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 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16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这节课,我更多地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依托实施设计。学习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质疑问难,以学定教,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了解种树人的用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悟育人道理,表达个人见解,体现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体会种树人的内心世界,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并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情到的育人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上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你们还记得他的哪些举动奇怪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进行感悟。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并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二、自学过程

    师:是啊,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12、13段,思考:

    1.面对作者一连串的提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用横线画出句子。

    2.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种树人的回答。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会枯萎了。

    (1)不确定在这里指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4.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们是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到种树人的说的话,你们会想什么?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4,然后小组合作交流6分,之后全班展示:

    三、反馈展示

    问题一:面对作者一连串的提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用横线画出句子。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问题二: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种树人的回答。

    桃花心要要在艰苦环境中经受得考验,这样才能适应自然环境,学会自己成长。

    问题三: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会枯萎了。

    (1)不确定在这里指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不确定指的是生活的环境。

    桃花心木无缘无故枯萎是因为有些树苗适应不了这种不确定的自然环境。

    问题四: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们是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到种树人的说的话,你们会想什么?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1.如果我是一课正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颗即将枯萎的桃花心目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四、升华情感总结写法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体会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3.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他主要是来介绍树的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介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感悟主题谈出启发

    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有哪些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六、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一)选择加点词的正确含义

    A.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和磨难。

    B.指一年四季的变化。C.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二)填空:《桃花心木》的作者是()。课文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这种写法叫()。

    师:同学们,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生活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读了再读,却一生也读不尽。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心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使我们无愧于今生今世!

    jK251.COm精选阅读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安师附小余武富

    教学设计说明(感悟于《上海教育》)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麻雀语文第二课时优秀模板


    《麻雀》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简笔画:林荫路板书:猎狗一小麻雀一麻雀)

    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

    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

    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

    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

    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

    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

    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

    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

    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

    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发出嘶哑的声音说明什么?)

    讨论:(说明老麻雀不顾一切、用尽全力尖叫,心情紧张、着急而造成发音沙哑,表现它为拯救自己的幼儿而奋不顾身,不畏强暴。)

    师指导朗读长句(投影4),指名读。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讨论:强大的力量指什么?(老麻雀拿出了全部力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要与猎狗决一死战,保护自己的幼儿不受一丝一毫的伤害。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即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献身精神。板书:伟大的母爱),

    9.点拨: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

    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

    自由读、指名读、看投影填空(5)读,试背诵。

    老麻雀用()掩护着(),想()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它小小的身体(),发出()声音。它()不动,准备着()。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哇!可是它不能()站在()没有()树枝上,一种()使它飞了下来。

    10.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齐读第6、7自然段。

    议:如果你是猎人,你怎么想?

    三、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放声读一读。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板书:

    伟大的母爱

    麻雀

    胜救(简笔画)

    猎狗要吃小麻雀

    桃花心木说稿优秀模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课文通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借种树喻做人,道理深入浅出。

    依据市教研室提出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理念和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枯萎、依赖优雅自在、插秧、锻炼等词语,理解不确定、独立自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

    在这些目标当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是教学的重点,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教法主要有:

    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4、补充事例及选文,深化感知,感悟写法。

    近期,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文。课文只是我们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凭借。吴教授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认真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检查预习,感知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放手。所以,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中的基础知识环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抓主要人物和事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第二、深入重点,品读感悟。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本课一条比较明显的主线,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我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在探究、合作与碰撞中加深理解。

    深入感悟作者受启发的句段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以课前学生在《自主学习记录本》中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列举的两个事例为提升点,将学生的视线由桃花心木引向做人,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主旨。

    第三、感悟写法,实践运用。借物喻人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尝试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深化了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基础。

    领导、老师们,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语文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


    《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附板书:

