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三角形优秀教案汇总
  • 三角形优秀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17

    三角形优秀教案汇总。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教师范文大全为您精心准备了关于“三角形优秀教案”的相关资讯,下面的内容只是提供参考请大家详细阅读!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物。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1、出示红领巾,问: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2、学生交流 (课件演示)揭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学生口述)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 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

    (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五: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教师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面积的计算。课本P47--P49。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正确选择条件,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3、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剪拼的还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三个图形与三对三角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基础。

    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通过沿高剪割、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后推导出来的。(演示推导过程)这样我们就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了已会的旧知识。(板书:转化)

    我们今天也要应用这个思想来学习新知识。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Jk251.cOM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多媒体屏幕出示3个三角形。放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就是多少面积?

    (1)、分别说说这三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不满一个的,都按半格计算,小组里分一下工,每人数一种。看哪个小组数的最快)

    边数边思考:

    (1)。如果以水平方向的边为它的底,那么高在哪里?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2)。并且请你根据所得的结果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思考题交流。

    师:那么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你想转化成怎样的图形?

    1、尝试操作

    每个学生放有九个图形,其中六个三角形。请你剪一剪,或者拼一拼。看看三角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每个人做一次剪的实验、做一次拼的实验,小组长进行一下分工。

    交流:通过剪一剪,或者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汇报剪的情况。

    (1) 请学生把自己剪的图展示在投影仪上。说说你是怎样剪的?发现了什么?

    根据剪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拼的情况,说说你是怎样拼的?通过拼一拼,你又发现了什么?

    展示在投影仪上。根据拼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

    2.数学思考

    通过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我们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态度

    (1)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我们主动探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我们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复杂图形中通过作辅助线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课前延伸

    各人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记作△ABC,分别取AB、AC边中点D、E,用直尺分别测量DE、BC的长,比较DE、BC的大小关系,并猜想DE、B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还能借助量角器测量有关角的大小,并猜想出DE、BC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课内探究

    一.上面猜想进行理论证明.

    已知:D、E分别平分AB、AC,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三.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区别: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符号语言: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D、E分别平分AB、AC,若BC=10cm,则DE=______;

    若DE= cm,则BC=______.

    2.已知 中, ,且 cm,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 的周长是_________cm.

    3.如图, 内有一点P,EF是 的中位线,MN是 的中位线,

    求证: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

    4.判断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连接所形成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5.实际应用:

    想知道一池塘边缘宽度AB,且AB不可直接测量,怎么办?

    提醒:池塘旁取一点C,C与A、B之间可以直接到达.

    五.当场训练反馈:

    1.如图,任意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分别为E、F、G、H,若对角线AC、BD的长都为10 cm,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

    A.40cm B.20cm C.10cm D.5cm

    2.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边中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课后提升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它的三条中线组成的第二个三角形周长为_________,

    第二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又组成第三个三角形,其周长为_________,以此类推,

    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2.如图,已知△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F、G分别是BO、CO的中点,

    试猜想EF、DG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王伯伯的养虾池,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谁能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张爷爷家的养蟹池吧。(课件出示情景图),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一号蟹池的形状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那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操作引入

    1、提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样也设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三角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试着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方法的小组到前面演示,边拼边讲。(师选择三种图形贴到黑板上)。

    (二)公式推导

    1、咱班同学真了不起,小小的三角形竟然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呢?(长方形)。那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宽)。师在黑板上所贴长方形下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黄颜色三角形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3、长方形的长与这个三角形的底是什么关系?板书

    4、长方形的'宽与这个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关系?板书

    5、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生答,师在长方形面积公式下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是不是所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是它所拼成图形的一半呢?

