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黄鹤楼课件(锦集9篇)
  • 黄鹤楼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01

    黄鹤楼课件(锦集9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范文大全专门为你推荐一份值得阅读的文章题目叫“黄鹤楼课件”,我们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黄鹤楼课件 篇1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根据本单元要求,既要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又要学到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

    教法:

    师生互动,讨论、辨析、质疑。

    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欣赏古代建筑艺术。

    3、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要求

    学生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及传说。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建筑艺术。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见识了凡尔赛宫卓绝的艺术价值,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黄鹤楼,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课件出示黄鹤楼的图片、题目、作者。)

    二、介绍作者

    (学生看注释,师点出作者是唐代人)

    三、感知课文

    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这类文章关键是诵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不能读破句子。下面我们看屏幕,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看屏幕,读课文,对生字注音)

    读准下列字的音:

    返憩巍峨四闼霞敞井邑濑乡九柱俯窥

    2、学生齐读课文,师再指名读课文。

    3、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完课文,你认为作者笔下的黄鹤楼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高大雄伟。

    四、理解文意

    师:根据课下注释,并查阅手头资料,同桌讨论,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讨论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划下来,我们再集体解决。老师也给你们提供有关的资料,可以参考屏幕上的提示。(出示课件中有关资料)

    提示:隅:角落。

    尝:曾经。

    遂以名楼:于是用黄鹤命名这座楼。名;命名。

    耸构,高标:矗立的楼宇。

    霞敞:高敞。

    形胜:山川胜迹。

    灵仙:神仙。

    时物:应时的景物。

    重檐:层层屋檐。翼:像鸟的翅膀那样张开。

    (学生互相质疑,解疑,教师点拨,订正,完成文章的理解。最后一句是反问句式,应从句式上引导学生理解。)

    五、再读感知

    师:现在,我们对课文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下面,我们从文体特点学习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作者开头写黄鹤楼得名,运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2、作者怎样说明黄鹤楼高大雄伟这一特点的?

    3、结尾提到的老子祠与八咏楼,对写黄鹤楼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解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插入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讨论明确上述问题,归纳出示课件:

    说明对象:黄鹤楼

    说明对象特征:高大雄伟

    运用传说:突出黄鹤楼的不同寻常,吸引读者

    老子祠与八咏楼:衬托黄鹤楼的地位与价值

    六、赏析

    师:这篇文章在语言、结构等多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你读过之后,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给同学们二分钟的时间,把这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交流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从文章的结构与语言两方面对文章做简单的赏析,谈出某一点就应予以肯定。)

    1、神奇的传说

    2、优美的语言

    3、严谨的机构

    4、多样的表达

    师总结:这篇文章全文仅105字,却有传说,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确实是一篇情词并茂的好文章。黄鹤楼因此出名,并有许多文人在此写下了很多传诵千古的名篇。

    七、拓展

    师:根据你查阅的资料,你能说出有关黄鹤楼的诗词篇章吗?

    八、学生总结收获

    (就文章的理解、文意、字词等皆可,只要有收获,教师就应给以鼓励、表扬。)

    黄鹤楼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

    2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表演读。(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学生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

    1听录音范读,体会古诗的情绪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背诵。

    4拓展练习,学习课后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欢。他们常在这里观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生读,简略理解诗意。试背。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还结交了几个生字朋友,愿意把它们记住吗?

    2分析形体,分类识记。本课生字左右结构的最多,找出来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把这些字美美地写在田字格里。

    4展示评价写得美的字。

    六、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辞〖

    黄鹤楼

    孤帆尽〖

    长江流

    朋友情谊

    黄鹤楼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利用课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烟花三月”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烟花三月、孤、尽、唯”的丰富内涵。

    3、创设诗境,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心情,感受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步骤、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诗意。)

    二、设计意图及教学思路:

    1、从诗题入手,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初知大意。

    2、通过贴黄鹤楼和扬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辞。自东向西,顺流而下,理解“下”。

    3、抓住关键词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烟花三月”既写出离别时节,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孟浩然此行既带着羡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诗意的送别。“孤帆、唯见”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却还伫立在楼上目送,想象话别场面,感悟深情。

    4、悟中读,读中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四、教学准备:课前积累本回顾摘录送别诗;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写诗背景,两人相识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送别诗

    这是一首名为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作业:课外摘录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黄鹤楼课件 篇4

    --------------------------------------------------------------------------------

    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长,教语文的。教语文的副校长。特级老师。

    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

    师:背古诗,非常亲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

    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提问不懂的地方。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师:有个好办法。不要我讲,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

    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这叫“一举”,“一箭~”,“一石~”

    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

    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再跟徐老师书空。饯行是什么意思?

