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2篇
  •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01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2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边领略美丽风光,一边学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资料: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香山红叶最为著名。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xx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

    师:哪座山比较高?这样可以比吗?必须知道什么?(每座山的高度),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

    黄山1873米,香山575米,恒山20xx米,华山2160米。

    华山最高,香山最低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了相应的海拔高度,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大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位数不同直接比。

    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 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回答:黄山高。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根据这个道理,从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山也一定比香山高?

    2160>575

    师:你还知道哪些位数不同的数可以直接比?

    [五位数一定大于(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知道:(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生提问:位数相同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这就是我们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2.位数相同,比首位。

    师:黄山和恒山比较,哪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吗?

    3.位数相同,首位也相同,依次比

    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xx<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师:出一个这类的题目,考考你的同桌。

    4.总结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比一比”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利用讨论等方法,在合作中,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如果都是四位数,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从而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应用新知

    1.练一练。

    师:欣赏完了名山,下一站是参观动物园,进动物园需要门票,只要你做36页中的练一练,你就可以得到门票,顺利进入动物园,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故意设置障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试一试。

    师:动物园到了,咦,这里怎么这么热闹呀?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原来呀,这六只小动物是非常好的朋友,它们决定以兄弟姐妹相称,可比来比去,比了半天,也没弄清楚谁大谁小?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他们按年龄的大小排好顺序吗?

    (课件展示,学生在教材上自主完成)

    师: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把这么多数排列出来呢?

    生:先按位数多少分一分,分出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就很容易排列了。

    生:……(点击课件检验并给予鼓励)(设计意图:小学生最喜欢乐于助人了,通过帮助小动物们确定身份这一载体,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100)?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9999)?

    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你还知道什么?

    (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四、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 估计杯子中的豆子多少粒。(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思路课件用红色虚线演示比一比)

    2.考智力: 确定数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考眼力和考智力,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大数的意义。)

    3.数学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按照题中提示的方法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和四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2.课件出示比较方法:

    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六、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 >575 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 三位数

    1873 < 20xx 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 四位数

    20xx <2160 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 四位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万以内的大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大数,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了相应的海拔高度,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大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校的?如果老师要从学校去你家,你能告诉老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

    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叙述,有些同学的家老师知道怎么走了,因为他表达地很清楚,有些同学的家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走,但是没有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会让老师根据你的叙述找到你家的。(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互动新授

    1.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学生交流。

    汇报预设

    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经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

    生2: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书店,再向东走到大港小学。

    生3: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生4: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偏东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师:你能看图再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1) 自己说一说。

    (2)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3) 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练一练)

    (1)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2)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3)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8题。

    出示李家桥小学的平面图,让学生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3. 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平面图。

    指出: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2)看图说说,5路公共汽车经过哪几个地方?

    (3)你能说出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

    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引导在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练习九第10题)

    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从你家上学,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你能说出你上学的路线吗?

    五、全课小结

    引导总结:我们在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的时候要说清楚方向,有距离的还要说清距离,途中各点要逐个描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41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会分析数量关系。

    2、知道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单位“1”。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理解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3)、如何来理解单位“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4)、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全班交流汇报:

    2500×=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当堂测评

    练习四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小组内订正后

    四、课堂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练习课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

    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渗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请一组同学来算,其他同学当裁判。

    (2)学生抢答。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页的牵牛花图(不注明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边的6朵牵牛花和右边的3朵牵牛花合并起来,一共是9朵。)

    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右边的3朵,就是左边的6朵。)

    (9-6=3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左边的6朵,就是右边的3朵。)

    师:如果题中标明了条件和问题(板书:6朵、大括号和?朵),这幅图该怎样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牵牛花图,自己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左边有6朵,右边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

    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集体订正。板书:6+3=9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图。

    学生互相说图意,然后指名说。(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板书:9-3=6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页的鱼图。

    师:你能自己看懂图意吗?请你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9-1=8

    问:谁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做图画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解答教材53页的第15题.

    出示53页的两组企鹅图,集体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

    如果把第1题的“?只”移到右边来,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页的萝卜冬瓜图(图中一部分被盖住,不能数出来的).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听题列式解答

    老师口述题目,学生举手回答.

    (1)街道两边各种了3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2)小明叠飞机,先用了3张纸,又用了6张纸,小明一共用了几张纸?

    (3)小红要写9行字,已经写了5行,还要写几行?

    (4)妈妈买来4个苹果,买来的梨和苹果同样多,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

    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

    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 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 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 分三个单位 )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主席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主席)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2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