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最新减法教案十五篇
  • 减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05

    最新减法教案十五篇。

    如果您想要更多地了解“减法教案”请务必一读这篇文章,希望您通过本文内容能够获得更多深入的有用的帮助信息提升自我。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源。

    减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想想做做1~5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学生开始学习本单元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采取分步教学,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编制一些改错题,帮助学生通过改错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顺序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三是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运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理解、掌握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能用递等式表示脱式过程,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创设的购物情境,主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通过仿练、交流,掌握规范的脱式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在计算和规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口答:5+8-7= 7+7+7= 3+3+3+3+3+2=

    12÷4×4= 3×7= 3×4+2=

    3×5-1=

    提问:仔细观察,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第一组从旧知入手,归纳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第二组得出:结果相同,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第三组得出:前4个3连加可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加2,也可5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减1,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乘加与乘减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2、老师:(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老师:(课件出示:富有情境地说)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要先算出什么?(指名回答)

    提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允许讨论和交流,

    然后板书:5×3+20 5+5+5+20 20+5×3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板书:照抄)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 15+20

    =35(元)

    5.提问: 20+5×3,可以吗?

    (1)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2)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 20+5×3 ②20+5×3

    =25×3 =20+15

    =75(元) =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脱式)(1、上下等于号要对齐,2、没有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位置。)

    教师指出:逐步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可以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自我检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提问:5+5+5+20这样列式可以吗?

    引导发现:5+5+5+20就是5×3+20 ,几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相同加数用乘法简算再加另一个加数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氛围,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三、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帮小军解决了问题。

    老师:(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吗?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全班交流:你们的综合算式是怎样列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50-18×2 ②50-18×2 ③50-18×2=14(元)

    = 36-50 =32×2 = 50-36

    =14(元) =64(元) =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重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错误资源,引起学生注意与重视,然后结合题意,让学生在充分比较、反思、碰撞中,理解算理,总结出运算顺序,对书写格式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第—层次:说出下面计算的第一步。

    1.15+3×2 2.100-25×3 3.54-44+16 4. 40÷4×2

    3×2+15 25×5-100 54+16-44 40×4÷2

    汇报交流。

    教师指出: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形成完整的板书:

    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扩充所学知识的内涵,与以往所学知识构建清楚的块状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

    第二层次:计算下面各题。

    2+3×2 20-2×8 7×3+2 10×4÷2

    2+3- 2 20÷2×8 7+3×2 10- 4×2

    200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20000-180×10

    教师提问: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完这些题目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数目较小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计算后再通过比一比,启发学生计算前要仔细观察,弄清运算后再细心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最一组】

    第三层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复习巩固,又是检测,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调整老师的教学】

    五、课堂小结:

    1.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混合运算

    (1)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递等式

    (2) 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式

    5×3=15(元) 综合式 5×3+20 20+5×3 50-18×2

    15+20=35(元) =15+20 =20+15 = 50-36

    =35(元) =35(元) = 14(元)

    答:一共要35元。 答:应该找回14元。

    减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6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能够根据图示,编写减法算式题。

    2.了解算式中个数字符号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意义,学习6以内的减法算式题

    2.认识“-”号和“=”号,了解意义。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认识6以内的数字、

    环境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减法提的图片、纸、笔

    过程与策略

    一、游戏引入课题。

    1.以领奖品引入课题,了解减法的意义。

    二、认识减法算式,尝试列算式。

    1.游戏“领奖品”,教师列出算式:6-2=4。

    2.认识题中的符号,引导幼儿理解算式题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换数字,幼儿分别尝试列出6以内的减法算式。

    三、看图列算式

    1.请幼儿根据图示讨论列出算式题。

    四、操作

    1.完成《数学》p32练习

    有效语言设计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发礼物了,数数看,我总共带来了多少份礼物?

    2.一共有多少份礼物?领走了多少份?还剩多少份?