    师:都有意不去~再去读一遍,一点错误也没有。表扬表扬自己。

    师:读了一遍,已经能读正确了。真了不起。这也有几个词。你们看黄鹤楼怎么样?画下来。这是黄鹤楼,这是长江,谁高?还有一个词,依依惜别,跟老师书空。

    师:老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到底应该怎么读。眼睛看,耳朵听。(图配乐范读)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读的是不是有点味?酸甜苦辣?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师: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

    师: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师:她找到了这两句连起来,意思连起来就能说明什么叫“烟花”了,基本意思对了,还有没有补充?

    师:孟浩然下扬州是什么时候去的?什么叫“烟花”?

    师:划下来,读两遍。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记住这两个词。

    师:是的,直接使用课文中的句子就解决了。唯见长江~是什么意思?

    师:只要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师还有两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用“下”?

    师:你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板画。还有哪个词用的好?

    师:船很多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两个词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师: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吗?看看书上,请这位同学来看着图,站着,懂不懂什么叫伫立。

    师:谁懂什么叫凝视?不要你下定义,你上来凝视一下,眼睛动也不动一下,看着……李白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

    师:就看着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从孤帆这个词看出李白怎么样?

    师:说的很好,不要紧张,还有补充吗?书上有个词叫~

    师:把徐老师都教懂了,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

    师: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师:孟浩然为什么去扬州,徐老师不知道,你们回去上网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们的友谊不断。

    师: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对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诗篇誉满天下。板书:

    师:出示《赠孟浩然》读。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诗写得也好。

    师: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分工读,一人当李白,一人当孟浩然,可以加些动作。

    师:对话的不错,谁到前面来试试。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当时戴不戴眼睛!

    师: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

    师:哎呀,这位李白太激动了,把脍炙人口读成了脍炙人心了。谁再来?

    师:就要这样读出诗的韵味来,进入角色,背出感情来。等会我们比一比。

    师:比一比,男队、女队各选出两个代表。你们是评委,国家级评委,打分要公正。女士优先。男队先背。

    男生、女生各两位上台背,配动作。

    女生给男队打分,男生给女队打分。

    师:你将来肯定是国家级评委。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并列第一,19。5分,祝贺你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一起背,背出感情来,加上动作。

    [《黄鹤楼送别》(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课件 篇5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 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二、多形式朗读古诗

    三、深入感知古诗

    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问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问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四、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五、再次朗读古诗

    六、作业布置

    完成《点击》;背诵古诗

    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汇编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黄鹤楼》复习指南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1985年在今址重建。传说三国时费祎于此驾鹤豋仙,因此得名。2.昔人:指传说中驾鹤豋仙的费祎等人。3.载:年。空:徒然地。4.悠悠:遥远,无穷无尽的样子。5.历历:清楚可数。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7.乡关:家乡。8. 烟波:水波渺茫,烟雾笼罩。

    诗句大意:

    首联:仙人驾鹤离去杳无影踪,此地徒然留下一座黄鹤楼。(怅然若失)

    颔联: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只有白云千年以来徒然地在高空中飘来飘去。(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颈联:天气晴朗,遥望汉阳,绿树清楚可数,江中的鹦鹉洲上芬芳的草生长茂盛。(美好,充满生机的景色)

    尾联:已是傍晚,遥望远方,何处是我的家乡?这水波渺茫,烟雾笼罩的江景,使人油然而生思乡的愁绪。(思乡愁绪)

    主题思想:通过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绵绵的思乡愁绪

    黄鹤楼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利用电教媒体,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开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投影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想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歌咏的题材。

    4、投影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引导学生朗读。(注意“鹤”、“孟”、“陵”的写法)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⑴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⑵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名楼的认识。

    ⑶师生交流了解“广陵”和“扬州”的关系。

    ⑷多媒体出示黄鹤楼、广陵的方住图。

    ⑸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

    ⑹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⑺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录音播放朗读录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音正确。

    3、自读自悟,了解诗句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⑴指名概述诗意。

    ⑵质疑。

    ⑶结合投影弄懂“西辞”等词的意思。

    ⑷师生交流。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情。

    1、放录音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此处讲述两人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