    传说

    形成

    事实

    自然朴实

    景色特点

    14*镜泊湖奇观绮丽多变

    形成

    吊水楼瀑布

    特点

    形成

    地下森林

    特点

    《镜泊湖奇观》第二教时说课

    蒋丽清

    《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根据此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类型的特点,以及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需要,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让学生多读。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这节课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轻声读、有感情的读,来理解课文,如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初步理解,并为作导游介绍打下基础。另外,还对描写精彩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在体会感情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让学生多说。说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从复习镜泊湖的形成开始,就让学生讲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和现实形成。并且,在教学描写镜泊湖景色特点的一段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说多练。在教学另外两段时,让学生投入到导游的角色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进行发挥性的介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迅速发展。

    让学生多练。光读光说,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很难快速地发展语言,教师还有必要给学生以说话的句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一段时,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和两个语言训练的填空题,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镜泊湖景色的形象感受。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应该是激发学生智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帮手。根据您提出的要求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请保存本文以备不时之需!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俞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2)

    翁田文苑小学 张岸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具的准备

    生字卡片,问题卡片,圆直筒,相关录音,彩景图,动物形象。

    教学程序

    一、 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导入,板书课题。

    2. 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信、沿、抬、际、蛙、错、答、还),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激趣。

    (1)出示图片,学生用圆纸筒观察。

    师(过渡):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生:(想)

    师:赶紧拿出圆纸筒,对准黑板,仔细看看谁来了?(师变魔术般在黑板上下对顶的两角落贴上青蛙、小鸟的图片。)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比较“用圆纸筒看黑板”和“不用圆纸筒看黑板”,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吧!

    二、 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卡片出示问题一)

    2.指名回答。

    3.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竖着写)

    三、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析二——七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各自的观点。(师巡视指导)

    师:天到底有多大呢?为此,青蛙和小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们也去参加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当好青蛙和小鸟的辩友,我们得仔细读书才行。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 陈述观点,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么说的呢?(分别在黑板上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形象图)

    A.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说“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青蛙 不过井口大)

    (2)引导学生理解“天不过井口大”。

    (3)图文结合:青蛙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里)

    (4)谁愿意当一回青蛙,来读一读第四段?

    (5)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及问号的语气。

    (6)生齐读第四段。

    B.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说“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小鸟 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无边无际”。

    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其实就是说天——(怎么样啊?)

    (3)练习说句: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图文结合:小鸟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沿)

    (5)谁愿意当一回小鸟,来读一读第五段?

    (6)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7)生齐读第五段。

    3. 自由辩论,学习三、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师:口说无凭,得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嗯,赶快读读课文,为你喜欢的动物找找理由吧!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3)自由辩论,师相机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重点体会“一百多里”、“天天”、“不会”)

    4.讨论小结,理解寓意。

    (1)关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赶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找找原因,说说理由。(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说。

    (3)全班交流。

    (4)小结(结合板书)

    师:是啊!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一小片天,这就是“坐井观天”!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看见了天是无边无际的。到了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在刚上课时,老师让大家拿着圆纸筒看黑板,同学们的视线被纸筒的壁挡住了,所以大家没有看到全面,有的只看见了青蛙,有的只看见了小鸟,这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啊!

    四、 质疑拓展

    1. 学生自由邀请小伙伴,分角色再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谁想再读读?赶快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吧!

    2. 引导学生质疑,体会两个“笑着说”。

    (1)师:再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直接提出来。)

    生A:(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笑”字,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一样吗?)

    (2)指名说,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B:(我认为青蛙是在“嘲笑”,因为它觉得井口大的天要飞一百多里,太可笑了!小鸟肯定弄错了。)

    师:你能读出青蛙嘲笑的语气吗?

    生C:我觉得小鸟跟青蛙不同,它很诚实。所以是“善意的笑”。

    师:那就请你“善意”地读一读小鸟说的话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你愿不愿意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呀?

    生:(愿意)(卡片出示问题二: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3. 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1)描述画面,创设情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了。准备好了吗?要往上跳了……(放录音,边描述,边出示画面)噔——青蛙跳出井口来(往上移动青蛙图片,出示图片一)。哇,好美啊!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红的……各种颜色的鲜花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青蛙跳啊跳,它来到了池塘边。(出示图片二)青蛙看见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大大的、绿绿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青蛙继续往前跳,它来到了稻田里。(出示图片三) 青蛙看见稻田里金灿灿的,风一吹,稻子都笑弯了腰啦!

