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十篇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1

    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十篇。

    想要了解“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相关知识不妨来看一看这篇文章。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如果这篇内容能够为你带来改变请把它保存下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巩固训练

    1.认一认,连一连。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几何图形。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

    3.位置。

    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还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看图回忆生活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印象更深刻;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 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 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 9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反思: 1、第8题中“8个相册”是多余条件;第9题中“450克”是隐藏条件。

    2、第9题中 (1)450÷16=28.125(克) 28.125×9=253.125(克) 253.125克≈0.25(千克)

    (2)450÷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出现两种解法,其实第一种还好懂一些,但教参建议的是第二种。有一定难度。且我个人也担心,换成其它数字,是否可以?

    如: (1)455÷16=28.4375(克) 28.4375×9=255.9375(克) 255.9375克≈0.26(千克) (2)455÷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等号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2、认识“>”、“

    (1)认识“>”。

    ①汇报。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

    (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0表示没有的这一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2、能正确的书写0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个小玩意,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拿出盒子)看!(摇一摇)你们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吗?

    生:(摇摇头)不知道!

    师:那哪位小朋友敢上来把小手伸进这盒子里,摸摸,感受一下,这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呢?

    生:(踊跃举手)

    师:你来!

    生1:(把手伸进去。)

    师:你摸到了什么?告诉大家是什么感觉?

    生1:好像有几根小棒!师:哦,你说有小棒。好的,你也摸摸,摸到了什么?

    生2:圆圆的东西!

    师:圆圆的东西它是什么呢?你猜猜,大家也来帮他想想!你也上来摸摸。(再请一位学生)

    生3:应该是棒棒糖!

    师:你说是棒棒糖,那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的呢?

    生3:(拿出一个)是的,老师,是棒棒糖!

    师:哇,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老师就把这个棒棒糖奖给你!

    生3:谢谢老师。

    师:(摇摇盒子)同学们,里面还有棒棒糖么?

    生:有!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它拿出来,(又摇摇,无声)现在还有么?

    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一共在盒子里面放了几个棒棒糖?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生:2个!

    师:那现在呢?盒子里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那谁知道没有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生4:没有了用0来表示。

    师:真棒!

    这位小朋友肯定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老师现在把这棒棒糖给你,作为奖励!今天我们就是要跟0交朋友,大家愿意么?(板书:0的认识)

    生:愿意

    二、提升巩固

    师:好的!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没有了就用……(提示大家一起回答)

    生:0来表示。

    师:非常好!大家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三支!

    师:是的,有三支铅笔。那我现在把这支借给这位小朋友,同学们再看,我手里,还有几支铅笔?

    生:两支!

    师:哦,两支。那如果老师把这两支铅笔都借给他了呢?那老师就没有铅笔了!那么……?(被打断)

    生:用0来表示!老师现在有0支铅笔

    三、0的写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声音也很洪亮。那就是说,老师有……

    生:0支铅笔(一起回答)

    师:说了这么久,大家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0到底长什么样吗?

    生:想!

    师:(拿出卡片)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0,大家仔细想想,你们见过它么?是不是很像鸡蛋?(提示)

    生:对,还像乒乓球、鸭蛋、鹅蛋……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学习写0。(老师边写边说)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相交。我们再来写一遍,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同学们要注意了,0像鸡蛋圆溜溜,可不能把它写成了方形,也不能把它写成这样,有棱角(在黑板上作错误的示范),要把0写成椭圆形,圆溜溜的,这样,它就很漂亮了。大家都会了么?

    生:会了。

    四、动手练习,家庭作业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笔和纸,动动你的小手,试着自己写几个0,老师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有同学不是很会写的话,请举手,老师来帮帮你。(学生写,老师下去走走,指导)看来同学们都写得不错!回家之后多练习几遍,给爸爸妈妈看看,下次课上,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来展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情景图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5、自主练习第5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讲述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讲故事,然后推选一名在班内讲故事。

    2.让学生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先后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猴子”的数学问题。

    结合图意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钓鱼的小猴子只数变化的过程。

    3.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是的运算顺序,口算出结果。

    说说算式中各代表的内容及每步计算的意义,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格式表述运算顺序。    5 - 3 + 1=3(只   )

    4.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先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式计算。

    算完得数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列的算式,说说鱼缸里的小鱼的条数是怎样变化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三、总结全课: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1.自主练习1。

    看图,说说图中的意思。根据图意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列式解答。说一说运算顺序。

    2.看图,说一说图中原来有几只天鹅,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样列式?

