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初一历史教案集合六篇
  • 初一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24

    初一历史教案集合六篇。

    在这里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推荐一篇值得一看的《初一历史教案》文章。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完成授课任务的保障。请您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会不断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

    初一历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读书

    2.导入新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

    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

    土地改革:

    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②原因:

    ③开始:

    ④法律依据:

    ⑤资料:

    ⑥实施:

    ⑦结果:

    ⑧历史意义:

    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情绪,透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问】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初一历史教案(篇2)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1)退避三舍;

    (2)秦晋之好;

    (3)问鼎中原;

    (4)卧薪尝胆。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一历史教案(篇3)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_,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臸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_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_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_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实质是梭伦在贵族专臸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思考: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疯诗人事件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_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_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1)原因:

    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臸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臸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臸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臸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臸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初一历史教案(篇4)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0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本课重点:

    了解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简述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1.要求学生掌握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饲养的禽畜品种、房屋特点和彩陶艺术。

    2.通过了解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综合课型的方式进行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展示文字、图表,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调动思维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氏族聚落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

    教学准备:

    1.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2.查阅、收集有关氏族聚落时期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复习提问:

    1.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

    2.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生活的集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差别?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讲授新课:

    (投影)“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幕)

    (讲述)山顶洞人以后1万年过去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时候,祖国境内的氏族聚落逐渐繁荣起来。东北至黑龙江,西北到新疆,西南到云南和西藏,东南到台湾,先后出现了祖国各民族祖先的氏族聚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的生活,生动的展现了那时的情景。(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巩固第1课所涉及的知识,并在大屏幕上找到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分布地点)

    (提问)半坡人距今约多少年?生活在哪里?吃什么?是怎样获得食物的?住在哪里?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1目,师生归纳知识要点)

    3.房屋的建造和定居生活。

    (投影)“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教师指出,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看“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并阅读课文第8页小字部分和材料)

    启动思维――原始农牧业发展,人们衣食来源稳定了,要求生活相对安定;改善了生存

    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磨制石器。

    (投影)“钻孔石斧”“石磨盘”等。学生仔细观看,认真听讲。

    (讲述)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已懂得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到半坡居民时,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这时,磨制石器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制作技术有了发展。考古学上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旧石器时代吗?

    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巩固已学知识。

    比较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总结)在制作方法上,旧石器主要采取打制方法,形态粗糙,新石器则是在打制的基础上采取了磨制技术,工具更加精细。在功能上,旧石器是与采集渔猎生活相适应的,效率低,新石器则是与农耕生活相适应的,劳动功效要高得多。

    5.粟的种植。

    (讲述)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半坡人以农业为主,还兼有饲养等。

    学生阅读课文第8页小字部分,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6.陶器的制作。

    (投影)“鱼纹彩陶盆”。

    (提问)同学们知道陶器是怎样出现的吗?知道什么叫彩陶文化吗?

    (归纳)农业出现后,粮食成了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陶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陶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氏族聚落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半坡人使用的陶器大多是红色底子,上面画着青蛙、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称为彩陶。科学家把发现了彩陶的原始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半坡聚落的几个知识点,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河姆渡聚落。

    (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半坡聚落的知识点,自己阅读第2目及小字部分,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合作精神)

    按自己的理解画一幅想像图,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

    (投影)“栽培稻谷的遗存”。

    5.磨制石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并凿孔,用来捆绑木柄,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投影)“骨耜”。

    (投影)“刻划猪纹黑陶体”。

    (讨论)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归纳)共同之处: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期:都以农业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普遍地能制作和使用新石器、陶器等等。不同之处:处于不同地理环境;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代表性农作物不同;陶器制作中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等等。

    (过渡)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顽强拼搏,不断前进。

    学生阅读第三目,了解这时农业已是重要的生产部门,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通过思考题对本课进行小结)

    (提问)同学们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吗?

    学生阅读课文第11页的“每课一得”,通过自己探究所得知识点,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特征,加深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理解,主要从概况、生产状况、生活状况三个方面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总结)农耕文化是指在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虽存在一些差异,但更具一致性,它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农耕文明。

    1.本课考古材料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应以学生阅读和教师启发式讲述为主。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课件等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

    初一历史教案(篇5)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

    历史说课稿

    开封市水稻中学

    李士昌 2017年11月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活动课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生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地位

    历史地图,作为直观教具,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中,这一课被放在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历史地图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而在2012年的第一题以及2014年的第二题,都是关于历史地图运用的题。所以,对于历史地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历史地图,对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比较,知道同地不同名和同名不同地这两种现象,从而注意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之间的区别。以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历史情景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释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历史地图,绘制历史简图,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认识历史地图;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复述历史的过程:最后能运用历史地图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正确理解我国疆域的变化,形成对我国当代疆域的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整节课以图片的对比变化为主线,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是教学的重点,而古今地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与记忆,应该作为教学难点进行突破。我将通过视频导入为切口,通过设置问题,你所知道的自己家乡的古今地名的变化?让同学们以小导游的形式向其他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地名的变化,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将而我们查阅特定历史地图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历史地图,理解历史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如《赤壁之战形势图》,该怎样阅读该地图?地图中每一个图标所表达的含义是怎样的?我们能够从该地图上获取怎样的信息?这一方面我将作为重点去陈述。

    四、说学生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地理课程上已经了解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可以说,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进而具备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总希望老师讲课的内容新鲜、有趣,最不喜欢死板、空洞的说教。因此,根据这些特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归纳法、情景教学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是以历史地图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情景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看一看我的教学过程。这个部分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和巩固复习四个方面展开。

    1、课程导入

    本节课我以视频导入的方法,以视频的方式通过展示开封从古至今地名的变化开导入新课。从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学习历史地图”。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自己家乡古今地名的变化?

    (1)如何认识并使用历史地图

    本课是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历史地图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通过屏幕演示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例如战争,都邑等。使学生对历史地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东汉疆域与现在中国地图的对比,比较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从图片的对比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完成表格。最后总结,历史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现代地图上的大体一样(个别有变化),不过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我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生动有趣,从而进入角色、充分思考、自主探究。具体做法:创设三种情景:军情观察室,大国崛起和徒步探险。在“军情观察室”这一部分,我将以“秦灭六国”为主题,让学生们感受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的魄力以及各路大军的行军路线,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能否通过此图来向满朝文武讲解你的行军策略?在“大国崛起”这一部分,我以秦统一后的版图为例,秦的疆域东起东海,西至陇西,北达长城,南抵南海,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你将如何向皇帝简述你的行政区划设计?在徒步探险这一部分,我将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主题,在张骞这一路,都经过了哪些地点?这些地点的名称到现在是否有变化?之后我会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图,来帮助同学们通过观察地图,来了解张骞所经过的地区。 课堂小结

    历史地图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们应该进行掌握。同时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学习,了解中国各个行政区划、地名的变迁以及中国疆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重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另外使得学生知道历史地图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活学活用。 巩固复习 课后,我会用课外探究方式来巩固同学们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归纳历史地图的不同类型。通过课外搜集资料,简述中国重要古都名称的变迁。另外,我还会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网站和书籍等。 说板书设计

    本课,我的板书设计包括板书和图示两方面内容,由于此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地图,所以我将以图示为主,板书为辅进行设计。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反思用明了的图示辅以简洁的板书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顺利引入教学的情景。

    总之,在对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引导为主,讲述为辅”的方针,注重保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

    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

    初一历史教案(篇6)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④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⑥金城公主入藏;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上一篇:村干述职报告

    下一篇:考试难过文案

    【初一历史教案集合六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