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
  •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2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要实施课堂教学,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以下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分享能够带来欢乐和快乐不妨把这个分享给TA吧!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

    内容预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一、关于序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2】

    【教师寄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至正九年,元顺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以奉养父母为由,隐居龙门山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

    2、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3、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

    4、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笔十分畅达。和他探讨学问,语气平和而且神色谦逊。还自己对作者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个好学的青年。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作者因此讲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一、自学导引:(我自主,我收获!)

    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预习检测:

    1.用原文回答: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作者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3】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晚辈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1、朗读指导。

    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二部分(3):写当前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

    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

    【交流点拨】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

    3、大家对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交流点拨】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4、本文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太学生和作者当年求学之路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课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交流点拨】首先学习古代文人求学的谦卑态度,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当遭到批评时,要勇于承认不足,不要频频地找客观理由。但同时,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我们要尊师,但不是畏师。

    (1)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交流点拨】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日有廪稍之供”对比;穿的方面,“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习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这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对比,在对比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说在教学重点上有所突破。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4】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齐读三则勤学的名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同学们,我们还有些同学不够勤奋,甚至抱怨学习生活艰苦,如果你了解了古人勤学的情况,你就会在对比中发现,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出示课件,了解作者。

    二、经典诵读,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背诵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四、深入探究,解读文本

    探究1:阅读第一段,找出能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

    明确:“幼时”“加冠”

    探究2:分析作者“幼时”的学习经历。

    A.作者幼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及分析:最喜欢做的事:读书。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家贫无书以观——借书

    计日还——天寒笔录

    收到的效果:遍观群书。收获:作者是一个刻苦学知识的人。

    探究3:分析作者“加冠”后的求学经历,体会并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精神。

    A.作者求学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叩问跋涉生活

    B.分析“叩问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的态度如何?

    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及分析:难之体现:1“趋百里”说明路之远。

    “门人弟子填其室”说明人之多,竞争激烈。

    “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说明老师严厉

    作者态度:恭敬——“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效果:“卒获有所闻”

    收获:可见作者渴望求知识。

    C.分析“跋涉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达成目标了吗?

    明确及分析:难之体现: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说明环境恶劣。

    “曳屣”说明路远。

    “足肤皲裂四支僵劲”说明肌肤受苦。

    到达了目的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收获:可见作者决心获知识。

    D.分析“生活苦”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生活苦的?作者的内心是如何看待这份苦难的?

    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体现生活之苦:

    作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食简“缊袍敝衣”——衣粗

    同舍生:衣足食美

    作者想法:“略无慕艳意”

    形成原因:“以中有足乐”

    收获:心中有真知。

    探究4:面对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作者是凭借什么克服了困难,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目标的?

    明确及分析:勤奋与艰苦。

    “勤且艰”是对前四层意思的归纳。勤奋与艰苦是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刻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

    5.小结:

    本文主要从致书之艰、从师之难、途中艰难、生活艰苦这四方面来讲述了作者的求学生涯。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

    生:宋濂的劝勉效果更好,因为用自身的事实经历更易打动并说服马生。

    生:老师写的只是空头说教,说服力不强。

    生: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到马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马生专心用功读书。

    (板书:现身说法)

    6.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齐读这一段)

    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比的地方,并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明确: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写教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和求学态度的诚恳。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在于与作者的贫困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生活条件的艰难,从而衬托他读书的勤奋、执著和以读书为乐、乐以忘忧的求学精神。

    总之,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形象,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8.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试举例。

    (1)示例: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赏析:“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一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便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

    (2)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赏析:“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接着进一步描写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砚冰”、“不可屈伸”等突出了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赏析:“负箧曳屣”,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赏析: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光彩艳丽的形象。

    五、作业设计:

    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结束语

    今天的我们有国家给我们提供九年的义务教育,为我们建设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先进全面的学习资源,我们享受着父母的衣食供养,老师们环绕在你们身边,随时为我们答疑解惑。

    身处这样优越的条件中,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个为了看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宋濂,看看那个为了求师问道而“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宋濂,看看那个“负箧曳屣冒着穷冬烈风在深山巨谷中”艰难前行的宋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呢?

