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诗朗诵课件
  • 诗朗诵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29

    诗朗诵课件。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关于“诗朗诵课件”的文章觉得写得很好,愿我们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诗朗诵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读唐诗》,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并从中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

    2.积极参与“古诗词演唱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古诗词演唱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材分析

    《读唐诗》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开始的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六度的大跳和重复的运用把情绪推向了高潮。高潮过后,又转回平稳,好像高潮过后的'思索,在细心地聆听祖先的诉说。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联想到许多著名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今天,我们来欣赏歌曲《读唐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聆听歌曲

    1. 初次聆听歌曲《读唐诗》。

    教师要求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优美、亲切、抒情等等。

    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2.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古诗?

    学生没有回答的古诗,教师可加以补充。李白《静夜思》、白居易《夜雪》、杜甫《绝句》、骆宾王《咏鹅》、张继《枫桥夜泊》、李商隐《夜雨寄北》、王昌龄《出塞》、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 小声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和歌曲中较难掌握的节奏,如:切分节奏等。

    4. 放声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

    提示学生:第四乐句的“泉”字在演唱时可以作延长处理,表达更深的情感。

    三、活动:“古诗词演唱会”

    朗诵古诗或演唱古诗歌曲,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今天,我们举办“古诗词演唱会”, 可以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宣布比赛规则,选出的评委组成评审团,给各组打分。

    2. 比赛分为四关:第一关是配乐朗诵古诗;第二关是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第三关是向同学们介绍欣赏一首古诗;第四关是表演古诗歌曲。

    (曲目建议)第一关:朗诵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古诗;第二关:演唱《咏鹅》《静夜思》《梅花》;第三关:欣赏同学们课外学的古诗;第四关:表演学过的古诗歌曲。

    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评价。

    5. 颁奖。

    可分为最佳演唱奖、最佳朗诵奖和最佳表演奖。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对古诗有了进一步地了解,感受到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了“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喜欢古诗,更加努力学习古诗。

    诗朗诵课件【篇2】

    诗歌朗诵是一种优美动人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领他们进入一个幽静的美好境界。而诗朗诵课件则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用简练而精致的语言构建出美丽的意象和音韵。要想真正体会诗歌的魅力,理解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就需要通过朗诵来表现出来。而诗歌朗诵课件则是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表现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气和情感,从而更生动地诠释诗歌的内涵。


    诗歌朗诵课件的制作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选取适合的背景音乐和图像等元素,使整个课件更具有视听效果。同时,课件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乐趣,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在设计课件的布局和配色上,可以选用柔和而具有诗意的颜色,营造出一个安静而温馨的氛围;在选用图片和音乐上,可以结合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除了课件的设计,诗歌朗诵课堂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和参与。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朗诵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技巧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更自信地面对听众,更生动地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朗诵课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朗诵能力和表达水平。通过诗歌朗诵的实践和感悟,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掘和体验诗歌的魅力。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朗诵课件,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让诗歌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情感和文化品味。

    诗朗诵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读唐诗》,感受歌曲的意境;感受中国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古诗朗诵配乐,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古诗意境有进一步的理解。

    4.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活动。

    教学工具:

    钢琴、古筝、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听音乐《读唐诗》,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展示古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导言: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千余年,但仍被世界人民所喜爱,被我们代代相传。

    师: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古诗文化最精华的部分。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唐诗。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它的歌词非常有特点,听后你会有惊奇的发现。请听歌曲《读唐诗》。

    学生看大屏幕出示的歌单来欣赏歌曲《读唐诗》。

    师:你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有多少首唐诗藏在这首歌曲里面吗?

    全班学生分四组,每组有一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最先完成者为优胜。

    教师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使学生熟悉旋律。

    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以八首古诗的最美的佳句,组成歌词。它由衷地歌颂和赞美了唐诗。你怎样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

    师:比如说歌中“高飞的白鹭”是指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现在我们深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是怎样赞美唐诗的。

    抒发情感,全体学生随音乐唱。

    纠正唱不准确的地方。讲解歌曲中难点——弱起、连音线及后十六分音符。

    亲切、自然地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师:古人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演唱会”,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

    (一)诵古诗

    师: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诗人以诗抒怀,从诗中我们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心中细腻的情感。下面是配乐朗诵古诗。请朗诵歌曲《读唐诗》的歌词中所隐含的古诗(共8首,可选择其中的3或4首作配乐朗诵)。

    教师提供配乐参考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

    小组练习朗诵,分组汇报。

    (二)赏古诗文化

    师:下面请四个小组根据课前的准备,为我们赏析古诗及相关文化。

    各小组的展示。学生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有关古诗的国画、书法、音乐等艺术作品(歌词中的其余几首古诗)。

    师、生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评委由全班学生担任,用手势来表示认为表演的小组的序号。

    (三)唱古诗

    师:由于古诗朗诵的韵律感与音乐是相通的,所以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古诗新唱的歌曲,我们也学过不少古诗歌曲,你们能说出有哪些吗?

    学生说出古诗歌曲的曲名。

    学生演唱古诗歌曲。

    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已经学过的古诗歌曲有《咏鹅》《江雪》《梅花》《静夜思》《鹳雀楼》等。

    全班演唱歌曲《读唐诗》,将“古诗朗诵演唱会”推向**。

    四、小结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音乐,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记载着千年的文化变迁,传承着诗人的情怀,我们晶读古诗,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诗朗诵课件【篇4】

    标题:《诗朗诵课件》-激发学生热情,提升表达能力


    诗朗诵课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育中。其独特的魅力和效果备受教育者的青睐,被视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诗朗诵课件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诗朗诵课件是一种融合了诗歌朗诵和表演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声音、语调、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手段来诠释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优美动人的诗歌,要求学生进行朗诵,并在表演过程中指导他们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从而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诗朗诵课件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言表达活动中去。通过朗诵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魅力,从而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另一方面,诗朗诵课件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声音、语调、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手段来诠释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舞台表现能力。通过不断练习和表演,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更加成功地应对各种语言表达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每个教育者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诗朗诵课件中去:一是选择优美动人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一些富有感情色彩和音乐性的诗歌,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二是引导学生发掘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诵和表演。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位,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诗朗诵课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效果,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育中。通过诗歌朗诵和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选择优美动人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式、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愿教育者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让诗朗诵课件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者和文学爱好者贡献力量。

    JK251.com延伸阅读

    安全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老师在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教学。“安全课件”涉及到很多方面现在请跟随我们一起了解它,希望此文能够让您领悟到更深刻的道理!

    安全课件【篇1】

    一、班会主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

    二、班会时间:

    xx月xx日

    三、班会地点:

    1205教室

    四、班会参与人员:

    全班同学及辅导员

    五、班会目的:

    进入夏季天气干燥,所以要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

    六、班会过程:

    首先,强调了消防安全防火的重要意义,提醒大家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构成消防安全保护意识,共同创造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

    (一)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逃生技巧:

    1、如果大火堵住门口,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用水浇全身。

    2、高层住宅失火,用床单或窗帘做成简易的绳子,挂牢物体,逃生。

    3、如果火灾上身,就地翻滚,以扑灭火苗。

    4、如果出口小,要呼救,等待求援。不要轻易跳离,这样危险性更大!

    (二)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我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3、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4、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研究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5、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7、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8、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景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9、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10、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仅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三)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

    2、易燃物品应当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有什么影响

    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我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并且要说清楚什么

    7、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

    经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辅导员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必须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仅有一次,幸福欢乐掌握在你自我的手里,期望同学们经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我的人身安全。

    安全课件【篇2】

    活动目标

    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知道外出时注意安全,了解特殊情况时的应急方法,培养安全意识。

    学会安静地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放大的图片一套,一些安全教育的图书。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外出安全常识。

    活动过程

    出示图1、图2,请幼儿看图编故事。

    提问:

    ①川川看不见爸爸后,心里怎么想的?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②猜猜川川用什么办法找到了爸爸?

    请幼儿展开联想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出示图3、图4,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指导幼儿知道川川很聪明,能够想到找爸爸的方法。

    拓展讲述:如果你是川川,你会怎么办?

    教师总结时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站在原地不走开、去找警察叔叔、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美术活动:给《找爸爸》的图片涂色;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我有好爸爸

    情境渗透:

    在活动室里粘贴一些安全教育的图片,让幼儿共同分享。

    教育幼儿外出时不要自己随意走动,以免丢失。

    家庭渗透:

    建议家长抓住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儿童故事:找爸爸

    爸爸带川川到商店买东西。商店里可真热闹,川川东看看、西看看,不知不觉就和爸爸走散了。川川睁大眼睛找爸爸,可是这么多人,怎么能找到爸爸呢?川川想起应该到商店门口看看爸爸的自行车在不在。只要自行车在就肯定能等到爸爸,他总是要来推车的呀。川川找到爸爸的自行车,紧紧地抓住坐凳好像抓住了爸爸。过了一会儿,急得满头大汗的爸爸来了,川川叫了一声“爸爸”,扑到爸爸怀里哭了。

    活动分析

    本活动以川川找爸爸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具有实际意义。教材图片的内容清晰,故事情节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讲述空间。在讲述过程中,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小班幼儿全语言教育“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话者”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根据图片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够将画面内容进行拓展讲述。

    活动拓展:

    教师可将讲述内容制作成电脑课件,链接上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

    开展“安全知识比赛”: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出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问答题,请幼儿回答。

    教师可以播放安全教育的VCD让幼儿观看。

    利用饭前活动,教会幼儿一些安全儿歌。

    收集有关安全教育的阅读图书,放在语言区请幼儿阅读。

    注意事项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提示性语言要简单、清晰。

    注意培养幼儿先观察再说的好习惯。

    安全课件【篇3】

    课前准备

    (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记号笔、水粉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等。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

    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

    (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

    (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

    (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

    安全课件【篇4】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面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 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冬季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冬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 交通安全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 1600 起 , 死亡 257 人 , 受伤 1147 人 , 直接经济损失 731 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3不乘坐无牌,无证,无保险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1.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

    1) 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炮。

    2) 上实验课要注意老师的要求,不要随意乱动药品。

    3) 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2.防盗 :保管好个人财务。不在教室上课时或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校园。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3.防校园暴力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 向有关 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四、体育运动安全 :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五、 发生火灾怎么办?

    1. 要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 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 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安全课件【篇5】

    防火安全常识教案

    活动主题:防火安全常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安全预防及遇险应急常识,掌握一些险情的自救方法与技能。

    2、通过安全教育的学习,提高学生生存自救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珍惜生命,回报社会;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互相帮助、救人危难、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一、导语:

    俗话说“水火无情”,是说水灾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没有安全感。那么,类似的灾害可不可以预防?如果灾难发生了,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救应急措施,把灾难降低到最小程度?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安全教育课,就是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一些应急自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树立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拒灾难于千里之外。

    二、教学实施:

    (一)三警电话:

    中小学生遇到灾难发生时,不提倡当英雄,应以安全自救为主;自救的方法有:逃跑、呼喊、烟火求救、报警、野外求救字样SOS等。三警电话:110、119、120 三警电话接通后,应讲清地点、案情或灾害事故情况等,如歹徒正在

    行凶,应注意自身安全。火警或急救应在路口引导消防车和救护车。教法、学法:

    通过三警电话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10、119、120报警电话是特种专用电话,让学生认识到拨打三警电话戏耍取乐的严重后果。

    (二)防火安全常识与应急训练:

    1、野外火灾事故预防:(1)不在草木繁茂的山林用火;(2)上山扫墓时应注意防火;(3)不乱扔烟头;(4)不乱扔矿泉水瓶;(5)燃放鞭炮应注意防火。

    2、家庭防火:

    (1)家中不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

    (2)家庭装修应使用不燃性材料或经阻燃处理的材料;(3)保持室内过道、楼梯畅通;(4)家庭用电、用气、驱蚊等注意防火;(5)家庭应自备灭火器,并掌握使用方法。

    3、公共场所和高楼预防火灾:

    (1)公共场所和高楼应制订防火逃生方案,并进行演练;(2)防止人为纵火;(3)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

    (4)高楼各层应有消防设备和逃生器材。教法、学法:

    采用分组讨论方法,让学生了解野外、家庭、高楼和公共场所应如何

    预防火灾。

    4、火灾应急常识:(1)灭火的方法:

    火焰初起时应用灭火器、沙土、湿毯子等物品覆盖灭火;电器、油等着火不可直接用水灭火。

    (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小型干粉ABC灭火器):

    a、适用范围:油、电子仪器、文物、图书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b、使用方法:

    应距离燃烧物5米处放置好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将喷嘴对准火源处,握住开启手柄喷干粉灭火。

    c、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训练:每名学生按使用方法实际操作训练一次。

    5、火场逃生的方法:

    a、火灾初起时,可披上湿衣服、湿毛毯等低姿势冲出火场; b、出现浓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逃生;

    c、衣服着火可撕脱衣服,用手或物体扑打;也可倒地打滚灭火; d、高楼发生火灾时应走安全通道,不可乘坐电梯;

    e、大火风筝;封住安全通道时,可用绳子、窗帘、床单等物系成长绳往楼下逃生;

    f、如被困于二楼,可先向地面扔些被、褥等软物,然后头在上脚在下跳到地面,切勿高层跳楼;

    g、烟气从门缝进入时,可将湿毛巾湿衣服、湿毛毯等物品挡好; h、楼下着火也可到楼顶避火、求救。

    这部分内容采用演示法、实践操作法,通过学习,掌握火灾应急

    常识并能在火场自救逃生。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合作精神。

    6、火灾应急“十要”(1)要早扑火(2)要早抱警

    (3)要先扑火,后搬财物(4)要沉着冷静

    (5)要仔细判断,果敢决策(6)要注意邻室起火(7)要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8)要屏住呼吸(9)要掩口鼻(10)要隔离烟火

    三、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牢记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的本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

    招标师课件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 教案课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招标师课件"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本文并获取参考!

