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圆的认识教案
  • 圆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1

    圆的认识教案。

    为了您的最大利益编辑特别编辑了这篇“圆的认识教案”。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为您提供丰富的内容!

    圆的认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

    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能体验1小时=60分。感受一分钟、一小时有多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钟表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认识“时”、“分”,初步理解1时、1分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知道1时=60分。建立1分和1时的时间观念,让学生不断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

    重点:认识钟面,知道1时、1分的含义,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感受1分、1时的长短。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钟面知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较繁琐。在本节课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准备学具钟,感性地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但要清晰地讲清这些知识,最好的辅助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它清晰的逐一显示中,学生有条有理地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愿望,“自主探索”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充分利用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数学意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1)“龟兔赛跑”的动画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孕伏了知识。

    (2)“认识钟面”的媒体设计,有序地处理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学效果尤其好。

    (3)“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的媒体设计,有动感的演示过程,很清楚地建立1分、1时的概念。

    (4)“1分=60分”的媒体设计,用了动感的演示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

    (5)“1分钟的长短”的设计,既调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体验了1分钟多长。

    六、学习评价设计

    1、设计指向性的提问

    如:多媒体显示1时=60分的画面时,问: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那么时针走了几大格?是几小时?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几分钟?追问: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2、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如:时针从12起走到4,要走多长时间?为什么?走到7呢?分针从12走到4,要走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走到7呢?为什么时针、分针都是从12走到4,走的时间不一样呢?

    3、设计课外延伸的练习

    你1分钟大约跳(

    )下绳;你刷一次牙大约用(

    )分钟;你们家吃顿晚饭约花(

    )分钟;你妈妈1小时做了哪些事情?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及媒体应用

    一、情景导入

    电脑显示“龟兔赛跑”画面问:在这段时间里,龟跑了多少路程?兔子跑了多少路程?

    再问:这一画面和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相似呢?

    实物投影第76页上的图

    学生回答

    回答“钟面”

    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钟面知识做了孕伏。

    二、自主探索

    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你还知道些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答案

    对学生的答案适时合理作出评价

    拿出自己的学具钟,看一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

    不同小组的学生上台交流补充

    让学生感性地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精讲点拨

    问:两个数字间为一大格,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60个小格?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问:分针从12起走到4,要走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从12起走到7,走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时针从12走到4,要走几小时?为什么?走到7呢?

    追问:为什么分针、时针都是从12走到4,而分针走了20分钟,时针却走了4小时呢?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

    在钟面上拨一拨,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了几个大格?你发现了什么?

    媒体显示:1时=60分

    想感受1分钟有多长吗?

    认识三针

    指一指学具钟上的三针

    观察媒体演示,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知道了时针、分针的走时规律。

    根据时针、分针走时规则,再加上媒体的动感过程,能清楚地说出答案和想的过程。

    按要求在学具钟上拨一拨,看一看,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

    边看边思考1时与60分的关系。

    闭上眼睛,边听音乐,体验1分钟的长短。

    媒体显示时针、分针、秒针1——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画面放大,接着五个五个地显示一共有60个小格。

    媒体教学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增强了教学效果。

    媒体显示清晰,再加上动感的过程,突出了知识的重点,降低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

    先让学生亲自拨一拨,体验1小时与60分的关系。

    再从媒体清晰、动感的演示中,进一步体会1小时=60分

    媒体显示1分钟长的画面并伴有音乐。使学生放松心情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实践体验

    全班巡视

    1分钟测自己的脉搏约跳()次。

    1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

    填充: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让学生感受1分钟、1小时的长短,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养成按时做事,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口答

    六、课后作业

    你一分钟大约跳()下绳

    你刷牙用了()分钟

    你们家吃一顿晚饭约花()分钟,

    你妈妈一小时做了哪些事?

