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汇集13篇)
  •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03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汇集13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汇集13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1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一、课前观察:

    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

    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4、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 “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

    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

    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

    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

    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2

    一、填空题。(21分)

    1、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透明的 

     

     

     。

    2、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水沸腾的温度叫  

     

     

     。

    4、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  

     

     

     ,受冷时  

     

     

     ,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5、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 

     

     

     现象。

    6、水是生命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水。

    二、判断对错。(8分)

    1、水和空气的不同是体积不同、流动的方向不同。 (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液泡不能接触杯壁。 ( )

    3、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

    4、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增大。 ( )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40分)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点碎纸片,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4)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四、回答问题。

    1、空气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14分)

    2、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会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请你设计实验研究。(17分)

    3、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4、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5、烧开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6、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7、你怎样用过滤的方法使浑浊的水变清?

    8、①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

    ②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9、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10、什么叫热胀冷缩?

    11、什么叫做溶解现象?

    12、怎样保护水资源?

    13、保持水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3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分别装有水、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实验记录单1张。

    出示有关水的谜语“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引出课题。从谜语中可以看出水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

    1、师:老师今天不仅带了水,还带了其他物品,分别是: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分别放在编号1-7的黑色袋子中。但是老师忘记了袋子中分别装了哪些物品,想请同学们帮老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这些物品。

    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去观察物品呢?

    学生回答。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猜测袋子中的物品,并记录你是根据哪些特点分辨出来的。

    (1)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打开袋子。

    (2)小组长负责监督实验结果的记录。

    (3)实验结束后,整理好物品,放回小推车上。

    (4)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实验结果。

    了解注意事项后,提问个别学生: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帮助学生。

    6、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明确的物品,请学生回答是根据什么特点来确认物品的。

    对于不能轻易分辨的水和牛奶,请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相同特点。(能说出软,捏过去会流走)

    师:在袋子不能打开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分辨出水和牛奶,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方法去判断。

    教师选取一组物品,一一打开,确认是否正确。

    师:你能给以上的7中物品分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不同的分类标准。

    教师介绍分类方法:将石头、木块、树叶这类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固体;将水、牛奶、醋这类没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液体;将空气单独分为一类,称为气体。

    师:根据老师的分类方法,你们还能举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固体、液体、气体?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水的特点?请记录在水的网状图上。

    请学生投影分享他的网状图。

    师总结:关于水的更多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深入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4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6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自我评价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首先我先说教材,《水和空气》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学生通过水以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前两节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对液体基本属性流动的认识。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滴流板倾斜度相同、液体多少一致、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本节课只有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在滴流板上比赛三种液体流动的快慢,得出结论,内容比较简单。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知识储备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刚接触科学学科几个月的时间,对其相关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本课以及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重点培养。

    因此,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到液体都是会流动的,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控制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全班交流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实验要注意它的公平性,也就是要学会设计一个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这是今后实验科学性的保证。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a、利用秋季运动会引出水、食用油、洗洁精的流动比赛。

    b、设计流动比赛方案。

    c、流动实验。

    d、液体和固体的比较。

    下面我将详细对四个环节进行阐述。

    (1)创设情境引出流动比赛。比赛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而学校在前一段时间刚进行的秋季运动会,再次提起学生同样激动不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激发,首先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周我们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同学们还记得吗?今天课堂上我们也要进行一场比赛,不过这次同学们不是参赛队员而是当裁判员,好吗?

    (2)设计比赛方案。课标指出:“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理论指导下,在课堂上,我注重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首先提问学生这三种液体流动的速度一样快吗,谁会流得更快一些,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对水、油、洗洁精流动的速度进行猜测,并说出猜测的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需要什么材料以及怎样设计比赛才能公平公正?在学生交流后,对学生的实验方法进行评价,并借机引出用滴流板进行流动比赛,验证猜想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单。

    (3)流动实验。实验完成后我随即提出:为什么水流得比较快,而洗洁精比较慢呢?并让学生观察水、油、洗洁精,思考液体流动的速度与什么特点有关?引导学生用手轻轻地摸摸这三种液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液体的黏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在这里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的黏度是不同的,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但同时我注重强调学生触摸液体的安全知识,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且小结:液体流动的速度与黏度有关。

    (4)液体和固体的比较。教师出示前一节课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提问:“洗洁精具有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特点吗?”在学生发表看法后,出示液体和固体的维恩图,让学生展开讨论,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同特点,有哪些不同特点,展开两种物质的区别,这样有助于形成液体和固体的概念。

    五、说教学反思

    1、创设适当的情景,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

    我考虑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今周学校刚刚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虽然此次学生不是比赛者,但是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裁判员,学生于是成了此次流动比赛的参与者,因此,能非常积极主动投入到设计流动比赛活动中去。

    2、问题式引导,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怎样才能证明谁流动得更快一些呢?进行实验比对。

    怎样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

    同样多的高度、同样多的液体、同时。

    实验材料是什么?

    3、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

    4、实验装置改进优点

    保证各种液体的量一样多,控制液体比赛从同一起跑线开始,保证液体同时开始流动,保证装置稳定,保证液体流动方向,不到处乱流,且流动过程明显,便于观察。果冻盒和凹槽均可以随时取下清洗和更换,便于重复利用。

    六、说自我评价

    1、问题引导,思维递进。

    2、课堂各环节时间合理分配安排。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8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

    2.怎样观察呢?