    招标师课件 篇1

    招标培训课件是指为招标人和投标人提供培训的教学课件,在招标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招标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程序,因此,招标培训课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招标培训课件应具备详细的信息。在课件中,应详细介绍招标的基本概念、招标法律法规、招标规则和常见招标文件的内容要求等。只有将这些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才能确保招标参与者对招标流程的全面了解,提高投标质量和竞争优势。

    其次,招标培训课件应具备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丰富的招标案例分析,使学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招标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

    再次,招标培训课件应具备生动的演示和图表。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图表,可以将招标的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直观地展示。这样,学员可以更加明确地理解招标的各个步骤和要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此外,通过演示和图表还可以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招标词汇和术语,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招标文件。

    最后,招标培训课件应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实际的招标培训中,受众的背景和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初次参与招标,对招标的基本概念不太了解;而有些人可能是经验丰富的投标人,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巧和策略。因此,招标培训课件应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分类和设计,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招标培训课件对于招标人和投标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丰富详细的信息、具体的案例分析、生动的演示和针对性的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员对招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参与到项目的竞标中去。因此,制作一份高质量的招标培训课件至关重要,它能够为招标参与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招标师课件 篇2

    招标采购课件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采购决策、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果。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招标采购知识,招标采购课件应运而生。


    招标采购课件是一种专门用于培训和教育的工具。它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将招标采购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讲解,使学习者能够更快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招标采购课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招标采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招标采购的步骤和流程、招标采购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等。


    招标采购课件会介绍招标采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招标采购是指企业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向外部供应商发布采购需求,并在供应商中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的过程。招标采购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等。课件会详细介绍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重要性。


    招标采购课件还会介绍招标采购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一般来说,招标采购包括需求分析、招标文件编制、发布招标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投标评审和合同签订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会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并通过图表和流程图等形式,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招标采购课件还会介绍一些招标采购的方法和技巧。招标采购的方法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单一来源采购等。而招标采购的技巧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供应商筛选、投标评审和合同谈判等。课件会通过具体案例和实战演练,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招标采购课件还会提供一些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招标采购案例,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课件还会提供一些实战演练的题目和习题,让学习者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招标采购能力。


    招标采购课件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培训和教育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招标采购知识,提升招标采购能力。企业应该重视招标采购课件的使用,并将其纳入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体系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招标师课件 篇3

    招标培训课件是一种重要的培训教材,通过教授招标流程、技巧和法规等内容,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招标能力,并顺利参与到招标项目中。招标培训课件内容丰富,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指导招标人员进行招标项目的准备和提交工作。

    首先,招标培训课件的一大重要内容是招标流程。招标流程是指整个招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环节,包括需求确认、招标公告发布、投标准备、评标等多个阶段。招标培训课件通过详细且生动的案例分析,结合真实的招标项目,系统性地介绍了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招标人员通过学习招标流程,可以清楚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工作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和开展工作。

    其次,招标培训课件还包括了招标技巧的培训。招标技巧是指在招标过程中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招标成功率和竞争力。招标培训课件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教授各种招标技巧,如如何撰写招标文件、如何制定投标策略等。同时,课件还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招标问题和解决方法,帮助招标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招标培训课件还会介绍招标法规和政策。招标法规和政策是指招标项目中需要遵守的法律和相关政策。招标培训课件通过讲解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帮助招标人员正确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和风险。同时,课件还会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解读一些招标案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和处罚情况,以增强学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最后,招标培训课件还会针对招标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一些模板和实用工具。例如,招标文件模板、投标报价表格、评标细则等。这些模板和工具能够为招标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减少繁琐的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课件还会介绍一些招标信息资源和招标软件工具,帮助招标人员更好地获取招标项目和进行信息管理。

    综上所述,招标培训课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培训教材,通过教授招标流程、技巧和法规等内容,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招标能力。招标培训课件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能够帮助招标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招标知识和技能,为参与招标项目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除法课件精品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这篇关于“除法课件”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这里有一些适合需要的朋友们来看看的文章!

    除法课件 篇1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圈一圈、填一填”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课件、学具

    一、导入新课

    1、在实践中引出平均分

    给各小组纪律打分,五个小组纪律都一样好,20只小纸船,奖

    给1、2、3组各6只,奖给4、5组各1只,大家有没有意见?

    根据大家意见突出强调“平均分”。

    2、每组先奖1只,让我们每个小组乘着这只梦想的小船,从现在起航,乘风破浪,达到这节课的彼岸——明白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3、播放课件①,板题。

    二、理解除法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课件②图、读文字,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

    ①大熊猫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②你知道这里边的重点词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说的、都在做的“平均分”。

    ③什么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这里边的份数是多少?

    分成4盘就是4份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小组合作,想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指派代表汇报,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摆一摆;②圈一圈。

    3、无论哪种方法,都予以鼓励。(评价)

    4、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回忆操作过程,结合图说说图所表示的含义

    对照图和文字,并辅助动作手势,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自主尝试,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学生作品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可能有以下形式:

    12-3-3-3-3=0

    12÷4=3

    12

    3 3 3 3

    (评价)

    3、自己的表达方法,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示的含义,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播放课件③。

    板书如下:

    12÷ 4 = 3

    除号

    4、播放课件④,介绍除号,渗透数学文化,:除号写法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表示平均分

    读法: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读

    5、 播放课件⑤,深化除法含义: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评价)

    5、播放课件⑥,改变份数列式练习

    四、及时巩固,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一)做一做1:小猫这个指挥家正在指挥小鱼儿们入盘,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含义吗?(先看书上第13页内容,完成后播放课件⑦对照答案)

    把15条鱼平均放到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15÷5=3的含义。

    (二)辨析练习:做一做2(先看书上第13页内容,完成后播放课件⑦对照答案)

    五、拓展延伸

    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六、回顾总结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把除法的含义讲给家长听,做家长的小老师。

    除法课件 篇2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27÷9=8×8=56÷8=

    ()×6=18()×9=27()÷8=8()×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除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 6= 72 ÷ 8= 72 ÷ 4=

    7 × 6= 8 × 9= 18 ×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xx÷3

    68÷4 138÷6 3411÷9

    教案点评:

    首先通过三组口算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法课件 篇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一、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实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二、 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解决“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中“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练习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

    不足之处: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

    除法课件 篇5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0.45里面含有45个()。

    (2)6.4里面含有64个()。

    (3)0.17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4)1.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2.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m,÷4=5600m.5600m=。÷4=。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4=。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第二种:利用竖式计算

    ①如果把被除数22.4的小数部分“4”盖上不看,整数除法应当怎样除(22÷4商5余2。)

    ②商5写在哪儿?(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再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24个十分之一,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 4商几?(商是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商6应写在哪一位上(6要写在十分位上)

    ④为了表示6个十分之一,在商5与商6之间点上小数点,这样就表示6在十分位上,也就是商里的小数点应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这样就得到一个完整的竖式。

    22.4÷4=5.6(千米)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再用24个除以4就是6个,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除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方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乐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说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摆书

    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

    师: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生:阅览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条件)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2个书架有几层?

    生: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

    4、汇报,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 (2)2×4=8(层)

    100÷4=25(本) 200÷8=25(本)

    (3)200÷2÷4 (4)200÷(2×4)

    =100÷4 =200÷8

    =25(本) =25(本)

    5、汇报时提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4)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

    (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除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接近15、25的除法题,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自主探索灵活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接近15、25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同学们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吗?因为老师们听说我们四(3)班的同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要眼见为实呀,你们能让老师们失望吗?(不能)那就好好表现,有没有信心?(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 直接说得数

    25×2 = 25×4 = 15 × 2 = 6×15 =

    45×2 = 26×3 = 40 × 5 = 12×8 =

    口算速度真快!如果举行比赛的话让你选一组,你会选哪一组呀?为什么呀?

    2.笔算。

    1分钟内能不能完成呢? 186÷22 272÷38

    这两题的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所以我们估成整十来试商比较方便。

    二、尝试题。

    通过做题老师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学的还真是不错。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敢挑战吗?先来看第一题。

    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排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多少人(1)怎样列式?140÷26

    (2)自己先试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不过除数和我们原来的除数有点不太一样,看哪位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快想出商来?

    (3)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么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26最接近25,那还接近27呢?为什么不用27试商呀?25好算好想,为什么好想呀?)

    (4)学生进行试做,体会25试商的方法。(没学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再看一看)

    看来把26估成最接近的25,这种方法减少了试商的次数,更接近准确结果了,这种方法好不好?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

    三、尝试练习。

    出示162÷24 96÷16

    (1)独立完成。

    (2)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样很快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通过做题是不是感觉这种方法能很快想出商来,确实当除数不接近整十数时,可以根据情况估成几十五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又长本领了?心里高兴吗?既然同学们做题速度这么快,那咱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好不好?

    四、检测练习。

    1、1分钟抢答游戏。

    (1)一道一道的出示,然后抢答!

    (2)分别汇报商是几。你是怎样快速想出商的。

    (3)原来试商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可能啊!还有很多方法在等着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它,你们愿不愿意做这个有心人呀?那成功一定属于你!

    (4)师小结:虽然我们的试商方法很多,但是每个人因为计算能力的不同还是要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来使你的计算又对又快。

    2、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三道题,我们来举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又对又快,成为前10名的小状元,起立站好。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答案。

    89÷14 196÷38 150÷25

    通过做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了吗?

    五、提高训练。

    看来这几题没有把同学们难住,老师真的为你们骄傲,接下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道10分的题想做吗?

    30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衣服?

    31元 36元 39元 24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思路与方法。

    3、谁获得了老师送给你的10分呀?

    六、板书设计:

    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

    140÷26=

    除法课件 篇8

    1、引导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即是把这个数连续平均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即是把这个数一次平均分。两种方式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变,结果也不变”,并能把这种理解问题的方式迁移到对a÷b÷c=a÷c÷b的理解过程中,从而形成对“除法性质”有较为完整地认识。

    2、学生能结合除法的运算,合理选择简便方法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你知道的运算定律有哪些?怎样用字母表示?

    2、下面的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25×17×4=25×4×17

    25×(100+4)=25×100+25×4

    620—123—77=620—(123+77)

    二、新授

    1、口算

    (1)16÷2÷8 (2)16÷(2×8)

    360÷12÷3 360÷(12×3)

    4800÷50÷2 4800÷(50×2)

    猜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一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举反例:

    验证:

    1、动手操作

    集体操作,指名让一人到投影前演示。

    (1)把16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学生边摆边说摆的过程。

    列式:16÷2=8

    (2)把每份中的8个圆形纸片,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怎样列式?

    列式:16÷2÷4

    2、提问

    从刚才分圆形纸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圆形纸片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8份)

    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2×4)现在每份有几个?(2个)还可以怎样列式?16÷(2×4),

    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表示每份有几个)结果相等吗?(结果都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若说:把16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个?

    还成立吗?为什么?

    3、小结规律

    (1)同伴交流。(2)汇报结果。

    老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是:a÷b÷c = a÷(b×c)(b,c不为0)

    思考:如果把16个圆形纸片,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个?与上述的分法分的份数一样吗?每份数一样吗?怎样列式?

    小结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还可以把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再除。

    用字母如何表示?a÷b÷c = a÷c÷b

    练习:说出下面题目的口算方法:

    240÷5÷24=

    4、学习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口述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3)尝试用刚才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

    (4)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

    =50÷5 =1250÷125

    =10(元) =10(元)

    5、比较两种算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求每组花了多少元;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虽然算法不同,但其结果都是每棵树苗10元。

    说一说,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用总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方法比较简便)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对号入座:

    81÷3÷3= 81 ÷(3 3) 420÷5÷7= 420()(5 7)

    210÷(7×6)= 210()7()6 350÷(7、×25)= 350()7()25

    2、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

    240÷8÷5=240÷(8×5)

    1280÷(16×8)=1280÷16×8

    750÷(15÷5)=750÷15÷5

    3、教材43页做一做

    4、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50÷25÷2 260÷5÷26 3000÷125÷8 4900÷ 5÷70

    5、思考:240÷(3×5) 630÷42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海水课件必备


    这份“海水课件”是作者的心血之作期待它能够被您喜欢。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请仔细阅读我们网页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水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绅士?在你心目中绅士有哪些表现?(学生自由发言)

    2、多媒体展示豪猪图片,让学生观察、总结豪猪的外形特点。

    豪猪这种得天独厚的绅士为什么会有绝种之忧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探寻“森林中的绅士”——豪猪生存的奥秘,

    二、了解作者

    茅盾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生于浙江桐乡。19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讨会。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追求》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你喜欢豪猪的哪些特点?读一读,画一画。

    例如:

    1、中间保持相当的距离。绅士相处还是模仿豪猪的“待人接物”的,即需要保持距离。

    2、它的活动范围不超过三四里地。一连几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树上爬来爬去;……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3、绅士式的“镇静”。

    四、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豪猪的“绅士风度” 有哪些表现?(结合整体把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归纳)

    归纳:从“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独自的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了它的“绅士风度”。豪猪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终保持距离。豪猪长得和蔼可亲,潇洒悠闲,“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豪猪的日常起居,“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从树上倒栽下来,也很从容。受到攻击时,仍不失“绅士风度”。豪猪的“无病呻吟是玩玩的”,是无目的的“安安逸逸”。

    2、“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你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吗?作者为什么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归纳:

    a、豪猪,代表了一种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b、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要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c、在生物进化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逍遥自得,无所用心”,面对天敌只能消极地“挨打”,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境地。从豪猪的特性延伸到人类,不也是同样的命运吗?因此,作者对豪猪“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

    五、品味传神的语言。

    文中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你能否找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教师举一例,学生独立寻找品味)

    例如:

    a、“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b、“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地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c、“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后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的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象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记,可谓从容镇定。)

    六、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豪猪的生活方式给你怎样的启示?(30左右)

    七、作业布置

    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重点写出它的可爱之处。(注重拟人手法的运用,字数在200字左右)

    海水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运用示意图、生活实例等多角度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明确世界洋流的大致分布,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纽芬兰渔场的案例,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渔场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科隆群岛的位置和景观图,提问学生: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寒流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什么是洋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2)按照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表示,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回答】

    (1)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关键词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等。

    (2)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需要注意暖流不一定从低纬流向高纬,要看洋流与流经海区海水温度的对比。

    2.洋流对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从图中找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思考哪些海区容易出现渔场?

    (2)根据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分析大渔场出现的原因。

    (3)根据“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说一说给你的启示。

    【学生回答】

    (1)寒暖流交汇处容易产生渔场。

    (2)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形成大的渔场。

    (3)曾经辉煌一时的纽芬兰渔场因过渡捕捞,使得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因此提示人类在开发时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

    【教师总结】寒暖流交汇的区域容易形成渔场,提供丰富的鱼类资源,但是对于海洋生物的开发,要做到节制与适可而止,才能可持续发展。

    3.洋流对海洋航行与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三个案例:

    案例一: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程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饶了一个大圈,却仅用了20天。

    案例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案例三:20xx年1月6日晚上8点,巴拿马籍油船“桑吉”号和一艘散货船在上海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油轮全船失火燃烧,经过8天的燃烧后沉没。“桑吉”油轮沉没后附近海域溢油情况非常严重,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

    根据三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分析洋流对海洋航行有什么影响?

    (2)结合案例三,思考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利弊。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5分钟。

    【学生回答】

    (1)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2)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教师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可以概括为顺行加速,逆行减速。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扩散到其他海域,给污染物的处理也加大了难度,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海洋污染,一旦出现污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说明洋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洋流降温减湿。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海水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

    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

    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地理教案-海水运动

    海水课件 篇4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该“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2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个故事,就是小鸭舰队的故事。这个小鸭舰队的故事,这群小鸭子是1992年中国运往美国的一艘轮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鸭子在海上遭遇了风暴,2.9万只鸭子进入了海洋,随着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陆英国。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历程:

    时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鱼船

    展示北海道渔业丰富的图片,学生分析渔场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渔场的成因并详细分析每个渔场的具体形成。

    小结:渔场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2.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教师详细解释上升补偿流的形成过程。

    时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尔曼斯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图片,分析两个港口的不同。

    小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时空之旅第3站:与轮船碎片的对话

    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小结:洋流对航行的影响:①顺流加快,节约燃料;

    ②逆流减速、海雾、高纬冰山威胁。

    时空之旅第4站:体验大航海时代。

    教师提出问题: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线比①线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小结: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时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①扩大污染范围②加快净化速度

    时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过学生对漂流瓶的漂流线路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记忆。让学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层洋流模式。

    时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尔尼诺。

    教师解释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理念。

    【课堂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响

    【板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

    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课后作业】:学生画洋流模式图和渔场分布图,加深学生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海水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学习本文拟人的方法,揣摩文章细腻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你的眼中,什么叫绅士?