    3.说说算式中,“6”、“2”、“4”、“-”、“=”分别表示的意义。

    环境辅助

    游戏

    引导分析

    出示图片

    指导

    减法教案 篇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些什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种学习用品的单价)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教学例3

    ㈠、1、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0.8和0.6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教师板书“加法” )

    提问:怎样列式?(教师板书0.8+0.6=)

    提问:怎样计算呢?

    2、学生试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

    (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

    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0.8+0.6)    ②把元改写成角(8角+6角)

    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小数点)

    5、练习: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㈡、教学减法

    师:你还能提出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先选择一个十分位不够减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师: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这是一个什么数相减的算式呢?(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减法”(在课题“加” 和“法” 中间板书“减” ,完成课题)

    学生尝试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             ②把元改写成角

    教师讲评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强调小数点对齐)

    练习:完成导学提纲(二)

    提问:①、如果老师买两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

    ②、如果老师每人发2元钱的购物卷,你想买什么?

    三、反馈训练: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超市购物小票,你能从小票上看出什么信息?

    万客来超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同学们能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解答下来吗?

    四、生活实践:

    1、老师身高1.5米,老师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国旗吗?

    2、老师带同学们去划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

    小明: 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  32.7千克           老师: 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逛商店、划船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小数加减法与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减法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小明买自行车交费的情景,通过售货员和小明的对话以及小明心算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进入验算的状态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验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

    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

    1、放情境录音,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    、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  300-236=74        ?   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

    (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

    三、总结算法:

    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数学冲浪

    减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用差和减数相加

    的方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 笔算。

    订正:①1105②5040

    (2)照例子写算式。

    例:8+5=13 6+8=____ ____

    13-5=8 _______22-7=______

    订正:6+8=14 15+7=22

    14-8=622-7=15

    说说每题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

    数,差是加法中的另一个加数。)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减法的验算。

    2.学习新知识

    (1) 笔算下面两道题。

    订正:805 1230

    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说明: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

    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来验算减法计算是不是正确。

    (2)学习例4。

    板书例4:4736-826=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

    要想知道这道题算对了没有,该干什么?(验算)怎样验算?

    自己写出验算竖式。

    订正:验算:

    验算时,为了简便,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差和减数中相同数位上的数

    相加。这样验算:

    3.巩固练习

    (1) 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不写验算竖式,直接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并说说

    错在哪里,怎样改?

    订正:①十位上不够减,应从百位退1,本位加10 再减;

    (3)列式计算,并验算。

    ①比7162 少539 的'数是多少?

    ②6235 比918 多多少?

    订正:①7162-539=6623 ②6235-918=5317

    (4)□里应填什么数。

    说说用什么方法求方格里的数?

    订正:①7977②2929

    用差与减数相加,得出方格里的数。

    4.供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答

    (1)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60 63 68 75_____ _____ _____

    180 155 131 108______ ____ ____

    (提示:第1 列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60 与63 相差3,63 与68 相差

    5,68 与75 相差7,那么75 与后一个数应相差9,则是84,依次类推84 后

    面应是95,最后应是108。第2 列数,更要仔细观察,排列顺序由大到小,

    每两数间的差依次是25、24、23,那么后三个数应该分别为:86、65、45。)

    (2)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十位上的数加2 等于5,

    这个两位数是( )。

    (提示:根据“十位上的数加2 等于5”,可以推出十位上的数是3,又

    根据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就可推知个位上的数是4。所以这个两位数是

    34。)

    5.家庭作业(略)

    减法教案 篇6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的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 +4) + (+16) =(2)(–2)+(–27)= (3)(–9)+

    = (4)45

    +(–60)= (5)(–7)+

    7 =(6)16

    + 0

    = (7)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7道具体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题来回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二、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减法运算呢?引出课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结果,初步感受减法转为加法时的变量和不变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己体会并总结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b)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练一练:

