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桃子小教案实用
  • 桃子小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28

    桃子小教案实用。

    这是栏目小编整理的“桃子小教案”类文章希望对你有所裨益。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的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桃子小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2、记录分的过程,将有剩余时,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的初步感知的渗透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学挂图、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你会怎样分呢?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把小圆片分成2堆。

    2、说一说。

    (1)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2)发散学生思维: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3)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数字卡片。

    1234

    8

    7654

    3.想一想。

    提问:怎样分,两只小猴子会既高兴又满意呢?为什么?

    4.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让两只猴子都满意的分法

    5、说一说。

    看自己摆的或者是画的,说明为什么两只猴子都满意。特别要强调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8的分解,体会到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在分类和比较中体会到平均分的真正含义。在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除法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除法的鲜明表象。

    (一)分类理解

    一、分一分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

    二、圈一圈,分一分

    1、

    有()双筷子,还剩()根

    2、

    这些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根

    3、

    可以拼()个。

    4、

    这些小棒能摆成()个△,还剩()根。。

    5、

    这些放到2个盒子中,平均每个盒子放()个。

    6、

    这些气球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个,还剩()个。

    三、比一比,分一分

    你能把上面的6个小题分类吗?

    你觉得()是差不多的,可以放在一起;而()是差不多的能够放在一起。

    四、说一说

    说一说你分的理由。

    设计意图:给孩子思考和发散的空间与时间,在分类和比较中,对上面6个小题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是按着分一分有剩余,和分一分无剩余来分。当然也可能会有孩子按着包含除和等分除来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分的情况来处理后面的内容。

    五、发现问题

    1、4、6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呢?

    筷子剩余1根;

    小棒剩余2根;

    气球剩余2个。

    发现: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剩余的情况,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桃子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4、学生独立计算48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10个10个10个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2=20,

    82=2,

    204=24。

    (3)、24

    48

    4

    8

    8

    0

    答:。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363684575696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4813906

    987846964

    4、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小猴分桃的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桃子小教案【篇3】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状态是不同的。如果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记忆力就会很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反,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他们就会缺乏动力,分心,反应迟钝。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个知识点“分桃子”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下教学活动。

    1、 故事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设计了“小熊过生日,两只小猴来祝贺,小熊用8个大桃子招待两位好朋友,但小熊不知道怎样才能公平合理的把8个大桃子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请求同学们来帮忙“分一分”的教学情境”。二年级学生更年轻,喜欢真实、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用情感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然产生心理冲动,带着求知欲进入心境。

    2、 学生用手操作,知道合作与沟通的平均分。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把8个大桃子随意分给两只小猴,从随意分中选出一种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的分法(最公平合理的分法),就是分成(4个和4个)同样多。

    接着继续公平合理的分,把12条小鱼分给4只猫,把18根骨头分给3只小狗要分成一样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总结定义出“把一样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就是平均分”。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平均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平均分。数学知识依附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巩固练习。① 平均把9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里。你在每个盘子里放了多少?

    ② 小明想给三个宇航员的叔叔送15朵花。每个叔叔送多少花?③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学活用。

    四、开展游戏,拓展提升。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教学时我把包好的“智慧星”发给每个小组(每包10颗),让学生进行平均分,无论分成几份,只要是平均分,智慧星就奖励给小组。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把10颗智慧星分成3份,每份3颗,还剩下了1颗.,这就引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一分” —平均分—有余数的除法(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分一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巧妙的设计了“有余数的除法”和“变式练习”,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桃子小教案【篇4】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音乐激情法;

    3、电脑辅助法;

    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情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桃子小教案【篇5】

    各位评委: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它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作为乘法的逆运算,它的`本质意义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为便于学生理解这一意义,与其他教材不同是,北师大版教材采用小步子、递进式的编排方式,安排了4个分一分的教学活动,《分桃子》作为起始课时,要实现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平均分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对于于本课教材的编排,我是这样看的:它首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桃子的情境,引出“随意分”的需要,初步使学生感知“随意分”的结果的多样性,并从中抽象出“平均分”。再通过分正方体、分小鱼、分骨头的活动丰富学生“平均分”的经验和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深刻含义。最后安排多层练习完善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一是知道“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或“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只要分得的结果相等,都是平均分;二是知道平均分的情况分为“恰好分完”和“分后有剩余”两种。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认知过程,也是认知螺旋上升过程。

    不难看出,数学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动手操作――体验交流――内化运用”就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交流意识薄弱、合作能力较低,所以这一流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组织教学。

    值得指出的是,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分东西的经验和初步的公平意识,在分桃子的过程中,是否真的会出现教材情境图中所描述的“1和7”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呢?“0和8”这种极致情况会出现吗?学生会不会因为把自己当做主人,在公平意识的驱使下,全都直接分成“4和4”呢?这些都有待自己在实践中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资源,随机应变。

    基于以上认识,我为本课设立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时,分享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学重点是: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其难点是:理解有剩余的平均分。

    为达到这些目标,课前教师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要准备适量的圆片、小正方体、小棒