    有一种动物叫豪猪,它的身体肥胖,头部长的像老鼠,其的特色,就是从背部到尾巴都长满了黑白相间的棘刺。每当豪猪遇到危险,会立刻竖起一根根的刺,以用来吓阻敌人。如果敌人仍要进一步逼近的话,它就会转身倒退冲向敌人,与敌人搏斗。豪猪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这种绅士式的生活方式,这对人的生存有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中的绅士》。

    1、介绍作家作品。《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茅盾的原名、字、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追求》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2、检查预习。

    ① 齐读生词: 得天独厚 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 待人接物

    知难而退 优游自在 无病呻吟 方正持重

    ②《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

    二、、沉浸文本, 整体感知

    指定个别学生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容易出错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师生共同探究文章的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1、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可引导学生抓住豪猪的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战术、无病呻吟等。

    2、“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师生交流。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研读赏析:哪些地方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供教师参考: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地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后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的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象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记,可谓从容镇定。

    三、感悟与反思

    1、问题1:课文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

    问题2:作者写本文仅仅是让我们喜欢豪猪这种动物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对濒临灭绝的担心,对懒散悠闲生活方式的不满。)

    四、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豪猪的命运让你产生那些联想?大家共同讨论。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设计: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可爱之处。

    海水课件 篇6

    一、教材的体例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是: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实践活动综合。所以,本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

    (1)连同入学教育,本册共设置18个主题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题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线”。

    (2)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的内容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

    (3)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

    (4)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 “语文天地”中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

    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设置这两个人物,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这两个人物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

    “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其穿插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

    自检:自审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适。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主要靠实践,不要把金钥匙的内容当知识点传授。

    (1)课文后面原打算附词语,因为本册单音节词占多数,又受篇幅所限,就没有列出来。请老师们注意教学时应补上学习词语的环节。(见下面识字部分第(3)点)

    (2)教材中一律没有写明笔画名称,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习惯叫法教学。有一部分难学的笔画下学期学习。

    (3)因为本套教材还有课外阅读、成长手册、写字本等配套材料,写字描红的内容就不再占课本篇幅了。课本中只对易错和难写的字给以辅导。

    (4)语文天地中各种图标的含义都在教师用书中说明了。课题下加横线的要求背诵;古诗要求背诵。蓝色打开的书表示自读,教师可以不过问;红色打开的书表示必须在课堂上读的材料。

    (5)凡是加三角的项目可选做。没加三角的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削减、更改内容。

    (1)首先学习汉字的必要性:①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拼音,客观上灌输汉字必须向拼音文字靠拢的意识。②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拼音不是文字,只记录语音,学习拼音不是识字。儿童学习拼音很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③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工具,学习拼音的6~8周内,数学等科目将不得不替语文承担识字教学的任务。

    (2)首先学习汉字的可行性:①在1956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人们是怎样识字的?在使用注音字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是怎么识字的?②日本人、韩国人、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操着各自的语音学习汉字,可见作为书面的文字,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③专家的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3)《课标》的精神是淡化拼音。新教材的改革尝试:①先学1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②以汉字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学习汉字。③注重过程,层层递进,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其一,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读生字(注意不要硬加内容)。下册――抄写字母和音节。二年级上册――粗略学习拼写音节,以适应.写作和上机的需要(此处超标)。下册――大写字母,音序,汉字输入。其二,本册内部1~4单元渗透,整体认读渗透,9单元后渗透。④主体课文不注音,以免干扰识字。自读课文注音,以利学生阅读。

    [注意:从整个学习进程看,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从本册看,拼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务必使全体学生学会拼读。方言区可根据本地情况,重点纠正某些声母韵母的发音。]

    (4)汉语拼音的评价。原则上不单独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与识字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能不能看拼音识字。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学生学前教育差异大,要及时帮助差生学会拼音。

    (1)教材追求的理想:①尽快学会1800~汉字,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这对儿童的发展(知识、智力、情感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使语文教学尽快度过识字阶段。③识字与阅读同步。

    (2)依据《课标》的精神,本教材实行认写分流。

    ・为什么要实行认写分流?①认容易,写难。一般人会认的字都比会写的字多。硬要认写同步,势必让“会认”等“会写”,从而贻误了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的时机,弊远远大于利。②人们对认字和写字的需求是不同的。A数量不同。B选字不同。“熊、蜻蜓、潜望镜”等阅读中需要认识的字可能一辈子都不写。③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发展是很不相同的,请看下表: 认 写

    儿童熟知的具体事物,笔画越多越好认 从简单到复杂,从独体字到合体字

    可见,“四会同步”,是违背儿童学习心理的一厢情愿的苛刻要求。

    段) A.识字1800~3000个B.学会识字的方法,能不依赖老师独立识字。 A.写对,写好,写快。写对笔顺笔画,在使用中写对。字的间架结构好。体式章法好(超标)。会写行草偏旁,书写>20字/分(超标)。B.有办法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超标)。

    字 阅读的常用字 儿童习作常用字。构字能力强的母体字。

    序 口语语汇中选字,听读识字,感知汉字特点。

    成批识字,掌握汉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

    运用汉字规律,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

    ↓↓

    认识汉字的结构方 间架结构式,

    在组词、造句、选 ↓

    词填空、习作等实 熟练,速度较快际应用中,解决“ ↓

    [注意:几套实验教材都实行认写分流,本教材的特别之处:①应写的字有些是过去学认的字,按写字发展规律选字,又都在本篇课文里(“人”例外),以分散学习的难点。②课文中不少生字只是渗透性学习,教材不做要求。]

    (3)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①充分利用儿童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以听领先,读、背课文,(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大片字)然后逐步缩小语境(词、语、短句,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块字或一条字),最后抽出单个汉字认识,然后再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指读)。这种方法与“分散识字”的方法基本相同,简单概括为“听读识字”。

    就目前研究和实验的情况看,指读有利于使儿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认字方法。如何理解《课标》在阅读部分的第2点提出的“不指读”?第一,指读是一种识字方法,不是阅读方法,认读课文后朗读时,应当不用手指。第二,这个目标是整个学年段的目标,学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即使到三四年级,《课标》也只是提“初步学会默读”。第三,目前尚没有发现比指读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可以推广。

    ②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与大语文接轨,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告、报纸、说明书等途径认字(见第十二单元)。教材插图展现了城市的景象,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村委会、小学校、化肥袋、日历等处挖掘学习资源。

    (4)使学生掌握一点独立识字的方法。

    ・“听读识字”在课堂上表现为听老师读,认字。在课外自己识字,则应当通过“问”,听别人读出字音,认字,见61页金钥匙。

    ・看图识字。本册选取的“图”,是那些能显示汉字字形和字义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数量较小。

    ・看拼音认字。学生从第九单元开始借助拼音识字。

    海水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1.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演示:录像《钱塘潮》

    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1.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1.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海水课件 篇8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看自己收集的图片,说出哪种渐变色好,为什么?再观察前节课做的动画,与自己收集图片相对比,引出太阳在不同位置,海水的颜色变化,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1、掌握渐变颜色的更改、添加

    2、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使用

    3、了解移动动画和形状动画的区别

    二、自学探究、协作学习

    让学生自学探究并不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就没有事做。建议学生通过教师组织活动的自学活动,自由练习完成本课所要求学习的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并出示了教学任务,引入知识点为“大海”图层添加渐变色。建议学生对色块的添加和删除可以根据课件学习,再由老师做总结。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学习海水由日出到日落要有两次颜色变化,就需要三个关键帧,所以学生要增加一个关键帧,才能制作出日出时海水颜色变化。要让学生注意画图时利用渐变色能实现什么样的效果。样本面板中的颜色这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加强反馈,将问题都解决清楚。每小组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并加强小组学习的实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创设日出时海水颜色变化的动画,自由上机操作完成日出到日上中天时的变色动画,可能有的学生接受比较慢,就可以让先完成的学生指导,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课件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

    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时对日落时海水的变化就相对没有困难了,所以在此阶段对基础好的同学要鼓励自由创作。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在引导学生在“填充”面板中选择“球形渐变”,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动画。如:制作太阳、月亮……并结合前面的`动画效果制作,光芒四射的太阳……可以在班级、学年、学校征集作品,在服务器上建立flash资源库,学生可以浏览。

    三、总结

    学生交流作品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集中展示、小组交流,仔细观察,把总结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铸造生命的过程,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言语表达的热情,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总结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并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定向观察,认识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表达的欲望。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我评价,看看在颜色渐变符合现实生活吗,说出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可以采用自我表现总结的形式为自己评定:

    要求合理地应用动画表达主题整体布局平衡合理艺术性图片、动画的使用合理并有助于理解主题小组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自评

    海水课件 篇9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设计思路: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一个小男孩的强烈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进而发现了拉曼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献身科研的精神。本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兴趣。通过分析理解重点句子,了解男孩的特点,拉曼的变化,体悟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通过回顾旧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通过对文中病句的分析,增强学生勇于质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好奇心,要在已知中求未知,学会探索和发现。

    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环节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二.研习新课

    1.提问: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是因为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之前人们认同的观点是什么?

    (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2.“反射天空的颜色”这一说法是谁提出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瑞利。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

    课文中提到瑞利有哪些成就?

    (发现惰性气体;解释天空的颜色)

    3.由此可见,瑞利在当时堪称权威,但是有人却要怀疑权威,挑战权威,对“反射天空的颜色”这一说法提出疑问,这个人是谁?

    (拉曼)

    4.是什么促使拉曼对海水的颜色做深入的研究的?

    (一对母子的对话)

    找到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5.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哪个词?

    (源源不断)

    这孩子有着怎样的特点?

    (有强烈的好奇心)

    6.这充满好奇心的稚童,使拉曼的内心有了怎样的变化?

    (愧疚,心头一震)

    为什么愧疚?为什么心头一震?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7.拉曼是怎样做研究的?他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同学们把这个句子标出来。

    8.他仅仅是解决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一课题吗?

    (进而发现了“拉曼效应”)

    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教师补充:拉曼效应——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认。英国皇家学会正式称之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三四个发现之一”。

    9.挑战权威成功!

    我们上册《一个这样的老师》中有一段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谁还记得?

    (“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10.为什么说是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是男孩儿的问题唤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

    11.作者如何评价这个故事?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

    齐读这段文字。

    12.回顾上文,提问:失去好奇心会怎样?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齐读这段文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我们不但永远不能放弃对 “已知”的好奇心,还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请找到我们标出的那句话:

    “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现在我要说,这句话是病句,谁能帮我修改一下?

    (师生合作,修改:

    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海水看上去呈蓝色,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因为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2.带着自己的理解,重温《一个这样的老师》中的那段话:

    (“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四.作业设计:1.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我们国家有黄海,世界上还有红海、白海、黑海等,就是根据它们的颜色来命名的,大家想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颜色吗?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相关的资料,在小组和班内交流。

    2.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3.阅读本文后,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海水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认识部首匠字头,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田 字格中书写“匠”。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翘舌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在反复读文中理解谚语“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所蕴涵的道理,同时积累名言: 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难点:

    1、小朋友你们看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吗?

    2、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板书:诸葛亮

    4、诸葛亮姓什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姓——名—— 对,诸葛亮的姓和我们小朋友们的不一样,由两个字组成是复姓,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吗?

    5、诸葛亮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媒体出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被后人看成是智慧的化身。

    8、匠指的就是有手艺的人,会木工的人叫——木匠、会养花种草的人叫——花匠、很 会画画的人叫——画匠,而用皮革制作物件的人——皮匠。

    板书:皮 皮的笔顺很容易写错,我们一起书空一遍。 皮匠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了,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叫做?(小皮匠),

    板书:小 注意了,这个“小”字和年龄、身材都没有关系,只是说明他们非常平凡普通。

    过渡:课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聪明过人的诸葛亮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之间。 板书:和

    1、让我们打开书本左手压书,右手指书,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想想,课文讲了诸葛亮和小皮匠之间的什么事呢?

    A、媒体出示:士兵、追击、礁石、挡住、木筏、撞坏、贴布告、揭布告、发愁

    C、出示句子: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 诸葛亮让士兵站在江里架人桥。 指名读,齐读 过渡:诸葛亮追击敌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条__________的乌江 师:乌江浪涛汹涌,乌江的水很深,水流的速度非常快,江中还有礁石。看,画面上水中的岩石就叫做——礁石。露出水面的礁石叫明礁;藏在水下看不见的礁石叫暗礁。乌江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礁石,船经过的时候碰到礁石非常危险。

    师: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乌江的危险。比赛读第一小节。

    过渡:面对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的乌江,诸葛亮开始想办法了,他想了几个过江的办法?成功了吗?自己读读2-3小节,用直线笔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第一个办法: 交流板书:架人桥 划错的小朋友请改正,划对的小朋友看着屏幕自己再读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架人桥? 老师找来了解放军叔叔追击日本鬼子时架人桥的图片。一些战士站在江里,肩上扛着木板,让其他战士踩在木板上过江,飞快地追击敌人 为什么在乌江上人桥架不成呢?

    师:乌江水深流急,人还没站稳眨眼间就就被水流冲走了。

    过渡:看来在水深流急的乌江中架人桥是架不成了。板书:架不成 第二个办法;

    师:于是诸葛亮马上想到了第二个过江的办法,你找到了有关句子了吗? ——出示句子。个别读 板书:用木筏

    师:让我们看看木筏是什么样的。(图片) 想一想,为什么用木筏过江也不行呢?

    板书:撞坏了 过渡:架人桥、用木筏本是过江的好办法,可是对于水深流急,又有礁石的乌江来说却行不通,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同桌对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三个办法:贴布告 过渡:眼看敌人越逃越远,诸葛亮的心里真是——着急,苦闷···课文的第三小节有一个词能体现他当时的心情——发愁。但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啊,聪明的他又想到了第三个办法——出示句子(你找对了)找对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

    师:在古代,贴布告是最快、的发布信息的办法。想一想诸葛亮会在布告上写些什么呢?(四人为一组交流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张布告。谁会读?我军追击敌人,被乌江挡住。我们先用了_______的办法,可是_______;又用_______过河,可是____________。现张贴布告,征求过江办法,如有妙计,定当重赏。诸葛亮 (指名说,引读)

    过渡:布告一贴出,三个小皮匠就——来见——,他们会有什么妙计呢? 齐读第四小节。

    师:你们看到过牛皮筏子吗?大家请看这就是牛皮筏子。 出示图片并介绍:小的牛皮可以在里面充气做成这样的筏子,大的牛皮还可以做成像船一样的筏子。

    2、演一演:现在我们穿越回三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我是诸葛亮,你们做小皮匠,如今你们揭了布告来见我,你会怎么介绍你的好办法呢? (自己准备一下) 师:乌江水深流急,用牛皮筏子能过江?(牛皮筏子里面充满气有浮力,肯定能过江) 师:乌江中尽是礁石,牛皮筏子能过去?(牛皮筏子有弹性不怕礁石撞,有韧性,撞不坏)

    3、真是一个妙计啊!连我聪明绝顶的诸葛亮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三个小皮匠却解决了,真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4、“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出示齐读) “赛过”是什么意思? 三个小皮匠真的比诸葛亮聪明吗?

