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物理实验课件系列
  • 物理实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7-16

    物理实验课件系列。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实验课件系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物理实验课件【篇1】

    1.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20℃读作:__________。

    2.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 —— ℃ 乙是 —— ℃

    4.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

    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6.右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物理实验课件【篇3】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课件【篇4】

    2018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指导: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只涉及了热学的最基本知识点.

    教材首先介绍温度的概念,用实例阐明人类和温度的密切关系,确切知道温度很重要.然后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靠感觉的不可靠性,是不科学的.要树立使用工具得出正确结论的严谨科学态度.接着具体讲解了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着重介绍了体温计的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用水银的原理和它的特殊结构及特殊用法.介绍了计量温度的两个不同方法:摄氏温度的规定,具体摄氏温度的读法和专用符号的使用;热力学温度的规定,单位名称、专用符号以及这两种温度计量方法的关系.

    在课本的引言部分学生已经明白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本节是研究热学的第一节内容,应该首先向学生交代本章讲的为热学的入门,是热学的基本知识.具体到本节可以从最常见的、比较了解的水的各种形态,不同冷热的水入手.让学生感觉一下水的冷热,提出感觉的不可靠性,进而说明使用仪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计量方法上 .

    强调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的规定、正确读法、专用符号的使用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温度计

    课题温度计

    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 具玻璃杯、热水、冷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冰块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言部分

    物理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

    二、引入新课

    指出温度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感觉的不可靠,

    三、实验用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及分度值.

    四、摄氏温度

    讲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每个分度值代表1摄氏度.摄氏温度的正确表示方法及正确读法

    五、热力学温度

    介绍宇宙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计量方法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六、体温计

    着重讲解体温计的原理、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特殊结构及用法

    七、小结

    温度计原理和温度的计量方法

    八、作业 P46

    1、

    2、3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去体验先后把手放在冷水热水以及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教师出示实验用温度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出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用法并引导提问 自己得出结论:冷热只是相对概念,靠感觉根本区分不了温水的冷热程度

    学生总结得出温度计构造、测量范围,并提问:C的意思和分度值代表什么?

    观察细节,并提问

    探究活动

    【课题】

    人类的热现象的探索和利用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热力学发展的历史.

    2.我国古代对热的认识.

    3.温度计的类型和发展.

    4.生活中的热现象.

    【评价】

    1.所查阅的资料.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如绝对零度的理解.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提供的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

    物理实验课件【篇5】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的核心是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时代对物理教师提出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窄,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题目,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得出的就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邪说,。因而,不进行科学方法与思想的教育,单单传授知识,就难免许多人把知识当教条,更难免许多人日后会抛弃科学接受宗教邪说。所以,我认为物理实验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1、 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物理实验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观察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化”等各种方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2、  以科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按照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其要点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推进器与动力。因为只有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在崎岖艰险的科学道路上坚持忘我的探索。科学精神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求实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1、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在探究“电路连接”的课题时,(1)教师事先把三盏灯串联在一起,开关闭和后,三盏灯都亮了。(2)提出问题:不拆电路能否只让一盏灯亮,另外两盏灯不亮?(3)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4)交流结论,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探究出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2、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1)教师是否善于提问,影响着学生是否善于提问,教师可以用设问、反问作示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随着问题深入探究,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先设问: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吗?学生猜想后再反问:如何设计实验电路?等,实验完成后又问:是否能用图像把实验结论表示出来等。教师善于提问,会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习惯,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还应加以启发和诱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指出其积极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就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展开联想等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有学生问:从实验现象中得到,电压变大时,电流变大,说明电阻变小,因此电阻与电压有关。应该肯定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明电阻与电压无关。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兴趣。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有学生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是否有关。还有学生问: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可以让大家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拓展实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1)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都能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通过实验探究未知,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2)可以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因陋就简,延伸实验探究的空间。科学的实验并不是只有在设施齐全的实验室里才能进行的,实验探究的活动应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在研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可以列举“风吹草动”的现象,在研究“参照物”时,可以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佳句。有些实验可以改为家庭实验,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电能表测电功率”、“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些实验难度比较大,现有实验水平很难达到,可以借助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来展示。让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随处可见的现象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科学,而且能极大的调动和激励学生探究生活中蕴涵的科学道理的欲望和勇气,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物理实验课件【篇6】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1.长度的测量

