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最新生物教案(热门六篇)
  • 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01

    最新生物教案(热门六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编辑尽心尽力制作出了这份“生物教案”请您品味,热烈欢迎你参考这些内容愿你有所得益!

    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认识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包括动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能够生长和分裂;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构成生物体。

    能力: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改进,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科学的进步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对细胞的研究有助于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增进健康。

    教学重点分析:

    本次复习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梳理,能够切实掌握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现象看到本质,如何把各个概念统一到知识络图中。每一环节出现的概念都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分析:

    绘制第二单元的概念图(知识络图)是本次复习课的难点。设计思路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构建体系→绘制知识络图”,即以情景导入,以问题为线索;由“生物体”这一宏观概念到“细胞”微观概念,最后形成单元知识络图。

    教学策略:

    第二单元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细胞生物学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不断取得重大发现的历史。第二单元的复习课不仅应该包括对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和,还可以穿插介绍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在第一单元已经接触了知识络图的基础上,可以试着让学生简单绘制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

    课前准备:

    准备好小课题,即由知识点形成的问题,每组有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说明

    3分钟

    引言

    生命世界是精彩的,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我们想探知生命的奥秘,首先要关注生物的共同特征。

    提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本环节引出生物体和细胞的概念)

    回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分钟

    细胞的发现过程以及细胞的构造

    现在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可以告诉学生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观察)和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差别。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操作步骤。

    提问:光学显微镜应当如何操作?每一步骤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提问: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请比较一下异同点。

    提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结构是不同的呢?

    (本环节引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的概念)

    回想操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回答:都有擦、滴、盖的步骤,但取材料的方法不同,滴加的液体和是否染色存在差异。

    思考回答

    PPT展示几种显微镜的图片

    6分钟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有何差别?

    (本环节引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概念)

    小组讨论回答

    PPT展示不同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图片

    5分钟

    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一定发现:图片里的生物由小长大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什么?

    (本环节引出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的概念)

    思考回答: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PPT展示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图片

    15分钟

    分析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绘制知识络图

    我们可以看到黑板上写出了这么多的概念,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第一单元的复习课上,老师看的知识络图?接下来我们一起试着绘制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

    可以将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讨论并着手绘制第二单元知识络图

    板书设计:

    生物体、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课后反思:

    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的生物课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络图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途径。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从情景导入,以问题为线索展开;采用讨论式的合作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对知识平铺直叙变为师生互动合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绘制知识络图首先要明确知识络图的要点和关键,注重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生物教案 篇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科学知识:

    1.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2。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4.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5.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新课

    1、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出示P26页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在这些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

    学生回答。

    问: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师小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每一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2、了解生物的栖息地

    出示P27页的自然风光或自己寻找的自然风光图片

    问:请找出这张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学生寻找并回答。

    问:这些生物为什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

    学生讨论。

    师: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国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出示树的图片。

    问:一棵树会是多少种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到校园里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要学生保护生物,不要伤害它们。

    3、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和敌对关系

    出示P28和P29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问:从这几幅图片上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

    问:P28的这几幅图中的生物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为什么要相互合作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问:P29这几幅图说明了生物间的敌对关系,它们又为什么会成为敌对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环境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等都要靠生物自己,对于生物来说,不管是相互合作还是敌对关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长和繁殖,由于不同的生物它们所选择猎食方式不同应而我其它生物之间所产生的关系也就不同。

    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 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 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 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 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 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并板书。

    多媒体:(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 料内容)

    18世纪的英 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 烟尘和废气开始污 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 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 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 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 .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 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 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 废”对环境的污染。

    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

    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 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 :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 ,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 与变异是基础。

    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地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

    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

    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 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 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生物教案 篇4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________性菌,为________型的肠道杆菌。

    2.结构:属于________生物。

    3.用途:是在________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4.与人类的关系:它生活在人类的________中,一般对人________(“有”还是“无”)害。有一些菌株对人体能产生危害,因为它们可以侵蚀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________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答案:

    1.阴 兼性厌氧

    2.原核

    3.基因工程

    4.肠道 无 肠黏膜 毒素 泌尿

    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培养:

    (1)细菌的繁殖:细菌以________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________分裂一次。

    (2)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细菌,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移到________中,一般用________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3)用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菌的差别:

    接种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类型 接种方法 接种后培养的时间(单位:小时) 培养结果

    液体培养基 接种环直接接种 培养8 h后 每毫升培养基中有________个细菌

    固体培养基 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接种(该法还可以用于______) 培养10~20 h后 一个细菌细胞会繁殖成许多个细菌细胞,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分离:

    (1)分离的方法与特点:分离细菌有________和________2种。前者方法简单,后者操作复杂,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易分开。

    (2)本实验进行大肠杆菌分离,是用________法,就是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________。

    答案:1.

    (1)分裂 20 min

    (2)已有细菌的培养物 新的培养基 接种环

    (3)几亿 划线 分离细菌 紧紧聚集在一起菌落

    2.(1)划线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单菌落

    (2)划线分离固体平面划线培养

    三、灭菌操作

    1.灭菌操作的原因:为了获得________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________的入侵污染。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________操作。

    2.无菌操作的条件:

    (1)首要条件是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

    (2)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

    (3)________的过程必须是无菌的等。

    答案:1.纯净 杂菌 无菌

    2.(1)各种器皿 (2)各种培养基 (3)菌转移操作

    四、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1.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的________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2.实验步骤

    (1)灭菌:用________在________压力下对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________min。

    (2)自________向________中转移并分装固体培养基:

    待冷却至______左右,将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培养基,在______上分装至几个______中,制成______培养基。

    (3)将大肠杆菌自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

    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_在无菌操作下接种至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摇床振荡培养________,完成大肠杆菌的培养。

    (4)将菌液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分离:

    从前一步培养得到的菌液中获取菌种,用________以__________法接种至第二步所制得的__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恒温箱中培养________h后观察菌落。

    (5)菌种保存:

    在无菌操作下将________用________取出,再用________法接种在________上,________培养________后,________冰箱保存。

    3.分离实验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观察中若看到在________的末端出现________,则表明菌已被分离了。

    4.大肠杆菌分离的用途:________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________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答案:1.(1)扩增 液体 (2)分离 固体平面 划线

    2.(1)高压锅 1 kg 15 (2)三角瓶 培养皿 60 ℃

    固体 超净台 培养皿 固体平面 (3)斜面 三角瓶 液体

    接种环 液体 37 ℃ 12 h (4)固体平面 划线 接种环

    划线 固体平面 37 12~24 (5)单菌落 接种环 划线 斜面 37 ℃ 24 h 4 ℃

    3.划线 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4.消除污染杂菌 筛选高表达量菌株

    核心解读

    1.微生物、细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概念内涵:其关系图解见下

    (2)结构上:三者都是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生物,但是从细胞角度看其结构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2.培养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中有各种物质,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了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五大营养要素,即水、无机盐、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和生长因子(不同的细菌需要的各不相同,有物种差异,它主要补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能力较弱的,但却是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见下表: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定义 功能 类型 化合物类型 常用物质

    碳源 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无机碳(自养型微生物用) 无机物 CO2、NaHCO3、CaCO3等

    有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用) 蛋白质、核酸类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粉饼、明胶、氨基酸等

    糖类脂质等 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氮源 凡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主要是提供合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作能源 无机氮 铵盐 NH3、(NH4)2SO4

    硝酸盐 KNO3

    N2 空气

    有机氮 牛肉膏、蛋白胨、醇母膏、尿素、明胶等

    生长因子 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酵母膏、玉米浆、黄豆饼粉、动植物组织液、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

    水 作用: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

    无机盐 作用:维持渗透压、pH等

    (2)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本实验中大肠杆菌LB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配方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对应关系

    LB液体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

    氮源、

    碳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琼脂1 g

    蛋白胨0.5 g 主要提供大肠杆菌的氮源、碳源需求

    酵母提取物0.25 g 主要提供生长因子

    NaCl 0.5 g 提供无机盐

    水 50 mL 提供水

    (3)此外配方中还要注意pH等。

    3.该实验中这些操作的原因

    (1)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用来转移和分装,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为什么?你用什么简易方法快速估计该温度?