    5、感悟:小皮匠经常和牛皮打交道,熟悉牛皮的特性,因而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真的能事事赛过诸葛亮。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智慧与能力。)

    6、出示:人多智慧多,再聪明的人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是呀,诸葛亮在自己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能够及时想到求助他人,广泛听取意见,这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聪明的举动。)齐读 六、游戏巩固 我们也来体会一下人多智慧多,做个小游戏。

    7、乘皮筏过江 小结: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上也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8、今天我们还学习了一个新的部首是:匠字框 下面看老师来写匠 打开书自己描一个,写一个。 小朋友,你喜欢今天的故事吗?喜欢诸葛亮吗?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读读《话说中国》、《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这些书,也可以上网查查资料。

    海水课件 篇11

    知识与技能: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教学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情景引入:由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扩散方向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油污能扩散到其他海域。

    讲授新课:

    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7页内容,找出答案。(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教师总结:洋流的定义,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学会简单判断寒、暖流)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自主探究:

    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本58页的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风带的知识,结合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图。

    【活动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形成对比进而总结大洋分布规律及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不同季节的大洋环流。

    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我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课后反思】:

    海水课件 篇12

    一、教材分析: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

    B.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

    C.通过临摹提高用图能力;

    D.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

    B.通过让学生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

    C.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B.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4、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存在知识缺陷,而归纳总结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上来看: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界中的地理现象觉得神秘,有一定的探究,渴望获取新知识。

    2、从知识储备上来看:

    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三、说教学方法:

    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读图分析法、绘图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课前准备 ①教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导学案

    四、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师生互动引导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

    3、探究性学习法

    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要提供平台给学生讨论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大黄鸭漂流记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预期目标:创设文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2)问题导学,形成概念

    依据: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通过“知识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1、洋流的概念 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通过视频,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其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 理解突破: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将学生带入第三个学习层次“洋流的形成”。

    (3)联系旧知,构建新知

    3、洋流的形成( 读图3.4 “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

    重点突破:首先让学生结合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见插图1)。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预期目标: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

    (4)读图绘图,探究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 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分别在附图1中,完成下列步骤:

    活动步骤实施方法 及 预期目标

    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

    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

    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

    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

    点评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5)例题示范,突破难点

    案例分析(解开大黄鸭漂流记”之谜)

    (6)探究拓展,引申迁移

    拓展运用: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见附文。

    假设学生若也是其中的一只鸭子,那他将会在14年的狂滔怒海中度过其漫漫的历险航行,结合案例说明,“鸭子们”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试在附图2中设计其可能的漂流路线,作为课后家庭作业。

    附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

    “鸭子舰队”引发全球寻鸭热

    据英国媒体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4年、3.5万公里之后,可能于明年抵达英国海岸。

    船只失事造就“鸭子舰队”

    据报道,“鸭子漂流记”是从1992年开始的。一家玩具工厂的货船从中国出发,打算穿越太平洋到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是出发6500公里之后,货船在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洋上遇到猛烈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缸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并摔裂,令所有玩具、包括海狸、海龟、青蛙和橡皮鸭子等各种玩具漂浮在海面上,由于鸭子的数量较多,因此形成一只庞大的“鸭子舰队”随波逐流。

    在最初3年中,其中一批1.9万只鸭子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沿途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洋面,平均每天漂流11公里。

    艰苦穿越北极南下

    但是,另一批大约1万只鸭子被甩出了洋流,向北漂去。1993年,当它们漂流到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时,“鸭子舰队”被冻在寒冷的浮冰里,只能缓慢地向北极方向漂流3200公里。

    随后,“鸭子舰队”又开始南下,在向南漂流6400公里后,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当浮冰开始解冻后,这些鸭子终于得以解脱,向美国东海岸漂流3200公里。如今,这1万来只鸭子仍继续朝南方漂流。

    明年“入侵”英国

    如今,“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14年之后,正向英国“入侵”。监视海洋残骸的科学家称,这支“鸭子舰队”不久前遇上了围绕加勒比海到英国之间海域的湾流,即将开始漂越大西洋。据预测,“鸭子舰队”很有可能在大西洋上漂流4800公里后,于20xx年的某个时候抵达英国海岸。

    六、说板书设计:

    .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

    暖流

    2、洋流的分类

    寒流

    盛行风

    3、洋流的成因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4、洋流的形成模式

    5、世界洋流的分布

    6、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联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的口、眼、手、脑动了起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的亮点为活动的设计,采用活动探究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下获取知识。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环节都为自主探究,而学生的水平能力有限,个别探究活动可能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补充与引导,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大班社会课件


    这份“大班社会课件”是编辑用心制作的希望能够达到您的预期,以下内容供参考请以你自己的判断为准。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课件中提高教学的效果。

    大班社会课件 篇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三八"妇女节教育活动是每年都进行的。在班上开展的"妈妈爱我我爱她"的主题活动中,活动前孩子们采访了妈妈、了解了妈妈的心愿,激发孩子们向妈妈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同时在"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大班的目标中提道:"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学习使用;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选择适宜、便捷的通讯方式";

    于是生成了这次给妈妈写信的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学习写信表达情感的方式。本活动始终以情感为主线,首先观看妈妈的录像和倾听妈妈来信,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与给妈妈写信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信的方式将自己对妈妈的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妈妈诉说自己的心愿,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及想给妈妈写信的愿望。

    2、初步学会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在给妈妈写信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写信的基本格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采访妈妈光盘、家长来信、自备字卡、白纸、画笔。

    2、经验准备:

    (1)回顾以前是如何为妈妈过节的

    引导幼儿回顾在小班时我们是怎样为妈妈过节的。例如,给妈妈做花、穿项链;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事;照顾蛋宝宝;周末帮妈妈做家务等。又一次激发了幼儿开展这个活动的兴趣。

    (2)了解"三八"妇女节

    引导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不仅仅是妈妈的节日,还是阿姨、奶奶、姥姥、姑姑、大姐姐等的节日,加深幼儿对"三八"妇女节的认识。

    3、采访妈妈

    孩子们最亲近的人还是自己的妈妈。于是我们开展了采访妈妈的活动。内容分别是:妈妈喜欢的颜色、妈妈爱吃的食物、妈妈的生日和妈妈的心愿。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妈妈,增强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帮妈妈制订节日计划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个星期三,孩子们帮妈妈制订了节日计划。有的说让妈妈去爬山、去划船;有的说让妈妈去游泳、去美容;还有的说让妈妈和爸爸去吃饭、唱歌、上游乐场等。

    5、了解妈妈的心愿

    在采访了妈妈之后,孩子们都了解到了自己妈妈的心愿,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在写信之前我们和孩子们了解了与亲人朋友联系的方式,并掌握了一些写信的基本格式,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看录像和倾听家长的来信,激发孩子们感激妈妈、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妈妈的内容。

    教师:还记得我们在周末留的小任务是什么吗?

    教师:对,就是要采访妈妈的爱好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妈妈爱吃什么、喜欢的颜色、生日、心愿……

    2、观看录像(激发幼儿为妈妈写信的愿望)。

    (1)观看妈妈辛苦做事的录像。

    教师:吴老师也采访了几位妈妈,听听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龙龙睁大了眼睛说:"有没有我妈妈呀?"

    轩轩说:"我得仔细看看有没有我妈妈。"

    当乐乐的妈妈出现时,他高兴的欢呼起来:"瞧!是我妈妈,她是音乐老师!"乐乐看到妈妈在给大哥哥大姐姐上课,他脸上充满了自豪。

    屏幕上出现阿郎妈妈在叠衣服时,阿郎开始还很兴奋,可看到后面却感慨地说:"妈妈太辛苦了!"

    当出现霄霄妈妈做饭的`镜头时,霄霄大喊着:"我妈妈做饭可好吃了!"

    (2)观看后及时讨论。

    教师:妈妈说了她们的心愿,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

    乐乐严肃地说:"我妈妈希望我上学后好好学习,我一定要努力做到。"

    阿郎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太辛苦了,我以后要帮她多干些活!"

    霄霄说:"妈妈做饭那么好吃,我以后不再挑食了。"……

    (3)老师读一封家长来信。

    教师:"亲爱的轩轩,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你知道吗?有时候妈妈对你很严厉,其实妈妈特别的爱你!妈妈是想让你进步。希望你上学后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轩轩抽泣着:我以后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不再惹她生气了。

    教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到做到!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妈妈的心愿是什么,也知道了自己要怎样做,那我们怎么告诉妈妈呀?

    幼儿:我们可以给妈妈写一封信。

    3.幼儿写信。

    (1)出示放大的信,复习写信的基本格式(开头、结尾签名、日期、每段前空两格)。

    教师:还记得写信的格式什么样吗?

    幼儿:有开头、签名、日期……

    (2)讨论怎样写信。

    教师: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

    幼儿:可以用自己认识的字卡。

    教师: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来表示。

    (3)幼儿写信。

    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书写。

    (4)请幼儿交流自己写好的信。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给老师讲自己的信,也可以和小伙伴讲一讲!

    幼儿:亲爱的妈妈,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本领……

    我爱你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让你生气了……

    亲爱的妈妈,我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不让你着急了……

    4、小结。

    教师:妈妈看到我们写的信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希望小朋友们能说到做到,和妈妈一起实现我们的愿望。

    5、延伸活动。

    在进行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之后,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信封,给爸爸妈妈们读信,邀请家长们写回信,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创造很好的交流机会,鼓励激发孩子们上小学的积极性,为开展下面的"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做好铺垫。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参与。我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一起拍摄了妈妈在工作、家庭中的录像,活动中录像的真实情境打动了幼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了细节的教育作用。在选择读哪位家长来信的这个环节上,我考虑了"采取多种方法对个别幼儿实施教育"的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了赵宇轩小朋友的家长来信。结果证明,赵宇轩对这个活动有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几天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3)活动形式新颖,教师自我情感的投入,都很好地强化了这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在播放采访妈妈的录像时,录像的内容和老师的解说深深地感动了幼儿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4)老师计划性较强,语言简练、到位,使整个活动非常流畅和有序。

    2、活动中的不足:

    (1)在活动设计上,可让幼儿尝试用打电话、上网、写信、录音等多种形式表达。

    (2)在引导幼儿讨论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原有经验和想法,丰富他们的讨论内容。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表达方式,尝试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主要内容:

    1、新颖、适宜的活动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1)通过用DV"采访妈妈"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向幼儿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妈妈工作的繁忙与辛苦。而这一形式很显然与班内"妈妈爱我我爱她"的主题活动是相呼应、相结合的。

    (2)老师制作的DV画面清晰,妈妈的语言生动感人,引人人胜,课堂气氛自然而有秩序。由此看来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当。"爱妈妈"其实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而如何了解妈妈的辛苦,怎样做才是关心妈妈?这对大班幼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吴老师与孩子们谈话、提问、讨论中,我们感受到孩子的话是真诚的。

    (3)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提供了一些汉字卡片,这样的材料提供体现了《细则》中语言领域对大班的要求,即引导幼儿对简单的标记符号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班幼儿进行识字游戏的愿望。

    2、在活动设计的细节上,还有待深入思考。

    (1)教师在为幼儿准备写信的材料上可以更丰富、更有层次性、以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需要。例如,对于认字的幼儿可以使用字卡,不认字的可给他们准备图片。

    (2)大班的幼儿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对于他们今后的小学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汉字的出现和学习方法上要符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才能起到促进和激发的作用。例如,在写信活动中,书信的格式及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如书写的顺序,要从左往右写。初次尝试写信,幼儿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再次进行书信活动时,可以有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可以提醒幼儿注意一行之内的文字和图画应该是平行的,这样写出的信比较整齐,不会有串行、混乱的现象。另外书写、画画的坐姿也应该有适时的提醒,引导幼儿正确的坐姿。幼儿阶段接触文字,对汉字的正确笔顺还不太了解,应多引导幼儿利用图画来表达情感。

    综合评析:

    1、活动始终围绕"情感"核心。在爱的教育中,抓住情感调动,便抓住了教育的关键。妈妈们每日辛苦地工作,承担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这些看似普通的事件,在老师精心策划的镜头与信件中,变成了可以打动幼儿情感的教育元素,直观的看、听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妈妈的爱,并激发了孩子们想表达爱妈妈的情感。正是由于教师抓住了"情感"这条主线,才使得整个活动真实、自然、感人,老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真实的情感投入,孩子们真挚的情感表露,都使我们相信,孩子们理解了爱,学会了表达爱。

    2、在教师合作小组反思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够从各自的经验和认识角度来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并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和提出建议,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幼儿书写的顺序不正确、姿势不科学等现象,不仅给予了老师具体的操作建议,而且能够和老师一起分析背后的原因,即要考虑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

    但在小组反思中,对于活动的领域特点探讨较少,若从这方面再给予深入分析,将会使活动的反思更加深入全面。例如,可以捕捉教师个人反思中提出的"活动中是否尝试多种方式来让幼儿表达情感更适宜?"展开讨论,指导教师反思提出这个观点背后的原因,理清活动的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

    大班社会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亲人及周围人们的工作。

    2、交流参观感受,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情绪。

    3、萌发热爱、尊敬父母及劳动人民的情感。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讨论;我们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大人们的工作。

    2、师幼共同设计采访记录表。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讨论:五一节是谁的节日?我们应该怎么做?

    2、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舅舅、叔叔、阿姨们都是做什么职业?他们平常上班都做什么呢?

    3、幼儿根据的自己的记录表说说自己亲人的职业。

    4、出示挂图,说说这些职业都是做什么?他们辛苦吗?五一节到了,你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5、请幼儿说说你长大要做什么职业。

    小百科:工作,汉语词语,具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用有操作、行动、运转、运作等意思。

    大班社会课件 篇3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们身边的广告》

    【设计意图】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整天都会接触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特别在现在丰富的广告世界中,人们都会借助广告宣传自己的商品,一些新鲜有趣的幽默广告,寓意深刻的公益广告,生动活泼的产品广告都占满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如何让幼儿真正理解广告在社会中的作用,提高幼儿的模仿力和创造意识,教育幼儿不能乱贴广告,结合教纲精神,我认为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原有经验结合起来,幼儿才能大胆的表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广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分类;

    2、引导幼儿模仿和创编有趣的广告语;

    3、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搜集各种广告资料;2、制作广告课件一套(内容包括公益广告、幽默广告、商品广告和实地拍摄的广告照片);3、排演情景表演剧,布置场景,幼儿扮演角色;4、分组活动材料:

    一组:油墨、母板、油滚子二组:水彩笔、广告空白单三组:水彩笔、空心字卡单【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1、幼儿手拉手随音乐走入教室,开始智慧树游戏活动,教师和幼儿齐说口号(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2、情景表演引入主题教师讲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听说小猴和小猪的商店开业了,大 家都想到商店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你们瞧……幼儿角色表演:(两位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猪,他们大声的在招揽顾客前来购买自己的商品,小猴说出了每一种商品的特点和好处,而小猪只是大声的吆喝着)(二)进行部分1、情景表演后,教师提问。

    教师:你们愿意购买谁的商品?为什么?