    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 (+2)-(-3)=(+2)+( ); (2) 03 =(-6)+( ) (4) 1- ( ) = 1 +( -39); (5) 6 – 22 = 6 +( ); (6)(-2)-(

    )=(-2)+(+7);

    __由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教师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 (1)根据减法法则把减法算式转化为加法算式 (2)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

    当堂训练:

    (1)3-5=___;(2)3-(-5)=___;

    (3)(-3)-5=______;(4)(-3)-(-5)=__5)-6-(-6)=______;(6)-7-0=___;

    (7)0-(-7)=______;(8)(-6)- 6=_____;

    (9) 9 -(-11)=___;

    (10)已知一个数与3的和是-10,求这个数.

    畅谈所得 感悟提升

    1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减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减法的不同点吗?

    2、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例2: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是-155米,死海的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哪里的海拔高度更低?低多少米?

    练: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达标检测: 1. 计算:

    (1)(-6)-(-3);(2)(-2)-(+1);(3)0-(-)-(+)-(-3)。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2)(-7)-(+8)=7+(-8)()

    (3)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5)6比10大-4()

    (6)-8比-3小-5() 反馈,学生订正: 分层作业:

    A组:习题第1,2,3题 B组:习题第1,2题

    减法教案 篇7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减法.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个皮球.

    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学生回答:1和1组成几?2可以分成几和几?2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2和几?1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1组成2?2可以分成几和1?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1+1=2+1=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

    还剩几本?(2-1=1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师说:从2里面飞出的,这2就要写在减号的前面,飞走1个,这1就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1个,写在等号的后面.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 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

    师说: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去掉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小结 (老师指图)刚才我们看到气球飞起.小鸡跑掉、燕子飞走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 3-1= 3-2= 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指名说,怎么想的?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3-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要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4.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2-1=3-2=

    3-1=1+1=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题用减法计算.认识了减号和虚线圈,会读减法算式.还会用3的组成和分解计算3以内的减法.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要继续努力.

    减法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利用教材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然后把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鼓励学生摆脱对直观图的依赖,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究计算方法,进而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探究、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正)方形纸 彩笔

    学生准备 长(正)方形纸 彩笔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①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②里有( )个;( )个是。

    ③3个是( );是4个( )。

    2.引入课题。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师: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探究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妈妈把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同学们你们有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吗?从中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尝试列式。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尝试计算。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教师鼓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4)汇报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是3个,是1个,合起来是4个,也就是)

    (5)发现特点。

    +的和是,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6)引发思考。

    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7)指导归纳。

    师: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减法教案 篇9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小鹿。小鹿可聪明了,它像你一样,居然还会做减法。

    1、谁是聪明的小鹿,愿意回答问题?

    (1)一年有多少天?

    这只小鹿,不仅会算术题,它还有个了不起的愿望呢,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小鹿为什么想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原来他们出门都很不方便,那他们马上行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退却是什么意思?

    3、他们为什么退却了?(得花一年的时间)原来他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你能用退却说句话吗?

    4、练习用“退却”填空。

    小蜗牛想爬到屋顶上去,但想到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就()了。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十个跟头,但他并没有()。

    5、面对困难,有的人退却,有的人却迎难而上,小鹿和獐子面对困难,最终的做法一样吗?

    6、小鹿要开始做他的减法了,你知道他的减法是指什么吗?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小鹿说的成功是什么?

    那么减法的意思是什么?

    (3)请再次带着坚定的语气读这一句。

    7、小鹿每天又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呢?找到相关语句,划上波浪线。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8、我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你看用在课本中合适吗?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他的“累”?“汗淋淋”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什么词性的词?你会说这样的词吗?生活中,谁做事情累得怎么样?

    9、小鹿每天都这么累,那它每天都干什么了呢?请结合图片,想象小鹿每天的工作。

    10、指导朗读。“一直”“浑身”“汗淋淋”强调时间长、任务重,要读得重一些。“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持续时间长,要读得稍慢。

    11、当小鹿在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什么?

