    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

    二、说教法

    1、关于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分析讨论 理论推导 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学法

    这一节就知识本身而言很简单,学生易掌握,我觉得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在对各种情况的落体运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现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第二步: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演示1] 一张纸片和一小硬币从同一高度落地,硬币先落地

    说明亚里士多的观点也是有实验基础的,并非凭空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演示2] 一张纸片和一张同样的纸片拧城的纸团从同一高度落地,纸团先落地

    [演示3] 把上面第二个实验中,纸片拧成的纸团,再与硬币做实验,发现两物基本同时下落。

    说明物体重量不变或变小有时下落会变快,亚里士多德观点出现破绽,培养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趣和决心。

    [演示4]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下落运动和玻璃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综上分析,定性、粗略实验有时不能说明和解决实质问题,须有精确定量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全面归纳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要全面,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养成勤思考,好探索的习惯。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纸带实验,让学生根据以前做过的“研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分组定量测定,分析出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四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特点:在同一地点g的.值不变;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第五步: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题目略)

    第六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课外实验:1、一个秒表、一个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 用以上器材测量教学楼1-3楼的高度。

    2、P 48测量反应时间。

    第七步:本节小结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5

    整体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

    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相同的高度释放两物体.提出问题:小球和纸片谁先落地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比较快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故事导入

    一位普通的妈妈,身体纤弱,轻声细语,几乎不爱好任何的体育运动.

    一天,她出门去买东西,孩子和保姆留在家里.保姆拉过一张桌子放在窗户前,让孩子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自顾自地做其他事情去了.

    当妈妈的身影在远方出现的时候,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他伸出小手想去拥抱那个熟悉的身影,大半个身体顿时悬在半空中.

    孩子不会理解自己身处的险境,希望妈妈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于是,五楼的窗口上,小男孩变得像小鸟一样轻盈,他张着翅膀向着妈妈飞过去.周围的人们都目睹了这一幕:远处的妈妈只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支箭飞快地奔向一栋大楼,然后准确地接住了从楼上掉下来的一个小男孩.

    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对这一幕的发生简直难以置信,按照他们的计算,用那么短的时间从女人当时所处的位置跑到楼下是不可思议的,连最优秀的消防员也无法达到那样的速度.

    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测出这位伟大母亲的奔跑速度吗?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推论①vt2=v02+2as;② = = ;③v0=0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硬币和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这样吗?

    推进新课

    一、自由落体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

    教师设疑: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质量小的┛炻穑开

    合作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1.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看到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2.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卷紧的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下落得快.

    3.将一枚硬币与已经粘贴了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一样快,说明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时下落一样快.

    4.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一个小软木塞,分别放到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可以看出纸板比软木塞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软木塞比纸板下落得快,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会比质量大的物体还快.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快慢与物体质量(轻重)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编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之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即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知识,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难点(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导课

    先通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通过演示1: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继续演示2:将等大的正方形纸片,一张揉成纸团,让纸团与纸张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对得到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讨论,提出猜想:物体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关外,还与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有关。

    演示3:展示和介绍牛顿管,说明里面装有金属片和羽毛两个物体,已经抽掉了空气,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问:谁下落得快呢?

    演示4:在上面那只牛顿管中放入空气,再做以上实验。问:谁下落得快呢?(现象明显,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在这里着重突出科学探究的两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物理问题和从物理学角度明确表述问题的能力。在猜想与假设环节的实施中,应该让学生反复经历假定和解释这两个过程,这是一个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反复交替的过程,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阅读课文,再进入新课的教学。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中专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要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学习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懂得认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能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说重点和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纸带的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类比迁移。我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探究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前面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和怎样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重点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但毕竟是农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由于是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为了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我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介绍了怎样用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着重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探究式教学法。人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落体运动都是重的物体下降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观念,树立正确观念。通过纸团和纸片下落演示实验和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质量无关,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为g,在此采取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自己动手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确实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计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与纸带下悬挂重物的质量无关,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降的速度一样。

    对学生来说,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并积极思考,得出准确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列举自由落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演示:质量相等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样?

    结论: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

    此时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如何?