    增加学生体验时间的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的经验,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圆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6和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18个圆珠、13根小棒。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他们是那个故事里的人物呢?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

    板书:6。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板书课题:6和7)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7个小矮人引入教学。在情境中,既复习了6以前的数的数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1)数数量。

    师:小朋友们,这幅图上都有哪些人和物呢?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这幅图中有老师和同学

    们在教室里做清洁。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有6张课桌,7把椅子,7个人。)

    (2)说数法。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 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 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意图:主题图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且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人数、桌子、椅子而言,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数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报得数)。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再抽生到展示台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意图: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

    2、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二)教学6、7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

    学生观察师拨计数器:师1颗颗地拨,学生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一起说:5添1是6。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一起说: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

    0 1 2 3 4 5 ( ) ( ) ,你会填吗?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3、师:谁能从小到大数数这些数,再从大到小数?(指名数,拍手数。)

    4、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设计意图:对教材上的直尺图做出了修改,通过填空让学生对7以内的数序有更深刻地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间休息:欣赏儿歌《7个妞妞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处,加入这首儿歌,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先摆5个圆片,再摆6个圆片,最后摆7个圆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下面 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

    要求学生写在田字格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汇报,7>6、7>5、6>5、5<6、5<7、6<7

    表扬写的最完整的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能较直观地比较出5、6、7中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同时还突破了教材中只设置了相邻两数大小比较的作法,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理解。同时在这里选择了让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这样的小组学习形式,经过长时间学习,学生思考问题会逐渐全面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好处。

    (四)教学6、7的序数意义

    1、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如果对了,大家鼓掌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让学生“活”起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2、教学金鱼图。

    (1)学生翻开书第44页,数一数,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2)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让仿照书上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再同桌互问互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仿照书上的问题提问,回答以及同桌互问互答,能有效地巩固对序数的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6、7的写法。

    教师先示范,学生先跟着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游戏:小刺猬送苹果。小刺猬要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答对的小朋友小刺猬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他。

    师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 ) 5 ( ) ( );

    ②号 5○6 6○7;

    ③号 ( )( ) 5 ( );

    ④号 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 6○5 7○6;

    ⑥号 数一数 有几朵花?

    ⑦号 从左数第6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0 1 2 3 4 5 ( ) ( ) ,

    5<6 6<7

    6>5 7>6

    圆的认识教案(篇3)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圆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整千数和计数单位“万”,并能正确地读写,初步建立数的表象。

    2、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立方体图片、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整千数和一万的大小及其实际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1、同学们学过的数中最大是多少?在生活中你听到、看到或经历过更大的数吗?

    3、出示课本万人体育馆图片。

    猜一猜:这个体育馆能够容纳的人数相当于多少个我们这样的学校?

    4、揭示课题:这里的一万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大数――整千数和一万。(板书课题)

    1、依次出示一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正方体图片,弄清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教师依次出示图片。

    现在,你能说说刚才的万人体育馆能容纳的人数,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为什么?

    3、猜一猜。

    ①一本数学书有100页,一万页的书大约有多厚?(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②一万本数学书有多高?相当于多少层楼房?

    ③我国著名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是女子一万米比赛的世界冠军,一万米有多长?(我校田径场40圈、国强到四甲往返的路程)

    小结:千和万都是一种大数的计数单位,你想认识这些数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认一认这些数。

    三、读写大数

    1、读一读。

    问:在个位、十位、百位拨3个珠表示几个几?分别读几?在千位呢?

    按课本例2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5个前表示的数。想一想,六千、七千怎样写?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认识万。

    九千再拨一个珠表示多少?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启发学生在万位上用一个珠表示一万)

    读做多少?一万怎样写?(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一万写作:10000)

    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填一填。

    问: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万位右边是()位。百位在第()位。

    游戏:5名学生戴着写有“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头饰上台表演。其余同学一边看一边纠正台上出现的错误。

    抢答:从右边起,千位是第几位?千位右边是什么位?左边是什么位?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清直线上的点表示什么样的数,独立填写空格内的数。

    再读一读,然后讨论7000更接近那个数。

    2、计算7000-1000= 5000+20xx= 20xx+8000= 10000-6000=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完成第1小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答案。

    五、反思总结

    教师启发: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数学知识?

