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拿来主义的教案
  • 拿来主义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17

    拿来主义的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的好坏在后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教师范文大全将为您全面介绍“拿来主义的教案”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所启示别忘了收藏一下哦!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1

    师:从上学到现在,大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应该有十几篇了,我做个调查,大家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吗?

    生3:跟读经书似的,太僵化了,每句话都有深刻含义,没劲。

    师:说实话,我上学的时候也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读鲁迅,而且还写起了杂文。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态度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好吗?

    生1:前半部分是批判送去主义,说送去主义后果很严重(生笑);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

    师: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生4:一般举例子应该是实实在在很典型的事,可是这个譬如好像是虚构的一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怎么能做例子呢?

    生5:这篇文章是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大宅子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所以构成了比喻。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鲁迅在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呢?

    师:你这也是“拿来”的,只不过有点机械照搬。我觉得,读书最好先不要看什么辅导书,还是要从文章中去找答案。有一个问题要先解决,就是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请大家再仔细读课文。

    生6:前半部分批判一味地送去,像送古董,送古画,送梅兰芳,鲁迅对这些“送”,很反感,语言很有讽刺性。而且这些“送”都是送给外国,是讨好外国人,他认为送去是遗害子孙的做法,所以要拿来,按常理,应该是从外国“拿”。

    师:大家看书,看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好,你来。

    生7:最后一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

    师: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说的太好了。大家鼓励一下。(生鼓掌)

    生8:前半部分批判送去主义,所举例子也都是学术文艺即文化方面的。

    师:很有道理。那么,大家想一想,鲁迅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要从批判送去主义入手呢?

    生9:“送去主义”会带来灾难甚至亡国灭种,所以不应该“送去”。

    生10:鲁迅只是反对那种一味地送去,第5段有一句话:“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鲁迅并不反对送去,他是主张在平等前提的文化交流的,他反对是那种以讨好外国为目的的“送去主义”。(生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他刚才其实给“送去主义”下了很好的定义。

    生10:但是我不明白,怎么送古典、送古画、送艺术家就是“送去主义”,各国之间有正常的文化交流,怎么就成了了媚外呢?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大家看课下注解,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好,哪个同学?

    生4:注解⑦说《大晚报》上对徐悲鸿等举办画展,评论为“切合苏俄盛行之象征主义”,鲁迅好像对这种评论很蔑视,认为这种言论是典型的媚外言论。

    生11:送古董、送古画的主体是“*民党政府”,他们这种行为本身也是有讨好外国人的成分在。

    师:可不可以这么理解,鲁迅批判送去主义,其矛头实际是指向有媚外倾向的国民政府与一些媒体。

    生10:但鲁迅字里行间明显对几位“大师”与梅兰芳有讽刺意味,像“捧着”、“一路挂过去”、“活人替代了古董”等等,我不明白。

    生12:我觉得就是讽刺。“大师”加了引号,“捧”画出谦卑恭敬的神态。

    师:可是,那几位“大师”是谁呢?刘海粟、徐悲鸿,可是真正的大师;梅兰芳呢,京剧艺术大师……

    生12:是不是这些大师在这些事上做得确实有失国格,人都可能犯错误嘛。(生笑)

    师:大家课下可以查查资料。是不是有可能鲁迅在这骂错了人呢?过去把鲁迅神化,很不好,那正是鲁迅所反对的。但就这篇文章来看,鲁迅批判“送去主义”思想时,所举的这些例子是恰当的;但若了解了相关史实后,我们可能会发现,鲁迅对梅兰芳等大师的讽刺有些不当,鲁迅的视野有时也有局限性。

    生14: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就是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为什么要提到尼采?

    生15:……我对尼采不太了解,课下注释说他以太阳自命,后来发疯而死。鲁迅的意思好像是尼采整天沉迷于幻想中以至疯死,是不是说自诩太阳就是疯话。

    生15:“中国也不是”,是不是说中国也不是太阳,不能只是给予,也就是不能只是送去,还应该拿来。

    师: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这种说理方法叫做“类比分析”。当然,鲁迅是很崇拜尼采的,刘半农曾经送给鲁迅一幅对联:“托尼思想,魏晋文章。”鲁迅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思想影响是很深的。

    生16:老师,我突然有个想法,鲁迅先生并不是批判“送去主义”,实际上是批判“送去”行为背后的一种心理。

    生16:中国人的自大心理。以天朝上国自居,心理上的优越感使得中国人不屑向西方学习。

    生16:外国有什么,我们也有,而且比外国早多少年。外国有象征主义,我们中国也有象征主义,京剧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象征主义比你们早多了。