    演示:牛顿管实验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情况与重力大小无关。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给学生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跟前面学习的匀速、匀变速运动一样。相机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显物理现象的本质。)

    让学生动手探究重物自由落体运动,感悟运动特点。

    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供相应的器材:打点计时器、重物等):分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论。

    师生归纳、总结出:自由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组实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这部分大约需要15分钟)

    问题2: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据前面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说明其方向。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发现一定的规律。

    结论:纬度越大的地点,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三)例题巩固:

    例题:一个物体从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熟悉公式,巩固知识。

    (四)学生练习

    完成《学生工作页》

    (五)巩固新课

    (1)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六)布置作业

    1.在练习3.5中任选两题上作业本

    2.阅读教材65页《伽利略及其科学贡献》

    3.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会做作业,让每位同学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

    教学用具

    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

    现象:同时落地。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1、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后来人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测得: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同学们请阅读材料p37页内容,能得到什么知识?

    总结: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s2,粗略计算: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学生推导得出: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n秒通过的位移比第1秒内通过的位移多少米?g=10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四、作业

    1、p38 3、4 p43 10

    五、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导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

    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

    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验证—牛顿管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师: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2、新授环节

    (1)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落体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比如开始测反应时间的尺子的下落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生:肯定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

    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

    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生:虽然重锤质量不同,但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实的。

    总结归纳重力加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2计算。

    3、巩固练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 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g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B. 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 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为都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一样,所以下落时间一样,1:1;下落过程加速度也一样都是g,1:1

    例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0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 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2)学习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让羽毛和小铁片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重的物体落得快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这个结论。

    创设情景:小贴片和一团棉花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轻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国宇航员斯科特的月球实验。验证猜想。

    讲述小故事:纪伽利略通过抽象思维加科学实验的方法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目的:形成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重锤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问题:重锤下落时自由落体运动,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运动规律。

    二、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应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与鼓励和肯定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不同的实验和验证方法:

    1.如果△s=aT2为一恒量,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这个方案最开始普遍被学生认可,但实际操作误差是教大的)但教师开始不要点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做实验,收集数据,老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五: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每个小组间交流,补充。老师给与正确的评价。

    目的: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难点问题。

    四、扩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s=aT2。

    阅读课本,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2。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在板书上的设计:

    尽可能的通过板书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同时突出重点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能体会到清晰的课堂思路。

    设置作业超市 (ABC)三个难度的试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题目,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钻研。

    三、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策略;

    1、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开打点计时器后放手,但是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如果测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想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知道,必要时要停下来讲解或讨论。

    2、计算重力加速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只要采用一组学生的纸带大家分析一下即可,毕竟结果已经有学生计算出来了。

    3、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尽量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灵活的串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1

    所谓创新模仿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老师采取一种指导学生通过创新模仿方式尝试寻找、发现、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在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讲解或讨论,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这个专题是一个尝试,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学习和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创新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和资料)的感悟和创新,运用模拟、转换、理想化方法等思想,通过积极的知识迁移和启发联想来实现创造性学习,抓住学习的本质。

    本文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一课题为例,试着对创新模仿式教学进行阐述。在组织创新模仿式教学时,建立在生活事实、演示实验和学科历史等三个基础的创新模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尤其表现在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上。我们先来谈谈创新模仿教学活动的三个基础——

    一、生活事实

    生活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物理规律正是由生活现象中来的,抽象出来的规律具有本质的普遍意义,它反复出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中学物理教材的各章节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采取了例证的方法,用具体、形象化的例子说明问题让学生感到真实。

    既然物理概念和规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学习时就要运用典型的例子帮助验证、学习和理解它们。我们可以从生活现象出发,融入学习内容,或者由学习内容联想生活。这样可以化陌生为熟悉,由熟悉推出未知,而且要学会举一反三。想不通的道理,看看生活现象,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认识的能力。

    例一

    创新模仿基础之生活事实:用绳子悬挂着的物体,如果绳子断了,物体会掉下来;树上的果实,成熟后会掉下来;手里捏着的粉笔,松开手后会掉下来。

    问题导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研究方法:观察与分析

    分析:物体的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学生熟知,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通过细心的观察,综合分析众多的实例。师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物体之所以会下落,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从观察生活现象事实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就运用了创新模仿。

    二、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很重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双向联系,看一看感性认识是不是正确,在实践和应用中学习概念。课堂上,学生关注实验结果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也可以从其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例二

    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取一截粉笔和一张小纸片(粉笔比纸片重),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

    问题导学:什么样的物体下落得更快?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跟重力有关?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先后落地?

