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内容11篇
  • 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18

    数学教案内容11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了解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诊断课堂问题。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符合您要求的“数学教案”,欢迎您来阅读本文谢谢您的支持!

    数学教案【篇1】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 )并且( )的( )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探究一:完成学习卡探究二: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 )的长度。(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达标训练:(一)基础题(必做)1、判断。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 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2、填表。(二)拓展题(选做)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后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数学教案【篇2】

    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口答:

    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5小时到达。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②.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5小时。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③.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二、新授。

    1、导入  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比较复杂,比如出发地点、行车方向、出发时间是相同还是不相同,运动的结果又怎样呢?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出示准备题: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问:出发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利用教具演示)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运动方向是相向的、出发地点为两地的,出发时间的同时的,运动结果是相遇的,我们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板书课题: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2、教学例5: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①.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说出已知什么,要求是什么?

    教师利用教具演示,画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小强走的是哪一段?

    小丽走的是哪一段?

    他们到校所走的路程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

    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先要求什么?(先求出两人到校时各走了多少米?)

    怎样分步解答?(让学生口述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②.    再引导观察示意图,启发另一种解法。

    问:他们两人每走1分,他们之间的距离靠近了多少米?[ 65+70=135(米)]到校时经过了几分?(4分)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分步解答?(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③.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

    想一想: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议一议: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不同,为什么得数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④.    小结相向运动求路程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三、巩固练习。

    1.指导看书第58、59页,后练习第59页的做一做。

    2.看算式把条件或问题补充完整。

    ①.    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大桥的两端相向走来,小明每分走50米,小华每分走60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                  ?算式:(50+60)×5

    甲同学每小时行20千米,乙同学每小时行25千米,         ,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算式:(20+25)×3

    3.课本练习十四第1、2、3题。

    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分类与统计

    2、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教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戴上,找一块围巾围上。

    请幼儿先观察一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然后再戴上。

    二、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教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

    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

    (1)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

    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

    (2)小鸡说:我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

    (3)小鸭说:我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2、按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1)小猫说:我喜欢这样分,我喜欢让带红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1号车,

    带黄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2号车。

    (2)教师提问:中间的小朋友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

    小猫这样分,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园吗?那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可以分为3队或4队。)

    三、进一步巩固按二维特征的分类

    1、教师:今天天气不错,小动物们想和我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

    小狗想和红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

    (幼儿招招手)

    小羊想和红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小鸭想和黄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小猫想和黄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等一下哪个小动物出来,就请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四、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问题:__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六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运行轨道图片.

    提出新问题: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动画演示椭圆形成过程.

    提问:点m运动时,f1、f2移动了吗?点m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下面请同学们在绘图板上作图,思考绘图板上提出的问题: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

    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得出这样三个结论:

    并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各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研讨结果.

    ①建系:以  所在直线为_轴,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设点:设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为了使 的坐标简单及化简过程不那么繁杂,设 ,则

    ④化简:(这里,教师为突破难点,进行设问:我们怎么化简带根式的式子?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整理后再平方好呢?)

    数学教案【篇5】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数学教案【篇7】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文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例1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Www.Jk251.cOM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1、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符号符号名称功能说明终端框算法开始与结束处理框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判断框算法的各种转移

    流程图: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2)已知函数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②判断x的范围,若,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数学教案【篇8】

    争  气高三级99计算机 班主任 邱艺妙 目的:讲“故事”,学“做法”,品“结果”,悟“感想”。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志向、有自信心、肯努力。 主持:潘嘉明、陈燮彬[潘]:欢迎学生会的同学来参加我们中专班的主题班会。[陈]: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潘]:我身为学校的一份子,是计算机班中的一员,一定要争口气,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前途。[陈]:我们中专班不比其它班差,用什么来衡量呢?我们要用行动来证明,让全校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我们班的团结向上,我们要争这口气。[潘]:下面通过大家讲故事,讲讲自己听完故事后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一:《一定要》小组讨论:启示童第周第一次是为自己,第二次是为祖国,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勇攀高峰为祖国争光的崇高品质故事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小组讨论:启示一个人无论作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费一番心血。只有经过无数血汗、苦泪和功夫磨砺后,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物。故事三:卧薪尝胆小组讨论:启示后世人常用“卧薪尝胆”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强调报仇雪耻方面,也不是当真要挂起苦胆来尝一尝,而是比喻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故事四:熟能生巧小组讨论:启示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故事五:(……)总结: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每个人手中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我们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一个人无论作任何的事情,只要有目标,有恒心,信心,决心,成功一定离自己不远。最终使同学们能达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效果。

    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 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 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 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 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 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 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 平衡,一样重

    谈话: 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 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 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 小熊猫的重量+40 = 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 a+40 = 100

    2. 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 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 x+ x + x =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 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 2004年只数 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 = 300只

    1980年只数 - 300只 = 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 + 300只 = 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1-10的数数、1-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让小朋友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认识并能书写1-10

    2、让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小朋友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让小朋友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课时:

    第3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一般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②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数学教案【篇11】

    前几天的每人一节课上,我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及教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对课堂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预设,为了让学生研究得合理有序,还特别制作了一些学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按照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能按照三角形的边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说出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在这里总结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案:

    第一、在学生进行给三角形分类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还应该更明确地给学生一个研究的方向,比如师说:“我们可以主要研究三角形的角,如果要研究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大小,我们应该选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呢?(量角器)如果你们小组想重点研究三角形的边的特点,那么该选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每边的长度呢?(格尺)”然后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可以快速选择要研究边还是角,要用格尺还是量角器,并且在老师讲要求的时候也提示到需要测量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每一条边,才能找到特点,进行分类,这样的合作学习,一定是合理有序的。

    第二、教学的环节比较稳,但没有抓住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当学生出现⑤号图形测量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应该及时请学生到前边来测量一下,让学生亲自操作,印象深刻,也更有说服力,其实这也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时机。这个地方的处理还可以让学生把他其实,手里不等边的图形,拿到前边贴到不等边一类中,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今天在课堂上出现的不如意的地方,正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在学校每人一节课的活动中,我们都会慢慢的成长起来,通过相互听课学习,教学水平会有相应的提高。我坚信,每天都有收获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上一篇:秋天作文

    下一篇:世界地理教案精华

    【数学教案内容11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