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六年级科学教案优选
  • 六年级科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12

    六年级科学教案优选。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案优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1

    预期学习结果: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分组做游戏。课前请小组内的一些同学从家里带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混合在一起后与其他小组交换,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小组交流。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展示遗传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由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3、老师讲解什么是遗传。

    4、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

    5、活动:在课文中,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二、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小兔、猎豹、企鹅、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好。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

    1、提问: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什么意思?植物难道也有遗传吗?

    2、小组讨论。

    3、学生看课文中的说明。

    4、布置任务:回去找出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或成语。提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答案?

    5、学生交流。

    四、综合练习。

    谈话:仔细观察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并讲讲你的理由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2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讨,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后,变成了蓝黑色。进一步研究淀粉,遇到碘酒也变成蓝色。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明确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并将这一成功运用到实践中,检测其他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滴管

    3、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新物质。

    4、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身边的物质世界。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各组同学带食物若干,带饭勺一把(或筷子一副)

    每组发一个蒸发皿,一张表格(共十个组)

    出示今天要用到的东西,说说,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1、品尝米饭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不少食物,老师也给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一种食物——米饭。

    请组长给各位同学发米饭,一勺品尝x分钟,老师计时,另一勺放在蒸发皿里,等待研究。

    说说,你的品尝感觉。读书xx页。

    说说米饭变甜的原因,里面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甜味了。

     2、碘酒有什么用?

    下面老师说一下,这个小瓶中的药液,是碘酒。这个特殊的玻璃管,叫做滴管。

    如何使用滴管呢?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介绍,开始研究米饭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

    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米饭遇到碘酒(或者说碘酒滴到了米饭上,米饭变成了蓝色,很蓝,甚至看起来像黑色了。)

    为什么?

    3、淀粉遇到碘酒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研究,给每组发一小包淀粉。

    继续实验,讨论。

    汇报情况。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的蓝色物质。

    结论: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变成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寻找淀粉的踪迹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研究成果,来测一测我们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

    小组活动开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每种取一小块,放入蒸发皿中,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xx页表格中。

    汇报小组测试结果。

    小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

    5、制作神秘信件

    讨论制作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带来自己制作的神秘信件。(每组制作一封)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板书设计: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继续发展学生对比较试验中变量的识别和控制的潜力,学习运用比较试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学会细致的观察。

    3、让学生学会将记录和数据转化为证据,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建构科学概念,学会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事物。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状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潜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潜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必须的抽象思维潜力,但这种潜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忙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潜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应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要学习选取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透过探究认识简单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学会正确的选取和使用工具。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和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透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单元“能量”: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透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明白点能够产生磁,能量能够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换化和储存。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人是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明白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活动实验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

    周次教材资料。

    (略)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5

    本单元由《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细胞》、《我像谁》、四课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构成和遗传变异现象,以及认识生命个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提高学生对生命延续意义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他们在身体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阶段他们难免会对自己身体发育的特点和青春期应该怎样搞好卫生保健产生疑问;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体验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体,也会产生“各种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儿女的相貌往往和父母相似,又有些不同,这是为什么”等问题。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与生命的延续相关的科学知识,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是本单元编排的主要目的。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来编写的。本单元相关的生命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懂得交流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做好观察记录。

    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能够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能够尊重证据。

    3、能够珍爱生命。

    4、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个班,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不系统,不知如何学习这门知识,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3、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4、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6、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单元:人体模型

    试管、碘酒、淀粉、等。第二单元:眼球模型、简易照相机

    第三单元:种子、放大镜、显微镜、载物片等第四单元:星空对照图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组合器械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进度第一周

    3.5—3.11

    1、食物到哪里去了

    第二周

    3.12—3.17

    2、我们的呼吸第三周

    3.18—3.25

    3、心脏和血管

    4、脑和神经第四周

    3.26—4.1

    5、凸透镜

    6、照相机和眼睛第五周

    4.2—4.8

    7、保护眼睛

    8、潜望镜的秘密第六周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种子发芽了第七周

    4.16—4.22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周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周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总复习

    期中考试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杠杆

    20、滑轮21、齿轮

    22、自行车的科学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总复习

    期末考试

    消失了的恐龙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恐龙和其他灭绝及濒危动物资料。

    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的图片。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安排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类统计工作。(学生可以视频记载,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课做分类和称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保护环境需要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微课展示自家“垃圾的分类和称量”情况。

    2、学生展示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汇总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有关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明确以下几点:

    (1)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各类生产、商业活动,学校学习等均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必需要科学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垃圾的处理是一件费时费力消耗资源的工作,并且处理垃圾的过程会对环境有二次伤害。

    四、课堂小结:

    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思考如何解决垃圾问题。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 9月3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 1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6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 2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10

    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学课文第12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

    大组交流。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等。

     

    教学反思:

     

     

     

     

    1.7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11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5.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6.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教学反思

     

     

     

     

    1.5  怎样放得更大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学反思: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认识什么是定滑、什么是动滑轮,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

    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利用一个滑轮,绳子,支架把钩码充当的重物提升到高处。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从两种不同的组装方式找出它们的区别,从而引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以及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

    其次让学生再次通过滑轮来提升物体,感觉用哪个滑轮提升重物,拉的时候,谁比较轻松。有的学生感觉定滑轮轻松,有的学生感觉动滑轮轻松。那大家的感觉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然而然的引出验证滑轮是否省力。

    在研究“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原先教材中,对于定滑轮实验的设计,教材是安排绳子每端各挂同样多的钩码。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而动滑轮实验的设计则是运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从思维的衔接上来说,在定滑轮实验安排用测力计测力,发现不省力。然后再测动滑轮发现读数小了,得出动滑轮是可以省力的。思维很顺畅,更利于理解和区别两种滑轮的作用。但由于学校的测力计有误差,学生用的测力计测出定滑轮实验中的拉力都偏小,容易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觉,定滑轮也是省力的,于是定滑轮的实验验证便由老师来演示,学生记录。虽然没让学生分组做定滑轮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分组做动滑轮的验证实验。由于改变教材中定滑轮实验的设计,利用弹簧秤测出定滑轮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也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最后一个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另外也增加了学生课后自主观察的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使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教案优选】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