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2024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15

    2024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您是否知道“有理数乘法法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份相关资料,仅供阅读参考的文章。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准确的教学课件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准确地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中L的点O上.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2)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二、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设计:(组内讨论) 问题1、观察由P28-29问题得出的式子: (1)(+2)×(+3) =+6; (2)(-2)×(+3 )=-6; (3)(+2)×(-3)=-6; (4)(-2)×(-3)=+6; 思考:积的符号与两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两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任意数与0相乘,得数是多少? 因此,我们就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①自学P30 例1 ②数a的倒数是  (a≠0),为什么要a≠0? ③完成P30练习1、3 、 问题3、自学P30 例2 完成P30练习2、 问题4、推广: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_。 问题5、自学P31 例3 完成P32练习三、学生展示(要提醒展示同学语言表达要干净、准确、流畅。其余同学要注意做好笔记,并认真倾听)   1组展示问题1及P42 练习1 2组展示问题2 3组展示问题3   4组展示问题4  5组展示问题5 6组展示问题6  四、问题延伸  1、若ab<0,a>0则b 0 若a<b<0,则ab  0  ,(a+b)(a-b) 0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这个数 B. 一个数同-1相乘,积是原数的相反数 C.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D.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积为1 3、如果ab=0,那么一定有( ) A. a=b=0 B.a=0  C.b=0   D.a、b中至少有一个为0 4、如果 mn<0,那么必有(  ) A.  m<0 ,n >0 B. m >0,<0 C.  m ,n 异号 D.m,n 同号 5、若a+b>0 ,且ab<0,那么必有( ) A.  a>0 ,b<0 B. a<0 b >0  C.a,b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D.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五、信息反馈 课本P38 2、7、(1)(2)(3)P39 10、、1、12、 六、课后反思: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2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

    2.8.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章第8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定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运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利用水位变化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明确正数乘法的意义和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法则。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了两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但它较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通过演示实际生活中甲,乙两水库的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情景,得到乘法算式,以次引入课题。这种引入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认知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乘法意义的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水位变化研究课题打下基础。因此我选择第二种方式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归纳结论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出示问题,建立模型;独立思考,探索规律; 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这样三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以便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出示问题 ,建立模型

    问题1. 议一议

    (-3)×4= -12

    (-3)×3=

    (-3)×2=

    (-3)×1=

    在出示问题,建立模型这一环节,先提出问题1. 议一议,我要求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探究活动,在充分合作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然后由学生主动进行展示。学生可能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回答。1.把乘法转化成加法(链接);2.利用乙水库水位的变化来说明。点评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验证学生结论的正确性。

    问题2:①你知道(-3)×0的结果吗?

    ②如何用水位的变化来解释(-3)×0= 0 ?

    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当时间没有变化时,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问题3.认真观察上述5个算式,其中包含什么规律?

    此处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要得到答案,比较困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观察算式的左边,找出变化的因数和不变的因数;2.观察算式的右边,找出积的变化规律;3.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将两边的变化规律总结成一个结论。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每次减小1.算式右边的积每次增加-3.

    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渗透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自我展示,达到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效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规律,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解决下面的问题4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独立思考,探索规律

    问题4.猜一猜

    (-3)×(-1)=

    (-3)×(-2)=

    (-3)×(-3)=

    (-3)×(-4)=

    由于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猜出这4个算式的结果,但是为什么是这四个结果,学生却并不明白,为突破这一关键点,我给出了教科书上的一个规定: 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 ; 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根据上述规定,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这4个算式的实际意义,如(-3)×(-1)表示乙水库一天前的水位等。接着让学生看动画演示,然后再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争辩讨论中弄清楚此时各种情况下水位的总变化量,最后达成共识。

    这样做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问题5.你能猜出 3×(-2)的结果,并解释理由吗?

    通过与第四个问题进行类比,学生很容易得出此题答案。这里补充正数与负数相乘,是为后面学生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打下伏笔。

    本环节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结果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3、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完成问题6后,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提出了问题7:

    由于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问题8,让学生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

    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类比和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5)设计了有理数的连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有理数的连乘

    可以两两相乘,也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可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五)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数学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A、B两组作业:

    分层设置作业,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学会时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四、教学反思

    最后,对这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3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4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8;(2)-1097××().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2)×(-12).

    (2)2×(-3)×4×(-5)×(-6)×7×8×9×(-10);

    (3)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2)-1999××(-)××()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2)13x-20x+5x;Jk251.cOm

    =13x;

    (3)12π-18π-9π;(4)-z-7z-8z.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正有理数有零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虽已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确定了“积”的符号,实质上就是小学算术中数的乘法运算了,突破了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这个难点,则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学生就不难掌握了。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立意)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五、教学策略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点拨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环节)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我首先出示几个相同负数和的计算题,利用乘法的意义很自然地引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新内容,以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以问题引领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课文中的填空。我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角度,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五种:(正×正、正×0、正×负、负×0、负×负)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准确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板书:法则)(确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两步模型:先定符号,在求绝对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算式和结果在符号、绝对值方面的关系,找到乘法结果的符号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讨论、展示,渗透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有了以上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4,让学生带着以上的结论,认真观察(—5)×(—3)这个算式,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同号得正,先定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5×3=15,再求值)。第二小题让学生仿照第一小题填空、解答,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的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4、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通过习题(小试牛刀)的计算,既巩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又明确了倒数的定义,(板书: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有理数范围内仍有意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使学生有效的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5、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利用摸牌游戏,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本环节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6、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补充。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7、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七、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去探究,去分析。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續、和谐的发展。本节课的设计一定还存在不少的纰漏和缺陷,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够形成知识迁移,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第二个环节: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蜗牛问题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在本环节中,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3、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4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想一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归纳法则

    你能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多强调)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想一想,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环节: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第四个环节: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6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5)×4=—20或者4×(—5)= — 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接着在思考题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利用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第五个环节: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这样板书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8

    人教版数学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课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2.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过 程 与 方 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观察并计算

    ①(-2)3456

    ②(-2)(-3)456

    ③(-2)(-3)(-4)56

    ④(-2)(-3)(-4)(-5)6

    ⑤(-2)(-3)(-4)(-5)(-6)

    二、自主学习探索:

    1.以上几个式子有何区别与联系?

    2.你认为多个数相乘先干什么?

    3.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9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 。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 (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 2×(-3.5) × (-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习。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 (-4)×5×(-0.25)

    ② ×( )×(-2)

    ③ ×( )×0×( )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习:本P31练习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

    有理数乘法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2024有理数乘法法教案】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