    师: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中,往往就不能正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你分析得也有道理。鲁迅曾说过,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吧。好,你来。

    生17:把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彻底,就越能说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师:按常规,议论性文字必须有正面说理的文字。前半部分从反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应该谈——

    师:准确地说是比喻论证。先看看有没有高度概括如何拿来的词语或句子。

    生5:“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看书,请大家从关于大宅子的两段比喻论证中找到对“占有”“挑选”的形象阐释。

    生19:“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说的是“占有”,也就是要敢于“拿来”。

    师:我的理解应该是对外国的文化要敢于“拿来”。这外国文化包括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外国现代的'文化。鲁迅批判了三种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做法,哪三种?

    生:(小声)“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一把火烧光……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是废物”。

    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拿来,有所选择。如何选择?

    生20:看见鱼翅,吃掉;看见**,送到药房;烟枪和烟灯,大部分毁掉;姨太太,各自走散。

    师:刚才说这是比喻论证,谁能从这个角度再具体分析一下?

    生21: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指有毒的东西,其他的指腐朽落后的东西。

    师:鲁迅所阐述的拿来主义思想不只适用于对待外来文化,也适用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只在当时有震撼作用,今天同样有意义。现在讲开放,讲多元,讲与国际接轨,“拿来主义”的思想仍是人们要借鉴的。课下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师:怎么?有意见?通过如上的解读,我们对《拿来主义》这一课做了宏观与微观的了解。但文章不厌百回读,经典文章更是常读常新,下面请大家再读这篇杂文,希望能有自己的新理解,或者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6:老师,有一处我不太明白。说到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的时候,举了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等,这里面除了美国的电影属于文化外,其他的都不是,这样举例是不是有问题呢?

    师:很好的问题,敢于挑战大师,需要勇气,更需要思想。

    生1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是不是病句?

    生16:说大宅子为什么要说“做了女婿换来的”?课下注解说,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不太理解。

    师:这种写法被人称作“挂角一将”的写法,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特点,其是优是劣,大家可以去评价。鲁迅与邵洵美之间的论争文学史上早有定论,但课下关于邵洵美的注解明显是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会印发给大家的;有一本书《鲁迅和他骂过的人》,有时间大家找来可以读一读。鲁迅的文章不是完美无瑕,有不足,也有争论,我们读鲁迅,要把他做为一个人去读;读他的文章,要按文章阅读规律去读。这样,才会发现一个真实的鲁迅,才会读出文章的滋味,进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2

    《拿来主义》是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拿来主义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 归纳比较 疑问探讨 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

    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

    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

    二、 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 掌握文章的思路

    〈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

    〈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 研读课文、

    1、 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主动送去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实质 惧外 排外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 爱国 和平交往

    利弊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文化堕落 主权丧失

    贻害子孙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称为新文艺

    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喻体 本体 具体做法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

    鸦片 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精华与糟粕共存) 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 有害的适当保存一点,可作为反面教材的部分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 反动腐朽部分应完全摒弃 走散

    比喻论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如《说嫉妒》:“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从心理上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整天处于一种既不舒畅、极不安宁的境况中难以解脱”。

    这里把嫉妒比喻成毒虫,有力的论 证了嫉妒害己的观点。生动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说服力。

    6、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最后一段

    (2)简要说明每一句话的内容。

    句数 内容

    ① 结论是我们要拿来

    ② 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③ 拿来主义的结果

    ④ 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⑤ 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五、 小结: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种学习古人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1、韶关市27位学龄童在韶州府学宫参加开笔礼。他们端正执笔,朱砂开痣,茶奉双亲,在孔子像前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

    2、京剧进入小学课堂

    3、佛山祖庙开笔仪式

    4、郑大化工学院2003级毕业生,选择汉服做毕业学位服合影,并给老师行礼。

    5、穿着汉服向屈原像行礼。

    六、结束语

    每一位爱国的青少年,当我们面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形式多样的外来文化,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做一个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者。

    《拿来主义》赏析

    文章《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提示:

    《拿来主义》深刻论述了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文章采取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有破有立,使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章前半部分总结和批判了近百年来统治阶级实行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两种错误反动的对外政策,揭露了帝国主义把“鸦片”“废枪炮”等东西向我们“送来”的侵略实质,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主义。后半部分论述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采取“拿来主义”,在和恐惧害怕、虚无主义、全盘接受等几种错误态度的对比中,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价值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态度的。结尾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主观条件,“拿来主义”对于培养新人和建设新文艺的重要意义。文章虽短,却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说里透彻,充满了辩证法。语言简洁生动,幽默风趣。