    “想想做做”第4、5题。

    圆的认识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基数含义。

    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初步体会6、7的序数意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

    二、重点难点

    6和7的顺序和序数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直尺、0~7数字卡片、若干圆片或其他学具。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猜数:比1大比3小的数字娃娃是谁?谁在2和4的中间?比4多1的数字是几?比5小1的数字是几?。

    2.引入:今天,又有两个新的数字娃娃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它们真顽皮,早已躲进了数学书39页的主题图中呢。

    (二)新课展开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

    你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

    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桌子或椅子的?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师生共有的人数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

    (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6)用6和7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摆学具:先摆出5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是几个圆片?(6个)6个圆片再添上1个又是几个圆片呢?(7个)(让学生直观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

    利用上面摆出的圆片,引导学生直观比较。

    师:从你摆的圆片中,你能发现什么?谁大谁小呢?跟你的同桌说说。(学生很容易比较出:6>5,56,65,5<7。)

    思考:7>(),()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学生板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读一读(0~7,7~0)。

    争当小老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如:5的后面是谁?6在几和几的中间?与5相邻的数字朋友是谁?……(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与你的好朋友合作等)

    3.明确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出示金鱼图。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分清左和右,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2瓶里有几条金鱼?第6瓶里呢?说出你是从哪边数起的?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或从右数数是第几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从右边数起呢?

    (4)小组合作。一生提问,组内人员回答。

    4.指导书写6和7。

    (1)展示6、7的形状,指导同学观察,启发想象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锄头等。)

    (2)师介绍田字格,并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

    (3)学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谁?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了解什么?

    小结:认识了6和7,知道了7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五、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学生在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时,感受到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数。

    2.数学学习需要活动,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圆的认识教案(篇6)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上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学生只要注重教科书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完全不用考虑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习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内容一般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并且多半要超出学生应有的理解程度。结果往往是一朝升学完毕,学生便弃数学于不顾,有的恨不得终生与之绝交。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有助于形成某些一板一眼的扎实功底,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难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贯通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也应该是孩子用的教科书的主旋律。但我们的教科书传统上却多是板着面孔,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其实数学的严谨性未必一定要通过板着的面孔体现。孩子用的教科书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具体说来,要包括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等等。教科书使孩子感到亲切,这样的教科书就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活泼、真诚、有爱心的品格。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生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标准》的这一理念将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这一理念会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与属于学生的世界联系得更紧密。

    二、教师的角色要作出相应改变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拓宽学生的空间和改变教师角色密切相关。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简单说来:

    “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

    [1] [2]

    圆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2)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就要人民币。

    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人民币。)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对,存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习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哪位同

    教学流程

    学能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

    ⑴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⑵教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

    这叫盲点,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就是说我们闭上眼睛摸到这个突出来的点就知道是这张是一百元了。

    ⑷小组认识活动:现在,请各位小朋友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模拟人民币,四人小组之间相互认一认这些人民币,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⑸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手中拿着人民币,让学生再认一认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6)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先同桌两人将你们的模拟人民币分一分。

    请几位学生代表到展台上展示。

    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新版、旧版分。

    ④按数大小分。

    ⑺、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老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2、教学例2。

    ⑴教师出示一张

    ⑵教师出示一个5角硬币,提问: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让学生先在组内互换,再上台跟老师换。

    ⑶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引出:。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教师:老师开了一个“小小文具店”,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买东西!

    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其单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购物,先讨论好要买什么商品,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买。

    五、全课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圆的认识教案(篇8)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圆的认识教案(篇9)

    1、使学生认识几千和一万并能读、写整千数和一万;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及所在位置。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难点:知道“千”与“万”的联系,明确“万”所在的位置。

    对策:通过直观的挂图和计数器,认识数位顺序表,从而充分认识“千”与“万”的联系,明确“万”所在的位置。

    (2)352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数字5在( )位上。

    (3)一个数百位上是2,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5,这个数是 ( )。

    4、提问: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能做多少人?昆山大戏院能坐多少人?你还知道能坐更多人的地方吗?介绍能坐1万人的体育馆。

    5、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整千数。(板书:认识整千数)

    二、教学新授。

    1、认识几千和一万。

    利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立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说说几个一千是一万。

    2、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刚才出现的几个数,说说每一数位上分别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2)指一指计数器上有几个千?是多少(3个)。

    (3)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5000和一万。

    师根据学生说的,排列数位,并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相互说说怎样填。

    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

    让学生填写空格内的数,并读一读。

    读出横线上的数。写出横线上的数。说说你书写的方法。

    选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其他题目学生做在课本上。

    学生尝试画图来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圆的认识教案】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