    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小熊今天要过生日了,它的好朋友都要来向他祝贺生日,所以小熊特别高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食品招待朋友。你们瞧,两只猴子来了。(课件出示猴子)小熊赶紧拿出糖果来招待客人。看看都是些什么?(课件播放:8个桃子、6个梨、4颗糖)如果让两只猴子自己分这些糖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短暂交流:……)

    (这里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性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唤起学习兴趣。同时引出“分”需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顺利传授新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

    这一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感悟“分”的含义和形式。

    (1)请同学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每只猴子可能分得几个桃子。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可能的分法。

    (2)接着让学生用6个正方体代替梨、用4根小棒代替糖分别分一分,每只猴

    子可能分得几个梨和几颗糖。要求学生选一种分一分,全班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适时板书6和4的分解结果。

    ( 这里的“8”“6”“4”的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物化到符号化的过程。此环节的设计,我把教材进行了重组,增加了随意分的次数。特补充“把6和4随意分成两部分”的操作活动,

    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经验性知识。因为学生虽有分东西的经验,但大多是无意识的生活累积,考虑到“平均分”是“随意分”的多样性结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有用大量的随意分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从多样性中提炼出特殊性。何况,部分学生可能会受生活经验或数目的过小的影响,直接将两份分得同样多,这部分学生对随意分的感性认识就更加单薄。因此,作出这种改进是有必要的。)

    其次,比较提炼,抽象平均分。

    (1)在上面分桃子、分梨和糖的不同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呢?为什么?

    (学生经过进行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8分成4和4;6分成3和3;4分成2和2的分法两只猴子都满意。因为它们分得的桃子、梨和糖的数量都是同样多的。)(教师板书:同样多)

    (2)师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8个桃子每只猴子分4个就是平均分,6个梨每只猴子分3个也是平均分。(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3)说一说,在上面的分法中哪些不是平均分?

    师:是呀,一只猴子多拿了,另一只猴子就会少拿,这哪是做人之道呢?

    (“说一说”活动及时从正、反两方面巩固学生刚刚建立的新认知,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再次操作,理解平均分。

    (1)师:小熊刚给小猴分好糖果,四只小猫来了。它立即拿出小猫喜欢的食品分给它们(课件出示12条鱼)。如果每只小猫分得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多少条鱼?

    组织学生弄清“分得同样多就是要平均分”的要求,再用小棒分,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用小棒分一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

    1:每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3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2:第一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第二次每只小猫分2条鱼,2次分完,每只小

    猫分到3条鱼。

    3:第一次每只小猫分2条鱼,第二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2次分完,每只小

    对于一次就分完的情形,教师可问: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得出用口诀分能很快分完。引导学生说出:把12条鱼平均分成4份,每份3条。

    (2)接着教师说:3只小狗也来做客了。小熊急忙端出18根骨头来招待(课件)。把这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呢?

    向上面那样,在学生弄清分的要求后让同桌合作分一分,全班反馈交流。对用口诀分的给予表扬。分的方法可能同上。引导学生说出:把18根骨头平均分成3份,每份6根。

    (3)小结:同学们看,有的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地分,还有的同学是用乘法口诀进行分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分,最后只要每份都分得一样多,都叫平均分。

    (这个环节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完成从平均分成两份到平均分成多份的转进,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过程虽然是多样的,但结果却是统一的。在操作、合作、交流中,既训练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同时又分享了他人的发现: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三、实践运用,用不同方法表示出平均分。(主要完成课本练习前3题)

    1、指导完成第一题。师:不知不觉就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小熊拿出了一些筷子(课件出示12只筷子),有几双呢?

    (1)先让学生说说一双筷子有几根。

    (2)再思考:求几双筷子,就是要把12根筷子每2根一双,可以分成几双?

    (3)最后反馈讲评,展示不同的方法。

    2、指导完成第二题。师:吃饱饭后,小熊拿出它收到的生日礼物(课件出示2个文具盒、14枝铅笔)。想一想,平均每盒放几枝呢?

    指导弄清题意:就是把14枝铅笔平均分成2盒,每盒份几枝?

    像上面一样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思考过程。

    师:后来它们还看了一会儿电视,电视里正在举行奥运会比赛。奥运会五环旗正在迎风飘扬,你会用20个环形拼五环标志吗?

    (此时不再强调用摆的方式去探究,而是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出平均分的结果。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

    几份”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是平均分。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圈圈、连线等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和优越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巩固提高,拓展认识。完成P33页第4、5题。

    师: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怎么分呢?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每次分后,还剩几个,够不够继续分。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平均分的过程,知道余数产生的原因,积累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经验性知识。

    2、指导完成P33页第5题。

    (1)组织讨论:“一半”的含义。即: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蜜蜂飞走了,留下了一份。也就是“把18只蜜蜂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几只?”

    (2)学生独立解答。“把18只蜜蜂平均分成两份,飞走9只,留下9只”

    五、全课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可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也可提出存在的疑虑,还可进行自我评价:自己在哪方面表现最出色?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用小熊过生日这一串情境作为活动主线,通过创设不同层次“分”的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由“随意分”到思考“怎样才能平均分”的做数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数学地思考。在活动中,学生既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时间,又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既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又有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课程精神。)

    【桃子小教案实用】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