    噔!青蛙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出示图片四)哇,大地好像披上了绿毯,天空蓝蓝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蛙不由地说:

    (2)指名接着说。

    (3)引导学生体会青蛙跳出井口后的心情:小鸟说得没错,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五、 总结升华

    1.回归主题

    师:(请学生再拿起圆纸筒看黑板)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现在你还愿意天天呆在井里吗?为什么呀?(指名说)

    2.总结升华

    师:做“井底之蛙”毕竟所见有限。青蛙正是听从了的小鸟的话,在井外发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见识。愿你们能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送给同学们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卡片出示,全班齐读)

    附板书设计、图片:

    13.坐井观天 (青蛙图)

    有井沿无边无际多大 (小鸟图)

    井里不过井口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47段,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2、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水边几张口(沿)

    二只小耳朵(际)

    2、贴一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上去板贴。

    3、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二、听录音,了解大意,启发读课文

    1、学生看动画。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3、理清两者观点: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1)指名回答并投影。

    (2)初读两个观点。听了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3)请小朋友们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

    <1>指名回答并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①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②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理解大话。

    ①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

    ②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指名回答后齐读小鸟的话。

    ③它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对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④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理解那么远。

    ①那么远是多远啊?(一百多里)

    ②理解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远啊?(很远很远。)

    是啊,从我们学校到火车东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里有两百个这么远呢!

    (5)井口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一比,学生感受井口与一百多里的差距,体会青蛙不相信小鸟的感情。)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的?

    (2)请你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a、无边无际有多大(大得没有边。)

    b、什么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c、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

    d、说话训练: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e、指导朗读: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f、你觉得小鸟怎样:小鸟见多识广。

    在板贴上板书:见多识广。

    2、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1>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听了小鸟的话,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吗?

    (2)可是青蛙却笑了。青蛙笑笑小鸟什么?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3)投影:我不会弄错的。

    ①小黑板:我()不会弄错的。

    ()里能填什么词?

    ②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4)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5)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弄错多了一个是。)

    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错了。

    ()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问题出在哪?你能劝劝它吗?

    座位上的小鸟劝刚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续演《坐井观天》的下篇。

    五、青蛙听了你们的话,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

    (1)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从井里跳出来。

    (2)你想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请在坐的小鸟猜一猜,再请上台的青蛙说一说。

    (3)请你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

    六、听音乐下课。

    另外,还有一只井底的小青蛙,它说啊它的家比天还大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怎么说的吧。(播放歌曲。)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初步学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类似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刻苦学习,渴望自己也是刻苦的“勤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就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朗读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只小狮子》。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1)小树看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会怎么想呢?

    (2)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3)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么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景,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1)我当懒狮子,小朋友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2)我当狮子妈妈,小朋友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3)懒狮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在想些什么呢?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4)同桌互相说说,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前文勤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5)在刚才说话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第二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所谓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顺其而教,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了。另外,安排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把小

    朋友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得很投入。还有,孩子们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从而也就领悟了狮子,明白了狮子妈妈的话。)

    5、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扩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搜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注重学生的积累,除了教师做引导之外,也注重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了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四、指导书写

    (教法同第一教时的书写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总结

    学生课文后,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呢?夸夸班级中的“勤狮子”。

    茅家岭中心小学汤绚芳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欣赏《坐井观天》课文中的插图,说出课题。

    2、出示课题 12 坐井_____天 补充课题,出示“观”字的写法及其在成语中的解释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过生字关

    1、出示生字“井沿、青蛙、回答、弄错、不信、抬头、坐井观天、无边无际”老师带读。

    2、小组交流,小组齐读。

    3、老师指名请学生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出示“我能辨认并组词”让学生辨别生字

    三、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3、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出示“水井”,让学生观察在水井上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