    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1、游标卡尺的两种读数方法: 法一:加法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

    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 两次数值相加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

    法二:减法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主尺上与游标尺对齐的主尺刻度线的读数 再算游标长度:算出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游标刻度线前端的长度 两次数值相减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

    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读数公式:

    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固定刻度的中心水平线与可动刻度对齐的位置的读数×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若v2-v1=v3-v2=v4-v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2.测量与记录

    (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 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

    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 ①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 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 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五、注意事项

    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

    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5.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5 s= .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

    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

    考点一 完善实验步骤 考点二 纸带数据的处理

    答题技巧:实验原理迁移创新

    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 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 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 纸带的处理、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 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只要熟练掌握, 就不难解答。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三角板。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l;

    4、用上面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 „„钩码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

    2、L

    3、L4„„,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n=L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并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力,这个总重力就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处理:

    1、建立坐标系,标明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标度:标度要适当,让所得到的图线布满整个坐标系;

    3、描点:描点时要留下痕迹;

    4、连线: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同一直线上,让其余的点落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弃;

    5、根据图象做出结论。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原理: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

    2、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如图);

    3、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4、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

    1、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5、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比较合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注意事项: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

    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

    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O'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

    10、分别算出m1·与m1·

    +m2·

    的值,看m1·

    与m1·

    +m2·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要知道为什么? (2)入射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实验器材:

    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白纸,图钉,小球,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4)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都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v0t和y=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5)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3、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4、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5、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vn=,或由vn=算出,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缍,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第

    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3„„。

    6、应用公式vn=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1、v

    2、v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n和动能的增加量,进行比较。 注意项事:

    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

    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

    3、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T=2π,由此可得g=。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秒表。 实验步骤: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米尺测出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或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5°),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

    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6、变更摆长重做两次,并求出三次所得的g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此实验可以与各种运动相结合考查

    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前应预先计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先了解配好的油酸溶液的浓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测出每滴溶液的体积,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2)、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1cm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数出油膜面积的数值S(以cm2为单位)。

    (3)、由d=V/S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 实验目的:

    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知识,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指针不偏转,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6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cm处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计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左右移动探针位置,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按步骤(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cm。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势线。 注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2、寻找等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载现象。

    3、导电纸上所涂导电物质相当薄,故在寻找等势点时,不能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反复划动,而应采用点接触法。

    4、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电流方向与边界平行,并不与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相似。

    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目的:(迷你句子网 jZD365.COM)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l、d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如图中的读数应该是。

    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2)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上的水平刻线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如下图所示。

    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目的:

    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理解并检验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掌握仪器的选择和电路连接。 实验原理:

    1、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纯电阻R两端电压U与电流I总有U=I?R,若R为定值时,U—I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电阻也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越大,灯丝的温度也越高,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U—I曲线)应为曲线。

    2、小灯泡(,)电阻很小,当它与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为了准确测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即U、I的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上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

    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 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

    实验器材:

    小灯泡(,),电压表(0-3V-15V),电流表(),滑动变阻器(20Ω),学生低压直流电源,电键,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结电路安培表外接,滑线变阻器接成分压式。电流表采用量程,电压表先用0~3V的量程,当电压超过3V时采用15V量程。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动到一端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零

    3、移动滑动变阻触头位置,测出15组不同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4、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以I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以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就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电压表量程要变更:U3V时采用0—15V量程。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力求读数准确。

    3、实验中在图线拐弯处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U/I值发生明显变化处,即曲线拐弯处。此时小灯泡开始发红,也可以先由测绘出的U—I图线,电压为多大时发生拐弯,然后再在这一范围加测几组数据)。

    4、在电压接近灯泡额定电压值时,一定要慢慢移动滑动触头。当电压指在额定电压处时,测出电流电压值后,要马上断开电键。

    5、画u—I曲线时不要画成折线,而应画成平滑的曲线,对误差较大的点应当舍弃。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实验目的:加深对电压表构造的理解,学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方法。

    2.实验原理:电流表G(表头),由欧姆定律满偏电压Ug=IgRg,如图所示。 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一般都很小,测量较大电压时,要串联一个电阻, UAB=I(Rg+R),即UAB∝I,(至于电表刻度盘,只需要把原来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刻度数值扩大为原来的(Rg+R)倍,即得到改装后电压表的表盘。)