    幼儿:我们愿意购买小猴的商品,因为小猴说出了每一种商品的特点和好处,我们买起来放心。

    教师:小猪的商品一个也没有卖出去,谁来帮助小猪呢?(请幼儿当商品导购员,帮助小猪推销商品)。

    教师小结:刚才小猴宣传商品的过程实际就叫做广告,通过广告宣传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商品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不断引导,请幼儿说出自己见到的广告教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商品有广告?

    幼儿:汽车广告、服装广告、食品广告、药品广告……。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按照商品的不同出现了许多广告,(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各种广告)。

    在我们生活中,有的广告特别大,多出现在街道和商场中,我们给它叫巨型广告,有的广告很小,例如报纸上的广告,虽然它很小但它也能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由于广告也有不同的宣传方式,有的通过电视宣传,我们叫它电视广告,有的通过传单形式宣传,我们把它叫传单示的广告,有的借助流动的汽车来做宣传,我们可以叫它流动广告。相反固定在一个地方也能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的广告,我们可以叫它固定广告。另外,由于广告的作用不同,我们可以分出商品广告、幽默广告、公益广告。(边出示课件边欣赏讲解每种广告的特性)。

    1、教师引导提问不断深入主题活动教师:你们在哪里见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呢?

    幼儿:我们在衣服、伞、扇子、马路旁、超市里见到过各种广告。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直观的观察)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广告,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鼓励幼儿模仿说出一段广告词(这个环节重点想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机会。)3、教师鼓励幼儿仿编一段广告词(重点强调广告要朗朗上口,说明商品的名称和特点及作用)(三)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和幼儿讨论,乱贴广告的危害,它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也让许多人上当受骗(例如:有的人看到假广告后买了假药,生命受到了威胁。)教师教育幼儿看到假的广告后要及时把它清理干净。让广告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活动延伸】

    教师按幼儿的能力进行分组:

    一组:设计广告衫,迎接六一的到来二组: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教育幼儿保护环境三组:设计一则传单广告,宣传我们的幼儿园

    大班社会课件 篇4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今天上午我们实验幼儿园大班组邀请了爷爷奶奶和退休老师们在教室里,祖孙两代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弘扬民族文化,让传统美德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们精心策划了一场“祖孙携手欢度重阳”的联欢活动。每个孩子都请来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少携手,共庆佳节。

    孩子们准备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有弹钢琴、集体舞《娃哈哈》、《北京的金山 上》、《闪闪的红星》《我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等。爷爷奶奶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宝宝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爷爷奶奶们也不甘示弱, 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合唱、讲故事、歌舞表演等等。爷爷奶奶们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掌声。孩子们还为爷爷奶奶剥橘子、给爷爷奶奶吃糖,吃瓜子。祖孙俩你一口,我一口,笑容荡漾在整个教室里。

    最后,孩子们献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和一声声稚嫩的真情祝福,还在老人的脸上印上了红红的唇印——“爷爷、奶奶我爱你!”把整个“重阳节”活动推向了高潮!

    今天,孩子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着爱,并学习着付出自己的爱。

    大班社会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谁都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人手,却是见仁见智。

    绘本《怪叔叔》,通过一只叫胖脸儿的小猪的有趣故事,教给孩子各种防范怪叔叔的措施,从孩子的角度、用故事的方式展示怪叔叔各种各样的手段,孩子们则在表演、讨论中寻找对付怪叔叔的办法。我设计这样一节活动,旨在借助优秀的绘本,让孩子学习自我保护的办法,增加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跟随故事角色了解他们的对话和情节。

    2.讨论怪叔叔的怪招,学习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相关表演道具等。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引出怪叔叔的怪异。

    (播放ppt: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

    听!是什么声音宁谁来了

    原来是一位怪叔叔!为什么叫他怪叔叔他来干什么

    评析:声音导入,气氛渲染,让孩子对怪叔叔的怪异产生了解的兴趣,自然引入活动。

    2.阅读绘本,了解怪叔叔的怪异。

    (1)阅读故事,感知怪叔叔的怪异。

    结合PPT提问:

    怪叔叔是干什么的(怪叔叔是专门抓小猪的。)

    他出门前会干什么(会专门打扮,穿好衣服,照照镜子,还会塞一些东西到袋子里。)

    (2)通过角色扮演表现怪叔叔的怪异。

    你们现在就是怪叔叔!小朋友,你的袋子里塞了什么小朋友,你呢你会怎样笑

    评析:引导孩子跟随故事完或一些小情境扮演,谪动幼儿的兴趣,再现怪叔叔的怪异,也兼顾到了动静交替。

    (3)了解怪叔叔的怪招。

    他会等到什么时候抓小猪(等到小猪身边没有同伴的时候。)

    他会假装干什么(假装迷路、假装眼睛看不清楚、假装找不到东西,他还假装不会开伞、不会照顾小鸟、他有很多糖)

    他会说什么(来,给叔叔抱抱。)

    评析:怪叔叔会有很多招儿,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会有不同程度的共鸣,也许此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拆招儿。

    3.通过角色引入,寻找对付怪叔叔的办法。

    (1)问题抛出,寻找办法。

    胖脸儿跟小领结听说了这件可怕的事情以后很担心,他们决定怎么做

    (他们决定练习一下。)

    小结:看来,胖脸儿真是个聪明的小猪,他开始想办法了。

    评析:及时小结,表扬会动脑筋的胖脸儿,鼓励孩子要向胖脸儿学习,遇到问题不畏困难,想办法解决。

    (2)角色扮演,对抗怪叔叔。

    现在,我做怪叔叔,你们做小胖脸儿。

    帮我开伞!(不要!)

    帮我找钱!(不要!)

    带我去面包店(不要!)

    评析:在简单明晰的表演情境中,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有时候需要学会拒绝。

    (3)发散思维,拓展经验。

    怪叔叔还有可能会用什么怪招呢宁谁愿意来表演。(幼儿大胆想象。)

    评析:引发孩子大胆表达,交流、分享、拓展生活经验。

    (4)继续阅读,升级自我保护的办法。

    ①可是,如果怪叔叔什么都没问就抓人呢胖脸儿又想了个什么好主意(走得很快很快。)

    小结:小朋友,看来锻炼身体很重要哦!平时跑跑步,锻炼锻炼,会有很多好处呢。

    ②可是,如果走得很快还是被抓走呢胖脸儿还有个什么好办法(用力吹哨子。)

    是的,吹哨子的声音很响,旁边的人会听到,怪叔叔就会害怕。

    小结:看来大声告诉别人你遇到危险了也是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吹哨子,还可以怎样呢(大声呼叫、敲击等。)

    评析:告诉孩子们,当遇到危险时,要动脑筋,用巧办法保沪自己!

    (5)阅读故事结尾,讨论交流。

    胖脸儿和小领结约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可他们家不住在一起怎么办他们用的什么办法(快走。)

    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怪叔叔,你会怎么办呢

    评析:是啊,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很重要,有朋友抉乐多!

    4.延伸活动,观看视频。

    小朋友,这里有一段我的安全我做主的录像,看一看,他们是怎样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的!

    活动反思

    绘本温和的叙述方式特别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们在阅读、讨论、思考、表演中,一步一步感知怪叔叔的怪招儿,联系生活经验,交流对付怪叔叔的妙招儿。绘本故事一向深受孩子喜爱,以绘本故事为媒介进行安全教育,真正是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班社会课件 篇6

    活动目的

    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大班社会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关于中秋节的挂图,主要内容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家长将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活动过程

    讲述一个中秋节的传说。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被做成圆形的,像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1)请个别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讲述活动: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情况。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尝月饼、水果等食物。

    小班教学课件


    经过研究栏目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题目为“小班教学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相信本页所提供的信息会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这个话题!

    小班教学课件【篇1】

    1.通过教学活动,使85%幼儿能撕2-3cm长度的纸,15%的幼儿依靠帮助也能完成,并粘贴在蘑菇房相应的位置上。

    2锻炼儿童小手部肌肉群,发展手指运动的协调性。

    3.幼儿感受“帮助”后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教具墙上、地板各画2间蘑菇房学具供幼儿用的彩色纸、浆糊、抹布等。

    教学重点:撕贴过程动作较协调

    教学难点:逐步掌握撕纸要领

    教学过程:

    1启发孩子们观察:这些新建的蘑菇房有些地方并不完美。请孩子们帮忙装饰。

    2.装修的内容是:房顶和栏杆

    3.教师讲解示范

    屋顶:把小肥猪卡的白色地方撕下来贴上去。

    把小猴哥哥卡片深绿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贴 。

    栏杆:把彩纸撕开粘贴。

    撕纸要领:用左右手拇指食指捏紧纸张,撕开并移动一次,重复至完成。

    4要求:贴动物牌(斜、倒)、栏杆(纵横)。

    5布置:布置小肥猪和猴哥的蘑菇房,用栏杆保护小花草。

    6点评:分别谈蘑菇房和栏杆的装修。猴哥,小肥猪,谢谢你的帮助。让幼儿感受、体会“帮助”后的愉快心情。

    课后评析:

    1.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风格,表现在:把蘑菇房画在地上,席地作业,幼儿回归大自然,回归地上(在地上作业的比在墙上作业的次数要多);破坏思维定势,蘑菇房不一定是兔子的房子,蘑菇房也会是小猴猪的房子等。

    2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孩子们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

    3.难点的地方,选用幼儿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的重叠词“撕一撕、移一移”进行示范和幼儿模拟练习。

    4建议:美术作业应注重幼儿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学课件【篇2】

    小班语音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像我家》

    教学活动名称:《幼儿园像我家》

    适合年龄:3—4岁

    设计意图:

    通过童谣,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和老师的爱抚。通过情景游戏,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胆怯和焦虑。

    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幼儿园”“老师”“她”。

    2激发孩子像我家一样对幼儿园的感情,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3.理发并记住童谣的内容,并能有节奏地阅读。

    4感受老师的爱,就像幼儿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儿童读物、头饰、场景布置。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要来我们小班玩游戏。(出示喜羊羊)

    2教师的表演,初步感知儿歌的内容。

    老师展示喜羊羊的头饰,边唱儿歌边表演。

    问题:(1)宝宝喜欢幼儿园吗?

    (2)宝宝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儿歌。

    (1) 老师激动地示范读儿歌。

    导语: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朗读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称叫《幼儿园像我家》。

    问题:老师读儿歌时是什么声音?(很好听,有感情、有节奏的)

    老师总结:当我们读儿歌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个好的声音来读。

    (2)幼儿跟读儿歌。

    读准“幼儿园”“老师”“她”。

    (3) 逐句分析儿歌,并与孩子互动。

    师:老师叫我什么?(老师对高兴上幼儿园的孩子竖起大拇指,可以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说他们是好娃娃。)

    师:“我说老师像谁?你觉得老师像妈妈?”(教师自我介绍像妈妈的地方。)

    老师:如果老师爱你,你爱老师吗?爱老师的孩子,老师真的很喜欢,快来抱抱老师吧!

    4儿歌表演,再次感受到儿歌的节奏。

    (1)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

    老师:这么好的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那就更好了!

    5.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幼儿园像我家》,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家了呢!小朋友你们喜欢幼儿园这个家吗?回家后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首美妙的儿歌吧!

    附: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爱我我爱她。

    老师叫我好娃娃,

    我说老师像妈妈。

    教学反思:

    对于刚入园的新生,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个性迥异的幼儿融入一体,确非易事。他们将面临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会独立做事,与陌生人互动,注意倾听,安静地坐一段时间等等。如何让幼儿园在孩子心目中变得亲切可爱?

    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是一首简单的儿歌,讲是一个名叫丁丁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离开家,到幼儿园里做游戏,听故事,每天过得很开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玩偶表演,并让孩子反复倾听,多听多感受,再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儿歌,并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不好?

    好在**?喜不喜欢幼儿园。让孩子们读童谣,了解幼儿园,爱上幼儿园,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肢体动作和反复阅读的配合,大多数孩子都能和老师一起读儿歌。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关键是要让孩子们对你的教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有需要。

    不要害怕麻烦和重复。对孩子来说,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他们倾向于在重复的过程中把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内化。

    小班语音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像我家》

    姓名:覃利秋

    单位:荔波县佳荣幼儿园

    ******:136********

    小班教学课件【篇3】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如园不到一个月,依赖性较强,在每天入园和离园中都发现他们基本是父母抱来抱去的。在要求家长让孩子自己走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孩子的哭声和家长的不舍。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孩子入手,开展关于脚的有趣游戏,让孩子通过小脚丫的各种游戏,对其产生兴趣。

    然后了解小脚的使用方法,解决父母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小脚的特点和特点,了解他们的小脚及其简单的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三。初步培养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的鞋子、磁带《大鞋和小鞋》、布置一块地毯。

    活动过程

    1可以自由地坐在地毯上玩脚游戏。

    老师:今天,让我们和小脚丫一起玩游戏。

    小脚丫在**?有几只?

    2、你的脚上有什么?动一动。

    摸摸脚背、脚底和脚后跟,知道它们的名字和位置。

    三。通过身体动作引导孩子理解脚的作用。

    师:我们的小脚可以干什么?

    游戏:小脚丫

    小脚丫,真能干

    走一走,走一走

    转个圈圈跑回来

    4、游戏:穿大鞋

    老师:哦,我的脚在地板上感觉太冷了!天冷了,我们怎么来保护小脚啊?

    大人有**鞋,小孩有童鞋,如果我们穿上**鞋,那就太好玩了!

    寻找自己带来的妈妈爸爸的鞋子

    穿上大鞋后,你可一走、跳、踢,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5、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老师:爸爸妈妈的鞋子太大了。我们的孩子戴着很不方便。我们最好穿上自己的鞋出去玩!

    评析: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活动选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在游戏中萌发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认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摸、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活动中加入了“穿大鞋”这个游戏,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鞋后,心情会很激动,通过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动,感知到了妈妈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结合了大小的认知概念。这种设计符合小班儿童喜欢穿大鞋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玩与学的结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使孩子得到了发展。

    反思:实战下来,我觉得孩子虽然比较开心,可是和我预设想象的还有距离,孩子由于老师的考虑不周,没有形成较好的规则意识,通过反思和其他老师的指导,我发现了需补缺的地方,作为教师,我应该更仔细的考虑问题,要做到做一百个准备!

