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经典
  •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15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经典。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教案?编辑经过慎选为大家推荐一篇题名为“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的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做出处理!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秦”等藏”等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角峰等。

    四、读课文思考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五、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布置作业

    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词。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第二课时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

    (三)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2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3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4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透过自己多年研究最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透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能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1.结合资料袋中的资料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构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构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十分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样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按课文资料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就应()。可它()?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就应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必须()。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样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向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之后,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那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透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最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明白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明白了这块石头十分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透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明白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

    下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透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此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课前准备:

    收集了解李四光生平资料,童年故事。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李四光的相片,简要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石头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组内检测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事?

    (4)学生交流: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事?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聚焦问题,小组合作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李四光在游戏中发现了一块怎样的石头?他提出了什么疑问?

    ②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为什么?

    2、学生自学。

    四、交流展示,互纠互补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复述小伙伴捉迷藏的内容。说说图中哪位是李四光,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一句

    立在、严严实实、转来转去”等词句感受大石头的大和奇怪)

    3、小结: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些“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那么,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文后面的内容。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课后田字格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及时评议。

    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2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 读题)

    2、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二、聚焦问题,小组合作

    (一)出示自学交流提示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朗读句子。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他会怎么问老师呢?同桌演一演对话。

    3、小组讨论:从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交流展示,互纠互补

    1、指名演一演对话。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训练

    出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他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好质疑的品质)

    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你觉得他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想象)

    小结:学到这里,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李四光?

    4、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探索的可贵品质的语句。

    5、学生自学

    探索的可贵品质)

    (1)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

    着、认真的态度。)

    (2)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引导学生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1、从李四光明白大石头来历的事中,你体会到什么?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说一说。

    2、完成课后习题3.

    3、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和个人。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把你知道的告诉同学或者家长。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8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引入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石头”了吗?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的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最后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⑴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⑵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⑶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5、认真地想想“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什么启示?在小纸片每人动笔写一名自己感悟最深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念读,相互评价修改后把它张贴在教室一角的“凡人名言”栏里。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9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梳理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经过,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在对话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量石头”了四,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自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著名——著,形声字,从一,者声。原指结草为标识,故从一。在野外所结的草标是明显易识,容易看到的,由此引申出明显、显露等义,如词语: “显著”、 “昭著”。又作著作“,这是通过文字把有关的思想表露出来,这文字亦像草标的作用。“著名”即是名显著,人人皆晓的意思。知道“著”字用草字头表义的字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著名”一词的形义。

    宝藏( zang),宝藏一般在杂草丛生处。“藏”字笔画繁杂难写,可用顺口溜灵活记为:一臣被迫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丛里,钻入床底下。

    旅行——旅,会意字,左旁“方”与右上的“横人”原为一个整体,原是旗游形,故与旗帜有关的字多以此为偏旁,如:“旗、旌、旋、旄”等字,俗称“方人旁”。常用词如“旅游、旅客”等。

    考察——“考察”与“考查”易混淆。“考查”一般是先有“结论”,然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察,,.往往是未形成 “结论”,通过对事实现的实地观察调查而后再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前的观察和调查必须是十分细致和缜密的。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习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

    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样: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l)“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认为使用句号较好也是允,因为这也比较符合当事人没有把握、解释不清的心态和语气。)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句中的“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

    “很深很深”形容词叠用说明冲击力非常大,不规则的石头多为面积大的部位接触地面,好像人站立只是脚接触地面,而躺卧时则是整个身子接触地面一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由此体会李四光说话所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

    4.面对李四光的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回答不出时的窘促和难以解说的情态?(也可创造性地加些语词)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我,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这……哎呀,我可说不上来了。”

    1.依据上下文着重理解“突兀”、“旅行”两个词语。

    2.哪些词语特別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执著探索的精神?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用哪个词比较准确?

    (1)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2)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李了这块大石头。

    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这一研究成果会“震惊”全世界?“震惊”的“震”原来是什么意思?“震惊”的“震”能写成“振”吗?