    3.实验器材:电流表、电阻箱、电源、电键2个,滑动变阻器两个(总阻值一个很大或换做电位器,另一个很小),标准电压表,开关导线。 4.实验步骤

    ⑴用半偏法测电阻

    ①按图方式连结电路②先将变阻器R1触头位置移至最右端,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然后闭合电键S1断开S2,移动触头位置,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刻度处,再闭合S2,改变电阻箱R2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在 2Ig刻度处,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ˊ,则Rg =Rˊ。 ⑵改装电流表为电压表

    ①计算分压电阻R的值:将量程U量,满偏电流Ig,电流表内阻Rg代入Ug=Ig(Rg+R)即可求出电阻R的值。②将分压电阻R与电流表串联,引出二个接线柱,并将电流表刻度盘改为电压表刻度盘。 ⑶校对电压表

    ①按图所示电路连接。②先将触头移动到最左端,然后闭合电键,移动触头位置,使改装后电压表的示数从零逐渐增大到量程值,每移动一次记下改装的电压表和标准电压表示数,并计算中心满刻度时的百分数误差=

    U量−U准U准

    1×100%。

    5.注意事项:⑴半偏法测电流表电阻时,应选择阻值R远大于电流表内阻的变阻器。⑵闭合电键前应检查变阻器触头位置是否正确。⑶校对改装后电压表时,应采用分压式电路,且变阻器阻值应较小。

    6.误差分析:利用半偏法测电阻Rg时,由于闭合电键S2后,电路的总阻减小,使干路电流大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故当电流表半偏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Ig,此时,电阻

    21箱阻值小于Rg,故Rg测

    14.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目的: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改变R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ε、r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如图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电阻r的值。

    实验器材:

    待测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滑动变阻器(10Ω),电键,导线。 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量程,电压表用3V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

    1、U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U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ε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出ε、r值再平均。

    4、在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U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I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不过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照样还是电源的内阻。

    15.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熟悉表盘和旋钮

    理解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大小与指针的偏转关系 红笔插“+”;

    黑笔插“一”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

    理解:半导体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电阻很小,反向电阻无穷大 步骤:

    ①、用直流电压档(并选适当量程)将两笔分别与A、B、C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上第二条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测量每两点间的电压,并设计出表格记录。

    ②、用欧姆档(并选适当量程)将红、黑表笔分别与A、B、C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的欧姆标尺的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任两点间的正反电阻都要测量,并设计出表格记录。

    16.练习使用示波器 (多看课本)

    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传感器担负采集信息的任务,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如:自动报警器、电视摇控接收器、红外探测仪等都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声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 工作过程:

    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物理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利用的信号,转换后的信号经过相应的仪器进行处理,就可以达到自动控制等各种目的。热敏电阻,升温时阻值迅速减小.光敏电阻,光照时阻值减小,

    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变化来达到自动控制 光电计数器

    集成电路

    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电子元件及相应的元件制作在一块面积很小的半导体晶片上,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这就是集成电路。

    18.测定玻璃折射率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经OO1后由O1B方向射出。作出法线NN1, 则由折射定律

    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的大小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小误差:

    1、采用宽度适当大些的玻璃砖,以上。

    2、入射角在15至75范围内取值。

    3、在纸上画的两直线尽量准确,与两平行折射面重合,为了更好地定出入、出射点的位置。

    4、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玻璃砖。 注意事项:

    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

    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

    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误差;

    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少测量角度的误差。

    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器材:

    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相邻两条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用测量头测出a

    1、a2(用积累法)测出n条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a, 求出双缝干涉: 条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两光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当其反相时又如何? 亮条纹位置: ΔS=nλ;

    暗条纹位置: (n=0,1,2,3,、、);条纹间距: (ΔS :路程差(光程差);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 补充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有a、b两种接法,a叫(安培计)外接法,b叫(安培计)内接法。 ①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来判断内外接法:

    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 ②如果无法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试触法:

    如图将电压表的左端接a点,而将右端第一次接b点,第二次接c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若电流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大电阻,应该用内接法测量; 若电压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小电阻,应该用外接法测量。 (这里所说的变化大,是指相对变化,即ΔI/I和U/U)。

    (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也有a、b两种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压接法。 分压接法: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

    当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时应该用分压接法。 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以小控大” 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2)实物图连线技术

    无论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 对限流电路:

    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 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 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20.α粒子散射实验 全部装置放在真空中。荧光屏可以沿着图中虚线转动,用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数目。观察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模板

