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圆柱与圆锥课件实用
  • 圆柱与圆锥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05

    圆柱与圆锥课件实用。

    经过认真挑选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圆柱与圆锥课件”,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提高的重要机制。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圆柱和圆锥》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新课内容,内容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体积四小节,本节复习课旨在通过回顾梳理,交流互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并掌握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明白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通过操作、实验、转化、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得到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计算一些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根据此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交流,我会说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相关的.计算公式。

    2、通过练习、展示,我会运用公式正确解决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 “练习法”,让学生在回顾整理、交流互补、巩固练习、展示自我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成”的独特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明确目标。本学期,我们结识了小学阶段几何形体中的最后两位朋友,他们是——(圆柱和圆锥)。我们通过努力,知道了它们的来历,摸清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体会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重温一下它们相关的知识吧!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圆柱和圆锥。谈话中,我把圆柱和圆锥比作朋友,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知道了它们的来历,摸清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体会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几句话既简要概括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又给学生的复习活动提供了线索。

    第二环节: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课前交流,(先独立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圆柱的侧面积、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成果。)。这个环节当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本环节习题的选择,我经过了精心考虑,题目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交流展示,本环节习题具有综合性、代表性与典型性,有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也有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第四环节:达标检测,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掌握更牢固了,还有没有疑点没有解决,说一说吧!

    七、说教学板书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

    特征:圆柱、圆锥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体积:圆柱、圆锥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4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删掉)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 练习七第6题

    3.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体,轮宽2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米高2.5米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5修建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与下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立立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展--合--展”的转化过程,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练习注重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不有死用数学公式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正方体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删掉)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小结: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曲面图形转化成以前学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也要运用转化的思想同学们猜猜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反复播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说演示过程,总结推倒公式。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删掉)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删掉)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出示一组习题:

    1一个圆柱的半径4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直径12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周长12.56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直径,和底面周长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4、教学例6

    (1)出示例,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删掉)

    (1)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2)学生见解例题,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56厘米,高87厘米,水桶装多少水?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2米。如果每立方米约中75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

    4钢管的长80厘米,外直径10厘米,内直径8厘米,求它的体积。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教学反思: 以旧引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转化思想”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圆 锥

    (1)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2)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填空:

    1、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  ),圆柱体是圆锥体体积的(  )。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3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

    4、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    )。

    5、体积和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锥底面积15平方厘米,圆柱底面积是(     )。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      )。

    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

    3、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且底面积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相等。

    补充习题:

    1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1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约1.4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3.一堆圆锥形的煤体积是12立方米,底面积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c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水,把一 个底面半径为5c的圆锥形铁锤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试问铁锤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看,主要是构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成,靠文字和观摩演示都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全身心的体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对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3、做第29页第2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一个圆锥形沙堆,度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有块正方形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若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立方分米呢?

    5.右图是一个粮仓,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一个圆柱形,如果粮仓墙壁的厚度不计,这个粮仓的容积式多少立方米?上面圆锥的高是3米,圆柱的高是5米,底面直径8米。(图略)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说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与圆锥课件实用】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