    2、赏析“烟花三月”。

    ⑴用多媒体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观看画面想像,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美景。

    ⑵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投影显示其美丽的景色。

    ⑶师生共同在音乐声中想象“烟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

    ⑷拓展“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一派美好春景,更重要是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⑸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想象画面的美景。

    ⑹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⑴投影显示,学生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⑵“远影”一词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⑶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⑷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读,跟着录音读。

    ⑸师生一起和录音读。

    ⑹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投影展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⑺指导朗读后两句。投影出示: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听录音学生默读。

    3、展示个性指名读。

    4、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经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2、布置作业

    黄鹤楼课件 篇7

    ( 第二课时)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心小学 孔令权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 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

    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

    黄鹤楼课件 篇8

    黄鹤楼

    崔颢(hao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作背景]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青年崔颢给人的印象不好,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怎么个不好?

    偷鸡摸狗了?喝酒不给钱了?调戏妇女了?没有记载,书上只是说“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我猜小崔可能是喜欢写情诗,描写大胆,情呀爱呀地挤在诗里扎堆儿,让人感觉不正经。遗憾地是,小崔的这些不正经现在找不到,没留传下来。

    但他有才,723年的进士科举,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小崔录取了。

    又一个标签接踵而至:有才无行。

    京城工作的崔颢,在士大夫们的眼皮底下,继续上演一幕幕“无行”节目。

    1.喜欢赌博。(没有欠债记录)

    2.经常喝酒。(没有耍酒疯记录)

    3.离婚频繁。(离婚4次,没有狎妓嫖娼记录)

    总之,小崔另类。

    如果长此以往,崔颢也就是崔颢了,像无数人一样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充当无名分母。

    查不到为什么?不正经的他从军了,从军入幕的小崔结果让我们眼前一亮。阅历真的改变人,从此崔颢粗犷的眼神里经常闪出不易察觉的愁,他变了。

    刚参加工作时住单身,有一次拉肚子,拉得我浑身疲软,无精打采,在办公室里偶尔哼哼唧唧,领导同情俺,“回家养几天再来,不算旷工。”

    推开家门,姐姐高兴地说:“真巧,咱家今天插稻秧,正缺人手。”

    俺立刻大义凌然,捋胳膊往袖子,出发。

    经过一天在水中的较量,没了,完好如初,从此总结一经验,“小病儿就是个屁。”

    从军期间,诗人游历江面,到了黄鹤楼,豪放崔颢情不自禁,题笔写下这首名作。

    [本诗简析]

    解释题目。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汉市的蛇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乘鹤的仙人。

    这2句说明了黄鹤楼名字的由来,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停留,还有一传说是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总之,是因为有人曾经乘鹤光临而命名。

    这2句就是简单的介绍,初读一般。

    细读,感觉就不只是介绍,还有一种沧桑在内,这种沧桑的表现,作者用了一个“空”字。仙人乘鹤,那是何等的激动壮观,站在黄鹤楼上,诗人应该很憧憬那种场面,可惜今非昔比。

    我们一般读诗,只是读字面,很少会带上文字的声调,除非这首诗的气场太强,令我们不得已,读李白时常常这样。

    这2句有气场吗?

    有。

    表现如下:

    1.“乘”和“去”字都是仄调中的入声,入声字读起来有一种急促感,所谓“入声短促急收藏”(古典诗词中的入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去声),尤其是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是入声时,顿挫感会比较明显。

    2.“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字是理解这句整个字面意思的重点,它的发音是平声,有一种低沉的感觉,与“乘”和“去”形成反差。

    3.最重要的是“黄鹤”的重复出现,这在诗中是比较忌讳了,但这首诗不同,它不仅是简单的字面重复,而是代表的意思不同,第1次“黄鹤”只是黄鹤,第2次代表的是“楼”,在读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区别,基本不会形成障碍。

    仔细体会,2次“黄鹤”的出现,有了一种语感,再加上有“乘”和“去”2个入声字配合。

    还有一个原因,“鹤”也是入声字。

    想像着诗人写完这2句,肯定亢奋,好句子靠灵感,而灵感可遇不可求。写字的人都有体会。

    律诗往往首联点题,习惯思维,这首诗是想表达人世的沧桑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有了前2句垫场,这2句想软下来也不可能了,看诗人是如何保持坚挺?