    (2)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3)指导朗读。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我能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5、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6、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

    青蛙笑了说:“ ”

    小鸟也笑了说:“ ”。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2)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望得远。

    五、课外拓展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它们飞过大海……

    它们飞过城市……

    它们飞过草地……

    它们飞过树林……

    它们飞过沙漠……

    它们飞过丘陵……

    它们飞过河流……

    它们飞过峡谷……

    它们飞过高山……

    六、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看问题,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望得远。)

    七、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课后继续编写这个故事。

    2、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永福县向阳小学 巫连秀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景,用心灵去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心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3.全面、正确地认识青蛙。教学准备:

    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新词。

    四、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这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坐井观天》。2.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3.复习(生字、课文第一段内容和青蛙小鸟的位置)

    师:青蛙说,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过这一关吗?谁愿意接受挑战?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遍。

    ①(出示课件2)认读词语:井沿 口渴 喝水 弄错 无边无际

    师:青蛙说你们可真了不起,词语读得这么好,再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问题,怕不怕?

    ②在白板上画出枯井图(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的时候才有一点儿水。)青蛙和小鸟的 位置你们知道吗?要不你来说说看?(在白板上画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③(出示课件3)那“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呢?适时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二、朗读感悟

    (播放课件4)这两只小动物吵吵闹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5出示阅读要求)2.对话在大屏幕上出示,便于老师指导

    3.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同学扮演角色读。(课件6)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说说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

    (2)(课件7-11)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小鸟飞过这么多地方,“一百多里”说明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男女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青蛙好奇、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从而感受天的大。)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4.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12)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夸张、吹牛不切实际的话叫大话。如“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我什么都会做。”)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4)那么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理解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齐读青蛙的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小鸟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6)“无边无际”什么意思?课文中说天无边无际,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等)。(播课件13)

    (7)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8)朗读指导: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突出天的大。

    过渡:青蛙又怎么反驳小鸟的话呢?请看第三次对话。5.学习第三次对话。(课件14)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指名上台戴头饰朗读对话。问青蛙:小青蛙你刚才在笑谁啊,你笑小鸟什么啊?问小鸟:小鸟,老师刚才看到你也笑了,你一定在笑青蛙对吧,你为什么要笑青蛙呢?

    (2)白板上写句子:“我()不会弄错的” 如果要在括号里加个词,你会怎么加?(3)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6.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课件15)

    三、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用4个问题层层深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讨论以下问题:

    (1)青蛙和小鸟为在争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天有多大” 白板板书)(2)他们两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白板板书)(3)同一个天,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4)用“因为„„所以„„”说说小鸟的看法。

    (播课件16)帮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播放课件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高山、大海、城市„„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用练习说话的方法:因为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来理解天的大。

    过渡:小鸟没有错,那是青蛙错了吗?青蛙看到的天空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 2.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把硬纸卷起来看看黑板有多大?看后交流观察所得。(再播放课件17)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的观点,因为深深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4.那他们俩谁错了?错在哪?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固执、自以为是、骄傲、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没头没脑、不听话等)(指名在白板上写,展示漫游)

    5.小鸟与青蛙相比,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白板板书:见多识广)6.从小鸟和青蛙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7.(播课件18)“坐井观天”是比喻那些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还自以为是的人,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四、认识青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做个调查:喜欢这只青蛙的请举手,不喜欢的请举手。

    2.千百年来,直到今天,这只青蛙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 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白板板书:可怜)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出示课件19)利用枯井图画引导理解。

    (1)青蛙并没有说谎,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有人来就跟他们打招呼。他是一只有礼貌的小青蛙。(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的这几点足以说明这也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我们不应该讨厌他、指责他,而应该同情他、帮助他。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呢?