    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室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课件【篇7】

    在《好玩的水》的活动过后,幼儿对物体的沉与浮现象比较感兴趣,最近幼儿谈话的主题总是与之有关的内容,于是,我借此机会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难点:能通过操作、记录,体验盐的多少与鸡蛋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铅笔、小勺、记录纸、盐、纸板、小瓶、海绵、手绢、泡沫板、木板、烧杯、熟鸡蛋、塑料积木若干等

    师:出示鸡蛋,请幼儿猜猜看,鸡蛋在水里会怎样?幼儿讨论(沉下去,浮上来)。好,老师现在把它放到水里看看会怎样?放到水中观察结果:沉下去了。那咱们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呢?

    1、幼儿亲自做实验。

    2、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让鸡蛋浮上来的?(把鸡蛋放在木板上让它浮上来,把鸡蛋放在泡沫上让它浮起来等。)

    要求:三个小朋友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操作,一个幼儿用小勺放盐,一个幼儿用筷子搅拌,一个记录,每放一次盐就要做一次记录,还要记录好鸡蛋位置的变化。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并指导。

    3、交流记录结果。

    (1)鸡蛋浮起来了吗?

    (2)检查幼儿记录结果,提问幼儿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盐放的少,鸡蛋浮起来的慢,盐放的多,鸡蛋就浮在水面上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沉浸在沉与浮的操作兴趣中,对老师提出的注意事项放在身后,弄得到处是水,特别在放盐时一次加足了盐,导致无法记录比较。不过大班幼儿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从幼儿的反映看,幼儿对盐水的浓度与鸡蛋的沉浮的关系的理解是个困难,没能真正理解,希望在区角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物理实验课件【篇8】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1、通过实验了解沉与浮的现象。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精神。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瓶宝宝。让我们和瓶宝宝打个招呼吧。(礼貌问好)

    瓶宝宝要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演示)两个瓶宝宝放在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提问:

    (1)为什么两个一样的瓶宝宝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2)那秘密到底藏在哪里?谁愿意到前面来找一找(幼儿到前面来拿瓶宝宝)

    (3)对了,原来秘密就藏在瓶宝宝的肚子里,那我们来看一看瓶宝宝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秘密 ?出示秘密(从瓶中放出沙子和泡沫)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漂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入水底。我们把漂在水面的现象叫浮,把落入水底现象叫沉。并认识标记浮↑,沉↓

    (1)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2)让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请幼儿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1、幼儿操作,看一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是否相同。

    2、教师对幼儿的作业进行讲评,并做好一张总的汇总表。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一做实验,看哪些物品能浮上来,哪些物品能沉下去。

    物理实验课件【篇9】

    科学概念:

    使学生知道液体的性质改变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现象,这样的液体有许多,但不是所有液体都可以,必须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猜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指导学生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不能随意下结论。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猜测―预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演示实验:2个小番茄,1号清水、2号盐水各一杯,实验汇总表、湿布、竹筷等。

    小组实验:每组二烧杯,内装一个小番茄、清水约70毫升两杯、食盐、白糖各适量、

    教师:桌上有一杯清水,这里还有两个小番茄,一个小点,一个大点。把它们放入清水中,我们发现小番茄都是沉的。板书:清水 沉↓(此处旨在唤醒清水中小番茄沉的前概念,也为下面造成学生的固定思维打下基础,为造成最后的矛盾冲突作准备。)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两杯液体,为了辩别清楚,一杯就叫1号杯,另一杯就叫2号杯,如果把小番茄放入1号杯,你觉得是沉还是浮?

    学生猜测沉浮。

    教师“如果把大一点的番茄放入二号杯中,你觉得是沉还是浮?

    学生猜测沉浮。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同样是小番茄,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个沉一个浮?

    2、学生猜测,把学生关于小番茄沉浮的原因聚焦到对液体性状的判断,基本下断定1号杯是清水,2号杯主要是有盐。(如果学生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于小番茄,就将其他液体中的一个小番茄放入需研究的烧杯,小番茄同时沉或同时浮,从而来否定这一观点,把学生关于小番茄沉浮的原因聚焦到对液体性状的判断上来,最佳答案是出现“2号杯液体中有盐这一判断。)

    物理实验课件【篇10】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很实用!