    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对小鹿说了些什么?请与你的学习伙伴表演读第3-6自然段。

    12、小鹿和獐子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便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小鹿造桥成功和獐子铺路失败的原因吗?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3、你像小鹿一样通过做减法获得成功吗?

    同学们,我们也像小主鹿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愿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到底,遇到困难时,也跟小鹿学做减法,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1、同学们,请看黑板,教师板书:365-5=360问:这是什么?生回答;一道减法题,你们会做减法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也很不简单,会做减法,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过渡: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课文关,要想顺利通关,需要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有可能顺利通关!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男生女生对抗赛:退却剩下流逝方便成功坚持浑身开始造桥汗淋淋.

    (1)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2)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3)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师:词句关大家表现的很棒,都已经顺利通关,接下来就让它们带领我们勇往直前,闯过段、篇关,有信心的孩子请以最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小鹿住在河边,他想造桥;獐子住在半山腰,他想铺路。

    学生反馈,老师相机板画(河流、山,它们的住房)。

    小鹿和獐子为什么要造桥、铺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小鹿家住河边,要到对岸去,需要绕很远的路到水浅的地方过河。

    生:獐子家住在半山腰,要下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师:一年是多少天啊——365天,那么久,它们——害怕了,不敢做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写出了他们当时的'态度呢?——退却。

    读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对呀,遇到困难怎能退却,谁首先克服困难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你很佩服它吧!你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上了那么长时间的课,同学们累吗?同学们也要像小鹿那样不怕苦,不怕累。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这“一直忙”读得好,读出“很久,很久”才能造好桥。

    师:小鹿累得全身汗淋淋的。看“汗淋淋”这几字他们都是什么部首,跟什么有关?像这种结构的如“绿油油”的词你还能说几个吗?

    师:平时你做什么事也会汗淋淋的?你们模仿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师:平时你做什么事也汗淋淋的?你们模仿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大家说得这么好,我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奶奶笑得弯下了腰。

    弟弟笑得露出了大板牙。

    师:小鹿造了一天的桥,从早忙到晚,一直没休息,多辛苦呀!

    师:这时,獐子过来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咱们来听一听。獐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把他们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学习3—6自然段)

    师:老师听到你把364天读得比较重,那一年和365天有区别吗?

    师:獐子听明白了小鹿的话吗?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师:大家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请同桌两人合作表演小鹿和獐子。

    师:你们演得真好呀!快赶上专业的演员了。现在请咱们班男生来读獐子的话,女生来读小鹿的话。

    师:獐子认为没区别。小鹿认为“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那你们认为有区别吗?请大家小组讨论讨论,看看你们赞成谁的说法。

    生1:我赞成小鹿,减去一天,只剩364天,减去两天,只剩下363天,减去365天,小鹿就造桥成功了。

    生2:我赞成小鹿,减去一天,小鹿干了一天的活,减了两天,干了两天,日子减完了,小鹿的桥造好了。

    师:同学们和小鹿的想法一样,所以小鹿说“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课件出示“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并播放春、夏、秋、冬动画)

    师:是呀,小鹿的决心真大呀!春天,小鹿顾不上玩耍,因为他知道“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夏天,烈日炎炎,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小鹿不怕炎热,辛勤地工作着,因为他知道“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秋天,小鹿依然忙碌着,因为他相信“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冬天,小鹿不怕风雪,一直坚持工作着,因为他坚信着“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他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看,小鹿高兴吗?(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小鹿和獐子都想到了造桥和铺路,面对困难,小鹿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终于获得了成功,獐子却怕苦怕累,犹豫不决,再一次的退却了。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那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些什么?

    师:是呀!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请同学们记在采集本上,希望它时刻地激励着你们!

    只要功夫深,铁杵(chǔ)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减法教案 篇10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5.有理数的减法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 引入课题:(二)新课讲解:(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 多媒体呈现教科书61页图片,提出问题:乌鲁木齐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为-3℃,这天乌鲁木齐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活动目的: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教学要求与效果:由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感受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

    第二环节(二)新课讲解:

    活动内容: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计算温差,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先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2~3个学生发言.

