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最新比例课件集锦8篇
  • 比例课件

    发表时间:2024-07-22

    最新比例课件集锦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学的蓝图,重点难点不可遗漏,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比例课件”,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定期浏览我们的网站!

    比例课件 篇1


    比例线段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运用,设计了一份生动详细的比例线段课件。


    第一部分: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


    首先通过引人入背景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假设有一个远古宝藏被发现,宝藏的线索是一系列比例线段。然后通过引人入背景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使用有趣的例子和动画来展示比例线段是如何构成的,并说明比例线段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初步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并了解到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部分,将具体介绍如何计算比例线段。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比例线段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将使用有趣的动画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比例线段。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比例线段的应用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比例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一个实例,向学生展示比例线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根据比例线段计算建筑物的尺寸,以及如何使用比例线段设计符合人体比例的家具等。将使用真实的案例和图表来说明比例线段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和用途。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比例线段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部分:拓展学习


    在这一部分,将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和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身边的比例线段应用。学生可以将所观察到的比例线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和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比例线段的应用。


    通过这份详细生动的比例线段课件,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比例线段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相信,这份课件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比例线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比例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5吨水,水费是10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20元。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三、探究新知。

    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自学指导一:

    1、理解题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你能列出等式吗?

    4、解比例,检验,作答。

    小结: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12.8×10

    χ=128÷8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检验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例6: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自学指导二:

    1、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2、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要捆x包。你能列出等式吗?

    3解比例,检验,作答。

    检验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交流总结:解答用正、反比例解的应用题的步骤: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四.巩固延伸: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3、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比例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 法:情境导入法、引导法

    学 法:小组合作、同桌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大比拼。

    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口算训练,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提高了许多,现在咱们进行口算大比拼,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

    1÷0.125= 2.5×4= 0.92= 3.4÷0.17= 1-0.14=

    3/5×10/3= 15÷5/8= 8-3/5= 1/4+2/5=

    (1)指名个别提问。

    (2)集体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确实有很大地提高,那么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也能上出精彩,上出自信的,大家有这个信心吗?

    二、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数字宝宝2和3,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1)学生自由回答。

    (2)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 2/3 和2÷3

    导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比、比例这两个老朋友叙叙旧。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

    三、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1、自主交流。

    (1)咱们都知道2:3是一个比的形式,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比呢?我们还学了比的哪些知识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你能举例说出一个比例式吗?我们都学习了比例的哪些知识呢?

    (4)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交流。

    (1)共同看我们所举的比和比例的例子,你能从中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吧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体交流。

    指名几组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4、集体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的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例

    意义

    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 : 0.6 = 1.5

    前项 后项 比值

    内 项

    2 :3 = 6 :9

    外 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分数有哪些联系?

    (2÷3和2/3让生说一说。

    (2)指名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

    2、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引入化简比。

    (1)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2)师板书4:2/5分别让学生化简比和求比值。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3)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求出比值,并化简比。45:72 11.2 : 56

    (2)解比例: 2:8=9:X 1.25:0.25=X:1.6

    (5)指名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6)集体评价。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1、什么叫比例尺?我们学过的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四、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一)、心中有数。

    2、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甲数:乙数=( ):( )

    ,它们的

    比值是( )。

    4、如果A×3=B×5,那么 A:B=( ): ( )

    (二)、慎重选择。

    A、5/7

    A、 1/2

    组成比例。

    A、 2/5 : 1/2

    (三)、请你判断。

    (四)、爱的奉献。

    四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我们进修附小全体师生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97名老师捐款8000元,2200名学生捐款38000元,写出老师捐款数和人数的比以及学生捐款数和学生人数的比?

    五、当堂检评,完善提高。

    1、填空: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②—:。如果前项乘上。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

    ③把(:(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

    ④如果A×:( )

    如果a:

    2、P63第2题,解比例。

    (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2)集体评价。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七、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与整理

    2:3 2/3 和2÷3

    2:3=6:9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比例课件 篇4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教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例课件 篇5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 )÷( )(b≠0)教师问: 1.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 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 全班同学进行优化, 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 b 列表 c 画图 d 关系式 2. 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 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 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

    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生3:我认为第一个同学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换成增加和减小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完成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板书]

    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过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增加表3,更利于学生发现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这一关系式,有助于学生探究规律。同时还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况混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甄别问题的机会。