    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

    ☆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

    ☆螺线旋了几圈?

    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学生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察:蜗牛是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

    3.各组领取食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五、饲养蜗牛。

    1.出示一瓶蜗牛,想不想要,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2.说一说瓶里的蜗牛是怎样饲养的。

    3.饲养自己的蜗牛朋友,还想观察研究蜗牛的什么?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个体较大的白玉蜗牛、褐云玛瑙螺等作观察研究材料。

    2.观察时,如果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可以把蜗牛放到水里稍微浸一会儿。

    3.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应先让蜗牛饿一天左右,这样蜗牛才会有食欲,便于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里观察蜗牛选择食物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9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搅拌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11


    教案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材:《小学生科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 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和因素。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师:投影仪、黑板、墨水笔,教学PPT,种子、花盆、泥土。


    2. 学生:教材、学习笔记。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1. 教师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变成大树的吗?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呢?”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植物的生长过程(30分钟)


    1. 教师利用教学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3. 教师重点强调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植物的生长需要(2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提问:“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温度、阳光等因素。


    2. 教师继续向学生解释每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第四步:实验探究(3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前准备好种子、花盆和泥土。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种子种植到花盆里,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变化。


    3. 教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20分钟)


    1. 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相关作业和复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生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加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12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 木片、橡皮、铁钉、橡皮筋、纸片、小铁夹、小钢珠、铜丝、铝片、回形针、塑料。 (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利用玩具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生活中哪里有磁铁?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磁铁能干什么?(吸引铁),追问:磁铁能吸引这些东西吗?

    出示课件,展示物品

    小组内讨论一下,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一)上,(小组讨论)

    展示实验记录单

    2、问:要想确定是否被磁铁吸引,有一种最可靠的、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实验)

    3、出示讲解实验步骤(分发实验材料)

    4、学生开始实验,交流汇报。展示学生的报告单分类汇总(出示课件)

    提示有什么发现?

    5、小结。磁铁可以吸引铁质材料做成的物品

    我们把磁铁吸引铁的性质叫做磁性

    6、老师这儿有4个硬币,猜一猜他们是不是铁做的呢?

    (学生猜测)追问:有没有好的方法来验证?(用磁铁)

    学生来做演示实验(出示课件分类图)(课件展示硬币的主要成分)

    7、下面我们用学过的知识来检测一下它们是不是铁做的呢?(学生做演示实验)

    8、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投影展示钴和镍)

    三、隔物吸铁:

    1、拿出玩具,上面放一个回形针,

    问:大家有没有直接看见磁铁?(没有)中间隔着东西

    追问:隔着这些东西能吸引回形针吗?(出示纸片、铝片、布片)

    2、先预测一下。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实验)

    3、出示实验方法

    4、分发实验器材

    5、学生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6、展示学生实验记录单,归纳总结

    5、追问:如果我们中间隔2张纸能不能被吸引,10张呢?20张呢?一本书呢?

    6、我们有什么发现?

    磁铁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 隔着太厚的物体就不能吸了;

    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离得近磁性强,离得远磁性弱;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延伸;

    老师刚刚来的时候有几个回形针掉到水槽内,你能帮老师捞上来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内讨论,学生操作实验。

    结束语:其实磁铁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板书设计:             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 篇1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三课《水就是生命》。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科学喝水,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根据新课标要求,再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水就是生命”含义,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课文中的2——6自然段。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教学难点:学习排比、比喻句,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导读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这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确定的。

    三、课时安排:根据课文内容,教授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水就是生命的含义及科学饮水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的步骤有五步: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引入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二)引导初读、识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溶、胃、尿、泄、唾、惕、剂、疫)并学习。

    (2)解释词语(新陈代谢、不言自明、粗制滥造、吐故纳新)。

    (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

    2、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大意:课文介绍了水的重要性和科学饮水的知识。

    (三)朗读、感悟课文: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齐读,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我分6点进行:

    1、理解水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相关的句子,老师整理归纳,板书:

    ①溶解加工食物。

    ②血液、淋巴液运送氧气和营养。

    ③尿液排除废物。

    ④呼吸、排泄和出汗带走热量。

    ⑤唾液、泪水滋润口腔、眼。

    ⑥腹泻排毒、眼泪护眼。

    以上作用都与水有关。(估计第一课时讲到这个内容)

    2、理解水的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技艺高超的化学师……勤奋又忠诚。”等句子)水的作用是:维护生命。板书(见上图)

    3、指导学生朗读“液、汗、泪……活不成”。体会水维护生命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指导学生科学饮水。

    ①多喝水,少喝饮料。

    ②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科学饮水。

    ③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水。

    5、质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6、小结:

    ①学习课文,认识水是很重要的,它构成了人的生命的道理,懂得了科学饮水的知识,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

    ②掌握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拓展。

    水很重要,但人类却不珍惜,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五)作业。

    写一篇作文:看看社区周围,人们是怎样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感知开始,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拓展设计又带学生走出文本,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设计体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件(汇集13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