    1、长度的测量

    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 (其中T=5×=)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

    1、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

    利用右图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

    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因此只需验证:m1OM+m2OP=m1OM'+m2OP '。由于v

    1、v1'、v2'均为水平方向,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表示。

    注意事项:

    ⑴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要知道为什么? ⑵入射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

    目的:进上步明确,平抛是水平方向和竖直两个方向运动的合成运动,会用轨迹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成:

    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 测出曲线任一点的坐标x和y,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此实验关健:如何得到物体的轨迹(讨论) 该试验的注意事项有:

    ⑴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⑵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4)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5)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纸带的左端是用夹子夹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几次实验,选点迹清楚,且第

    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从0点到

    1、

    2、

    3、

    4、5各点的距离h

    1、h

    2、h

    3、h

    4、h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算出

    2、

    3、4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v

    3、v4,验证与

    2、

    3、4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增加量是否相等。 ⑶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

    ⑷本实验不需要在打下的点中取计数点。也不需要测重物的质量。 注意事项:

    1、先通电源,侍打点计时器正掌工作后才放纸带

    2、保证打出的第一个占是清晰的点

    3、测量下落高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算

    4、由于有阻力,所以稍小于

    5、此实验不用测物体的质量(无须天平)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可以与各种运动相结合考查

    本实验用到刻度尺、卡尺、秒表的读数(生物表脉膊),1米长的单摆称秒摆,周期为2秒。 摆长的测量: 让单摆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读到),用游标卡尺量出摆球直径(读到)算出半径r,则摆长L=L/+r 开始摆动时需注意:摆角要小于5°(保证做简谐运动); 摆动时悬点要固定,不要使摆动成为圆锥摆。

    必须从摆球通过最低点(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倒数法), 测出单摆做30至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再求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若没有足够长的刻度尺测摆长,可否靠改变摆长的方法求得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实验前应预先计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先了解配好的油酸溶液的浓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测出每滴溶液的体积,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②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25px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数出油膜面。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

    目的:用恒定电流场(直流电源接在圆柱形电极板上)模拟静电场(等量异种电荷)描绘等势线方法.实验所用的电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电流表,在实验前应先测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电池、电阻、导线按图1或图2 连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电阻,r是阻值小的电阻,用导线的a端试触电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电流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该实验是用恒定电流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与电池正极相连的A电极相当于正点电荷,与电池负极相连的B相当于负点电荷。白纸应放在最下面,导电纸应放在最上面(涂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必须向上),复写纸则放在中间。

    电源6v:两极相距250px并分为6等分,选好基准点,并找出与基准点电势相等的点。(电流表不偏转时这两点的电势相等)

    注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应良好,实验过程中电极位置不能变运动。

    2、导电纸中的导电物质应均匀,不能折叠。

    3、若用电压表来确定电势的基准点时,要选高内阻电压表

    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被测电阻丝的电阻(一般为几欧)较小,所以选用电流表外接法;可确定电源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均不宜太大。本实验不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可选用限流电路。因此选用下面左图的电路。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该在右端。本实验通过的电流不宜太大,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丝发热后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长度

    2、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也可用积累法测),并算出横截面积。

    3、用外接、限流测出金属丝电阻

    4、设计实验表格计录数据(难点)注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器材:电源(4-6v)、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4v, ,)灯座、单刀开关,导线若干。 注意事项:

    ①因为小电珠(即小灯泡)的电阻较小(10Ω左右)所以应该选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升高,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低电压时温度随电压变化比较明显,因此在低电压区域内,电压电流应多取几组,所以得出的U-I曲线不是直线。 为了反映这一变化过程,

    ③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由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电压变化范围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调压接法。 在上面实物图中应该选用上面右面的那个图,

    ④开始时滑动触头应该位于最小分压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 由实验数据作出的I-U曲线如图,

    ⑤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说明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若用U-I曲线,则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⑥若选用的是标有“ ”的小灯泡,电流表应选用量程;电压表开始时应选用0-3V量程,当电压调到接近3V时,再改用0-15V量程。

    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微安表改装成各种表:关健在于原理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 步骤:

    (1)半偏法先测出表的内阻Rg;最后要对改装表进行较对。 (2) 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 (n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3)弄清改装后表盘的读数

    (Ig为满偏电流,I为表盘电流的刻度值,U为改装表的最大量程,为改装表对应的刻度) (4)改装电压表的较准(电路图?) (5)改为A表:串联电阻分流原理 (n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6)改为欧姆表的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14、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为电动势E