    问题2:如何计算4-(-3)呢?

    先引导学生回忆: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得出:差+减数=被减数· 如: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它加上3等于4,同样的,要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等于4.、

    即X+(-3) =4,因为7+(-3) =4,所以4-(-3) =7 减法

    加法

    (+4)-(-3)=+7

    (+4)+(+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4)-(-3)=(+4)+(+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2)=+3

    (+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问题3:请同学们想一想,4十?=7?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 = 7,用彩色粉笔在4-(-3)与4十(+3)处画出着重号.引导学生观察4+(+3)=7与4-(-3)=7,从而提出猜想“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

    4-(-3)=4+(+3).

    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示意再换几个数试一试,并请学生分组合作计算、交流:

    (1)把4换成0,-1,-5,得0-(-3),(-5)-(-3),(-5)一(-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2)计算9-8,9+(一8),15一7,15+(一7),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b)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活动目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教学要求与效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让学生完成课本P63的练习1,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例1,例2口答,例3题请2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例1.计算 :(1) (-3)-(-5);

    (2) 0(-) ;

    (2) (-3 -2 ) - 5 例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活动目的: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效果: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渗透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律、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补充例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8848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转化的思想方法: 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 第五环节: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知识技能的

    2、

    3、4和问题解决1,

    教学目的: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减法教案 篇11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富县张村驿初中 袁延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计算.

    (1)(-)+(-); (2)(-4 )+5 ;

    (3)(-13 )+13 ; (4)(+4 )+(-).

    2、填空。

    (1)_______+3=10; (2)30+_______=27;

    (3)______+(-3)=10; (4)(-13)+____=6.

    (二)、新授

    1、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就是4-(-3),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你会计算它吗?(鼓励学生探索)

    可以先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7℃.

    另外,我们知道减法和加法是互为逆运算.

    计算4-(-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与-3的和等于4,

    因为7+(-3)=4, 所以 4-(-3)=7 ① 另外4+(+3)=7, ② 比较①、②两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4-(-3)=4+(+3).

    这就是说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如何转化呢? 减-3相当于加3,即加上“-3”的相反数.

    换几个数再试一试,把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1)-(-3),(-5)-(-3).

    因为(+3)+(-3)=0,所以0-(-3)=+3,

    又0+(+3)=+3,所以0-(-3)=0+(+3),

    同样,可得(-1)-(-3)=(-1)+(+3),(-5)-(-3)=(-5)+(+3)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仍然相同.

    2、计算:

    (1)9-8,9+(-8);(2)15-7,15+(-7),从中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发现:

    9-8=9+(-8),15-7=15+(-7). 归纳:通过上述讨论,得出: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例题:计算:

    (1)(-3)-(-5); (2)0-7;

    (3)(-); (4)(-3 )-5 .

    分析:以上是有理数的减法,按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4)(-3 )-5 =(-3 )+(-5 )=-8 强调: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必须同时改变,(4)•题中减数的符号为“+”号,省略没有定.

    四、课堂练习

    1.课本第23页练习

    1、2题,第26页第

    7、8题. 2.差数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提示:不一定,例如(-7)-(-5)=(-7)+(+5)=-2,-2>-7.

    五、课堂小结 引进负数后,任意两个有理数都可以求出它们的差,结果可能为正数(大数减去小数),也可能为负数(小数减去大数),还可能为0(相等的两数相减),学习有理数减法,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变”字; (1)改变运算符号──即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改变减数的符号──即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两个“变”要同时进行,而被减数不变.