    文章虽然论述的是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的态度,但“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如何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原文:

    拿来主义(1)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3〕。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4〕,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5〕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6〕。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2)“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3〕“发扬国光”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4〕“象征主义”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

    〔5〕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这里所述尼采的话,见于他的《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

    〔6〕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购买美国的小麦、面粉和棉花。这里指的可能是这一类事。

    (7) 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8)这里是讽刺作乐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等人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一、语文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吝啬(sè) 玄虚(xián) 国粹(cuì) 譬如(pì)

    B.蹩脚(bié) 孱头(càn) 自诩(xǔ) 掘墓(jué)

    C.磕头(kē) 糟粕(cáo) 冠冕(miǎn) 残羹(gēng)

    D.存膏(gāo) 茅厕(cè) 徘徊(huái) 鱼翅(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

    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

    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

    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

    3.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运 拿 挂 B.运 揣 走

    C.送 捧 挂 D.送 拿 走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3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3.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要点: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半学期以来,据初步统计,全班看的杂志多达六十七种。书也读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说,中外文学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平均每个同学课外书籍看五本左右。有个同学连杂志带书籍看了四十多本。书的种类也较多,有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清笔记小说选译,还有同学看《西厢记》。外国作品也看了不少,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等。总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

    古代和外国的这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2.解题:

    请同学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4

    3、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通过《说文解字》了解“美”的含义。

    小结: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举例: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

    提问: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

    A、请4位学生在黑板上写“永”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幻灯出示写歪的“永”和正规的“永”。

    总结: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要的法则。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

    B、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

    (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

    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

    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

    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

    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

    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

    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

    生:拿来主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

    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寻找标志

    3、 哪几个段阐述“怎样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明确:第8、9自然段。“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关键

    合并同类

    二、:对比分析,学习论证——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1、 提出问题:请你速读第一部分,尝试用一句话阐述,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拿来

    对于这个问题,未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可能答不上来,

    2、 抛出第2个问题:在阐述拿来主义之时,作者阐述了哪几个主义这几个主义的主体是谁,各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

    默读文章,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主义

    主体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3、 文章主体是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还要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

    明确手法: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形成对比,作下铺垫。

    (正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国文化,甚至导致误国亡国,所以要拿来。)

    三、 还原比较,揣摩喻证——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1、 齐读第8、9段。

    2、 还原。将比喻论证还原为抽象的平实的道理。

    (设计说明

    ①还原目的:一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下,明白比喻论证中阐述的道理,二是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

    ②知识基础:学生学过《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对“比喻论证”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

    ③基本方法:教师引导示范后,小组讨论完成。)

    3、对比。

    还原后大致如:有人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不敢接触、不敢选择,这样的人是懦弱无能的;有人全盘否定,盲目排外,这样的人是昏头昏脑的;而有的人却全部接受,崇洋媚外,这样的人是废物一个,“拿来主义”是全不这样的。

    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选。对于……

    比较后明确: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寻味,使读者为之折服。

    4、创新。

    尝试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学生作评委,评出“创意奖”。

    抛砖引玉:也可将“对待文化遗产”用“使用大河里的水”来打比方

    ……

    5、 拓展。

    用比喻的方法论证下列观点:对外开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乘虚而入。

    抛砖引玉:给窗户装纱窗

    给电脑装防火墙。

    ……

    四、 “拿来”精华,延伸拓展。

    思考:现代社会“拿来主义”又有什么新的内涵试举一例说明“拿来主义”在个人生活、国家事务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6

    1.教材简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职高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提炼文章主旨。学习本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方面的一篇杂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国x党反动派和一些人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外国文化的基本原理、正确态度和方法,指出了“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鲁迅先生对外国文化的见解,时至今日,仍然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A.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

    B.揣摩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C.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B.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

    C.训练学生概括分析本事。

    (3)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

    A.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B.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4.教具准备:

    采用“疑问教学法”,即激疑──质疑──析疑──释疑,以培养学生进取质疑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本事。

    与教师“疑问教学法”相适应,学生采用“疑问学习法”(即生疑──质疑──析疑──释疑)进行学习。

    理清文章层次,突破“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个难点,突出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这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疑──简介写作背景导入新课,让学生想问能问。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针对这种情景,鲁迅写了《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二、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会问。