    “黄鹤”再一次出现,而且是在句头,这是最关键的,气场再次扬起。因为第

    1、第2两句刚刚读完,“黄鹤”的重复,还在余音袅袅。

    就像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字一样,前后紧连,语感突强。

    尤其是又出现了入声字“去”,再一次加强,而且没完没了,低沉的“空”也如法重复,在后1句抑扬顿挫。

    “黄鹤”、“去”、“空”竟然连续重复,由字识人,崔颢绝不是蔫蔫之辈,“放荡”的回肠。

    还有,通过入声字“复”推波助澜,气场完全扬起后,“白云千载空悠悠”中没有一个入声字,与前1句造成强烈反差,而且最后用“悠悠”收尾,“悠悠”这2个字还是重复,让人意犹未尽。

    恰当的重复和入声字的运用,是加强气场的主要手段。

    难怪李白登黄鹤楼时也想题诗,看见了崔颢的这首后,把手缩了回来。李白诗气场最强,他是超级内行,能读出其中的奥妙,最后不得已怏怏而去。(没有一丁点小视李白的意思。)

    一时想不起,有谁敢像他这样,在前4句里,竟反复重复。

    “无限风光在险峰”,毫无忌惮的崔颢打破常规,勇敢地站出来“重复”,给我们做着示范表演。

    中国古典诗词,让我们兴奋的时候真多。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江面。 历历:清清楚楚。汉阳:今武汉汉阳。

    萋萋: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原在江中,现在与汉阳陆地相连。

    这2句应该是实景描写。最后一个字“树”又是入声。

    如果前4句表达的是一种沧桑,那么这2句为什么不顺承?而是笔锋一转,由远及近,绿树香草,一道盎然风景,他想表达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家园。

    见景生情,汉阳树想起了家乡树,洲中草想起了家乡草,勾起联想之际,正是“日暮”时分,而“日暮”正是回家的时候。

    最后一个字“是”还是入声。

    乡愁,理不尽的思绪。

    回不了家,才是愁,这愁就像江上烟波,浩渺无际,蒸腾弥漫。

    最后那个字“愁”,才是本诗的中心。

    前2句重复,第2联不对仗,而且平仄不规范。一般首联点题,尾联总结,这首诗也不是太协调(由沧桑逐步引出乡愁),不正经。

    一个“不正经”的人写了一首“不正经”的诗,但气场飞扬,他的“愁”,唤起了的人们的共有,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曲径通幽”,另类精华。

    历代公认的,写黄鹤楼最好的一首诗。

    黄鹤楼课件 篇9

    教学设想:

    由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二、过程与方法

    1、揭示主题:用一首《送别》的音乐,创造学习氛围。

    2、品味诗意:师生合作,用朗读,想象情景绘画等方式来梳理诗意体会情感。

    3、拓展延伸:由送别诗拓展到其他类型的诗歌,激发学生探讨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祖国诗歌产生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白“人间最美是真情”的真谛。

    2、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突破:

    1、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突破: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绘画编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送别》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播放主题音乐《送别》。

    2、让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3、揭示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介绍背景材料

    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5、读题寻找题中给我们的信息

    ⑴人物:孟浩然、李白

    ⑵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⑶地点:黄鹤楼

    6、介绍黄鹤楼、广陵(课件展示)

    7、讨论评说: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

    先让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分别说说李白和孟浩然,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一旁指引和补充,告诉学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并且他成名在先,当时的李白只是个新秀。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8、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自由读诗)

    9、指名学生读。

    10、评解学生的读法,然后范读,再听艺术家是怎样读的(多媒体)

    11、结合读的语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是否都明白读的意思呢?(同学分组讨论一下)

    12、收集讨论信息、让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

    13、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讲评古诗重点强调: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使孩子们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

    14、凝炼成篇:以情感为基础,以景象为衬托,以想象为翅膀,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本篇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15、师: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根据学生回答,拣精炼的板书:情深意长、等

    四、朗读诗歌,指导背诵。

    16、带着理解的目光,反复读一读本篇,进一步用“心”体会诗的意境“美”

    17、多媒体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读法,体会: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韵致。

    18、尝试背诵,要求情感溢于言表

    19、配乐背诵(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迎来下课)

    五、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物:孟浩然、李白

    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目光送、心相随、清深意长

    地点:黄鹤楼

    时间:三月

    【黄鹤楼课件(锦集9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