    2.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20)3.总结:同学们,尽管这只青蛙值得同情,但在他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我们不能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应该让自己变得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件21)4.出示课后练笔(课件22)

    板书:

    小鸟图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枯井图

    青蛙图 天:不过井口大

    (目光短浅 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7)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8)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摘 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注重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贯穿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设计了从认识到内化到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的过程中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完成本课时的目标。

    【关键词】人物三次对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理解寓意,明道理。

    一、回顾旧识,引入新课

    1.回顾旧知:(1)比赛,听写,看谁是记字冠军。

    (2)小鸟和青蛙因为什么问题发生争论呢?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二、图文结合,以读代讲

    1.看图、听录音范读。(播放课件)

    2.读文:自由读。

    3.依据图文内容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过渡:处在不同的位置的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它们一共进行了几轮对话呢?(三轮)

    三、辅导自学,品读感悟

    出示学法:

    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2、3段)

    二、画:用“――”画青蛙说的话。

    用“?n?n”画出小鸟说的话。

    三、读:有感情的读对话。

    (一)第一次对话

    1.读:(2-3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指名读

    2.画:

    (1)用“――”画出青蛙说的话

    用“~~~”画出小鸟的话

    (2)自由画句

    (3)汇报交流(训练重点:明确语言描写,提示语不用画出。)

    (幻灯片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用“――”画)

    小鸟回答说:“我从……”(用“~~~”画)

    3.读:分角色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明确读出语气:青蛙的话疑问,小鸟的话肯定。

    ③同桌分角色读

    (二)自学第2、3次对话

    1.第二次对话(4-5自然段)第三次对话(6-7自然段)

    (1)按学法学习

    读:自由读文。

    画:用“――”画出青蛙的语言

    用“~~~~”画出小鸟的语言

    读:读出自然的感情。

    (2)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

    1)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小鸟→“你弄错了”(读出劝告的语气)

    2)第三次对话

    青蛙→傲慢,自信,自以为是

    鸟→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

    (课件出示)

    青蛙笑了说…………

    小鸟也笑了,说…………

    3)用“?”画出神态词(即表情)

    (训练重点:认识神态描写,初步了解其作用)

    “笑”青蛙觉得小鸟说错了,笑了。

    小鸟觉的说了半天青蛙还认为天那么小,笑了。

    4)我们都知道那些词是神态词呢?

    学生说:

    老师送:笑眯眯 伤心;高兴; 难过; 快乐 害怕,紧张 乐陶陶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笑呵呵,愁眉苦脸、喜滋滋,乐滋滋 兴高采烈 笑容满面

    5)创设情境说句子,神态描写小练习。

    ①考试得了一百分,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②你做错了事,主动向老师认错。

    四、感悟观点,阐明道理

    过渡:小鸟和青蛙谁也说服不了谁,青蛙说天只有井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呢?

    出示课件,他们看到的不同的天。

    1.谈理解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自己的理解

    2.亲身体验

    (1)透过教室的窗户,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2)用纸卷成桶,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3)你站在庆丰山上看到的天有多大?

    3.谈感受,明道理:

    (1)你想做青蛙,还是做小鸟,为什么?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看问题,看事情,要站的高,要看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以为自己是对的。

    五、拓展延伸,提升认知

    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呢?

    口头编说:(注意青蛙的神态)

    (指名说――评议)

    六、课堂练习,夯实技能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句

    1.老师()地说:“小明最近你 进步了。”

    2.老师()地说:“东东,你怎么迟到了?”

    3.()()地说:“________”

    七、课后作业

    续编《坐井观天》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看得窄小)

    小鸟:天无边无际(看得广大)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生:他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讨论后回答:

    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

    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6、我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7、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四、拓展知识。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它会怎么说?(投影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回答。

    五、整体回顾课文。

    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画家与牧童第二课时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言行,通过朗读、想象,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

    主要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电教辅助手段:课件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1、读课题。

    2、这位著名的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说。用上新词“纷纷夸赞、批评、惭愧”。

    二、朗读感悟

    (一)1、牧童的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指导朗读。

    2、书写“呆”。出示挂图。观察想象说话。“围观的人都呆住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3、指导朗读。师范读。

    4、猜一猜,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指名说。

    (板书:敢说真话)

    (二)这画家有多棒?

