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锦九篇)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1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锦九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锦九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近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教学意图[高分范文网 WWw.977139.Com]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例如:捕、披、迎、顶,强调“捕”的声母是b、“披”的韵母是i、“迎、顶”的韵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师范读、同桌互读、指名拼读的方法进行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来进行认读,例如:借助课文语句“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中读准“教(jiāo)”;在“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中读准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点是左右结构字形的识记,例如:哪、顶、眼、睛、肚、孩、跳,在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可以利用色块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左右之间的宽窄。

    “龟”是象形字,可以通过字理识字。

    字义方面:

    重点是理解动词“、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义,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理解,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式。

    (2)写字

    本课10个生字,重点是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可以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一起书空的方法来学习。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可以分别出示要区分、比较的字或偏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按照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进行叙述,插图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动词运用准确恰当,适合学生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用动词练习说一句话。

    ③课后习题分析

    ◆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的语气。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图片顺序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练习:

    1.在文中,读—找—画: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下相关语句。

    2.借助课后习题图片,想—连—说: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习题图片,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回忆课文内容。

    3.集体参与,讲—评—讲: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组内相互听一听、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出示评价标准,再在全班进行讲故事,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要求是:读一读句子,再用句子中加点的动词各说一句话。可以先引导学生

    读一读文中带有动词的句子,再结合语境演一演加深体会。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读一读,记一记

    要求是:读一读词语,再记一记。可以先读一读词语,重点关注第一行“袋”字的读音,读好“脑袋、口袋”的轻声“nǎo dɑi,kǒu dɑi”,“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ɑi er ”。其他词语边读边记,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拓展组词。

    3.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本课要求学生积累认读字“袋、迎、塘”所组的不同词语。

    (2)表达部分

    用动词“披、鼓、露、甩”各说一句话;按照课后题图片顺序连起来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阅读或观看有关小青蛙的视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二、本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正音。

    3.带拼音读读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宽嘴巴(预设:注意读准“捕、迎、顶、披”的读音,读准轻声的词语“游哇游、宽嘴巴、披着、鼓着”。)

    4.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本课认读字加着重号)

    阿姨宽嘴巴乌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在词语里都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到课文中去认认这些生字宝宝吧!

    正确读文,随文识字

    1.随文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塘”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字,做动作理解“甩”,正确读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么地方?快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课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塘”字?组组词语。

    (预设:用形声字的方法。)结合课后词语拓展组词,记一记。

    (2)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边说边在图中按顺序指一指。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图)

    ①大大的脑袋给你什么感觉?读准“脑袋”的轻声。读读课后词语,“口袋”还可以加儿化音读成“kǒu dai er ”,你还能用“袋”组其他词语吗?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识记“脑、袋”这两个字?

    (预设: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脑”。)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袋”。)

    ②“甩着长长的尾巴”给你什么感觉?从哪个字感受到的?

    (预设:从“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爱、快活。)

    你就是这只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动作,甩甩你的长尾巴!生活中,我们还能说甩什么?用“甩”说一句话。

    ③再读读第1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读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随文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运用字理识记“龟”字,正确读第2、3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请你读读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别找谁当妈妈了?找到了吗?

    (1)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呢?读读句子,读准“教”的读音。

    (课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变红;下一页显示如下句子。)

    ①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jiāo)小鲤鱼捕食。

    ②我们在教(jiào)室里学习。

    想想“教”在第二句话里读什么?再读读句子。

    (2)他们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猜一猜“龟”字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课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龟”的句子变红。再分别出示①“龟”字;②乌龟图片,方向要和“龟”字统一;③“龟”字演变过程。如下图:)

    (3)(课件田字格中出示“顶”字)

    读准“顶”,说一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能组什么词语?

    (预设:识字小老师运用形声字方法带认“顶”字,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组词:头顶、屋顶、房顶等。)

    指一指你的头顶。想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什么样子?

    ④再读读第2、3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3.随文体会动词“披、露、鼓”运用的准确,正确读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读读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看图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穿着碧绿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对比读读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的词语运用的恰当?读出你体会到的感觉。用“露、鼓”各说一句话。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多好看啊!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生活中,我们还能说什么?用“披”说一句话。

    (3)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他多开心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请你再读读第4-6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字,培养归类识字意识,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识字。在语境中采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4.整体朗读,巩固识字。

    5.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

    出示写好词语的荷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帮小蝌蚪找妈妈带路啦!

    (分别出示①小蝌蚪图片;②一个一个出示词语,词语写在荷叶的图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脑袋

    阿姨宽嘴巴(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表示本课学的字要过关。

    6.整体读文,初步解决停顿、长句子的问题。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小老师讲解:“两、皮、宽” 。

    1.学写“两、皮”(课件:田字格出示“两、皮”)

    ①通过复检、造句的形式回顾“两、皮”2字。谁还在哪见过这两个字?能用“两”、“皮”组一个词语吗?(用组词的方法回忆)能用“两、皮”组词。

    补充“两”字组词:一举两得,讲解成语故事。(出示词语及图片。)

    ②小老师讲解“两”,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横要短,框要稍大)、笔顺笔画、占格(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点的下方)”三方面讲解。

    ③小老师讲解“皮”,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整体字要瘦长,长撇斜度要小)、笔顺笔画(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占格(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三方面讲解。

    2.学写“宽”(课件:田字格出示“宽”。)

    ①读准字音。说说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宽”?用“宽”组词、说一句话。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

    ②小老师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上面宽,中间窄,下面比上面略宽)、笔顺笔画、占格(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要舒展)”三方面讲解。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描红、临写。