    小班教学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信号的变化,改变手脚爬行的速度和方向。

    2体验攀岩的乐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一个小鼓,用哑铃代替一些骨头,用垫子代替草坪,用长椅代替木桥。

    2.画有小猫、小鸡、小兔、小狗的头像的房子**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录音机、磁带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老师扮演母狗角色,孩子们做狗宝宝听活动)

    今天天气不错。狗起得很早,穿上漂亮的花衣,和妈妈玩游戏。点点头,汪汪,踢腿,蹦蹦跳跳,我发现了一块肉骨头,啊,呜,呜,我吃饱了。摇尾巴,转身。我是一只聪明的狗。

    2.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1)“我们去向小猫、小鸡问好吧。”请一幼儿示范:爬动着到小猫、小鸡家,然后再爬回来。

    孩子们依次爬向小猫、小鸡问好,然后爬回自己的家。

    (2)“我们再去向小兔也问声好吧。”要求:回来要倒爬着回来。

    孩子们依次爬向兔子问好,然后爬回狗的家。

    三。听信号,改变方向,变速爬行。

    (1)听鼓声“咚咚咚、嗒嗒嗒、咚嗒咚嗒”分别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

    (2) 听信号,交替向前、绕圈子和向后爬行。

    (3)听信号变速交替爬。

    4.调整活动量,“小狗打滚”。

    幼儿在垫子上边打滚边休息。

    5.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小狗爬过草地和独木桥,到河对岸找“肉骨头”,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6.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幼儿听**做洗澡的动作。

    小班教学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听口令做动作,进行初步的队列队形的练习。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开一列火车,让幼儿跟着老师的口令或节奏一个跟着一走

    成纵队。把幼儿带活动的场地,在分成六个小组,让幼儿分别站还自己的小圆点。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听口令:立正,稍息。

    师: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告诉幼儿:解放军叔叔做这些动作时,眼睛看着前面,身体是直的。我们也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做。

    (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的姿势)。

    听口令交替练习立正,稍息。

    2、向前看齐。

    师:口令:“向前看齐”!“两臂放下!”

    师:小朋友们听到“向前看齐”时,站在最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动或两臂侧平举,其余幼儿两臂向前平举(掌心相对),同时看前面的小朋友的颈部,在纵对向前看齐后,听到老师说:两臂放下时,大家像立正一样站好。

    3、学习听口令:“原地踏步走”。

    师:老师示范动作要领:上肢要保持正直,自然向前走,两臂前后自

    然摆动。两脚交替的在愿地踏步。老师讲“立定”,小朋友双手自然停下,成立正状态。

    师:教幼儿进行动作练习,也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

    4、学习“跑步—走”。

    师:听到预令(跑步)后,两臂屈于体侧。听到动令后,自然跑。当

    听到“立定”的时候就马上停下来,不能在走了,要像立正一样站好!

    1、引导幼儿听口令一个跟着一个开火车走成一路纵对,走成圆形队伍。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游戏:大皮球。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学做解放军!

    效果分析:

    小班教学课件【篇6】

    一、活动课型:

    颁章激励课

    二、活动设计理念:

    与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活动建议中提出的二年级开展“手拉手”活动相结合,通过“手拉手好朋友”争章活动促使队员间结成手拉手伙伴,在活动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引导队员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队员们真切地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活动目标:

    1、通过与小队队员结对,学会友好相处,友善地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成长。

    2、在“手拉手”系列争章活动中,懂得队员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培养爱心,从而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良好集体。

    四、活动重难点

    学会友好相处,友善地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懂得队员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

    五、活动地点:二(1)中队室

    六、活动准备:

    1、采访本中队中人际关系和谐的队员,了解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2、收集队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典型事例,制作实践活动中拍下的精彩照片(配上解说词)。

    3、准备相关的故事讲述《同学间的友谊》、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爱的奉献》、集体舞《找朋友》、诗朗诵《记住友谊永恒的美丽》等。

    七、活动流程:

    八、活动实录

    (一)队仪式部分

    1.报告人数

    2.出旗(奏乐、敬礼)

    3.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宣布活动开始

    (二)正式活动部分

    女主持人:敬爱的辅导员老师,

    男主持人:亲爱的队员们,

    男、女主持人:大家好!(掌声)

    女主持人:欢迎来到我们的“手拉手好朋友”——“美德章”颁章活动现场。

    男主持人:这次颁章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充满期待的盛会。

    女主持人: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全体队员积极争戴(生齐:美德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争章活动,留下了扎扎实实的争章足迹。

    男主持人: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揭晓“美德章”之感人事迹奖、照片展示奖、爱心小天使以及美丽小公民。

    女主持人:现在大家一定很期待,到底哪些队员能获得美德章呢?他们又来自哪个小队呢?来,各小队的队员们,请亮出你们的争章口号吧!

    雷锋小队:我们是雷锋小队。雷锋,雷锋,好事争先。耶!

    红星小队:我们是红星小队。红星,红星,星光闪亮。耶!

    爱心小队:我们是爱心小队。爱心,爱心,大爱无边。耶!

    红花小队:我们是红花小队,红花,红花,最美是她。耶!

    男主持人:队员们个个劲头十足啊!看,谁来了?

    出示手拉手小精灵。

    手拉手小精灵(语):大家好!我是手拉手小精灵,欢迎大家来到“手拉手好朋友”课堂。小伙伴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生:美德章)对了,这是美德章。小伙伴们,通过一个月的争章活动,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了吧。

    【颁章】

    (三)颁发“美德章之感人事迹奖”

    女主持人:队员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首先我们要颁发的是:“美德章之感人事迹奖”请看故事。(视频播放故事)

    女主持人:掌声有请颁章嘉宾:辅导员陈老师。

    辅导员:我宣布“美德章之感人事迹奖”的获得者是“雷锋小队”,他们的每一位队员尽己所能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真可谓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男主持人:有请辅导员宣读快乐中队组委会授予雷锋小队的颁章辞。

    辅导员:他们是活雷锋,美德章的争章之路因他们而变得更精彩。

    男主持人:谢谢辅导员,掌声有请雷锋小队队员上台领章。(播放歌曲《颁奖曲》)

    女主持人:下面有请雷锋小队的代表为我们发表争章感言。

    队员代表: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雷锋小队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的争章之路变得更有意义。现在,队员们或许有些纳闷,我们小队为什么能得到这枚章呢?到底是怎样的事迹呢?下面请看一则日记《同学间的友谊》:

    3月18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跌倒了,疼得连站也站不起来。这时,一个男孩看见了,连忙跑过来,伸出双手把我扶起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同班同学俊昊。他把我扶起后,又关心地问我有没有事,这种问候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他把我扶到教室时,我心里很感动,谢谢他帮助了我。

    男主持人:看了这则日记,你想说什么?

    队员1:,俊昊,你是个小雷锋,我要向你学习。

    队员2: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女主持人:说得好,下面请欣赏雷锋小队为我们带来的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四)颁发“美德章之照片展示奖”

    男主持人:队员们,《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真动听。下面我们要颁发的是“美德章之照片展示奖”。下面请欣赏队员们收集的精彩照片(配解说)。

    照片1:前几天,小涵因生病请了两天假。本来平时学习就较吃力的她因掉课而更困难了。这不,难过得哭起来了。这时,好朋友诗涵走过来劝她:别哭,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照片2:运动会上,马梓洋奋力拼搏,在50米、100米短跑中均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并破年级记录,为班级荣誉立下汗马功劳。队员们欢呼雀跃,送上阵阵掌声。

    照片3:六一节,“淘书乐”活动中,队员们互换藏书,分享快乐。

    ……

    女主持人:下面有请辅导员陈老师为我们揭晓“美德章之照片展示奖”的获得者。

    辅导员:队员们,你们觉得应该把这美德章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队员1:我给诗涵投一票,

    队员2:我顶马梓洋,我被他的奋力拼搏精神感动了。

    ……

    辅导员:我也觉得每张照片都很精彩。我宣布这“美德章之照片展示奖”属于你们红星小队。

    男主持人:恭喜红星小队,掌声有请红星小队队员上台领章。(播放歌曲《颁奖曲》)

    男主持人:下面有请辅导员陈老师宣读他们的颁章辞。

    陈老师:他们是来自充满活力的红星小队,认真,拼搏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关心、热爱集体,展示的一张张照片精彩至极。

    女主持人:有请红星小队代表发表争章感言。

    队员:通过这次争章活动,使我们更加爱学校,爱班集体了,我们要向照片中的队员看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集体。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舞蹈《找朋友》,请大家欣赏。

    (五)颁发“美德章之爱心小天使”

    男主持人:我们继续来颁章,接下来要颁发的是:“美德章之爱心小天使”。有请陈老师,大家掌声欢迎。(播放歌曲《颁奖曲》)

    辅导员:我宣布“美德章之爱心小天使奖”的获得者是:爱心小队。

    女主持人:请陈老师宣读颁奖辞。

    辅导员:快乐中队因为有了爱心小队而变得更加有爱心,他们的爱心不仅让队员们倍增自豪感,更大大提高了整个中队的凝聚力。

    女主持人:掌声有请爱心小队队员上台领章。(播放歌曲《颁奖曲》)

    男主持人:有请“爱心小队”队员发表争章感言。

    队员: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小队的支持。下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我们小队为大家带来的歌曲《爱的奉献》。

    女主持人: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六)颁发“美德章之美丽小公民”

    女主持人:队员们,我们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从我做起。下面我们来颁发最后一个奖项“美德章之美丽小公民”。

    男主持人:有请颁章嘉宾校大队辅导员杨老师为我们颁发“美德章之美丽小公民”。(播放《颁奖曲》)

    大队辅导员:我宣布“美德章之美丽小公民”的获得者是:红花小队。

    女主持人:恭喜红花小队。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红花小队的队员们。请看大屏幕。(播放有关视频。)

    男主持人:有请红花小队的队员上台领章!(播放歌曲《颁奖曲》)

    女主持人:请代表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好吗?

    杜雨书:能得到这枚宝贵的“美德章”,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们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人,我们会继续努力,将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争取更加优秀!谢谢大家!

    男主持人:我们是一群活泼的少先队员!我们不仅多才多艺,我们更是充满了朝气蓬勃。请欣赏红花小队带来的诗歌朗诵《记住友谊永恒的美丽》。

    【尾声】

    (七)辅导员讲话

    男主持人:队员们,“手拉手好朋友”——“美德章”争章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足迹。

    女主持人:队员们,“手拉手好朋友”——“美德章”争章活动之路充满着收获与快乐,祝贺队员们得到了这枚宝贵的“美德章”。有请亲爱的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队员们,我很高兴参与了这次争章活动。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我为大家的快乐成长感到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争章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让争章活动陪伴我们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谢谢大家!

    2.呼号

    3.退旗(奏乐、敬礼)

    4.宣布活动结束

    九、活动反思

    经过辅导员和队员们的精心准备,“手拉手好朋友”——“美德章”争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整个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每个小队的每一位队员积极参与了争章活动的全过程。

    自从开展争“美德章”活动后,队员们把中队当作一个大家庭,个个团结友爱,每一位队员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相亲相爱,帮助对方改掉坏毛病,让对方的优点更加明显。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得了“美德章”,并写下许多争章感言。通过本次活动,整个集体充满了团结友爱的氛围。“手拉手”活动暂时落下帷幕,但“手拉手好朋友”的精神永存。

    整队、出旗、唱队歌

    开场

    宣布颁章典礼开始各小队亮口号

    “手拉手好朋友”颁章活动

    颁发“美德章之感人事迹奖”辅导员颁章,日记:《同学间的友谊》、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颁发奖章

    颁发“美德章之照片展示奖”辅导员颁章,展示精彩照片、集体舞《找朋友》

    颁发“美德章之爱心小天使”辅导员颁章,歌曲《爱的奉献》

    颁发“美德章之美丽小公民”大队辅导员颁章,诗朗诵《记住友谊永恒的美丽》

    宣布颁章典礼结束

    小班教学课件【篇7】

    4.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5老师和孩子,男、女孩子唱不同的角色,(个别孩子唱歌)老师强调孩子用声音来区分大雨和小雨的强度。

    老师:(1)现在老师唱大雨,孩子们唱小雨。(再互换)

    (2)男孩子响响的唱大雨的部分,女孩子轻轻的唱小雨。(再互换)

    (杨:更好地把握小雨和大雨的区别)

    3、 **游戏:大雨和小雨,尽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5分钟)(

    1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大雨和小雨。

    老师:小雨和大雨说,孩子们唱的很好。他们希望孩子们为他们编一个动作。你愿意吗?那大雨我们可以用什么样动作?小雨呢?(分别请幼儿上来表现,其他幼儿模仿)

    (杨:从身体上加深大雨和雨水的不同强度)

    ,2,**游戏

    老师:刚才你的表现很好。老师会奖励你玩游戏,听游戏规则

    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四、结束部分

    老师:晴天,大雨,小雨。我们回家吧。

    小班教学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用垫子玩游戏。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家环境创设。布娃娃家里有一个大型布娃娃,一座精致的小屋,各种形状 (圆形、方形等)、各种质地(软质地、硬质地,光滑的、粗糙的),各种颜色的垫子。

    2用绿色和黄色的泡沫垫来布置草地和海滩。

    3、课件:下雨场景、火车隧道场景、“划龙舟”场景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意境):今天,布娃娃邀请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咱们看它家有没有好玩的东西!听着欢快《健康歌》的**蹦蹦跳跳的来到布娃娃家。

    (设计意图:引起幼儿去布娃娃家找好玩的东西的兴趣。)

    2、 了解各种形状(圆形、方形等)和各种质地(软、硬、光滑、粗糙)。

    1老师:(背景**)孩子们,来看看。这个娃娃的家真漂亮。我们进去玩玩吧!

    提问:在小垫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真暖和。小朋友在上面坐一坐,滚一滚,

    躺一躺有什么感觉?

    提问: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垫子拿起来捏一捏什么感觉?(软)抱一抱,放在小脸蛋上亲一亲有什么感觉?(暖和)。

    2、找一找。

    ①找方形。哎,方方的坐垫藏在**?请快点找,举起来让我看看。

    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垫子都是用布做的,软软的很暖和,除了这些垫子,还有什么样的垫子,小朋友快找一找。

    它是用硬纸板和竹子做的。你有什么感觉?

    凉快的垫子,夏天可以用。

    (设计意图:①找出圆形和方形的布垫。感觉柔软温暖。 在冬天使用。②师拿不同质地的垫子。手感光滑,粗糙,夏天用。)

    除了坐着,这些垫子还能和我们玩游戏!

    老师:孩子们,拿起圆形的布垫子,然后乘小火车去郊区玩。(放**车的**。)

    3、 探索布席的各种玩法(设计意图:练习投掷、跳跃、顶起、攀爬、推拉等协调能力。探索如何玩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和许多人。)

    1、(热身运动)玩“藏猫猫”的游戏,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藏住脸、脚、屁股等。

    2、探索布垫玩法。

    ⑴幼儿自由探索玩法。如:顶布垫、包布垫爬、推布垫、一两个人扔布垫、布垫夹在两腿之间学兔子跳等。

    老师:用小布垫做游戏很有趣。你想怎么玩布垫子?

    幼:幼儿分享交流玩法。

    师: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玩的?