    阅读课文,围绕文章的思路、结构和观点质疑,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

    三、析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善思会议。

    (一)筛选重排疑难问题。

    (二)采用探究式析疑。

    1.采用个体探究式析疑,经过因果论证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层次。

    (1)经过背景介绍,结合课文阅读,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这能够从文中哪些语句反映出来

    (3)从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指出文章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原因”,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呢哪些自然段是写的是“结果”,即什么是“拿来主义”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结论”,即文章主旨你认为文章应当怎样划分文章段落各段写的是什么意思

    2.采用群体探究式析疑,主要经过例证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的分析突破“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个难点。

    (1)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什么这段是否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2)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可分为哪几层每层各写了些什么

    (3)在论证“什么是送去主义”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送去主义的表现和实质是什么

    (4)在论证“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

    3.经过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1)本文语言犀利,幽默讽刺,请找出第一段中的语句加以体会,理解其真正含义。

    四、释疑──导解导结导练,让学生善解会练。

    (一)导解释疑,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略)。

    (二)导结激活,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导练激励,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

    选择确定正确的一项: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2.《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比较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

    3.“自我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我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

    4.第3段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8.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9.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教学资料:

    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分析“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总结全文。

    教学设想:

    采用“疑问教学法”,以学习和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为突破口,分析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疑──经过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想问能问。

    二、质疑──根据质疑提示,让学生善问会问。

    请同学们阅读第7-10自然段,围绕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和“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充分质疑问难。

    三、析疑──个体探究式和群体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善思会议。

    (一)筛选重排质疑问题。

    (二)采用探究式析疑。

    1.学生析疑主要采用群体探究法进行析疑,突出教学重点一:比喻论证。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质疑,重新设计了两个问题来突出此重点。

    (1)对待外国文化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拿来主义者对待不一样性质的外国文化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呢“大宅子”、“鱼翅”、“x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2.主要采用个体探究法进行析疑,突出教学重点二: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问题:结合前面的分析,思考我们应当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即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态度和方法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3.采用个体探究法,经过分析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提炼文章主旨。

    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有五句话,这五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本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4.采用群体探究式析疑,应用扩展。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日,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应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如何去拿呢

    四、释疑──导解导结导练,让学生善解会练。

    (一)导解释疑,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略)。

    (二)导结激活,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

    1.归纳中心。

    2.归纳写作特点。

    (三)导练激励,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

    三、选择题:

    如果以“思想上应当装上‘窗纱’”为题,下头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

    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三、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

    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辅助手段:用Author?/FONT>ware、Photo?/FONT>shop和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在多媒体 课室通过PowerPoint演示(第二课时)

    总:通读全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学生对课文结构内容比较熟悉,并初步思考文章思想内容。初步分析因果论证的方法。

    方式:提出思考练习题,学生自己阅读、预习、解答问题为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2段是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是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FONT>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七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八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九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种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答案。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解答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5、6、7自然段。

    分析“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小结第一课时内容,提出课后思考题。(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2)预习后面的课文,思考比喻论证的运用。

    总:复习巩固上一课时学习的因果论证方法,继续学习比喻论证的运用。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学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妙处。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分析课文字词运用的精彩之处,总结全文。

    方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生动地说明比喻的用法,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4、分析比喻论证。

    5、分析第9自然段,进一步深入分析比喻论证。

    6、分析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

    7、解决课后习题。

    教材地位和作用: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此文选自于《鲁迅全集》第六卷,是鲁迅先生就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所撰写的一篇杂文。鲁迅的杂文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的设置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提问式教法、课堂讨论法、诱导研读法。

    (教法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重难点明确,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课后练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同学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背景。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所学习,然而这又是他们第一接触杂文,并且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较具体的讲解这篇杂文的创作背景。)

    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1、教师 范读课文。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5—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意义。

    (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精心设置了以下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 “鱼翅”“烟灯和烟枪”“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

    (问题设置原因: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争取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我还设置了课堂训练,以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学生讨论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思维创造力,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本文批判了反动派的 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拿来主义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咱们班上的情况怎样?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形成板书:

    做法危害

    闭关主义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商品倾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例论证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形成板书: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糟粕。

    二、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1.2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接受。

    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3、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中国制造的8—10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客机,这需要多少中国女工在嘈杂的制衣车间中劳作多长时间?又要花去多少中国销售人员的精力,因为要想美国男人都买四五件衬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美国的高科技赚取中国人多少汗水与劳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美国的电影、文化在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银!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武力,金钱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动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功夫熊猫2》来了,咱们可以勇敢的走进电影院,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拿来主义的教案】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