    U=E 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

    ②应该测出多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I)值列表,在u--I图中描点,最后由u--I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和r。 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电阻R的取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多取几组数据,然后利用U-I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将点描好后,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在这条直线上,而且在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等。这条直线代表的U-I关系的误差是很小的。

    它在U轴上的截距就是电动势E(对应的I=0),它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内阻r。 (特别要注意:有时纵坐标的起始点不是0,求内阻的一般式应该是。

    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选用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电池)

    15、用多用电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熟悉表盘和旋钮

    理解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大小与指针的偏转关系

    红笔插“+”; 黑笔插“一”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

    理解:半导体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电阻很小,反向电阻无穷大。 步骤:

    ①用直流电压档(并选适当量程)将两笔分别与A、B、C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上第二条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测量每两点间的电压,并设计出表格记录。

    ②用欧姆档(并选适当量程)将红、黑表笔分别与A、B、C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的欧姆标尺的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任两点间的正反电阻都要测量,并设计出表格记录。

    16、练习使用示波器

    (多看课本)

    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传感器担负采集信息的任务,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如:自动报警器、电视摇控接收器、红外探测仪等都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声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 工作过程: 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物理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利用的信号,转换后的信号经过相应的仪器进行处理,就可以达到自动控制等各种目的。热敏电阻,升温时阻值迅速减小.光敏电阻,光照时阻值减小,

    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变化来达到自动控制 光电计数器

    集成电路

    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电子元件及相应的元件制作在一块面积很小的半导体晶片上,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这就是集成电路。

    18、测定玻璃折射率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经OO1后由O1B方向射出。作出法线NN1, 则由折射定律

    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的大小。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小误差:

    1、采用宽度适当大些的玻璃砖,以上。

    2、入射角在15至75范围内取值。

    3、在纸上画的两直线尽量准确,与两平行折射面重合,为了更好地定出入、出射点的位置。

    4、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玻璃砖。 注意事项:

    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

    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

    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误差; 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少测量角度的误差。

    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器材:

    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相邻两条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用测量头测出a

    1、a2(用积累法)测出n条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a, 求出双缝干涉: 条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两光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当其反相时又如何? 亮条纹位置: ΔS=nλ;

    暗条纹位置: (n=0,1,2,3,、、);条纹间距: (ΔS :路程差(光程差);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 补充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有a、b两种接法,a叫(安培计)外接法,b叫(安培计)内接法。 ①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来判断内外接法:

    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 ②如果无法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试触法:

    如图将电压表的左端接a点,而将右端第一次接b点,第二次接c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若电流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大电阻,应该用内接法测量; 若电压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小电阻,应该用外接法测量。

    (这里所说的变化大,是指相对变化,即ΔI/I和U/U)。

    (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也有a、b两种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压接法。 分压接法: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

    当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时应该用分压接法。 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以小控大” 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2)实物图连线技术

    无论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 对限流电路:

    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 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

    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20、α粒子散射实验

    全部装置放在真空中。荧光屏可以沿着图中虚线转动,用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数目。观察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物理实验课件【篇11】

    初二物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复习并深入掌握初二上册所有知识点

    预习初二下册知识点

    教学方法:

    单节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章知识点总结串讲

    二章章末习题课

    三章难点难题答疑

    四章知识点记忆检查

    教学内容:

    声学知识点总结串讲

    声学习题课

    光学知识点串讲1(折射反射色散等)

    光学知识点串讲2(透镜成像规律)

    光学习题课

    力学知识点串讲1

    力学知识点串讲2

    力学习题课1

    力学习题课2

    初二上册知识点测试

    学生难点难题答疑课

    学生情况: 杨奇俊:聪明但懒散、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受力平衡 张真: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读题和公式运用存在问题、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力学 龚王芳:零基础零习惯、上课几乎从没听过讲、对物理几乎为零了解、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但认真乖巧懂事

    备注:

    1: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学生接收能力不同、适当选取合适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并适当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进度

    2:要求学生上课前自己阅读要讲解章节的内容,并勾出需要记忆的重点,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3:要求学生记忆当天所讲知识点,老师第二天对知识点记忆进行检查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模板

    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

    初二物理上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初中物理实验操作(14个实验)

    【物理实验课件系列】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