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九篇
  •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01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九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完善工作,是新教师需要认真地去做的,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期待这些技巧能够为你的 恋爱 生活带来改善!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7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初步体会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游戏活动等发挥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养他们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践与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思品教育,培

    养学生爱科学,珍惜时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及特殊二月的区分

    五、教学准备:

    1、日历一本

    2、每人备好年历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数填写表一份

    3、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幻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生:“日历”。

    师:为什么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日历每天都要撕去一张纸到了年底只剩下日历皮了”。

    生:“日历有三百多页纸,每过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师出示“一本日历”观察。

    师:“日历上都记载着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观察20xx年历,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3、师: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

    师:为什么?

    生:知道了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个月的天数乘上12就会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师:观察我们已备好的年历卡,然后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已备好的表里。(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自己的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交流发现规律,指名发言。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3)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在学习中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哪位同学玩过荡秋千的游戏?这么多同学玩过,还记得当时是怎样荡的吗?(可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虫子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定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回答)

    师:你们荡秋千时比赛过吗?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荡秋千比赛。

    (出示图)

    师:小明、小芳、妞妞正在进行一场荡秋千的比赛。她们比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荡的次数最多。猜猜,相同时间内,你认为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三种观点,有的说小明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短;有的说小芳荡的次数最多,因为她轻;还有的说妞妞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长。(教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到底谁说的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二、实验操作。

    1、熟悉实验器材。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这套实验器材和荡秋千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拴小球的绳,掂一掂两个小球,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是绳长相同,两个小球轻重不同,相同时间内荡的次数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会合作,会学习。

    2、学生做实验一。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一的表格,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长相同,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时有分工,有合作,一个人能完成这个实验吗?

    师:由此可见,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习很重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在相同时间内,绳长相同,轻重不同,荡秋千的次数与体重无关;那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猜可能会和绳长有关。)

    3、学生做实验二。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二的表格,各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根据实验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通过两次试验,你认为他们三人谁荡的次数最多?说说理由。

    4、教师。

    三、课后思考。

    师:有的同学家里有挂钟,时间不准确时奶奶会调里面的两个按钮,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这其中的道理。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4)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书出示)

    三、1、口算游戏

    30÷1042÷3120÷40150÷50

    210÷3060÷4540÷6900÷50

    360÷30960÷4720÷8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出示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回答

    3、计算比拼

    162÷39568÷47196÷23490÷16

    先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比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谷类,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

    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思路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二、: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5)

    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7)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数学 - 3的认识。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3的认识》。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9)

    教学内容:

    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时分配:

    观察鸟巢2课时

    欣赏壁画2课时

    课时1信息窗1--观察温馨鸟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

    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课时2信息窗2--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剪一剪。

    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形状的特征。

    2、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

    1)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猜图游戏:p77、4

    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奇妙的六边形

    拿一张的纸,怎样切一刀,使它变成长方形呢?

    作业设计:

    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五边形六边形

    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九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