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高一物理课件经典
  • 高一物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05

    高一物理课件经典。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高一物理课件经典,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高一物理课件 篇1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 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 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 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 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 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 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 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 示] 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 论]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 言] 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察讨论]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 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 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 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 怎样定义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 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 单位:m/s(米/秒)

    [问 题] 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 示] 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 论] 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 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问 题]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 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 单位:rad/s(弧度/秒)

    第四环节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2、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3、提供壁挂式钟,刻度尺,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黄沙,演示交流,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

    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道了匀速圆周运 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习了如何运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和公式分析、计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略

    高一物理课件 篇2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½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很多同学认为物理很难,因为物理所涉及要记忆的公式很多。要想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相关笔记,课后总结很重要,平时要多做练习,丰富自己的做题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物理课件 篇3

    2、巡视收集不同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果,用投影打出几组不同的实验结果:

    1、实验并描绘出光的传播路径。

    2、根据投影出的不同记录找出最符合实验现象的光路图,并在对比中体会出折射的现象。

    1、提问: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循一定的规律,你能否对照反射规律总结折射规律?

    2、深入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布置实验验证猜想:利用激光笔和一块玻璃砖实验,把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描绘出。

    1、回答总结折射规律。

    2、(1)判断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3)通过判断角度所处的介质得出结论,在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

    3、布置实验:用激光小电筒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完善折射规律: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3、把光垂直打到玻璃砖观察传播路径。

    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2、提问: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倒水后从硬币上射出的光线在水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1、实验并能对产生现象进行思考。

    2、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

    作业与预习1、找出你身边由于光的折射所产生的现象?

    2、在玻璃砖的折射图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并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

    3、同步探究:p771—9。

    高一物理课件 篇4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jk251.cOm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合力与分力、合成等概念,体会等效思想,建立替代意识;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及探究的方法,了解矢量合成的普遍意义;

    3.能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有关问题,分析日常问题;

    方法与过程

    1.参与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过程,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

    2.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_,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2.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求解合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以“一指断钢丝”实验引入课题

    (学生参与)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看书

    明确: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

    引导学生回答合力和分力。(展示PPT、板书:合力和分力)

    关键词是什么?

    启发学生用生活的实例说明。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等效可替代。(展示PPT、板书:等效替代)教师根据学生所举实例,点明等效、合力与分力。展示提水的例子。

    教师可再举正反两例进一步强化并总结力的合成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比如刚才的水桶,我总能找到一个力能够等效替代它们,这个力就是合力。这个寻找合力的过程我们称为力的合成。

    (展示PPT、板书:力的合成)

    寻求求合力的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不共线的两力合成不符合代数运算关系(板书:二、寻求求合力的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

    利用我们桌子的器材来设计方案寻找力的合成关系:

    问题:1、选择谁为研究对象?

    2、怎样保证两次作用的效果相同?

    3、怎样记录和描述每个力?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总的说来:先表示出三个力,再来找它们关系。关于表示力,把大家刚才说的,梳理一下形成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动画演示:

    1、固定橡皮筋一端,两次作用需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以确保两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2、一位同学两力互成角度拉橡皮筋,另一位同学记录结点位置、力的大小和方向。大小由弹簧秤读出,方向通过在线的下方取较远的两点,由两点画线来确定力的方向。3、用一个力拉达同一点,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4、用同一标度,作三力的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搞好协作,分组实验:下面请同座位为一组,搞好协作,一位同学操作弹簧秤,另一位同学记录数据、作图,先表示出力来,再一同来找其关系。看哪组协作得,做得最快、做得!做好得请举手!

    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两分力大小、方向和合力大小、方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启发学生先从数据分析,

    结论不易找出其定量关系

    2、启发学生再从图形上分析

    既然有向线段表示力,那我们能否从图形上找其关系?

    教师做好预设。

    教师再启发:现在我们的问题转移到求解这三个表示力的线段的方位和大小关系上来了。这是几何问题,我们在初中研究线段间关系的时候,常用什么方法?