    因为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中有琼脂,它在98 ℃以上熔化,在44 ℃以下凝固,当冷却到60 ℃左右时,不会因温度过高烫手而不易操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三角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凝固,最终无法转移分装制成新的平面培养基。

    简易估计温度的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灭菌后的三角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由烫手转为刚刚不烫手时,则说明已经冷却到60 ℃左右了。

    (2)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

    恒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则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留在盖子上;如果正放培养皿,则水分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菌落中的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培养皿中的菌落还有可能被盖子上掉落的水给污染。

    (3)将大肠杆菌用接种环自斜面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为什么接种环必须先深入到斜面冷却后,才能再取斜面上的菌体?

    接种环在取菌体前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直灼烧至红,温度很高,若不冷却就直接用其取斜面上的菌体,菌体可能因为接触高温接种环而死亡,导致大肠杆菌的转移培养失败。

    (4)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中,第一次和随后的几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它们的原因一样吗?在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每次灼烧都是为了灭菌,但所灭的菌种和原因却不一样。

    灼烧接种环的时间 消灭的菌体 原因

    第一次划线前 其他杂菌 防止其他杂菌的侵入而造成污染

    随后的几次划线前 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实验菌(本实验为:大肠杆菌) 为了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最终获得单个菌落,实现菌的分离

    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后 为了防止实验菌残留于接种环而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人员

    (5)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时,每次的划线是怎么样的?对随后的划线的起点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这样要求呢?

    每一次的划线 依次的2次划线之间的关系 各次划线的分布

    图形辅助理解

    划线的要求 不能出现线条的重叠 第二次以及随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这样要求的原因 使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因为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有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 若相连,则可能最后一次划线末端处的细菌与第一次的叠加,细菌的数目不是最少的,不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将很难获得单菌落

    4.消毒与灭菌一样吗?

    概念 常用方法 应用的范围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煮沸消毒法:在100 ℃煮沸5~6 min 一般物品

    巴氏消毒法:70~75 ℃煮30 min或在80 ℃煮15 min 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

    化学药剂消毒法 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酒精灯火焰 接种工具的灭菌

    干热灭菌:160~170 ℃下灭菌1~2 h 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121 ℃条件下,灭菌15~30 min 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5.本实验中还需要了解哪些基础知识才更便于掌握和理解呢?

    (1)牛肉膏蛋白胨的知识

    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1 000 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牛肉膏 5 g 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蛋白胨 10 g 氮源和维生素

    NaCl 5 g 无机盐

    H2O 定容至1 000 mL 氢元素、氧元素

    (2)巴氏消毒法的知识

    巴氏消毒法也称做低温消毒法。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在100 ℃煮沸 5~6 min 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则使用巴氏消毒法,在70~75 ℃煮30 min或在80 ℃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题例领悟TILILINGWU

    【例题1】 下列操作属于灭菌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实验人员的双手

    B.用氯气处理水源

    C.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

    D.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解析:此题考查对微生物实验中灭菌的理解。对微生物培养来说,灭菌操作十分重要,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一切杂菌的入侵,不仅仅是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操作一般使用强烈的物化因素(如: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而不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化方法。

    答案:C

    消毒与灭菌是不同的。两者除了在物化手段上是否强烈外,所消灭的微生物内容也是不同的。灭菌是消除一切杂菌,而消毒仅仅杀死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消毒往往无法消灭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

    【例题2】 下列关于平板划线的操作及叙述,正确的是 …

    ( )