    我想,这篇振聋发聩的《送东阳马生序》不仅仅是写给马生的劝学文,更是写给在座正在努力学习的少年们。希望大家能够秉承宋濂的学习态度,用勤奋这条神奇的线,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勤读成为一种品格。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求学之难,用心之专幼时求学情形: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成年求师情形: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从师求教道路之苦:行深山巨谷中衣食粗劣,生活俭朴: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总结全段:勤且艰;对比

    第二段:今日学习条件之优越今日生活之优越: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今日居住条件之优越: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今日师资条件之优越:未有问而不告今日图书资料之优越: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正音正字

    叩(kòu)问叱(chì) 咄(duō) 俟(sì)其欣悦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

    缊(yùn)袍敝(bì)衣

    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a.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翻译课文

    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朗读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视学生不同情况,做针对性检查。

    整体感知

    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比照作者, 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认识。

    对课文中诸如教师态度严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但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问题。

    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作业

    1.写一篇文章──“谈学习”,600字。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后半部分。

    3.继续背诵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6】

     知识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 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4、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解题:(文前导语)

    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 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

    3、 齐读。

    4、 自主与合作: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5、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2、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

    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几,只因“中有足乐者”。

    六、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讲述)

    七、写法鉴赏(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八、拓展延伸(课后练习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7】

    一、设计思想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编入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在教时,我指导学生课下预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文意疏通工作。

    第一课时:课上为了强化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

    第二课时: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二、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都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序”这种文体;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熟读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意志,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训练,提高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积累字词,解决疑难点,把握文章内涵。

    六、课前准备

    1、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从以下几方面作好知识准备:

    A、了解作者所处朝代及文学贡献;

    B、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C、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便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D、预习课文,结合注解和工具书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试着翻译全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3、教具准备:电脑和投影仪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流程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学生主要活动

    (一)预习汇报:

    1.介绍作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朗读课文,疏通课文意思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读准下列字音

    嗜学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

    4、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释疑译文。

    老师给予一些翻译的方法指导

    5、老师检查合作学习效果,用投影显示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以竞答的方式解释:

    ①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之论辨

    ②一词多义: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③古今词:

    走送之(古义:今义:)

    媵人持汤沃灌

    尝趋百里

    卒获有所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词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

    手自笔录。

    6、各小组汇报翻译成果。

    7、生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2、分组讨论:作者以前自己的求学“勤且艰”,主要表现在哪里?请说说,并用文中原句证实。

    3、面对种种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最终学有所成,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在学习中碰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4、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四)分析课文,感受写作特色

    1、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一)学生预习汇报

    1、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二)朗读课文,疏通课文意思

    1、认真听读,听准字音,把握语调,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

    3、注音:

    嗜(shì)

    叱咄(chì duō)

    俟( 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4、小组合作交流,释疑译文。

    四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5、学生以竟答方式展示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

    ①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与之论辨(辨:通“辩”)

    ②一词多义:

    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同上)

    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介词,因为;以:把,介词)

    以衾拥覆(介词,用)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③古今词: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汤汁)

    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

    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假期)

    ④词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用,腰佩、挂;)手自笔录(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

    6、翻译:

    采用开火车形式一人一句翻译,不会翻译的由别的同学帮忙补充。

    7、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明确:课文通过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2、讨论后归纳:

    (1)借书抄录:天寒弗怠,走送之。

    (2)叩问困难:未降辞色,色愈恭,礼愈至。

    (3)求学艰苦:足肤皲裂,四支僵劲。

    (4)衣食粗劣:日再食,蕴袍敝衣。

    3、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做法。

    4、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四)分析课文,感受写作特色

    1、明确: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三结束语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九、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少年:求学家贫好学勤奋

    成年:从师艰难鼓励期望

    十、作业设计

    1、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2、熟读课文,并熟记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课

    常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习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嗜学(shì) 砚冰(yàn)

    弗(fú) 怠(dài)

    逾约(yú) 硕师(shuò)

    叩问(kòu) 叱咄(chì du)

    俟(sì) 卒(zú)

    负箧(qiè) 曳屣(x)

    皲裂(jn) 媵人(yìn)

    衾(qn) 绮绣(q)

    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n)

    冻馁(ni) 谒(yè)

    贽(zhì) 诋(d)

    (2)通假字

    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假 造的(跟“真”相对)。(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

    走今义:行走,走路。(古义:跑。例:走送之。)

    益今义:好处。(古义:更加。例:益慕圣贤之道。)

    趋今义:趋向。(古义:快走。例:尝趋百里外。)

    左右今义:大约。(古义:身边。例:余立侍左右。)

    汤今义:汤水。(古义:热水。例:媵人持汤沃灌。)

    卒今义:兵。(古义:最终。例:卒获有所闻。)

    再今义: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古义:两次。例:主人日再食。)

    (4)一词多义

    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慕略无慕艳意(羡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从当余之从师也(跟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书撰长书以为贽(名词,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名词))

    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质非天质之卑(资质,名词)(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6)文言虚词

    以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之 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

    (7)文言句式

    倒装句

    a.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前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嗜学:爱好读书。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文中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尝:曾。

    趋:疾走,跑。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训斥,呵责。

    曳屣:拖着鞋子。

    衾:被子。

    日再食:每日供给两顿饭。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县官:文中指朝廷。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拜见。

    归见:回家探望。

    2.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4)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我)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中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四、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示例: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勤奋艰苦的学习经历)。

    2.全文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示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示例: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濂学习的勤且艰。希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带来启示。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