    1、指名说。读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指导朗读。齐读。

    2、用“一……就……”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指导朗读,感受画家水平高。(没有不、争着)

    4、指名读第三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动作表演。指导朗读。齐读。(板书:画艺高超)

    5、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三)打开课本第96页,自己大声地读3、4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人在夸这幅画?(出示斗牛图)

    谁来说,都有哪些人在夸?

    你喜欢谁的话,就认真地把他说的话读几遍。

    这位商人,你来夸——

    动笔把“称赞”这个词圈起来。

    这位商人,你来夸——

    这位教书先生你来夸——

    这幅画在你们的朗读中变活了

    如果你们在现场,你们会怎么夸这幅画?

    像这样商人夸、教书先生夸、你夸、我夸、大家夸,就叫做“纷纷夸赞”。学习三个同义词,都是表扬的意思,作者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美,以后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尽量用上不同的词语。

    师读旁白,男生读商人的话,女生读教书先生的话。

    (四)戴嵩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指名当戴嵩读。(板书:虚心)

    师生扮演戴嵩和牧童。分别读戴嵩、牧童。

    戴嵩听了,……齐读。

    现在老师要出几道抢答题来考考大家读懂了没有。老师要请先举手的同学回答。请听题:

    第一题:牛的哪个地方画错了?

    第二题:戴嵩画牛尾巴是怎么画的?

    第三题:尾巴应该怎么画?

    第四题:牧童向画家提了个什么问题?

    牧童为什么懂得指出画家的错误?

    画家和牧童,你想夸谁?

    三、提升小结。

    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虚心的画家。正是由于他虚心听了牧童的意见,后来再次画了《斗牛图》,(出示图)这幅图画得更逼真,流传百世,成了名画。

    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认真观察,刻苦训练,创作了许多作品,下面就让我们在轻松的音乐中一起来欣赏他们的画吧。欣赏名家名作。

    四、写字

    1、观察指出注意点。

    2、师范写。

    3、生练习。

    五、总结。配乐齐读。

    六、作业

    (必做):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背一句谦虚的名人名言。

    (选做)1、了解古今中外国著名的画家。

    2、

    桃花心木教案8篇


    教师范文大全推荐更多专题:“桃花心木教案”。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必须”和“浇水的量也不必须”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必须,看到那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取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目的地帮忙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透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主角,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书:生活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靠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群众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信的机会。)

    作业设计

    选取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提炼成名言警句。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有一场怎样的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潜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本课教学中,我个性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状况,有目的地帮忙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用心性也就随之而兴。

    桃花心木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锻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认识目标: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用中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主动探究,悟道理。

    1、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

    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提示:

    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

    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经受磨练

    桃花心木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

    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

    (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四、反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课件出示:

    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桃花心木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如下扣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语言可自己发挥,也可说书上的语言。

    2、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批注相当重要,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因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读书要联系生活,读出自己,所以本课时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

    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3、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设计意图】

    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了文章,而且训练了表达。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

    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问题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上。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设计意图】

    避免繁琐的讲解,通过朗读和结合事例来理解,在把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特别建议:

    《 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构建了较为开放的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课堂,可以看到,两个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书、批注、讨论、研究,教师在引导、点拨、疏通、提升,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阅读中才会获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读,使他们练一双慧眼,铸一颗真心。

    桃花心木教案 篇5

    【关于教材】

    《桃花心木》是台湾当代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文章讲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了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本文借事喻理,先写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使“我”感到奇怪;再写通过“我”与种树人的交谈解开心中的疑惑,得知种树的学问;最后写“我”由看人种树引发的感想。

    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意义隽永、意味深长,是一篇锻炼学生意志,开启学生心智的佳作。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学生能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学习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关于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培养点:

    ⑴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长大成材。

    【关于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话中蕴涵的哲理,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关于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实现主动发展。

