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锦集五篇)
  •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08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锦集五篇)。

    编辑在海量数据中挑选了一篇非常实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让您掌握新的技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途径。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中心小学 陆文风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胡体积,教材第29-31页例1。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以及认识了体积的概念后的课程,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去寻找肯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胡学习和掌握这一课程的知识,教学时,庶充分的发挥本校的资源,如电教媒体,通过教师PPT的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已达到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联系生活的练习题来发展学生胡生活意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7人。班级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活泼开朗和喜欢数学的,其中男生的思维转胡比较快,大部分女生偏于缓慢思考型。正因为学生的活泼,班的纪律比较差和吵闹,因此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安静,要尊重老师。同时还要利用好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成绩差的学生胡学习兴趣肯积极性。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对知识的认识形式。

    1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式之前,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的了,因此这节课的公式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椒相当简单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胡问题。以现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适当地引导,不会很难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观看小正方体拼凑成长方体来计算体积,并让学生发现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2)通过PPT演示,让学生把知识形象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采用的教具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2

    1、复习: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基础知识和生活中事物的体积大概大小。那么如何精确计算物体的大小呢?

    2、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疑复习,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探索新知

    (一)自主探索

    1、通过PPT逐个显示由小正方体拼凑成的立体图形,举手提问学生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2、显示两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问:是什么图形? 提问:这些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引导:前面我们计算体积是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确定体积的,那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切成一个个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是不是就可以计算出体积了呢?

    PPT显示这些图形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形式。 举手提问:图形由多少个正方体拼成,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记录下图形的长宽高和体积。 PPT显示信息的表格。

    教师引导:大家把成宽高相乘,看看体积和它有什么关系。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PPT显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幼儿教师教育网 www.Yjs21.cOM]

    4、如果用V表示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V=abh,V=a.a.a=a3(a的立方)

    5.让学生朗诵公式。

    (二)学以致用

    显示三道应用题,学生练习本里作答,并举手回答问题。 2.教师做习题评讲。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知识,加深记忆,联系实际生活。)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体积公式。 显示一个标出了底面的长方体 2.举手提问:底面积的怎么算。

    学生回答,教师在PPT上显示公式。 3.接下来PPT显示长方体的公式,学生观察。 4.提问:可否换一种方式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 显示出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板书) 6.提问:面积用什么字母表示?

    那么这条公式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7.举手提问字母表达的公式。 教师PPT显示字母公式:V=显示一道相关练习题。

    4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刚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知识。 1.长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如何表示? 2.正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如何表示?

    3.长方体和正方体共同体积公式是?用字母如何表示? (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在PPT中显示除公式) 4.让学生大声朗诵公式。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加深记忆,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21~23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胡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a的立方)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设计意图:公式的对比性记忆,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多媒体的帮助,相对来说比起以前的教学更加胡形象化国,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前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体积的公式让学生记忆,现在更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节课教学后,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改良的空间很大。课程教学时,学生的课堂

    5

    气氛算是活跃,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是趁机会开小猜的。对这些同学缺少了教育。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明显不好,题型穷乏,应该包括判断题,填空题,这能锻炼学生胡思维转换能力。对此,我有以下的感想:

    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形象的PPT胡演示过程,可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形象,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能开发学生右脑的潜能,想象能力等。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科学不是无中生有的,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得知识,进而推导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的精神

    6

    长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正方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页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从家里找一个长方体纸盒带到学校来,都带来了吗?(带来了)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练习四第1题的填空部分。

    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组织交流。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

    反馈:你认为可以从哪个方面来进一步地研究这些纸盒?(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些纸盒分分类;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

    揭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发现。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来研究,就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

    [说明:让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为后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了具体材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算一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后面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纸盒,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供了机会,也教给学生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自己确定,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谈话:确定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下面要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用怎样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做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带来的纸盒为例,按下面的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做自己的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2)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纸盒拆开,再计算每个面的面积。(2)先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6个面加起来。(3)在计算6个面的面积时,发现计算的方法不够简便,改为分别求出3组相对的面的和,再相加。(4)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说明: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方法。开放的活动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策略,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可以在小组内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方法不够简便的学生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启发,主动修正自己的算法。三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的硬纸板,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引导: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吗?再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你们小组刚才的研究过程整理一下。看一看,你们小组的同学想出了几种求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然后再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怎样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说明:学生活动后,并没有马上组织学生反馈,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的小组活动进行整理和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更深刻的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下一环节反馈与交流的质量。]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按小组带着自己的纸盒和计算过程,到实物展示台上汇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点:(1)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2)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先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比较简便。]

    提问:求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长方体纸盒6个面的总面积;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并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提问: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认识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总结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帮助解答。

    如果学生提出: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还需要留出一些连接的地方,为什么不计算连接处所需要的纸?则引导通过交流体会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接头处所需要的纸,很多情况下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至少需要用多少硬纸板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学生提出:有些纸盒只有5个面怎么办?则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再告诉学生,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下节课我们将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说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求做这个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

    再问: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15页的练一练。

    提问: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组织交流。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出示题目(长6cm、宽5cm、高3cm的长方体)。

    提问:第一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练习后,提问: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先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再用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比较简便。)

    3.完成练习四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反馈。

    4.完成练习四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指名把填的结果拿到实物展示台上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每一个物体的形状的?计算第二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课外延伸

    出示练习四第6题。

    提问:我们知道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怎样解决这里的问题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生活中找一些这样的例子,再想一想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将专门研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3

    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学生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3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面棱顶点

    长方体

    有()个面

    都是()形

    相对的面()

    有()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有()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立体图形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5

    参加老师:黄泽芳黄水发黄康晓黄白雪尤月娥赖燕婷赖天明林尚彬黄文明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课件。

    学生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课件演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实验: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先说一说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43112

    62112

    121112

    32212

    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体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0.20.20.2;()

    ②5X2=10X;()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12(分米);()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4、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展开,并且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总之,新课力求体现两个特点: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锦集五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