    师:刚才我们是参照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来研究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这两个量直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你还会判断它们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吗?(投影出示例题。)

    2.拓展应用。

    师: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先自己举例,写在本子上,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列举了许多反比例的例子。课正在顺利进行时,一个同学举的正方形的边长边长=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教师没有马上做判断,而是问学生:能说出你的理由吗?有的学生说:因为乘积一定,所以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关系。对他的意见有的同学点头称是,而有的同学却摇头忽然,一名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叫起来:不对!边长不随着边长的扩大而缩小!这是一种量!一句话使大家恍然大悟:对啊!边长是一种量,它们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所以边长和边长不成反比例。后来又有一名同学举例: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边长和4成反比例。话音刚落,学生们就齐喊起来:不对!边长和4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反思:通过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同时也是对数量关系一次很好的整理复习机会,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现行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内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识抽象严密、逻辑性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教材相比明显滞后。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旧教材有机整合,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课题。

    比例课件 篇7

    正反比例练习课教学设计

    花都区赤坭镇莲塘小学 关永谊

    教学目标:

    1、通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对比练习,加深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

    2、通过讨论与交流,体会正、反比例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层次设计练习。

    (一)、第一层次,基本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一个因数一定,积和另一个因数; 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3)、货物的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次数。 (4)、每袋茶叶的千克数一定,茶叶的总千克数和袋数。 (5)、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总面积和天数。 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我们关键是看它们的什么?

    2、揭题

    我们可以应用比例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联系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习课)

    3、根据已知条件,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成为用正或反比例解答的应用题,并列式。(口答) (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15人,站了12行,( )?

    (2)、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照这样计算,( )?

    4、对比练习:

    (1)解放军战士刘刚从兵营骑马去马场,每小时行60千米,要3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72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马场? (2)解放军战士刘刚从兵营骑马去马场,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

    (2)师:现在我们运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这两道题,首先看第一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逐步出示数量关系式——对应关系——列出等式。 (3)按照第一题的讨论方法思考第二题。

    (4)比较: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5)小结。板书: 判断比例关系

    找出对应数值

    列出等式解答

    5、只列式不计算:(用比例知识解,写清解设„„)

    (1)读一本故事书,小红每天读25页,要读12天;如果要10天读完,每天应读多少页?

    (2)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3)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需要用面积是9平房分米的方砖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房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

    (4)安装一条下水管道,15天安装了120米;照这样计算,20天能安装多少米?

    (5)100克蜂蜜里含有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千克蜂蜜里含有多少千克葡萄糖? ( 二)、第二层次,综合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1、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长是米,(1)同时量得学校旗杆的影长是米,学校旗杆高多少米?(2)量出自己身边一个物体的高度,你能不能求出它的影长?

    2、知识间的联系

    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高的 。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问:“ 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高的 ”还可以怎么说? 思考: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你能有几种方法解答?

    说明:按照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分数和比例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3、变式训练,加深拓宽

    (1)选择正确的解法:仪器厂现有5台机器,每天可生产1800个零件;如果用8台同样的机器,每天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X=1800X5 :5= X:8 同桌讨论:(1)为什么选择B?(2)用A解为什么是错误的?(3)它是什么关系的应用题? (2)如果将上题改成“„„如果再增加8台这样的机器„„”,求每天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3)改上题问句为“每天可多生产零件多少个?”

    (4)假如把上题条件再改为“„„用8台这样的机器,每天可多生产零件多少个?”

    (三)、第三层次,创造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按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要行驶小时;实际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这样行驶完全程要几小时?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式,然后指名反馈。 同桌学生讨论各个算式。 师生集体讨论。

    2、在含有铅375克和锡 237克的合金中,增加铅多少克,可使铅与锡的比为5:3?

    二、拓展练习

    1、4人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反比例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最后由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学以致用。

    (一)、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二)、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三)、思考. 如果 , 和 成( )比例,则 ∶ =( )∶( )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总结规律:如:涉及加减关系、平方关系、立方关系不成比例等。

    2011年4月12日

    比例课件 篇8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米,小张身高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 : 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3418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60:40 也可以写成=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汇报。

    1033= 15:10= :=15:10 5:=: .= = 101.如:5:

    2、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2页的练习。 课后反思:

    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教学课件(共6篇)

    比意义,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课件

    人教版比意义教学设计

    【最新比例课件集锦8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