    【关于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回答“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二是通过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三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一、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语文教学要重开放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谈本文的大意,可以从部分上谈对某个段落的认识,也可以谈对种树人的话的粗浅理解。这种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含义。──语文教学要重文本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但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语言文字上。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指导学生朗读种树人的一番话,要注意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三、联系实际,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语文教学要重感悟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或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迹,也可从反面谈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经受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进行总结: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而在优越条件下的人却不行,因为优越的条件使他们养成了依赖性,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心”,也就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和能力。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人

    在不确定中

    百年大树坚强的心

    桃花心木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确定”在种树中指什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又指什么情况?在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得深刻。”这句话的理解,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

    1、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后,教师展示材料,介绍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同桌互相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教师随机抽测。

    ⑵交流学生字情况并进行识字教学。

    ⑶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2、整体感知:

    重点引导说说写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相机让学生找出写怎样给树苗浇水的段落,写为什么这样浇水的原因的段落,写作者感想的段落。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指出不明白的句子。

    4、教师梳理问题,小结,相机板书:种树→育人。

    【设计意图: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

    三、研读课文,体会用心

    1、提出研读问题:

    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总体结构上说,是以“不确定”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借此串连起事理和哲理的。在本文中起这样作用的语句还有“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另外,作者的认识变化过程(如“奇怪”等一连串体现作者认识变化的词句),也可以作为学习的线索。】

    2、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联系种树人的话,感悟“不确定”的意思。

    ⑵联系第三、四自然段,感悟种树人浇水的“不确定”。

    ⑶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浇水方法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④联系生活经验,从自己种树种花的经验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于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那么理由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便于落实本册本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要求。】

    ⑷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⑸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按照下面程序,指导读好种树人说的两段话:看动画(把种树人所说的话中有关内容制成动画)听录音朗读→创设情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我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的?)→“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请你选择一两句试着读一读→同学评价,再试着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名数位试读→全班齐读。)

    3、引导小结。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概述复习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通过比赛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读读课文,感悟词意,积累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不确定、算不准、勃勃生机、语重心长、狂风暴雨、从从容容、莫名其妙、独立自主、百年的基业”。

    2、选词填空,复习旧课:

    对种树人的话及用心进行概述,让学生选择词语填空,并齐读:

    “由于老天下雨总是____的,如果无法在____中____生长,树苗就会____;即使幸而存活,但是它的根却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____遇到____,也会一吹就倒。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打好____。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样子,浇水没有规律,浇水时间____,浇水的量也____,他是想让树苗不要养成____的心,要学会____,拼命扎根、找到水源,才能长成____的百年大树。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比赛抢答情境,教师先提出比赛规则“师说词意,生抢答词语”,然后要求学生读课文猜测教师会提出哪些词语,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寻找词语,感悟词意;抢答后,学生领读、齐读,又进一步地识记词语,积累词语;最后,让学生选择这些词语进行填空,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词语,进行运用练习。这样,把感悟、积累、运用连为一体,词语教学到位,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自读课文,填空的内容又是种树人浇水原因及用心的概述,即复习旧知,又为新课作了准备。】

    二、再研课文,感悟哲理

    1、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继续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学习第十四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想和见解。

    2、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生的哲理:

    ⑴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实例,感悟生活的“不确定”(先让学生联系实例,教师酌情补充。)

    ⑶讨论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生哲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填空齐读:

    “由于不只是老天下雨(自然界)是不确定的,____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只有在____中生活,只有在艰苦环境中____,才不会养成____的心,才能学会____,才能____。”

    ⑷指导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第十四自然段。

    3、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⑴联系“中日夏令营”事例,发表见解: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交流讲述《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在此,在学生学习课文,充分感悟人生哲理后,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能发。】

    ⑵读了这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引导:

    ①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赠书签的形式,激发并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重要的一项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教参指出,“课文的背诵,是让学生背自己喜欢的部分,既不要加以限制,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所背的内容既是学生所喜欢的,又不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如何做到这点,是比较困难的。教师用书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句子进行表情朗读、背诵积累。这样,兴趣激发了,学生既能根据自己的喜欢来背诵,又不会对重点内容有所忽视。】

    2、总结全文。

    3、拓展延伸(课外语文实践):