    7、操作验证(学生小组完成)

    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8、推导公式:生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它所拼成图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拓展练习

    刚才大家的表现非常棒,自己就总结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根据公式,谁来说一下,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

    1、下面我们就将1号蟹池的面积计算一下吧。课件。(生解答,交流)

    2、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课件。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一个没有标出底和高的三角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测量底和高),做书上第31页练习2。

    4、课件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

    5、聪明小屋:平行线中的三个三角形,哪个面积大?生讨论交流,说明理由。(一样大,因为它们等底等高)。

    四、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00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1、你从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计算三角形面积需要注意什么?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红领巾、长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一个长方形,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 老师今天也配带了红领巾!你们能帮忙算算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吗?(把红领巾展开贴在黑板上)

    教师提出问题:

    ⑴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⑵ 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上熟悉的红领巾实物,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 教学活动” 转化为“ 学习活动” 。]

    3 。讨论与归纳公式

    (1 )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③你能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 设计意图: 借助图形直观性,教师指明讨论的部分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行推理,加深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问题了吗?

    1 。计算一条红领巾的面积。

    师:你能估算出这条红领巾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吗?

    师:这条红领巾的底是100cm, 高是33cm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完成,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交流做法和结果,老师提出书写格式和应注意地方。

    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应注意什么地方?(强调“÷2” 和“ 底和高要对应” 这两个重点、难点。)

    2 。独立完成P85 做一做。

    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和应注重的要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印象。]

    三、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课本86 页的练习第1 题。(课件出示)

    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一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让学生认识多种交通指示牌,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让学生口头列算式,不用计算。)

    [ 设计意图:练习题以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基本练习,旨在巩固、熟练公式;第二层设计判断练习,学生在思考中,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对求积公式的理解,突破公式中重点和难点;第三个层次,主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通过拓展题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逆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同时深化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出示)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师: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分“ 四人小组” 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 转化” 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法,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 设计意图:这两问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归纳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获取知识的思路和过程,归纳提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能力。]

    五、课外作业

    课本第87 页“ 练习十六” 第5 、6 、7 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 “ 教学活动” 转化为“ 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小组结合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 除以2” 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 除以2” 的教学中,应重点的强调讲述其意义。加强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3、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应扩展开,出些拓展练习题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这点在本节课中做得还不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今后要注意在教学中的不足。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下节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判别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初二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鼓噪无味的数学课堂。根据认知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记忆)阶段、应用(迁移)阶段的发展实现的,知识的掌握如此,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也应遵循认知迁移的规律,逐极展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剪纸,折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情感和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让学生指出图上的三角形。

    3、让学生讨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变个小魔术。

    2、生上台前拉教具: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3、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三角架、交通警示牌等)

    5、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具有什么作用?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4人为小组画三角形,理解含义。

    2、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生板演完成习题: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生齐读)

    4、概括定义: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指名说)

    5、辨一辨:(出示幻灯片)它是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6、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图形:看这是老师课前画的三角形,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画的与你们画的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指出,师引导出高和底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形式。

    3、学生分组讨论练习画三角形的高。

    4、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是如何画的。

    5、幻灯片演示画高过程。

    6、学生板演画高。

    五、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知道了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2、巩固练习。(课件演示学生修椅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修?)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8】

    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猜想、论证,得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学生小学学过的、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平面图形,今天讲的一定要是有别于以往的、又对旧知识做一个补充和印证的。因此我给它定位是“轴对称图形”的典型代表。从这点出发结合“探究1”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等腰三角形,继而复习它的相关概念,由“探究2”让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实践、交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2点性质:"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要论证猜想的正确性,除了小学里的等腰三角形翻折的直观印证外,就要用到之前的'“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常见方法了。在此,将猜想的命题转化成符号语言是一个初步的训练。而此命题证明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有前面两个“探究”,如何添加辅助线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条辅助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结合课本76页证明过程,进一步提出:将“作底边BC的中线AD”改为“过A作底边BC的高线AD”或者“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性质1、2是不是同样得到证明?证明过程中有什么异同?在此要给学生强调:性质2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命题,需要一一证明。这点在辅助线的添加处加以说明:作中线,证高线,证平分线;作高线,证中线,证平分线或作角平分线,证高线,证中线。

