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2024浮力教案五篇
  • 浮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29

    2024浮力教案五篇。

    关于“浮力教案”栏目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资料。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敬请收藏它!

    浮力教案 篇1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浮力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浮力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浮萍?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浮力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的重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马铃薯

    清水

    浓盐水

    重量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梳理。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浮力教案 篇5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三)教具:铁块、木块、废牙膏皮、玻璃水槽、水、自制潜水艇模型(12-11小实验)。

    1.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厘米3,它在水面上的体积是25厘米3。求:它受到的浮力多大?它的质量多大?木块的密度是多大?(出示小黑板,并画有图12-5示意图)

    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演算。由一名学生板演。演算完毕,教师讲评。

    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下沉,F浮G物;悬浮,F浮=G物。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是:F浮=G物。

    追问并演示:实心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试比较铁和木块与水密度的关系。

    ∵铁块浸没水中,V排=V铁,∴实心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块下沉。

    提问: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可否让密度比水大的铁块在水中上浮或漂浮在水面?

    启发学生回答:轮船是钢板焊成的,采用空心的办法,使物体的密度小于水,它就可以浮在水面。

    演示:把卷紧的牙膏皮放入水中,放手后可观察到它下沉。空心的牙膏皮能漂浮在水面上。

    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问:用树干挖空制成的独木舟的好处是什么?看课本图12-9。

    答:减小重力,可以多装货物,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学生答出: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办法,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介绍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以上两问题、边讲边板书。

    ①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更多的水而浮在水面上。

    ③计算课本P12-8轮船一段中的问题。

    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教师讲评。

    ④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有无改变?它的排水量是否改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因为它是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船重,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改变。它的排水量也是不变的。追问: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答:轮船将浮起一些。轮船从河水驶入海水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排开的河水重和海水重相同。但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因此,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所以轮船将浮起一些。

    3.潜水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看课本图12-13,图12-14。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充满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板书:3.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4.气球和气艇:

    看课本图12-15,图12-16,并阅读课文。

    问:节日气球、热气球、飞艇,其体内充的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它为什么能够升空?

    答:节日气球或携带气象仪器的高空探测气球里充的是氢气或氦气;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烧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飞艇中充的是氢气或氦气。这些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于气球或飞艇的总重小于气囊排开的空气重,即重力小于浮力,气球和飞艇就能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就不再上升,停留在这个高度。请你想一想,如果这是个载人的带吊篮的气球,为了使乘客返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板书:4.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氦、热空气)。

    三、总结本节学到的重点知识。

    【2024浮力教案五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