    分析:通过观察和体验,由演示实验可见:粉笔比纸下落快粉笔先落地。师生讨论:为什么呢?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还可以思考得出: 如果设法消除空气阻力,会怎样?当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下落是不是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用实验、观察、推理、极端外推、悖论等研究方法创新模仿,加深了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

    三、学科历史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对学主进行培养和训练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学科历史结合,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想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的突破性步骤,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

    例三

    创新模仿基础之学科历史:教材P70页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问题导学: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分析:这部分内容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引导。关于落体运动的规律,历史曾经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阐明:历史上,伽利略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进行实验,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伽利略开创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是重要科研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是要踏着历史发展的脚印,研究一下落体运动究竟是什么运动,遵循什么规律,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通过对学科历史的创新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组织创新模仿式教学时,应将基于上述三个基础的创新模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尤其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中——

    一、新课导入

    例四

    目的: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分析

    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取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将小纸片揉成一团,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

    问题导学: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呢?

    分析:实验现象表明小纸团先落地,这说明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快。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通常看到的下落有快有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

    问题导学:如果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或者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猜想一下,那时,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呢?

    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牛顿管实验

    分析:用牛顿管演示不同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的下落情况。强调管内空气已被抽得很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非常小。可见: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这些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空气阻力的存在掩盖了自由下落的物体的规律,需要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才能发现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很自然的引出了理想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并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这种创新模仿建立概念的程序,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知识讲解

    例五

    目的:科学方法教育

    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取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将小纸片揉成一团,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

    问题导学: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这种理想运动忽略哪些次要因素?

    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采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从最简的问题入手的方法。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明显地比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纸片下落较慢。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才能发现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在落体运动中,先排除空气阻力,研究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条件下的运动,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扩展:科学方法的教学是本节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理想化方法的创新模仿,学习分析和处理表面现象,发现其掩盖下的规律,再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可将自由落体运动扩展到别的星球,还可引伸到竖直上抛,为学生活用知识奠定基础,还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能力。

    三、误区排解

    同学们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在学习掌握其规律之前,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果能够正确理解,那对学习物理将十分有利。遗憾的'是,这些感性认识往往会掩盖住事物的内在实质,而给人以错觉。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要了解哪些日常观念是不科学的,通过多个例子去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排除干扰,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要特别注意的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典型例子,往往可以警示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不再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例六

    目的:排除认识上的误区

    创新模仿基础之生活事实:我们平时常见的现象是,重的物体下落快。

    问题导学:我们是不是由日常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分析: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物体的坠落普遍存在重快轻慢的错误认识。要消除学生的从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认识观,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对日常经验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许多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明确认识,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观念: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都是完全相同的,即无论何种物体、是轻是重,它们下落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四、习题检测

    要真正理解掌握概念,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实现。

    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直接模仿运用,

    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观察分析现象、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上,要养成定向思维的习惯。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浅显地说,就是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出发点,经过观察分析、对比鉴别,利用综合归纳或演绎推理,得出对事物规律的理解。

    例七

    目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

    创新模仿基础之生活事实: 前面学习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t=V0+at;S=V0t+0.5at2;Vt2 – V02=2as

    问题导学: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否可以直接创新模仿?

    分析:直接创新模仿导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Vt=gt;h=0.5gt2;Vt2 =2gh

    知识扩展: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当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运用理想化方法,通过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由落体问题。老师可以举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例如:通过石子下落测量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宇航员也可用此法,测算星球上一个深洞的深度。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讨论,把学生的认识引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更深层次,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

    如上所述,本节课具有下述特点:

    1、本堂课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分析问题的困难,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自由落体的条件、空气阻力的影响。整节课从实践到理论分析,再到实践,将实践、实验和历史与课程很好的融为一体,体现了科学研究问题的全过程,逻辑推理清晰,步步深入。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认识到是空气阻力造成问题复杂的原因。演示实验和伽利略的巧妙推理的介绍,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条件,真实、直观、生动、形象,抓住了关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本节课采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设计,利用了创新模仿方式进行教学,充实了内容,腾出了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积极思维,能较好体现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课堂创新氛围浓郁,抓住教学的某些环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学生相互探讨、交流、学习,思维活跃,体验研究问题、寻求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抓住课堂教学的制试点,启发学生创造性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在用创新模仿启发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启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总之,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更好的教法和学法创造出来。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

    一、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的定义.

    (2)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内容十二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