    1,写出课文中李四光产生疑问的三个间句。

    (l)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找出课文中表现李四光在行为上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词语。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终于 进一步考察……

    3.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最终获取研究成果的句子。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4,认真地想想上面“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受爭到什么启示?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 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四)、书写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所以课上指导学生写字不可少。)

    1、首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注意读准“著、藏、震.”示“藏” 。

    2、师范写生观察笔顺,生跟着书空。

    3、写一个,展示学生书写,评价。

    4、生再练写一个。

    (五)、深入探究,感受李四光善于思考、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1、感受大石头的怪。

    (1)、 问题引入。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语句。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a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从“孤零零”感受石头是独立的一块)。

    b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从“严严实实、转来转去、也,感受石头特别大)。

    c.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时侯它就在那儿了。(从“几百年”感受石头时间长)。

    d.(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我可说不上来。)(5―7段)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到这块石头很怪。)

    2、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

    (1)、正是觉得石头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板书:产生疑问)紧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a.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3---8段),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b.师生交流,

    (2)解决疑惑。

    a.师引导: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看看李四光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惑的!(板书:解决疑惑)

    b.师生交流。

    出示: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 )。( )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 )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 )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括号里填什么,不填可以吗?为什么?(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进一步考察”“终于”等关键词语,反复诵读句子来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品味和朗读训练,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各种形式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板书:执着求索)

    (六)、 延伸课堂,升华认识 .

    李四光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假如你是他小时候一起玩捉迷藏的伙伴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他小时候的老师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和他素不相识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能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悟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以后,我们通过一些平凡的事认识了一些不平凡的人,他们有喜爱灰雀尊重小男孩的列宁,关心少年儿童的大作家高尔基,有从小就讲诚信的宋庆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谁呢?(出示李四光头像和第一自然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课的学习(读课题)

    2、快速读课文,自学字词,借助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李四光小时候对_______产生了疑问,并跑去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

    (1)先过字词关:谁会读?

    著名 藏在后面 悄悄

    yǔn kēnɡ

    躲闪 陨石 大坑 卧进 推动

    qín yù yí

    旅行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zhèn

    研究 震惊

    (2)这些字哪个笔画最多?我们一起写一写: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重点指导“藏”字的笔顺,顺势让学生写与藏有相同部件的“卧”字,巩固笔顺。)

    (3)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和他成为地质学家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到李四光身边去考察考察他。

    2、重点探究,学习李四光善于思考,不懈追求的精神。

    (1)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考察到了什么?要把目光聚焦到李四光身上,看看小时候的李四光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什么?

    联系下文,想一想石头已经放在这里好几百年了,到这儿玩捉迷藏的会有谁,曾经还会有谁?(还会有老师、爸爸、爷爷甚至还有比他们更长的一辈人小时候都可能围着石头捉过迷藏.)

    也就是说,曾经围着这块石头玩过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唯独李四光对大石头的来历产生了兴趣,看出什么?(板书:李四光善于发现)谁能读出来?

    (2)脑海中有了疑问,李四光又是怎么做的呢?快速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李四光的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谁和我分角色读?从这段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发现李四光很会提问,思维很有逻辑性)

    (3)那我们就来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出示: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填空后,读读划线的部分,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不唯师,不唯上,有理有据推理,追根究底探求,让学生明确提问不是凭空乱想,像李四光这样的合理分析,才是科学的思维。)

    那我们再来学着李四光,追问一下老师,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老师含糊回答李四光不满意,所以要读出着急,追问,思考的语气)

    出示,分角色读: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4)大家发现刚才最后一句: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是怎样问爸爸的,课文为什么没详细写出来?(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板书: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

    (5)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爸爸应该是最有学问的人了,连他们都说不清楚的问题,李四光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剩下的部分,在最关键的几个词底下可以点上着重号,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交流,梳理出李四光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这石头为什么会在这,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2.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4.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引导学生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李四光执着探索的精神感悟上。感受李四光的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精神)

    3、总结全文,习得写法。

    同学们,作者通过“奇怪的大石头”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李四光?(善于提问、善于发现、善于探求)

    你明白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了吗?像课文中选取的足以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我们可以称作是典型的事例,我们本单元就要求大家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你写好这件事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明确:要先想好写谁,想写这个人的什么特点,哪件事最能表现这个人的这个特点,选择一件最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

    叙述事情的时候,本课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对你有启发?

    (可引导学生想:为了表现李四光善于思考的特点,作者详细写出了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而且还有一点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学文时习得写法,为下一步自己写文做好铺垫。)

    4、作业布置:

    同学们,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以蕴含着大价值,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好奇心,多思考,多发问,去发现一个个神奇,今天我们就来个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善于思考

    (地质学家) 善于提问 典型事例

    善于探求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导学案: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兴趣 历史 躲藏 平整 推动 旅行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镇静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

    2.课文讲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 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习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呢?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习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经典】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