    A.灼烧接种环之后,为避免其他杂菌的干扰,应立即伸入菌液取菌种

    B.划线结束后,为避免实验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所以必须再次灼烧接种环

    C.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

    D.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一定要与第一区域相连,达到首尾相接

    解析:此题考查对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的掌握。这是本实验的一大重点和难点。A的操作是错误的,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方能取菌种,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B的操作完全正确。C的叙述是错误的,它们的灼烧目的完全不同,第一次划线前的灼烧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保证实验菌的纯净,而随后的灼烧却是为了杀死残留于接种环上的实验菌,保证实验菌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的操作也是不正确的,不应该相连,这样才能使最后一次划线不受第一次划线的干扰。

    答案:B

    大肠杆菌的分离所采用的就是划线分离法。这一方法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知其每一步具体的操作,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关注注意事项,避免踏入误区。

    随堂训练SUITANGXUNLIAN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高压蒸汽是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杂菌;酒精擦拭双手,是灭手上的杂菌;而接种针在火焰上灼烧,就是为了灭接种针上的菌。故C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倒平板的操作姿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膜

    B.右手大拇指、食指拿着三角瓶

    C.左手拿着培养皿,盖子放于桌子上

    D.倒平板时,为防止温度过高,暂时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倒平板技术是微生物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只有A是正确的。B中手指姿势错误。C错在培养皿盖放在桌上了。D中熄灭酒精灯不对,整个过程都需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

    生物教案 篇5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1.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生物教案 篇6

    2、 调节血糖平衡a.体液调节: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和升高血糖的激素包括:b.神经调节:a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也有三个方面:

    * 动物稳态的维持及其意义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学生经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糖尿病患者应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但多吃土豆、红薯等食物来控制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是什么? 血糖有什么作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指数是多少?

    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80-120mg/dl 血糖 80~120mg/dl co2+h2o+能量氧化分解肝糖原、肌糖原合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转化人体中血糖的**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 160-180 mg/dl 糖尿主要**: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氧化分解思考 1、高血糖一定会出现糖尿吗?

    2、如果某人持续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患了糖尿病? 不一定,正常人只有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才会出现糖尿不能肯定,因为肾脏功能发生障碍的人,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也会出现持续糖尿只有当血糖含量超过了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肾糖阈-- 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160~180 mg/dl) 肾脏对血糖平衡的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 机体内的血糖含量是怎样保持相对稳定的?

    思考并讨论: 运动员开始奔跑后,血糖因不断供能而含量下降,这时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在运动过程中,当肝脏的糖元完全分解后,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脂肪等非糖物质肝糖元分解氧化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分泌二者对同一生理过程起拮抗作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下丘脑控制胰岛a,b细胞和肾上腺的分泌 1、调节方式: (直接) 间接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4化学精华:2。作用: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1)分泌部位:如何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2)效应:

    升高血糖含量怎样升高? 1 分泌部位: 所有细胞促进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为脂肪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 作用部位:

    血糖 3 作用部位: 肝细胞蛋白质思考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增加血糖**) 增加去路,减少**降低血糖 4 化学本质: 蛋白质下丘脑某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a细胞 + + + - 肾上腺髓质 +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糖降低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升高;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③ 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分泌。

    ① 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的降低; 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 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1对血糖调节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拮抗激素

    胰高血糖素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素, 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 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的神经作用在哪些内分泌腺上? 3.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些区域的神经作用作用于什么内分泌腺??? 4、血糖的神经调节方式中,其神经中枢是其效应器是下丘脑胰岛5.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哪些器官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考:总结胰岛、肾上腺、肝、肾血糖平衡的意义

    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会引起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2.

    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什么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晚期低血糖症状:抽搐、昏迷。只要及时从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缓解。

    三。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什么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血糖,当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不会有糖尿病。只有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才会引发糖尿,此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出现尿中含糖现象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活中的富贵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糖升高,尿中含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严重者往往会发生心血管、眼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想想胰岛b细胞受损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1糖尿病导致体重减轻2。糖尿病患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 三多: 一少:

    ① 高血糖和尿糖症状*

    【最新生物教案(热门六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