    ⑴必做题(②③做在作业本上):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抄写生字词,并互相听写。

    ⑵选做题:

    ①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日记、随笔、书信等)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②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张海迪、陈景润、爱迪生等文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找时间跟自己的小伙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③发表见解:“懒老师”的教法,你赞成不赞成?跟同学们说说你的见解。{补充阅读材料附后}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感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诱导学生学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肯定见解各异。在交流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树人(借种树喻育人)育人

    浇水无规律不确定中生活

    会找水源深化感知

    拼命扎根转化能量

    长成百年大树经得起考验

    桃花心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你想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读写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 ,有时隔 ,有时隔 ,有时隔 才来一次; 也不一定,有时浇得 ,有时浇得 。

    ①.抄写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的句子:

    ②.写出你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2.他的一番话,使( )非常感动。不只是( ),( )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 ),能比较( )生活的考验,会( )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 )把很少的养分( )为巨大的能量,努力( )。

    ①.“不确定”指的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什么情况?

    ②.“养分”、“能量”分别指什么?

    ③.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至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桃花心木教案 篇8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

    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

    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

    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王鸿艳

    简评: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万小强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13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附、板书:13说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写《资治通鉴》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高塍实验小学沈鹃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二、分析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更可贵的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五、教学模式

    情境交融法、小组自学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星奖品、课前请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了解九寨沟的优美风景和生活的动物们。

    七、教学过程与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过渡: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起来欣赏介绍九寨沟的录象。

    (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欣赏九寨沟风光录象,看完后谈感受。(指名回答)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由于本文是风景介绍类的文章,如果实地去感受,很多文中晦涩的成语可以迎刃而解,安排多媒体录象的观看以及图片的展示,就是为达此目的,收效确实明显。)

    (三)布置导游任务

    竞争小导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名做导游不简单,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再弄清有何特点,最重要的是要讲好特点。(结合板书)

    过渡:下面就以第三段为例,看看大家的真本事。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看看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处景观?

    你最欣赏哪一处?可以说出你的理由或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传达给大家。

    2.交流。相机多媒体出示各个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

    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

    提倡学生用个人读、女生齐读、男生读、喜欢某个景点的齐读来表现美文。

    (第三自然段是个难点,我选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主,遇到困难一起讨论。主要教给学生抓句子、谈感悟的方法畅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朗读的注重与贯穿是了解学生感受情况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孩子的语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将读推向了高潮,很好地表现了美文。)

    3.自行准备,好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

    鼓励多讲景点,用自己的话讲景点。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后,我将背诵和运用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让学生清楚讲述,更要生动讲述,努力用语言来打动他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小结学法

    读找想读讲

    (五)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布置任务:根据前段学法,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

    交流方法:组内补充,组际补充,其他人静心听意见。

    相机解决珍稀动物、也许、憨态可掬、窥视、若无其事等的问题。

    3.导游解说比赛

    鼓励引进课外知识讲解小动物。

    (文章如导游般地带领了读者进入景区感受美景,我安排文章的纵线就是导游式地为解说作准备。让学生竞争小导游,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头点名做导游不简单,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再弄清有何特点,最重要的要讲好特点。等学好自然段以后再让他们作讲解准备工作,并要求主动上来讲,以便打下背诵的基础。学生开始有些拘束,后来在同学的影响下,在星级导游评比的促动下,热情越来越高,景点越讲越多,水平越讲越高。)

    4.齐读

    (由于第四自然段条理清晰,根据前段学法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所以处理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体现出课堂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六)课外延伸练笔,显现学习成果

    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最后的设计其实是作业的变体,学生精辟的语句充分说明已明白了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意义,外加简笔画、歌声点缀,真是高潮迭起,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水到渠成。)

    六、板书

    介绍什么

    9.九寨沟导游指南:有何特点

    讲好特点

    (在课堂中我重在鼓励与肯定。在学习习惯上主要培养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小组学习按代表发言组内补充组际交流来扎实所学。)

    【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