    1、作业布置

    课本第25页至第26页,习题1.3第

    3、

    4、11题.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减法教学设计

    减法教案 篇12

    《小鹿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小鹿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好了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而獐子随着岁月的流逝,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它告诉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知识与技能:

    2、学习动作关系的句子,在语境汇总领悟表达地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造用。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培养成边读边想地读书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鹿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小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小鹿的故事。

    2、板书课题。(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生词卡片,齐读。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那么退却是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獐子图片,介绍有关獐子的资料。

    獐子: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象鹿,但身体矮小,而且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一带。

    4、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5、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

    6、看大屏幕,谁能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7、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哪个词用的好,你读懂了什么?

    9、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10、出示我会说,读句子,填空。

    小鹿累的汗淋淋的。

    ________累的_______。

    11、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一看小鹿和獐子有几次对话?(两次)

    12、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读,体会小鹿和獐子的对话,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

    13、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朗读才能展示给大家?

    14、谁还想和他人合作读?

    过渡:小鹿的桥造好了,它可以很方便的到对岸去,那么獐子呢?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17、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说话,写话练习。

    1、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2、把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的写下来。

    减法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练习安排了11道练习题,充分体现对本单元的综合复习:第1题是借助找差是6的一组算式,熟悉退位减法表;第2题是利用看图计算的形式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为“想加算减”巩固思路;第3题是式题计算的混合练习,题量多、综合性强,目的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第5题是由一道加法题算两道减法题,集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第4、6、9、11题都是情境题;第7题是以直观统计表的形式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数据,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8题是混合练习题。

    学情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着重复习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在平时多安排一些练习,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达到要求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

    一.1.口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小火车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2.笔算竞赛 25页8题(目的: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二.用数学。

    1.(出示24页第4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①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指名3----5人回答)

    ②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出示25页第6题图)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3.联系生活编题。看一小组同学人数。

    (目的: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20页第5题。

    ①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②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③还有其它的发现吗?(提示:三者间的联系。)

    四.总结

    我们同学学得很认真,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做数学小能手。

    减法教案 篇14

    连续退位减法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教材第42页的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3 = 100–10 = 9000-60 = 1000-200= 8000-1000= 800-50 = 410-40 = 700-70=

    2、计算 6 5 4 1 31 5 8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讲评,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万以内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二、新课导入

    413-158= 练习后改为 403-158= 导入新课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403-158=,生自主探索并设疑:被减数中间有0该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疑惑?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本节课的自学提示:(1)学生尝试列竖式笔算403-158=。(2)个位3-8不够减时怎么办?

    (3)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4)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怎样计算?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尝试计算。

    2、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a.自主探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b.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分组交流,归纳算理

    a、小组交流被减数中间是0,怎样退位?

    b、教师用课件演示探究过程:个位3-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再与本位的3相加,用13-8=5;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是10,又退给个位一个“1”,十位是9-5=4;百位是4退“1”后,剩3,3-1=2。所以在百位写2,结果是245。

    4、总结算法,强调验算

    0 3 验 2 4 5 4 0 33 4 8 1 5 9

    减法教案 篇15

    设计说明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通分入手,让学生在复习概念与练习题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在教学新知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垃圾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求他们算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占了几分之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

    2、信息、资源的使用,促使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设计借助课件等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信息,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和和

    思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和24是怎样得到的?

    3、计算。

    +=-=

    思考: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过的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师:这是一个扇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1)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

    (2)纸张和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多,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少。

    问题(1):纸张和废金属等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扩大视野,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探究“+”的计算方法。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和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再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写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②+=+=

    ③+===

    (2)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变成,变成,+=+=。

    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探究“-”的计算方法。

    师:异分母分数相加我们会计算了,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减应该怎么算呢?

    问题(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因为>,所以食品残渣多,食品残渣比危险垃圾多占生活垃圾总量的-,那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后找学生汇报。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尝试练习:-。

    通过计算,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师:异分母分数减法的验算应该怎么做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94页1题。

    师: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那么怎样验算+和-呢?

    师:加、减法验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另一种是逆算法。逆算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学生独立完成验算,老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

    【最新减法教案十五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