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语文课课件
  • 语文课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01

    语文课课件。

    教师范文大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您编辑出这篇“语文课课件”的文章,欢迎使用希望给您带来多点儿收获。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课件【篇1】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大家看,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你默读课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样? (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威严,冷漠)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

    ①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兴呀,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读?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快点钻出来吧!(齐读)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⑸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 “……,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一句

    那老师想让大家画画这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板书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6)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

    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最后一段齐读。

    五、作业: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语文课课件【篇2】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到底是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呢?(生汇报)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能够自己通过读书解决一些问题。有理还要有据,你们从哪里看出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了,从哪里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请认真读书,老师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一定会更深刻,更准确。拿出笔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还可以做上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实实在在地读书,读出自己独的感受。

    1、明确要求:

    别人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补充。

    2、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并引导点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句子1: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⑴ 指名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很有见地,老师和你有同感。”“你听得真认真!”)

    ⑵ 点拨指导,结合文章背景理解“吃力”,“一笔一画”。

    ⑶ 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写字吃力的教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通过交流,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位教师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管不太熟练,但教得非常认真。

    句子1: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⑴ 指名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找的句子的确饱含着台湾师生浓厚的爱国情谊。”“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⑵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下面请你们读一读,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不仅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被感动了。”)

    师:是啊!整整五十年了,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能说自己祖国的语言,多么渴望能学自己祖国的文化,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了,怎能不用心去读呢?请再读读这句话。

    通过交流,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们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过渡:看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么做呢?

    师:是的,在那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感动,被吸引。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吧!

    (生读书中的语句: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名小学生,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浓浓的爱国情意。

    句子4: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教师读,故意漏掉“自己”两个字。

    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下次,老师一定认真读书,因为漏掉两个字,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了。我们也来读一读这句话,把这种自豪之情读出来。

    指名读。

    师:此时此刻,听着老师骄傲地介绍,看着中国的历代伟人像,作者感动地热泪盈眶。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不是作者不够坚强,这是什么样的泪?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骄傲的泪,因为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幸福的泪,因为经过了五十年,台湾终于“光复”了。这是感动的泪,因为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深深打动了我……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均给予肯定。)

    再读句子,进一步感悟。

    师:是啊!正是被这种浓厚的爱国情意感动着,震撼着,此刻,作者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话。

    点评: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让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

    语文课课件【篇3】

    毕业论文

    理想

     

    1、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2、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3、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1课时

    1、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2、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1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1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3、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4、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1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1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1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1起,正像“珍珠链”1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3、4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5、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2(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2课时

    1、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2、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2)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1节与上1节有什么关系?第3、4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1节是从正面写,这1节是从反面写。第3、4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1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1 2下1页

    语文课课件【篇4】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图片、诗歌等资料。

    1.谈话引入、畅谈感受。

    2.回顾课文,交流场景。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三、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3. 找出喜欢的词句,理解、感悟。

    4. 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5. 品读,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先自读、想象画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喜欢的词句----了解修辞方法)

    2.读感悟深的句子,理解品味。

    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六、作业超市: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画一画乡下人家的冬天。

    2.抄一抄课文中写的形象、生动的词句,并把他们积累下来。

    3.读一读“阅读链接” 《天晴了的时候》,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语文课课件【篇5】

    读疑研练 拓宽空间

    -《挂两枝笔的孩子》说课稿设计

    一 教材简析

    《挂两枝笔的孩子》是浙教版第十一册中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这篇课文是通过陆小亮从挂两枝笔到不挂两枝笔到又挂两枝笔的叙述,说明了只有认真踏实地学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一是采用过渡句、过渡段联结段落意思,行文连贯自然。第一、二两段之间用过渡段(第3自然段)承上启下。“可陆小亮也有不挂笔的时候。”这句承接上段末句“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这中间的秘密,只有班主任王老师清楚。”这句话启示了第二段的内容。第二、三两段之间用过渡句“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从时间、人物、内容情节上承接起来。二是采用详写的方法,记叙了陆小亮一段时间不再挂两枝笔的缘由。三是有些词句比较含蓄,有的叙述跳跃较大,是教学上的难点。如第2自然段末尾两句话的意思怎么联系起来?又如第三自然段中“找他谈了话”是谈了什么话才促使小亮又挂上两枝笔?这些都需认真思考。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六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能说出他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段和过渡句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文章中心。

    3、初步学会辩论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敢于对身边事物提出自己看法的重要性。

    4、让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的想象,把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的内容写下来。

    三 教学重点

    5、借助过渡段、过渡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选择文章的中心思想。

    6、角色转换,让学生体验王老师对陆小亮的谈话。

    7、了解人物品质,认识到自己该做个怎样的人。

    四 教学难点

    8、陆小亮从“不挂笔”到“又挂笔”之间的跳跃性较大,学生难以理解。

    9、如何使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行对“陆小亮该不该再挂两枝笔”为主题的辩论。

    五 教学方法

    1、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注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六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在“初读质疑--研读解疑--品读积累--辩论升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功底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际会话能力。

    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文本

    老师先给同学们猜一道脑筋急转弯,题目是这样的:如果在胸前挂一枝笔的是小学生,挂两枝笔的是初中生,那么请问挂三枝笔的是干什么的?(修笔的、卖笔的……)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是一位在胸前挂两枝笔的孩子。(板书课题)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充满情趣的导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入文本探究,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1) 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课文分几段?分别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疑细品,引发探究

    1、探究品质:这位挂着两枝笔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2、学生自主探究:读读--找找--划划--想想

    3、交流:

    (1) 板块一、他是个爱面子的人

    句子:

    ① 他想,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枝笔呢?于是,无论到哪儿,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② 小亮听了,恨不得地下裂开一道缝,他好钻进去。

    a谈观点。

    b读句子。

    c品句子。

    ③ 小亮一听写信,就着了慌。他想,自己给爸爸写的信,爸爸就回信指出不少毛病。现在老奶奶让我写信,不答应吧,老奶奶会说我不像个红领巾;说没带笔吧,可明明挂着两枝笔。小亮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只好说:“奶奶,我写不好。”

    a谈观点:为什么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爱面子。小亮明知道自己力不从心,可他没有拒绝,因为他担心老奶奶会说他不像个红领巾,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爱面子。

    b红领巾指什么?

    c“左右为难”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陆小亮之所以感到左右为难,是因为他想如果( )老奶奶,( );如果( )老奶奶,( )。请按你的理解填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还是个怎样的人?

    d理解分号的作用。(表示并列的关系)

    e通过朗读体会小亮的为难之情。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 板块二、他是个不好学的人

    句子:老奶奶的信内容很简单,就是说包裹收到了,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可小亮却感到那么费劲。用钢笔老划破纸,用圆珠笔又不如用钢笔好写,笔换过来又换过去。虽说是早春,可小亮却全身发热,手心湿漉漉的。三四十个字的信,写了大半个小时。要写信封了,哪知道第一个字就把他难住了……

    ① 陆小亮终于答应老奶奶写信了,可他写得那么“费劲”,他费劲得怎样?请边读边想。

    ② 让学生谈谈看法。

    ③ 这么简单的一封信,可小亮感觉到他是多么的费劲,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会怎样?(着急)

    ④ 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着急的心情。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 板块三、他是个懂礼貌的人

    句子:① 小亮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只好说:“奶奶,我写不好。”

    ② 他走进邮局,趴在桌子上,按奶奶的吩咐写了起来。

    ……

    a读句子

    b谈体会

    (4) 板块四、他是个虚心接受教诲的人

    句子: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不久,小亮的两枝笔又挂起来了。

    (5) 板块五、……

    (四)填写空白,体验角色

    陆小亮为什么又挂上两枝笔呢?王老师跟陆小亮谈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基础好的同学用上分号来写。

    1、学生练笔。

    2、交流反馈。

    (五)小小辩论,升华主题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以“小亮该不该再挂两枝笔”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说理:可以先挂一枝,再挂两枝;也可以说他以后再也不挂笔了;或者说等到他成绩上来了再挂。

    1、合作讨论(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互相讨论) 。

    2、现场辩论(教师作好组织工作,不偏向其中任何一个立场,给学生一片自由争辩的晴空)。

    (1) 代表发言

    (2) 自由辩论

    3、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舌战。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都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你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对身边的事物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分辨是非能力。

    (六)提领重点,总结全文

    1、找出课文中的过渡句,说说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利用过渡段,体会文章的中心。

    八 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体现精要有用,反映学生的研究成果,具体设计如下:

    挂两枝笔的孩子 是个 爱面子 的人

    懂礼貌

    不好学

    虚心接受教诲

    ……

    辩论主题:小亮该不该再挂这两枝笔

    (孙可杰)

    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的教学设计中,老师积极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主体,焕发课堂活力。体现“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努力不使课堂成为“教案剧”的舞台,不是按照教案中的预先设计一成不变地实施,而是在许多环节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现场生成教学:学生研究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习内容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充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发现的成果,展示他们在课堂中生命活动的焕发过程,就连板书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二、注重语言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内容,采用“填写空白”和“小小辩论”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打开学生心灵,享受学习乐趣。学习语文应该是一次美丽的畅想。

    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的教学中,老师把研读的专题建立在它的答案不是确定的基础上,这时学生的探究空间更广阔,畅想更丰富,从而促使他们怎么想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灵的花朵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挂两枝笔的孩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课课件【篇6】

    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丑小鸭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丑小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文章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写得十分感人。对于现今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白天鹅的成长历程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启迪和帮助,让他们学会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本文不宜多讲,要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想象,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不同的人对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这不妨害本文的主题之美,我们要鼓励多元感悟。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认14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好词佳句。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的人生真谛。

    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丑小鸭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体会他乐观的态度,教育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会遇到困难之后勇于面对。

    教学过程:

    1、引导学习描写丑小鸭“丑”的部分,积累词语,读中体会。

    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读出“丑”的味道来。以及在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美”的词句,并读出“美”的形象来。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激发研读文本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佳句和适宜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读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自主感悟才发现的。从中让学生积累“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漂亮的身影、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等好词,同时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丑小鸭历经苦难的部分,自主研读,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要十分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在学习这部分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要求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这是一只()的丑小鸭”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课文中,他们会从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孤单、伤心、可怜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这时采用引导学生想象和表演等方法,使他们加深感受。比如提问:“如果你是丑小鸭,心情会怎样?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面对昏倒在冰面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它怎么说,怎么做?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去感悟丑小鸭当时那种可怜的境遇。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可采用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理解重点句子“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时,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指导理解“惊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美丽的天鹅画面。这时学生们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呆呆地望着。我适时指导:“丑小鸭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就是“惊奇”。接着又问: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就是‘羡慕’。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对惊奇和羡慕有了正确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丑小鸭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配乐朗读全文。

    在学生经历了语言的感悟,而情感最需要抒发的时候,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使他们进一步体验文章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积累规范优美的语言,增强阅读能力。

    4、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学生对本课有了一定的理解、一定的看法之后,再提出问题:

    “在恶劣的环境中,再苦再累,丑小鸭还是艰难地活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许多话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5、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就根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简单概括成四个字“丑――苦――盼――美”,下面用八个字标示出本文的主题“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丑小鸭

    丑——苦——盼——美

    白天鹅

    (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语文课课件】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