    头:把布垫放在头上,伸直胳膊,到老师面前走回去。抛接:把小布垫抛起来再接住。用小屁股学划船,划过来划回去,还可以转一转等等。

    3、鼓励幼儿尝试合作游戏

    老师:刚才我们只是用小布垫子玩游戏。 如果两个孩子一起玩一个布垫,我们怎么玩呢?先找一个好朋友玩一个布垫子。游戏介绍:拉大锯,拉大锯,奶奶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只是不让小猫走。

    4场景游戏:送布垫给奶奶(设计意图:1)整合、巩固布垫的几种游戏玩法;②把幼儿手中的布垫收集起来。)

    (洋娃娃来到* *并要求孩子们将布垫子给奶奶做为后背。)

    (1) 孩子们把布垫夹在两腿之间,学着跳过草地。

    (2)孩子们将布垫子放在他们的背上,向小乌龟学习爬过沙滩。

    ⑶(放下雨场景课件)下雨了,幼儿把布垫当作雨伞顶在头上平衡走。

    (4) 孩子们把布垫子排成一排,然后把它们变成火车,穿过隧道。

    老师:奶奶家,把你手里的垫子给奶奶!

    5、引导幼儿**多人玩一个布垫的方法(放“划龙舟”的场景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怎样划龙舟才能划得又快又好?

    最后小结:要行动一致,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起用力就会划得很快。

    ⑴教师出示一个长长的布垫,引导幼儿玩“划船”的游戏,“看谁先到小猪家”。小朋友尝试进行多人玩一个布垫的玩法。

    ⑵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比赛划龙舟(放划船**)。

    四、结束部分。听**做放松动作。

    **放松**《月光水岸》,幼儿和老师一起跟**做放松动作(扭扭脖子、敲敲胳膊、捶捶腿、互相捶捶后背、伸个懒腰等)。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起探索:用手和头、手和腿、背玩布垫的不同方法。

    对子歌课件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子歌课件”,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对子歌课件(篇1)

    【主题一】语言学习是开启多元文化交流的钥匙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启多元文化交流的钥匙。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外,了解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对子歌这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更需重视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对子歌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鄂伦春族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也是鄂伦春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学习对子歌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是一种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在对子歌课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鄂伦春族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了解鄂伦春族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对这个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在学习对子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学生交流,拓展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主题二】用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作为一种地域性、群体性的语言,对子歌蕴含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对子歌课件的学习,不仅可以让人领略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还可以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源泉。

    对子歌歌词中,常常反映出鄂伦春族人民对自然、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赤诚感慨。譬如《吊林夫人》,这首歌曲描述了一位义士为保卫祖国、为了阻击敌军进攻,骑马砍敌的感人事迹,歌曲中突出了爱国主题和民族英雄的形象。另如《跟着音乐走》这首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歌颂了鄂伦春族人民开心愉悦的生活情景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这些代表性的对子歌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对子歌所包含的爱国、民族自豪等核心意义,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扩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主题三】开拓语言学习新思路

    传统语言学习主要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当今社会的语言环境日趋复杂,语言学习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对子歌课件的研究和学习,正是引领语言学习走向多元和新颖的典范之一。

    对子歌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语言,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因素。对子歌课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考虑,采用多元化的教具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演唱对子歌的同时,更好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对子歌课件还面向社会,提供给广大爱好者使用和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文化传承方式,鼓励更多人走进对子歌这个民族文化,拓展语言学习的领域,推进语言学习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对子歌课件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语言学习的视野,增强对祖国文化多元性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推动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对子歌课件(篇2)

    “对子歌课件”是一款融合了音乐和教学的应用,它以对子歌谣为主线,结合了游戏、互动、动画等多种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以“对子歌课件”为主题,探讨该应用的教学意义和实际效果,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对子歌课件的教学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子歌课件,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子歌课件通过丰富的互动和动画设计,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学习对子歌谣,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

    3.提高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对子歌谣是一种韵律明快、语言简洁、诙谐幽默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子歌课件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素养。

    二、对子歌课件的实际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子歌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对子歌谣的表达方式和文学魅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子歌课件还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2.加深了学生对对子歌谣的理解和记忆。对子歌课件采用了丰富的互动和动画设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重复歌谣,从而加深了对子歌谣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子歌课件还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和难度选择,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3.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子歌谣是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通过对子歌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同时,对子歌课件还提供了多种配套活动和作业,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三、对子歌课件的未来发展方向

    1.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除了学校教育,对子歌课件还可以应用在家庭教育、幼儿园、托班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资源。

    2.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对子歌课件作为一款教育信息化产品,可以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育服务,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发展。

    3.不断拓展课件内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对子歌课件可以不断拓展其内容,增加新的学科和教育资源,从而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总之,“对子歌课件”作为一款融合了音乐和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效果。我们期待在未来,“对子歌课件”能够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资源。

    对子歌课件(篇3)

    「对子歌」是儿童喜欢的一种传统歌谣形式,通常用于儿童识字学习和语言启蒙。对子歌的意义在于通过独特的押韵和旋律,帮助儿童记忆词汇和学习基础语言技能。本文将探讨对子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对子歌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

    首先,对子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的格律与对子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对子歌也被称为「童谣」或「童词」。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采用对子的形式,如《小满诗》、《唐传奇》和《红楼梦》等。因此,对子歌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其次,对子歌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研究表明,对子歌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词汇记忆能力和语音辨析能力。对子歌中的押韵和节奏也可以帮助儿童发展音乐感,并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听觉能力。此外,对子歌中的题材涵盖了各种生活经验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

    如何通过对子歌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主动学唱对子歌。然后,可以通过对子歌的演唱和讲解,帮助儿童理解其中的词汇和语言规则。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儿童创作自己的对子歌,并鼓励他们表演和分享。最后,可以通过对子歌比赛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总之,对子歌是一种古老而鲜活的文化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意义。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对子歌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启迪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对子歌课件(篇4)

    话题:我喜欢的对子歌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唱法,对子歌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至今还是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在我看来,对子歌富有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力,而我最喜欢的对子歌则是从小就听过,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不朽文艺作品,无论是影剧、话剧、电影,还是音乐音像都有着巨大的传播和影响力。其中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广为流传的对子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对子歌中充满了爱情和戏剧性的情节。歌曲中生动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恋情,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和忧伤。不同于现代流行歌曲,对子歌通过唱腔、曲调、节奏的变化,情感上更为贴近人心。歌曲悲壮的氛围让人不仅听得动心,更让人回味无穷。

    在我听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歌时,总会被其中的感人之处所打动。虽然它讲述的是一段悲剧恋情,但不同于现代某些情歌的苦情催泪,它通过对子歌的形式和音乐表达了爱情中悲欢离合和生命的有限,让人产生共鸣。这首歌所传递的爱情和人生的感悟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通过学习对子歌,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更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和传统音乐,还能够感受到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对于我而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对子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也是我喜爱的古老音乐之一。

    对子歌课件(篇5)

    对子歌课件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其中对子歌课件,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对子歌课件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手段,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教师的授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对子歌课件的相关主题。

    一、对子歌课件的概述

    对子歌课件是一种以对子歌为主题的PPT,以此作为媒介展示对子歌的相关内容。而对子歌,是一种以对仗工整的词语构成的诗歌,语言极为优美,寓意深刻,被广泛传唱于民间。对子歌课件,就是通过PPT的形式,将对子歌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子歌课件结构简单,内容丰富,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的语文课程。

    二、对子歌课件的优点

    首先,对子歌课件的形式新颖,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由于对子歌具有较高的美感和韵律感,因此通过对子歌课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其次,对子歌课件的内容丰富、生动。通过对子歌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子歌表达的主题、寓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最后,对子歌课件的制作较为简单。对子歌课件的内容结构清晰,表现形式也相对简单,教师只需要将对子歌的内容转化成PPT形式即可。而且,对子歌的内容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制作起来都不会感到很困难。

    三、对子歌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子歌课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对子歌课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在写作、赏析等方面,对子歌课件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对子歌课件的制作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之,对子歌课件的出现,既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学会制作对子歌课件,不仅能够开展更丰富的课堂教学,还能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对子歌课件的使用在未来的教育中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子歌课件(篇6)

    《对子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音乐诗歌,它由几首简单的对子组成,旋律流畅,清新明快,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而这首歌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下面我将从对子歌的音乐教学、语言表达和情感培养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这首歌的相关主题。

    一、对子歌的音乐教学

    作为一首优美的儿童音乐诗歌,《对子歌》在音乐教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明快,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其次,这首歌有着明显的重复节奏,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听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拍。此外,《对子歌》的曲调和歌词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性。

    二、对子歌的语言表达

    除了音乐教学,对子歌的语言表达也是其重要价值之一。这首歌的主要特点是以对仗的方式来表达歌词,比如“大雪花,小雪花,一个个都一样白”、“高高的山,绿绿的草,一个个都那么美”等等。这种对仗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歌词,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子歌的诵唱,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韵律和语序,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水平。

    三、对子歌的情感培养

    正如前文所述,对子歌的曲调和歌词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性。同时,《对子歌》的歌词也蕴含着浓郁的情感,比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学习的热爱、对家庭的向往等等。这些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掘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感性认知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对子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音乐诗歌,它从音乐教学、语言表达和情感培养三个方面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教育者们应该充分利用对子歌的这些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成为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的青少年人才。

    对子歌课件(篇7)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红绿灯和人行道的标志及意义,扩大识字量,增强学生的交通意识。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背诵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又来到了语文七色光,相信今天在这里一定会获取许多知识,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吧。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摘苹果”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苹果上有一个字,读正确了就摘下来,看那个小组摘下的苹果多。

    (2)分组“找苹果”。

    (3)总结比赛结果,并为优胜小组进行鼓励。

    (1)学生自由读古诗《悯农》。

    (1)出示两幅图画,你能联系生活谈一谈对这两幅图的认识吗?

    (3)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或交通规则?

    (1)自由读文,明确要做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怎样做。

    (3)根据建议,建个读书屋。

    三、总结。

    对子歌课件(篇8)

    对子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其以对联形式,通过唱词对唱来表达情感,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将围绕对子歌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文化内涵及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

    对子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对子歌多用于民间婚礼、祭祀、庆祝活动等场合。到了明清时期,对子歌逐渐进入文人雅致的领域,在文学、音乐、戏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二、音乐特点

    对子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奏简单明快,易于跟唱。

    2、音乐调性柔和优美,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3、歌词韵律优美,常用平仄双重押韵。

    4、通常为二人对唱,有时也会伴有乐器伴奏。

    三、文化内涵

    对子歌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情感。对子歌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真挚感人等方式表达出爱情、友情、亲情等种情感。

    2、传承文化。对子歌中经常出现许多古诗词、成语、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3、凝聚民族精神。对子歌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韧、乐观进取等精神。

    四、保护与发展

    对子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文化多元化,对子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面临着很多限制;另一方面,对子歌传承者逐渐老去,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学习面临着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保护传统技艺。加强对子歌传承者的培训和传承工作,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2、创新发展。丰富对子歌的内容形式,将其与新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注重与当代社会的结合。

    3、大力推广。积极宣传对子歌的文化价值,增强公众对于对子歌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所述,对子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广民族艺术,让对子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对子歌课件(篇9)

    1. 对子歌的教育意义 - 以《小蜜蜂》为例

    作为儿童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小蜜蜂》以其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仅如此,这首歌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小蜜蜂》优美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能够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性。在歌曲中加入对子的形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记忆力,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对子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其次,歌词中蕴含的积极正能量也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歌词中描述了勤劳、勇敢、负责任的小蜜蜂们努力采蜜、造蜜的场景,这种朴实而又深刻的描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向上心态和自我肯定感。同时,歌曲中也有提到小蜜蜂们的相互合作和团结奋斗,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最后,对子歌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们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演唱,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印记和友谊。

    总之,《小蜜蜂》这首对子歌融合了多种教育元素,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唱这样的歌曲,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成长素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

    2. 对子歌与语言启蒙

    对子歌是一种古老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形式,其通过韵律性和节奏感的呈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启蒙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对子歌中,同一韵部的两句话通常是对仗的,这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快速掌握语言形式和规律,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对子歌来学习新单词,同时还可以了解单词之间的关联和联系,从而达到快速扩展词汇量和丰富语言内涵的目的。

    此外,对子歌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语调,让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语言的韵律和音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对子歌学习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快乐地发声和表演,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启蒙和交往能力。

    总之,对子歌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语言启蒙形式。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对子歌的学习和表演,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启蒙和全面素质提升。

    对子歌课件(篇10)

    《对子歌》是一首具有优美旋律和儒雅词藻的古诗,被誉为“绝妙好词,代表唐代优秀诗歌之一”。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禅意和人文情怀,作者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运用,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给人以启迪。以下将就此进行探讨。

    主题一:禅意入诗

    “对子歌”一诗借对子之名寄豁遗世之志,借对子之意传真诠奥妙,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使用,更是一种禅学思想的运用。禅意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种纯净、平淡、富含哲理的禅修精神也恰恰是对子诗的内涵所在。诗中“引无数意延明,合万端情泥至真”,传达了“无心忘己”、“禅定默悟”的禅意,通过对于境界、人性和命运的描绘,体现了一种高度的人文情怀。

    主题二:匠心独运

    本诗的建构方式是由楼州簿史李商隐历时多年的笔耕所成。李商隐不仅在形式上精巧地运用对子,而且还在语言上娴熟地遣词造句,将多种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意境融为一体,展现了绝佳的文学创作才华。如“金铜不说还藏旧,何必先于世人观”、“漫谈北地清词客,频说南州小谢家”,用短短对句营造出了整个诗歌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于诗歌的精心创作。

    主题三:传承文化

    文化传承是历史长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一部好的诗歌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对子歌》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与唐代其他文艺作品一道,一直被后人珍视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珍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诗歌走向人群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文化现象。通过对《对子歌》这首古代诗歌的传颂和传承,可以加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实现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对子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幅禅意深沉、匠心独运、文化传承的画卷。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更应当深入探索这首诗歌的内涵,并将其积极应用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将其真正作为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崇尚。

    对子歌课件(篇11)

    《祖父》节选自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小说。小说描绘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北方偏僻的一个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祖父》是《呼兰河传》中相对独立的一章,文章塑造了宽厚仁慈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两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小说艺术风格独特,可引导学生多加体会。但由于是节选,并不能代表整部小说思想内容。所以,教学中,可以以此文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在细节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3.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

    5.调动学生对童年独特的感受,并学会在生活细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可落实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本文为引子,阅读原著,了解小说原著的深刻思想内容上。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童真、童趣的理解还比较真切,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赏析、品味、探究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进一步指导学生小说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和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如下几步:

    1.本课可以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导入。《呼兰河传》虽是小说,但与《朝花夕拾》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而且鲁迅还是萧红精神上的导师,那么两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此处可以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请学生交流作家生平经历、作品资料.由于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童年的经历。萧红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她的童年也是极其不幸的,唯一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是祖父,所以《祖父》这篇文章,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让自己若以所思,或是产生联想、共鸣的地方做好批注,读完之后,交流阅读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表述:“从文中某个人、某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读到或感受到的内容或者本文最精彩的是什么。”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在交流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研读文章,分析人物。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小说的细节描写入手,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阅读思考空间: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最好,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作者怎样刻画的这一人物,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会把目光聚集在“我”和“祖父”身上。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行为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明确:文中塑造了一位温和宽厚、慈爱风趣、童心未泯的祖父形象(板书)。和一个天真可爱,自由快乐的孩子形象,作者着力刻画这两个人物,既体现了祖孙两人亲密的情感,又展示这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

    这个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刻画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四)品读文章,把握情感:

    1.祖父和我,组成了童年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画面,而且这幅画面还有一个的背景,就是美丽的后花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细细品读,感受一下,这是一个  的后园,用一个形容词填写,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可在文中自主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后园、一个色彩斑斓的后园、一个自由自在的后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后园等等。但一定要在文章的字词句中找出依据。这个环节,一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揣摩语言。要提醒同学们关注文中的形容词、关注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关注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

    在赏析文章的环节,同时给予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文学作品,其实是对作品文字本身的细细品味、鉴赏、联想,而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化的事物,在读书的时候,只习惯于抓情节、找结局,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想象,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理解力在退化。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揣摩积累语言,学会圈点勾画,,学会赏析文章。

    2.赏析之后,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小说中作者要用这么多抒情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景物呢?