    性质2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我在此补充了例题让学生加以巩固。

    等腰三角形的2条性质对今后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方面有很多的应用,限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加以补充,今后具体问题时再予总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整理的9篇《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范文。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案出自:教案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2、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4、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会用定理及推论解决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探究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引辅助线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养成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推论,并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引辅助线证明定理和推论1的应用。

    教学过程与流程设计

    引导性材料:

    1. 学生把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叠在一起,发现它的两个底角重合,这说明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演示叠合过程)

    2. 教师用等腰三角形纸片演示两腰叠合,再把纸片展开。

    提问: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特性吗?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显示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问题1:怎样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呢?

    已知:如图,△abc中,ab=ac.

    求证:∠b=∠c.

    (方法1)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 (已知)

    ∠1=∠2 (辅助线作法)

    ad=ad (公共边)

    ∴△bad≌△ca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问题2:上述命题还有哪些证法?

    方法2:作底边bc上的高ad. (证明过程由学生口述)

    方法3:作底边bc上的中线ad.(证明过程由学生口述)

    (演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观察上述三种方法,思考如下问题:

    (1)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是否平分底边?是否垂直于底边?

    (2)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底边上的高,那么ad是否平分顶角?是否平分底边?

    (3)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底边上的中线,那么ad是否平分顶角?是否垂直于底边?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练习:填空,在△abc中,

    (1) ∵ab=ac,ad⊥bc,

    ∴∠=∠,     =     .

    (2) ∵ab=ac,ad是中线,

    ∴⊥,∠=∠.

    (3) ∵ab=ac,ad是角平分线,

    ∴⊥,     =     .

    问题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特殊的性质吗?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学生完成证明)

    已知:如图,△abc中,ab=ac=bc.

    求证:∠a=∠b=∠c=60°

    证明:∵ ab=ac,

    ∴∠b=∠c(等边对等角),

    ∵ac=bc,

    ∴∠a=∠b(等边对等角),

    ∴∠a=∠b=∠c,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60°

    例题解析:

    例1:填空,1.在△abc中,ab=ac.

    (1) 若∠a=50°,则∠b=      °,∠c=      °;

    (2) 若∠b=45°,则∠a=      °,∠c=      °;

    (3) 若∠b=∠a,则∠a=      °,∠c=      °;

    (4) 若∠b=2∠a,则∠a=      °,∠c=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20°,则它的底角是                      .

    例2:已知,如图(6),房顶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解:在△abc中,

    ∵ab=ac(已知),

    ∴∠b=∠c (等底对等角),

    ∴∠b=∠c=(180°-∠bac)=4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bc(已知),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c=100°,

    (7)              ∴

    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7)中的三角形测平架中,ab=ac,在bc的中点挂一个重锤,自然下垂,调整架身,使点恰好在重锤线上。

    求证:(1)ad⊥bc;

    (2)这时bc处于水平位置,为什么?

    课堂小结: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2.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1、推论2;

    3. 由推论1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主要线段互相重合”,这条线段具有三种不同的“身份”,因此,它是推证两条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必须关注的“热线”。

    4. 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完整过程,以及不同辅助线的添法,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美妙。

    作业:习题14.3  第6、7题(作业本),其他课本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11】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1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斜边为5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6、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小B.比原来大C.与原来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4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A、44B、22C、88

    四、解决问题。

    1、一块三角形的地的面积是360平方米,底是50米,高是多少?

    2、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小旗,一条直角边长15厘米,另一条直角边长24厘米,做15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要用红布多少平方米?

    3、三角形广告牌,底25分米,高20分米。如果每平方米刷漆2千克,那么将这个广告牌正反两面刷漆,购买18千克油漆够不够?

    4、大白菜地的形状是三角形,底80米,高60米,如果每棵大白菜占0.2平方米,这地可种大白菜多少棵?

    三角形优秀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

    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

    第三条:家商店学校

    师:哪条路最近?

    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

    二、自主探究

    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近。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

    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优秀教案汇总】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