    说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钓鱼”、“小羊过河”、“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1、P50第3题 出示口算卡片,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P50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P50第5题小猫钓鱼图片。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4、出示P51第6题“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5、出示P51第7题图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仔 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谁想评评?

    师:刚才大家横着、竖着、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有几条小鱼也过来凑热闹。哦,怎么把我们的算式挡住了?那么大家能猜出这些鱼挡住的是什么样的算式吗?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全猜对了!为了奖励大家,这些小鱼邀请大家到它们的海底龙宫玩一玩,想不想去?可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两座桥,才能到达!要想顺利通过,就要把其它的算式补充完整。大家有信心吗?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师:海底龙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是要想打开海底龙宫的大门,必须把通往大门的阶梯算式补充完整,大家还有自信吗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其它小组的同学跟你们组想的一样吗?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赏)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对图形、物体等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2、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一座楼前花池和中心花坛的真实照片。明明说:瞧,怎么样,漂亮吗?)师: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再让其他生说出其它的排列规律。师提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规律。

    1、看看找找,探索新知,寻求规律。

    出示练习1:

    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画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画一画。

    出示练习2: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把空填完吗?试一试。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填数。

    2、玩玩摆摆,巩固新知,初用规律。

    出示练习3:你能接着画下去吗?小组合作,找出规律,填一填。

    3、移移画画,深化新知,变用规律。

    刚才我们根据给出的物体、图形从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解决了许多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你的纸条,上面什么都没有。谁能在上面自己创造一种规律或者说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规律的事物,用图形涂在这张纸条上面。可以涂你想象的看到的图形、颜色或其它的什么,看谁涂得最快最美丽。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本课内容: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会做什么了?谁能说一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塑料碗筷每人一副、弹珠每人10个、练习口算纸每人1张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学生分析:经过数月的数学学习,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已完全有能力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①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比多(少)知识的理解。②让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渗透统计思想。③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策略选择: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因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次活动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故事、图形等形式,让活动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四、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逛一逛?你们想去吗?

    2、师板书课题

    上课一开始就创设学生去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带学生轻松入课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师:数学乐园也不是人人能进去,它只欢迎聪明爱动脑的孩子!看!你们要想办法走出这个迷宫才能进入数学乐园!

    2、学生独立走迷宫

    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的走法,

    3、比一比谁画得走法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让我们齐背8的组成,就能打开第一扇门。

    三、活动(二):小小裁判员

    1、课件出示:两队小猪在拔河,一队4只猪,另一队5只猪。其中有一只小猪在叫不公平。

    2、师:是第几只猪在叫不公平?你是怎么数的?(从左或从右数起)

    3、师:为什么比赛不公平?请各位小小裁判员帮它解决。

    4、根据学生回答在少的队加上一只小猪。

    5、要求各位小小裁判员把左边的4只小猪换下场。(请学生在纸上圈出这4位小猪)

    四、活动(三):购物游戏

    1、学生齐背9的组成,敲开了第二扇门。

    2、课件出示:一鸣真鲜奶吧(早餐店)

    3、师:请小朋友到一鸣真鲜奶吧帮爸爸妈妈买早餐,里面的食品琳琅满目,买之前先来猜一猜各种商品的价格。(如:馒头3元,1升牛奶5元......)学生猜错时师给予提示,如:猜多了,再想想.