    明确: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对后园美景的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快乐、自由的心情。也许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普通的园子,但在童年的“我”眼中,却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后园,还是我和祖父的精神乐园,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是历尽人生磨难,且身染重疾,孤身在外,对祖父的刻画、对景物的描写,对童年并不太多的温馨画面的回忆,也许是在寂寞的人生中对自己心灵的一点慰藉,流露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深入探究、延伸阅读:

    探究的问题关于文章的艺术风格的,可以这样设置问题: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小说,但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小说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发现,--这篇文章艺术风格独特之处在于: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多是片段式的叙述;甚至在原著中都没有明确的主人公;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更像是抒情散文的风格。而且在原著中,这些特点更加明显,所以矛盾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它是一首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六)延伸阅读:

    分析到此处,老师可以由此文延伸到《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上的介绍上,指导学生延伸阅读。。

    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这不仅是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作者人生的最后时期。此时的萧红,经历了生活、情感的种种磨难,且身染重疾,孤身在香港,是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下的这部小说。两年后,31岁的萧红就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与《朝花夕拾》不同的是,它并不侧重描述童年的美好回忆。而是以童年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家乡人和事为描述对象,揭露他们生活的麻木迟钝。从小说深层次意义上讲,《呼兰河传》是一步挖掘民族劣根性的小说,这一点颇有鲁迅的风格。

    在延伸阅读的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或朗读《呼兰河传》中的片段、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对作品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祖父》教学设计]

    最新测量课件


    这里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测量课件”的范文。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或许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测量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1)师:我们来看,一寸虫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它要帮知更鸟的尾巴测量了,那谁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一寸虫的测量方法,一寸虫是一个跟着一个,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在一起,才能测量出来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3)师:原来,夜莺要请一寸虫测量歌声,一寸虫想想歌声怎么测呢?小朋友说说看歌声能不能测量?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测量课件 篇2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顿?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五、小结.

    测量课件 篇3

    <title>_tool"style="background-color:#E590E5;padding:0px">教案示例</title>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五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

    [生]为了测量更准确,还利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谁来说说?

    [生]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叫用电器的电功率。

    [师]电功率能测吗?怎么测?

    [生]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

    [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

    [师]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

    (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并且急着参与,会非常肯定地回答:能)

    [师]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明白了吗?

    [投影]测量要求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经过以前的探究活动,已能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过多讨论,用投影提醒学生即可)

    [投影]

    [设计实验]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观察: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做第(2)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学配合投影上台讲解)

    [投影]

    第一组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说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因为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所以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实验器材]:

    1.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_______W,允许通过最大电流___________A。

    3.电源___________V;

    4.开关;

    5.导线

    [说明]电源的选择应考虑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的1.2倍,但不能过大。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略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说明]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注意:

    (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

    (3)连接好以后,每个同样检查一遍,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

    [实验结论]

    由公式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

    [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评估]

    能想到问题,我们都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

    [师]我们这组同学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一错,滑动变阻器阻值就从你想的最大成为实际的最小,合上开关就容易使电表偏转过激。

    [生]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的。

    [生]实际接线前可以先将实物按电路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连接,这样接起来不容易连接错,检查也容易。

    [生]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开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的时候阻值从大到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从小变到大,测量时为什么不先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依次测量等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的功率,以免变阻器阻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还容易错?

    [生]在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非常棒,谁能来解释刚才那几个同学的两个问题呢?

    [生](同学讨论)不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就叫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就可以。

    [生]我们认为先从低于额定电压开始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测额定电压更好,这样在观察小灯泡亮度时有明显的区分,容易观察。

    [师]不知道那组同学对他们的解释满不满意,下去以后可以参照以前实验继续探讨。

    [生]老师,我们发现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

    [师](教师表现很在意)是吗?还有什么?

    [生]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生]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

    [师]有不一样吗?

    [生]两次测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测电阻,这次是要测功率。

    [生]从今天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算出小灯泡电阻。

    [师]可以的话,大家算一下电阻。

    [生]三次测量算出的电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别,将三次测量的值加起来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灯泡的`电阻了。

    [师]大家都求出电阻了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生]上次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次是为了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和发光情况。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比较计算电阻的公式和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式中的电流和电压相同吗?

    [生]如果是同一次测量,就是同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

    [师]大家将式中的电流替换电压或用电压替换电流,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看变形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电灯铭牌上一般标的都有,就可以利用它们直接求小灯泡的电阻。

    [生]如果知道小灯泡不是在额定电压下,而是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小灯泡上的额定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再求出实际电压下电流值和功率值,和你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有误差,分析原因。(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哪组同学认为你们的实验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给大家,共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

    [结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测量课件 篇4

    绘本以活泼的画面讲述了许多生活中的小机械,他们让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省时省力,以盖树屋为例,介绍了杠杆、轮轴、滑轮、螺旋、斜面等简单机械,让孩子们明白这些简单机械的作用,告诉孩子们生活的妙招,让孩子学会慢慢联想,把所能知道的串在一起。

    可能书中所列的物品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不易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孩子探索的兴趣,在阅读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我的物理知识。

    预设为大班语言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了解一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知道工具的最大意义就是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一、认识这些工具。你在哪见过?它叫什么名字?

    二、猜测工具的用途。你知道它用来干吗的?为什么这么想?

    三、师幼共同阅读。

    1.先看看这页上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偶数页)

    2.师:那看看,他们想了什么办法?用到什么东西?是怎么用的?(奇数页)

    四、完整欣赏故事。

    五、激发幼儿想象。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人是很聪明的,发明的东西都能帮助我们干活。要是你会发明,你会发明什么呢?为什么?

    测量课件 篇5

    科学《测量水温》教案

    第一部分:聚焦问题

    .活动:观察桌子上的水有什么不同?

    2.介绍(ppt图片):不同温度的水有不同的作用。

    3.根据介绍,请你们选择,几号杯的水适合做哪些事情?

    4.提问:大家的选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怎样解决呢?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学习使用温度计

    一、选择温度计

    (出示三种温度计图片)谈话:这里有几种温度计,那么你会选哪一种呢?

    讲解:一般说来,水的温度在0—100摄氏度,所以要选择测量范围大于0—100摄氏度的实验室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

    .提问: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呢?

    学生发言

    提示:上学期学习过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是怎样做的?

    总结:温度计的结构和方法

    2.测量水温和测量气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

    总结:相同点:①检查温度计②等液柱平稳了再读数③视线要与刻度相平

    不同点:①温度计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②不能碰杯壁杯底③在水中读数

    3.提问: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4.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示范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针对一点错误进行讲解,再一次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强调一下双手紧握温度计上端,双肘支撑在桌面上稳当)

    5.小组分工

    提示:有四杯水要测量,还要记录水温,怎样分工?

    (预设:有学生提出,水温已经变了,可以回答:可以根据测量时的水温重新推测。)

    6.学生实验

    ①领温度计(每组安排了一个坏的温度计,作为检测)

    ②分组开始测量

    ③进行判断,哪杯水适合做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汇报

    7.提问:为什么这一次大家的测量结果如此一致?

    第三部分:拓展认识

    Ppt介绍恒温热奶器,55度杯、恒温泡脚盆等与水温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鼓励学生发明一个能够提示温度的恒温水杯。

    测量课件 篇6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评价:10秒钟卧撑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就越强。

    5.象限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象限跳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就越强。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

    (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六节 协调性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它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基础。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二、协调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足球曲线运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足球曲线运球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协调性越好。2.双脚连续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3岁到6岁幼儿。

    评价:双脚连续跳测验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就越强。中国幼儿双脚连续跳评分标准见表5-27。

    3.对墙传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传球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对墙传球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性就越好。

    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12岁以下:垒球、网球、沙包;12以上:手球、实心球。

    评价:投掷距离越远,则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就越强。4.投准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视觉与上肢做动作的协调能力。适用对象:7岁至老年人。

    评价:投掷命中率越高,则受试者视觉与手臂的协调性就越好。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测量课件 篇7

    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P54————P55《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的: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

    [点评:一上课就拿出橡皮泥,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橡皮泥即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样来计算。孩子有的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然后老师说那墨水瓶怎样来计算,得想办法。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设计测量一下这个墨水瓶的体积究竟是多少。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3: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并填写报告单,然后开始测量。(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汇报。(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生:1、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2、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三种方案比较中择优,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想更精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115立方厘米。

    [点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袁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来测量。如果我们可以测量,你想你打算怎样来测量墨水瓶?学生有的用水,用沙子,到底用什么方法?老师引领学生明晰了探究的思路,和学生共同的制定出了方案,有了方案之后再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操作和试验。

    5、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生: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师演示。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但今天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这个问题就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总评: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以往旧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在习题中出现过,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这是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其中,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测量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测量课件 篇9

    长度单位的自述

    一天,长度单位的弟兄们到一起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发了言:“我们长度等单位是个国际大家庭,今天来参加会的是我们大家庭中的少数派,人们对我们非常生疏,因此,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从会场中央站起来一个说道:“我叫‘引’,是中国籍的单位长度,中国古代《汉书:律历志上》有我的名字,所以我的年龄很大啦!是中国籍古时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千米)=30(市)引.”说完就坐下了.

    接着从会议室一个角落站起一个“单位”大声喊道:“我叫‘码’,是英籍长度单位.英语‘yard’的译名,1码=3英尺,1英里=1760码.与公制及市制的关系是:1码=0.9144米=2.743市尺.”

    “码”发言完后,就一个接一个的说开了.“我叫‘节’,我是无国籍‘人士’,也可以说,每一国都是我的国籍,因为我是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也可用于度量水流速度和水中兵器(如鱼雷)的速度.我是离不开长度的,海里是我的爸爸,小时是我的妈妈.1节=1海里/小时,例如,某船相对于静止水面的速度为15海里/小时,那么它的航速就是15节”.“我叫‘链’,生长在海上,是海上计量短距离的一种专用单位,我是一海里的十分之一.”

    “我的名字大约谁也没听说过吧!我叫‘浔’;海洋测量中计量水深的专用单位,也可以说是无国籍人士,1浔=1/100链=1/1000海里=1.852米.”

    “我叫‘町’,是日本籍,也是一种长度单位,是国际长度等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我的面孔怪僻.所以大家见的不多(町=1/36日里,1公里=9.167町=0.2546日里).”

    大家发言完后,“公里”说:“很好!我们初次见面,大家认识了一下,我们快回各自的岗位吧!继续发挥我们各自的伟大作用.”

    测量课件 篇10

    1.4、科学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正确使用刻度尺上的刻度

    2、和测量范围;学会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的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5、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记法。教学过程:

    引入:怎么测一个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使用

    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

    练习

    测量课件 篇11

    第七章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质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

    2.了解并掌握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以及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

    3.掌握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难点:

    1.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

    2.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 3.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七章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体质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 1.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的范畴

    体质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系统,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体质的范畴

    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

    (2)生理功能水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

    (4)心理发育水平: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5)适应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理想体质稳定的特征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遗传与体质

    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和先天条件,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人体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特点,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均受遗传的影响。

    2.环境与体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人数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都有

    直接的影响。

    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体质测量的内容

    体质测量的内容及指标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质研究的价值和效果。因此,选择测量指标时,必须遵循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客观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测量的规范化、标准化。

    一、我国体质测量方案

    1.《国民体质测量标准(成年人部分)》简介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简介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标准简介

    二、国外体质测量方案

    1.美国健康、体育、康复协会青少年测试方案 2.日本体力测定方案

    3.有关国际组织的部分体质测试指标

    第三节 体质的综合评价

    所谓体质的综合评价,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一、体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综合评价指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并能较

    全面、准确而有效地反映个体或群体的体质状况。

    2.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性别、年龄特点及其指标的连续性,以便进行横向、纵向分析研究。

    3.评价指标应准确地测量,并可用一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便于记录和评价。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测验,应尽是避免选用易受主观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项目。

    5.应考虑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要少而精,简便易行。6.尽可能做到现行有关测验制度的一致性。

    二、各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指标的“权重”是表示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订和应用

    第四节 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一、亚健康状态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2.亚健康的表现

    躯体疲劳乏力、易累,肌无力;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胃肠机能紊乱,食欲不振;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结肿痛;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

    结肿痛;咽炎,呼吸紧迫;失眠、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心理不愉快,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社会不适应,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

    二、亚健康的分类 1.躯体亚健康状态 2.心理亚健康状态 3.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 4.慢性疲劳综合症

    三、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

    亚健康状态可能是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

    1.社会心理因素 2.不良生活方式 3.环境及其他因素

    四、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1.健康标准的自我监测

    体重基本稳定;体温、脉搏、呼吸基本正常;大便基本定时,每日一次;每日进食量正常、稳定;一昼夜尿量正常;睡眠正常。

    2.亚健康自觉量表(表7-10)3.亚健康症状30项量表(表7-11)

    4.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价 5.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测量

    五、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1.躯体状况评价 2.酒精及药物评价 3.营养状况评价 4.社会健康状况评价 5.精神健康状况评价 6.情绪健康状态评价 7.压力控制评价 8.智力状况评价 9.职业健康评价 10.环境健康评价 11.健康评价结果汇总

    六、参加体育活动、根除亚健康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2.选择合适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负荷 3.注意和防范运动风险

    测量课件 篇12


    建筑测量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建筑设计、建筑制图以及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尺寸、位置、高度等的测量。在建筑测量课件中,学生将学习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处理等内容。


    在课件的第一部分,会详细介绍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筑测量依托于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际测量。这一部分将涵盖测量的基本概念,例如测量单位、测量原理、测量误差等。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并了解不同测量原理的应用。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建筑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在建筑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测距仪、水平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工作。课件将详细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如何校正仪器误差以及如何防止仪器受到干扰。


    第三部分将涉及建筑测量中的测量误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建筑测量中,我们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修正。课件将介绍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并教授误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将学会通过数据处理,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修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部分将介绍建筑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将通过实际建筑工程的测量案例,了解测量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测量建筑地基时,需要使用探地雷达等设备来检测地下障碍物;在测量建筑物高度时,可以通过使用三角测量法来确定结果。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测量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通过建筑测量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丰富的建筑测量知识和实践能力。他们将学会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熟练运用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测量工作。他们还能够处理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建筑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小编认为,建筑测量课件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课程。通过学习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处理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学生将全面了解建筑测量的实质和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将为未来的建筑工程带来丰硕的成果。

    【诗朗诵课件】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