    引导作辅助线,连接分力和合力的箭头

    教师利用展台展示1组,结论:像

    教师再利用展台展示2组。

    归纳:一组像可能是偶然,我们每一组都像就可能不是偶然的了。

    教师引导学生再验证。

    总结:这个实验不仅我们做,很多人都做了,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探究、实验,现代,科学家利用精密仪器证实两力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关系。我们称之为平行四边形定则。(板书: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叙述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教师补充。

    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补充、升华:分力为邻边,合力为夹在指间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既体现了大小的关系,又体现了方向的关系。同时,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只有符合平行四边形运算定则的量称为矢量。对于力而言,只要给我这样两个力,我都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怎么准确画呢?(教师动画展示,板书:应用)

    问题:若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怎么求其合力?(多力合成方法)

    安排学生练习。

    交代计算法:聪明的同学已经发现还可用计算的方法求解合力,关于计算法,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问题:F1、F2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如何变化?

    合力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最小?合力的范围如何?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边表示分力,对角线表示合力,请大家自己操作,找出规律。

    学生回答。

    总结:同一直线上两力合成实际是其特殊情况。

    问题: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

    思考:若夹角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力大小,合力怎么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器材来说明,请大家课后思考。

    练习:PPT展示:已知F1=2N,F2=10N

    (1)它们的合力有可能等于5N、10N、15N吗?

    (2)合力的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合力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照应课前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解释拉断钢丝的原因吗?展示PPT。

    学生回答:合力很小,分力夹角很大时,分力却很大。

    生活实例分析,如架设高压线时,不能张得太紧,否则一小鸟都可能将其压断。再比如斜索拉桥,课后思考,试着解释为什么这立柱做得很高。知识改变了生活!

    共点力:

    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PPT展示(板书:三、共点力。1、定义)

    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2、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条件)

    高一物理课件 篇6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第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高一物理课件 篇7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1。质点、概念的建立。

    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

    视野拓展: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质点与理想化模型》  内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B。(不计阻力)

    同样的苹果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

    师生活动: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该同学回答:“老师是运动的。”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我是运动的吗?”该生回答:“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  教师设疑: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

    学生合作讨论: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  总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课堂交流: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展示问题:

    1。“嫦娥一号”从地球表面向月球发射的过程中,若要研究“嫦娥一号”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参考答案:都可以。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说,发射时一地球为参考系,被月球捕获后,一月球为参考系。

    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

    问题: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

    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 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

    总结归纳: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

    高一物理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虽浅显,但因其牵涉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比较典型,且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故本课的价值倾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理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程内容的真实情境,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课文内容。

    2、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好地接受知识。

    设计思路和特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以学生为本,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运动的研究方法与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图与图像分析

    教学难点:图像与物理过程的比较分析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学生讨论

    如图所示,物体沿直线从O点开始运动,如果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一秒,则下列各说法中分别表示哪一点或线段。

    前3s内: 第2s内: (第)2s末: 第3s初: 第二个2s内:

    二、路程和位移

    重新讨论提问学生的问题,问学生为什么不从另外一条路走?学生会很快回答另外一条路远,那么从不同的路径走就没有相同之处吗?当然有,那就是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是相同的,所以为了准确描述这两种运动,就需要引入两个不同的概念。

    1、位移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质点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位移,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如:物体从A点沿曲线运动到B点,这次运动对应的位移用有向线段AB表示.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是矢量,通常用字母s表示位移. 2、路程: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上面的例子中曲线AB的长度表示路程.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讨论: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是什么?  小结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问题:物体的位移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情况? 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三、矢量和标量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位移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讨论:一辆汽车从A 点出发,向东行驶了40km,到达C点后,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B点,此过程中它通过的路多大?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通过计算,你会有什么发现?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同一直线中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出物体的位移,如何进行计算?

    从上面图中我们看出,物体沿直线运动由B运动到A时其位移即为XA-XB=4m,由A运动到O点时的位移即为XO-XA=-2m。

    五、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注意: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②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高一物理课件 篇9

    高一物理《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

    (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

    (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

    (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一)提问:

    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

    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

    探究活动

    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

    【高一物理课件经典】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