    ◆评价(正确、端正、整洁)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借助图片,整体感知,提升表达

    (出示整篇课文的连环画。)

    请你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贴图:

    鲤鱼小蝌蚪青蛙乌龟

    学习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长过程

    1.整体读文,找出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到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学习第2自然段,随文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1)小蝌蚪第一个遇见的是鲤鱼妈妈,它们是怎样问的?鲫鱼妈妈又是怎样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话鲤鱼妈妈说的话及图片。)

    (同桌互读对话。)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是怎样问的鲤鱼妈妈?(迎上去问)

    现在老师就是鲤鱼妈妈,你就是小蝌蚪,快边做动作边问一问我。

    “迎”还能组哪些词语?结合课后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迎上去”你体会到了小蝌蚪什么心情?男女生合作读出来吧!

    板贴方法:了解动词

    3.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乌龟说的话及图片。)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此时小蝌蚪是什么心情?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预设: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话,“连忙追上”变红去)

    多么想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呀!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乌龟说的话读清楚,这样小蝌蚪才能快点找到妈妈呀!

    4.学习第5、6自然段,借助图片感知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1)这一次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2)再读读这句话,通过这三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预设:小青蛙很开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体发生的变化)

    是呀,这三个动词运用的多准确啊!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后的开心喜悦、迫不及待,还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长变化,多么轻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图,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吧!

    (课件出示图片)

    板贴方法:结合插图

    (4)仔细看看插图,再读读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

    (预设:尾巴不见了)

    板书:没尾巴

    现在的小青蛙已经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啦!

    小结:我们刚刚读了课文,借助图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还能通过一些动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现在我们带着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时间,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变化,还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读清楚。

    (请一名学生读小蝌蚪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鲤鱼妈妈说的话,一名学生读乌龟说的话,一名学生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其他学生读旁白。带头饰读,可以加上动作。)

    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动词读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1.请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借助课后习题图片,再把它们连起来再说一说。

    2.小组中讲故事、评故事。

    (在小组中讲一讲,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评一评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说清楚,表达明白?)

    3.全班讲故事、评故事。

    (1)借助插图在全班讲故事,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评价标准,谁能做到,谁就获得“讲故事大王”的称号。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四星评价:★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上文中优美的词句。

    (2)师生共评。

    说清楚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借助课后插图和评价标准,把过程说清楚、完整,增强表达的自信,提升表达能力。

    指导书写

    1.写好“哪、顶、眼、睛、肚、孩、跳”(课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①通过造句的形式回顾“哪”字;组词的形式回顾“顶、眼、睛、肚、孩、跳后”。(用组词、说句子的方法回忆)能用“哪”说一句话,用“顶、眼、睛、肚、孩、跳”组词。

    ②(字块显示字的结构特点。)

    (发现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分别请小老师带着,从其他两方面“笔顺笔画(重点:“眼”第十笔是点,末笔是捺;“孩”右边第三笔是“撇折”,重点比较“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跳”右边“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的笔画变化。)、占格(重点:“哪”最后一笔竖最长;“睛”右边“青”的第四笔从横中线起笔;“肚”右边“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跳”右边长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进行讲解。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综合学习

    召开“小青蛙分享大会”,可以阅读关于小蝌蚪、小青蛙的书籍或观看视频,将了解到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辶女丁扌支夷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

    4.学生描写、临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首先说一说我对教材的认识,《小蝌蚪找妈妈》选自未来出版社大班语言领域的活动。教材通过图画向幼儿展示了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途中遇到小鸭,小鱼,小乌龟和天鹅,与之交谈,最后找到妈妈的故事。《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次活动将运用角色扮演,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大班的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好学好问,又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足,结合幼儿这一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加深与妈妈良好的依恋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够自编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观察图画,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给其他人讲述这个小故事。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故事的内容,幼儿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本次活动的难点确定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够根据图画自编故事。

    二、说学情

    虽然教材的分析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但对幼儿具体情况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萌芽,还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讨论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对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说一说活动方法,我将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展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法,寓教育于各项游戏中。因此,我将以游戏法为主,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然的表达氛围,在欢乐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辅之以观察法,讨论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角色之间的对白并围绕画面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启发幼儿,通过提问、谈话、游戏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四、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为本次活动作了如下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教材的图片;

    2、小蝌蚪,小鸭子,小鱼,乌龟,天鹅,青蛙等的动物头饰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是整个活动的关键,也是活动的中心环节。下面说一说我的活动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一)问题导入,引出活动

    在活动开始,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在活动之初,我会向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啊?如果妈妈不见了,你们会怎么办呢?”这样的导入不仅能迅速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活动中,并能激发幼儿对小蝌蚪找妈妈这则小故事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二)展示欣赏,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幼儿依序观察准备好的教材图画,找一找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动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角色之间的对白并进行表达。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不仅帮助幼儿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自由讨论,深化理解

    之后,我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进行自由交谈,讨论,激发幼儿积极表达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图画的基础上,自编故事,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创编的小故事。这样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

    (四)角色扮演,丰富想象

    在幼儿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我会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并发给他们,同时将幼儿进行分组,分别表演小蝌蚪,以及小鸭、小鱼、乌龟和天鹅等角色,依据之前幼儿的讨论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加上自己创编的对话。这样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的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在活动结束后,我会采用家园共育的方法对活动进行延伸,鼓励幼儿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回家讲给自己的父母听。这样一方面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通过讲述故事内容,感受母爱的温暖,幼儿养成爱父母长辈的良好品质。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锦九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