    4、学生猜出所有的价格后,请学生用10元钱买早点,你能怎么买?要求同桌模拟购物,一人扮顾客,一人扮营业员。

    5、学生汇报购物情况,师给予及时评价。

    五、活动(四):口算赛车

    1、生齐背10的组成,敲开了第三扇门。

    2、课件出示口算赛车图,全班进行口算比赛,然后集体校对,评选出15名算得又对又快的优秀口算赛车手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

    六、活动(五):夹弹珠比赛

    1、两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碗中用筷子夹出的弹珠多的为胜。同桌合作,一人夹,一人数。然后换过来。最后记录结果。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如:小红夹5个,小明夹8个,小红比小明少夹3个,小明比小红多夹3个。)

    3、以夹得快说得好为标准集体评选出优胜组。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逛了逛,你们玩得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多动脑就会发现数学乐园就在我们身边。努力吧!孩子们!你们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增加学生的好奇心,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复习0~10各数及数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创设小猪拔河的情境充满童趣,在复习了基数与序数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猜价格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掌握0~10各数的大小。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在复习10以内数比多比少的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

    再次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五、教学片断实录

    活动(三):购物游戏

    1、师:请同学们拿着知识的钥匙打开第二扇门吧!

    (学生齐背9的组成,敲开了第二扇门。)

    2、课件出示:一鸣真鲜奶吧(早餐店)

    3、师:小朋友们看!里面的食品琳琅满目,买之前先来猜一猜各种商品的价格。

    4、课件出示:1升牛奶5元、馒头3元、蛋塔6元、汉堡包4元、茶叶蛋2元......

    5、师:1升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10元。

    师:猜多了!

    生:6元。

    师:猜少了!

    生:8元。

    师:恭喜你,猜对了!

    ......

    6、学生猜出所有的价格后,师:请小朋友们用10元钱帮爸爸妈妈买早餐,你能怎么买?要求同桌模拟购物,一人扮顾客,一人扮营业员。

    7、学生汇报购物情况。

    生1:我买了8元的鲜奶一升,2元的馒头一个,一共花了10元。

    师:你营养搭配得真好。

    升2:我花10元买了5元汉堡包一个,1元的馒头2个,1元的纯奶3杯。

    师:你真棒,你买的早餐那么丰富,足够一家人吃了!

    ......

    8、师:小朋友真不简单,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那么多问题了!继续加油吧!

    四、教学反思

    在执教本课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谁说数学课就是该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我这节课就做到了将理性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做到了让自己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整节联系课我精心设计了几个充满童趣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组织,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本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让学生猜一猜食品的价格,用10元钱购买早餐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点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另外,由于过多地考虑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导致在课堂整体调控上扶的过多,放得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课题: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2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

    教学过程:

    预习:你平时走路靠哪侧走?写字用哪只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平时上下楼靠哪边走?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为此在走廊内学校还为我们贴上了小脚丫,以指示靠右侧行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交流反馈: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手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强调:左、右位置的确定要以观察者为标准。

    三、检测与反馈: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

    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练习二4——-6题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教学进度表:

    周 次 起 讫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第1周 9月1日~ 9月7日 始业教育

    入学第1课

    第一单元:数一数 5 第2周 9月8日~

    9月14日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多少 2、机动课 3、比长短 比高矮 4、机动课

    第三单元:1~5的认识 1、1~5认识 5 第3周 9月15日 ~9月21日 2 3、第几 4、5以内的组成 5、机动课 5 第4周 9月22日 ~9月28日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5

    第 1 页、比大小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5周 9月29日 ~

    10月5日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 2 国庆放假3天

    第6周 10月6日~10月12日 第五单元:分类

    分类(一)(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 5 第7周 10月13日~ 10月19日 6、7的加减法

    用数学 8、9的认识

    8、9的组成 5 第8周 10月20日~10月26日 用数学

    10的认识 5 第9周 10月27日 ~11月2日 填未知加数

    连加连减 5 第10周 11月3日~11月9日

    生活中的数

    整理和复习5

    第 2 页、9的加减法 的加减法 加减混合 8 10 第11周 11月10日 ~11月16日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5 第12周 11月17日~11月23日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5 第13周 11月24日~11月30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8、7、6加几 5 第14周 12月1日~12月7日 8 用数学

    机动 5 第15周 12月 8日 ~12月14日几

    整理和复习

    机动 5 第16周 12月15日~12月21日 总复习5 第17周 12月22日~12月28日 机动 5

    第 3 页

    第九单元:20以、7、6加几、4、3、2加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5 第18周 12月29日~1月4日 全面复习 4 元旦放假1天

    第19周 1月5 日~1月11日 期末考试 / / 第20周 1月12日~1月18日 / / / 十、教研教改专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如何更好地使用学具的研究。

    第 4 页

    【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十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